2005-6-30 19:57
第三帝国
[size=3]江乙与昭奚恤之争-------狐假虎威的真正含义及变通用法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昭奚恤当时乃是楚国的相,江乙则是魏国派去楚国的奸细。
一、江乙初到楚国,见楚王,问王如何看人。王曰:好扬人之善者,近之;好扬人之恶者,远之。闻功则喜,闻过则悲乃是人之常情,楚宣王也不能免俗。但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偏颇性。江乙则言之: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从道理上,江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其动机却是为了日后能在楚王面前进昭奚恤的谗言!其用心险恶,用计之深。
二、一日,楚王问群臣北方各国是否很害怕昭奚恤。江乙一听,认为机会到了,于是告诉楚王一个很著名的寓言-----狐假虎威。他讲故事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杀人,杀昭奚恤。将楚王比喻为威镇山林的老虎,而昭奚恤则是假借楚王的威名来力压北方各国。寓言是战国谋士常用的一种手段,它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其效果往往意想不到的好。江乙借这个故事,一方面把楚王捧上了天,另一方面贬低了昭奚恤,妄图杀人与无形之中。幸亏楚王既贤明又有自知之明,王曰:北方各国的确是怕寡人和楚国的百万军队,可是如果没有昭奚恤,又何来寡人和如此强盛的楚国呢?
三、江乙从此被楚王排斥在朝廷之外!后来赵魏开战,江乙总算有机会见到楚王。于是又一个故事出现:某人养狗一只,甚得某人欢喜。一日狗尿于某人家的井中,被邻居所见。邻居欲告某人,狗为免受惩罚,狂哮于门,让邻居不入。某人终不得知。江乙诬陷昭奚恤在赵魏之役中收受了魏国的贿赂,而因为自己是魏人,因为怕自己向楚王报告此事,于是阻挠自己见楚王。江乙首先将不能得见楚王的原因驾祸到昭奚恤身上,同时又对昭奚恤的位高劝重以谋取私利进行了诬陷,用心何等险恶呢!
四、这场斗争远远没有结束,但是从史料上没能看到昭奚恤被贬的记载,可以想象两人的结局如何。
狐假虎威此计,遇到刚愎自用的主子或领导的时候,可以用来谋害竞争对手;敌国灭,谋臣亡的时候,又可以用来自保。汉留侯张良就用此计将自己的功劳都归与高祖和天命,保的自己全身而退;还有的时候可以用来自己借力打力,许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例都是这个计策的高明运用。而这个时候,狐已非弱狐,而虎也非猛虎了。
其实中国古代的谋略学相当的精巧深奥,后世许多人都在不断学习、应用。[/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