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23 00:12
心脏地带
赵姓是我国的一个大姓,其郡望在今天甘肃省天水一带,至今该地还有天下赵氏宗祠——天水堂。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一直以“天水朝”自称,而赵宋皇家后裔、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干脆把天水作了别名。随着最近天水附近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的出土,秦人、赵人、殷人、满族之间的渊源关系也逐渐显露出来。
根据《史记》记载,秦人的始祖女修,就是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的,这是典型的鸟始生神话。而殷人和满也有类似的神话,可见秦人、殷人、满族之间的渊源关系是蛮深的。(秦人、赵人、殷人、满族都属于东夷,除了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我国有确凿证据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人也有留辫子的风俗。试比较一下,满清皇帝胤祯的发音是不是与秦始皇赢政的发音很像?)
《史记》多处强调,秦赵共祖,生活在甘肃省天水一带的这支秦人,虽原本是嬴姓族,但在经历了殷亡周兴历史大动荡之后,这支嬴人也跟着造父一族姓了赵。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陵周围地区的当地居民,至今赵姓占最大比例,墓区的附近称“赵坪”、“赵家”的较大村庄即有数处。他们是秦之国邑东迁后,留居于陵区的族众后裔。
《史记》记载,战国末年的赵悼襄王,废其嫡子嘉而改立嬖妾所生的迁。赵国亡于秦之后,流亡于代地的赵国贵族拥立嘉为代王。后秦又灭代,嘉被秦俘获,出于秦赵共祖的考虑,也出于政治的需要,嘉被迁往甘肃天水一带去看守嬴姓先祖之故都和陵墓,并主持定期的祭祀。后世遂称该墓地为“嘉陵”。从此地发源后又改道的那条河流被称作了嘉陵江。礼县古代也因此被人称作天嘉。
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大堡子山附近还发现有不少时代靠后的秦贵族墓,社会上散见许多从该地区流出的战国乃至汉代文物;而大堡子山陵区周围赵姓居民之众,亦可得到更充分的解释。
汉朝时,天水一带还出了赵充国(是他首先提出了屯田的主张)和赵壹(五言诗的奠基人之一)等著名人物。
2005-6-23 02:28
fengxv
那在叫嘉陵江之前叫啥?
2005-6-23 07:48
诸葛弩
我国有确凿证据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人也有留辫子的风俗。
这个好象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证据在哪儿。而且满人的发源和华夏族的发源不同吧。
2005-6-23 13:00
青阳
(试比较一下,满清皇帝胤祯的发音是不是与秦始皇赢政的发音很像?)
晕倒!
2005-6-23 22:41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fengxv[/i]于2005-06-23, 2:28:58发表
那在叫嘉陵江之前叫啥? [/quote]
西汉水。。。
2005-6-23 22:55
心脏地带
我国有确凿证据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人也有留辫子的风俗。
这个好象从来没有听说过,不知证据在哪儿。而且满人的发源和华夏族的发源不同吧。
——————————————
关于商人留辫子的话题可参考周汛的《中国服饰的演变历程》:商代男子发式,以梳辫为主。除辫发以外,还有冠、巾、帽等首服。网址是:http://www.mmkey.com/show.asp?id=899
我说的是满人的起源与东夷有关,并没有说与华夏族有关,当然后来东夷全部融入了华夏族
2005-6-24 00:27
关内侯
商朝人即使有辫子也和满清的不是一回事吧?
2005-6-26 21:15
心脏地带
商朝人即使有辫子也和满清的不是一回事吧?
——————————————————————
是不是完全相同还有待考证,但殷商与满清都与东夷有关,这是毫无疑问的
2005-7-2 13:02
Gustaaf
有什么值得考证的,根本就不一样,秦汉以前中原人发式还没有固定统一的形式,有束发为髻者,有编发为辫者,同是束发,发髻位置也各不相同,有束于脑后者,有束于颈后者,更有如秦俑之偏于一侧者,但象满人那样剃发再结辫则是绝对没有的。单单根据部分殷人结辫就说殷人与满人有关,真是牵强附会无所不至。
2005-7-3 14:01
宇文
《史记》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秦赵共祖倒是真的。
至于赵嘉守陵墓而称嘉陵,不知从何说起~~~
公子嘉亡国之余,如能因此而传名后世,也算因祸得福了,虽然不是什么好福。只是,守墓的为什么不是赵王迁呢?那岂不是要叫“迁陵江”了?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