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国历史上十四大圣人(转)


2005-6-22 22:40 狼一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
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
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
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
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
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
“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
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
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
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
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
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
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
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
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
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
“,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
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
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
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
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
),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
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
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
(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
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
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
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
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
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
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
,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
贵的文化遗产。

四、诗圣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
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
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
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
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
,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
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
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五、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名医,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
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
伯祖,尽得其传。明代《李濂医史》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起病之验,虽鬼神
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

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
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将 《伤寒杂病论》分为《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
、“金匮”为医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的医学典籍,他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
、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并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
帝”。关羽生前除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其为汉寿亭侯外,正式官职为襄阳太守、都督
荆州事务。刘备封赐的爵位先为荡寇将军,后为前将军,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
。在其殁后的41年,即三国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诞辰100周年),后主刘禅
追谥为壮穆侯。然而,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祟封
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关羽名
扬海内外,成为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
二圣”。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
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统治的守护神,因而无比地夸张、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
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七、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晋怀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
死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
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
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
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
”,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正体世称“书之圣”。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
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他把散
见于前代、当代的书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笔、结字优点,融合统一在一种崭新的书法
作品中。

八、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
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
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
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
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
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
:“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
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
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 :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
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 ;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
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九、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
县)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
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
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
,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
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
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闻名于时。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
,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
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
“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
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绘画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另外还流传
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
被认为是他的画风。

十、茶圣陆羽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
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研究经学坟典被视为士人正途。像茶学、茶艺这类学问,只是
被认为难入正统的“杂学”。陆羽与其他士人一样,对于传统的中国儒家学说十分
熟悉并悉心钻研,深有造诣。但他又不像一般文人被儒家学说所拘泥,而能入乎其
中,出乎其外,把深刻的学术原理溶于茶这种物质生活之中,从而创造了茶文化。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安门县)。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
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
,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陆羽自幼得其教海,必深明佛理。积公好
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不过晨钟暮鼓对一个孩子来说毕竟过于枯燥,况
且陆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学研究,故在其十一、二岁时终于逃离寺院。此
后曾在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
盖了生理上的缺陷。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陆羽与诗人皇甫冉、
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陆羽在茶乡生活,所交又多
诗人,艺术的薰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构成他
后来《茶经》中幽深清丽的思想与格调。

十一、兵圣孙武

孙武(约前551—?),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和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字长卿,齐国乐
安(今山东惠民)人。其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
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登坛
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孙武被后人尊崇为“兵圣”、“兵家之祖”和“兵家之师”,除了他战功显赫外,
更主要的是他留给后世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该书有13篇,共50
00余字。但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却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
内容。对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
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ā纷髁讼低车淖⒔猓
十二、谋圣张良

汉初大臣,字子房,传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韩昭侯宣惠王等五
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
始皇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邳(今江苏)时,遇黄石公,后来刘邦、吕后合谋暗使
丞相萧何巧设机关,并以密友身份亲自诱捕韩信入长乐宫内,以谋反罪名由吕后急
令处死,韩信全家抄斩。一代开国元戎,千古军事奇才的韩信,却遭灭族之祸。从
而张良遁隐深山,以仙侣为伴,不食凡间五谷,追随仙踪,与世隔离了。

张良看承谋士的楷模,被后人尊为“谋圣”

十三、木圣(科圣)张衡

东汉时期,也就是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动运转的
大型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在东汉的京都洛阳制造成功。相隔二十年后(公元
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阳的又一台仪器――“候风地动仪”,准确地报告了西方千
里之外发生的地震。这标志着人类开始了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

这两台著名仪器的发明者就是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
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地震学和机械力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传说他还制造过指南
车、记里鼓车等,因其机械制造水平很高,被尊称为“木圣”。

十四、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隋
、唐两代大医学家。 孙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勤学苦练,20岁精诸子百家学说,
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隋、唐两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他却无
心仕途,晚年从事医学著述,是文史医药全面均展、多才多艺的杰出人物,尤以医
学为最。孙思邈是因病治医,勤奋成家的。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他的
高尚医德,是大医精诚与高超医术两相结合的医德规范。他在学术界也树立了崇高
的榜样,一直熏陶着代代医家。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
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
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
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
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
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夫大医之体……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
无味;酝禄兼陈,看有若无。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
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
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盲也。”上述的寥寥片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
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
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
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
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
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
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
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
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
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
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氏能寿逾百岁高龄,就
是他在积极倡导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其自身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孙思邈的辉煌成就,
生前就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人称“药王”,“真人”,“药圣”,隋、唐两代都很
器重他,知名人士亦多对他以礼事之。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的鉴山畔,虞诚奉
祀。乔世宁序中云:“鉴山香火,于关中为盛,虽华岳吴镇弗逮焉。”孙思邈在日
本也享有盛誉,尤其是日本名医丹波康赖和小岛尚质等对他十分崇拜。

2005-6-22 23:08 扶楠
啊,mivy兄,转贴最好要注明转自哪里:)
记得小时候背了一大堆的“圣”,也有些忘了。对张衡是“木圣”还的确是有点陌生

2005-6-23 00:25 碧落赋
哎,有几圣都是死在长沙啊!

2005-6-23 09:21 mf48
只听说过九圣啊,有些是生凑硬套的吧:
酒圣杜康
文圣孔子
诗圣杜甫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书圣王羲之
画圣吴道子
茶圣陆羽
剑圣公孙九娘

2005-6-23 13:02 狼一
[quote]原帖由[i]扶楠[/i]于2005-06-22, 23:08:40发表
啊,mivy兄,转贴最好要注明转自哪里:)
记得小时候背了一大堆的“圣”,也有些忘了。对张衡是“木圣”还的确是有点陌生  [/quote]
地址却是好办
不过我转的地方也是转的
叫我到哪里找到原贴地址啊
呵呵

2005-6-23 13:47 狼一
[quote]原帖由[i]花城锋[/i]于2005-06-23, 13:40:34发表
鲁班应该叫匠圣吧?哈哈 [/quote]
呵呵,那么李隆基呢
戏曲祖师爷
是否也应该……
这样就应该讨论另一个问题了

2005-6-23 13:56 潇湘夜雨
[quote]原帖由[i]mivy[/i]于2005-06-23, 13:47:45发表
呵呵,那么李隆基呢
戏曲祖师爷
是否也应该……
这样就应该讨论另一个问题了 [/quote]
李隆基只是小曲,关汉卿才是

2005-6-23 16:34 慕容垂
鲁班是什么什么“圣”啊?

2005-6-23 18:38 碧落赋
匠圣?个人认为是北宋的《营造法式》的作者李戒
鲁班虽有其人,但是故事有很大的传说成分。比如说鲁班是某某的发明者——应该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归附到他一人身上的吧
鲁班有史可查,真正传后的,并不多

而《营造法式》对后世的影响如何,也不要我说了

2005-6-23 19:36 天山一剑仙
其他都有,木圣咋也得是鲁班吧。

2005-6-23 20:27 狼一
[quote]原帖由[i]天山一剑仙[/i]于2005-06-23, 19:36:26发表
其他都有,木圣咋也得是鲁班吧。 [/quote]
文章里 不是已经有个木圣了吗?

2005-6-26 15:02 潇湘夜雨
[quote]原帖由[i]mivy[/i]于2005-06-23, 20:27:35发表
文章里 不是已经有个木圣了吗? [/quote]
古代的木不=现在木
那是建筑的意思
现在的只是雕刻

2005-7-18 15:50 轩辕苍龙
杜康是明清时期的人么?既然如此,那么,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怎么解释?

2005-7-18 17:19 羽扇纶巾
呵呵,杜康绝对不是明清时期的人哦!楼上朋友看仔细些。

文圣孔子、武圣关帝、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这些都是比较公认的。似乎还应该有棋圣黄龙士。

那么琴圣或者乐圣是谁?西方有乐圣贝多芬,我们有没有乐圣?

2005-7-18 18:11 狼一
[quote]原帖由[i]轩辕苍龙[/i]于2005-07-18, 15:50:23发表
杜康是明清时期的人么?既然如此,那么,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怎么解释? [/quote]
杜康应该是很早得人吧
不是有杜康造酒一说
楼上的搞错了吧

2005-7-20 21:13 羽扇纶巾
杜康是奴隶社会时期的人(好象是个战俘奴隶),因擅酿酒,后世遂以杜康指代美酒。

但这毕竟只是传说当中的事,誉之为“酒圣”明显不妥。

2005-7-20 22:05 飞雨落花中
琴棋书画,怎么能忘了围棋呢。
围棋棋圣黄龙士。

2006-2-10 18:55 大秦帝国
孙思邈是药王,李时珍才是药圣。

2006-2-10 19:13 小行者
很好 医家 占了 两席

李时珍的地位  远远不如孙思邈

孙思邈活着的时候是被称为  孙真人  的,真正的得道高人。

李时珍还差一些,论不到圣人的位置。

2006-2-10 20:47 大秦帝国
孙思邈药王、李时珍药圣的称号可是历史书上的记载,并不是凭个人评定的。

2006-2-10 22:58 舞者与剑客
很有一部分是自己胡诌的。

2006-2-11 09:03 曹操
乐圣 李龟年

唐玄宗喜爱音乐,宫中养了大批艺人。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晏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采访使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群多采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但此时玄宗已是风烛残年。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是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娼圣 管仲

娼妓也不例外,为了表示这个职业的合理合法,妓女们也找到了自己的“娼圣”,也就是娼妓神。

  是谁当此重任呢?据称是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清代的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云:“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关于“女闾三百”一事,《战国策·东周策》云:“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明人谢肇浙的《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由于管仲是历史记载最早公开地、大规模地设娼者,所以被后世妓女奉为祖师与神明。

2006-2-11 09:31 zhixianlan
真是厉害,好象什么孟子是亚圣吧.

2006-2-11 10:05 绝世天骄
记得只见过"十圣"的,有亚圣孟子的~~没有什么史圣司马迁的,古往今来史学名家很多,让他占这个位子不太公平~还有孙思邈通常是被叫做"药王"的~~

2006-2-13 19:21 13912115
书圣和草圣是否重复?也就是说有书圣就不必有草圣……

2006-2-13 20:32 crayfish
各行业都有圣人,圣大概是指人中之首屈一指者把,只有李白,号称诗仙,超出了人的境界,李贺诗鬼虽然也非人,但是鬼比仙毕竟落了下乘。
多数行业没有仙,个人觉得是行业更为务实,自然称号也没有脱离人的境界。

2006-2-14 22:06 书者
[quote]原帖由[i]晴雪飞滩[/i]于2006-02-14, 21:47:08发表
[quote]原帖由[i]小行者[/i]于2006-02-10, 19:13:24发表
很好 医家 占了 两席

李时珍的地位  远远不如孙思邈

孙思邈活着的时候是被称为  孙真人  的,真正的得道高人。

李时珍还差一些,论不到圣人的位置。 [/quote]
李时珍差在什么地方 [/quote]
好象他活的没张长,一个医生如果自己也不长寿的话.

2006-2-14 22:27 书者
说错了,是孙

2006-2-18 17:46 zzx570111
有一说:



至圣   孔子

词圣   苏轼

文圣   欧阳修[SIZE=7]

2006-2-19 17:11 小陆伯言
谋圣、木圣没听过。

2006-2-19 17:41 慕容十二郎
這麽多聖,都沒有齊天大聖名頭響——開個玩笑

所謂聖人,應該是道德和才華一樣重要,比如關羽的武聖人,這樣的人,還是在傳説中去尋找把,就不要生搬硬湊了

2006-2-22 11:42 慕容心
文圣孔丘,武圣是孙子吧

2006-2-22 18:10 周梦蝶2
醉圣刘伶!


-----醉死了好埋!

2007-6-28 10:36 fcmorrowind
杜甫真是生不逢时,前有李白后有李商隐,这李商隐虽然经典作品数目不能和杜甫比,但是锦瑟一诗,超越了神作,需要单设一等,叫锦瑟作。

不过总体看来,李白和杜甫都是优秀作品数目庞大,风格迥异,在两条路上给后世影响极大的诗人,加以并列,李白略微居前没什么异议。

李贺的诗,经常是一句、一联出彩,其他敷衍,总体质量难以与两霸抗衡,题材也比较局促,但走出了浓墨重彩这条路子,有一定的地位。不过要想就此仅排仙圣之后,未免轻薄。说到鬼才,罗隐更配。

2007-6-28 11:15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碧落赋[/i] 于 2005-6-23 18:38 发表
匠圣?个人认为是北宋的《营造法式》的作者李戒
鲁班虽有其人,但是故事有很大的传说成分。比如说鲁班是某某的发明者——应该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归附到他一人身上的吧
鲁班有史可查,真正传后的,并不 ... [/quote]
还真要说说,《营造法式》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大,究其原因,元朝之后,技艺失传,到了明代基本就没人看得懂《营造法式》了,所以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表面看和唐宋差不多,其实完全是另一套方法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梁思成一开始看到这本书,宛如天书,虾米也看不懂,后来没办法才去先看《工部营造则例》,到了抗战时期和林徽因爬遍了唐宋辽建筑,才基本把上册给读通疏解出来:loveliness:

2007-6-28 11:16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crayfish[/i] 于 2006-2-13 20:32 发表
各行业都有圣人,圣大概是指人中之首屈一指者把,只有李白,号称诗仙,超出了人的境界,李贺诗鬼虽然也非人,但是鬼比仙毕竟落了下乘。
多数行业没有仙,个人觉得是行业更为务实,自然称号也没有脱离人的境界。 [/quote]
我倒觉得诗仙这个名头,实际上有褒有贬:mellow:

2007-6-28 11:3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fcmorrowind[/i] 于 2007-6-28 10:36 发表
杜甫真是生不逢时,前有李白后有李商隐,这李商隐虽然经典作品数目不能和杜甫比,但是锦瑟一诗,超越了神作,需要单设一等,叫锦瑟作。

不过总体看来,李白和杜甫都是优秀作品数目庞大,风格迥异,在两条路上 ... [/quote]

李商隐的《锦瑟》说破了天,也比不上杜甫的《登高》、《秋兴》八首。

李商隐和杜甫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李白和杜甫相比,也不过伯仲之间。

2007-6-28 11:45 冒牌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7-6-28 11:16 发表

我倒觉得诗仙这个名头,实际上有褒有贬:mellow: [/quote]

李白向来慕神仙之道,还正式受了道箓

2007-6-28 11:5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fcmorrowind[/i] 于 2007-6-28 10:36 发表
杜甫真是生不逢时,前有李白后有李商隐,这李商隐虽然经典作品数目不能和杜甫比,但是锦瑟一诗,超越了神作,需要单设一等,叫锦瑟作。

不过总体看来,李白和杜甫都是优秀作品数目庞大,风格迥异,在两条路上 ... [/quote]
与李白、杜甫相当的也只有王维,李商隐还差那么一些
不过李商隐的影响确实不小,西昆体也盛行一时

2007-6-28 11:5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yfyt[/i] 于 2007-6-28 11:54 发表
盗圣:白玉汤:titter: [/quote]
[b]《宋江三十六赞》:古称柳盗跖为盗贼之圣,以其守一至于极处,能出类而拔萃。若江者,其殆庶几乎。[/b]

2007-6-28 12:10 三种不同的红色
李白的诗有出世之意,所谓“我本楚狂人,凤歌过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也。自然称之为诗仙。

杜甫的诗几乎全部都是伤时忧民,不问鬼神而只关心苍生,一生理想就是“致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正是圣人遗意,自然也就是诗圣了。

李杜两人,前期李胜于杜,后期杜胜于李。李白之诗恃其才气,而其才气又堪称万古无两,因此李白少年之作都可谓神笔,但年老之后,才气衰退,诗作便落了下乘。杜甫之诗源其心性阅历,年纪愈老,阅历愈丰,而积淀愈厚,因此杜甫早年之诗往往无足观者,而其老年之诗几乎篇篇都是绝唱。

李杜之间孰优孰劣,一千多年来争论不休,不过偶还是喜欢杜甫。

2007-6-29 14:57 冒牌
[quote]原帖由 [i]轩辕天之痕[/i] 于 2007-6-28 12:26 发表
兵圣   孙武  却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quote]

孙武当春秋末,非战国时人

再者,起翦颇牧并称,但也不代表他们就是战国最强的将领

2007-6-29 18:12 jt003172
[quote]原帖由 [i]fengxv[/i] 于 2005-6-23 00:13 发表
木圣确实没听说过  
记得前几年有个《智圣东方朔》~~~ [/quote]
东方塑是相声界的祖师爷,就像木工拜鲁班一样.

2007-6-29 20:06 边城玫女
[quote]原帖由 [i]jt003172[/i] 于 2007-6-29 18:12 发表

东方塑是相声界的祖师爷,就像木工拜鲁班一样. [/quote]


增加一个——铁圣:李耳

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打铁,炼铜师傅,以前都把道教的教祖太上老君李耳奉为祖师,每逢农历五月二十日,都要休假一天,聚会祭祀太上老君。
  为啥要奉太上老君做铁匠祖师呢?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锻打的农具经久耐用。锻打的兵器削铁如泥,有人想去向他讨教经验,只见他打铁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他打铁不用铁砧,竟然把烧红的铁块,放在自己膝盖上锻打,他自己倒满不在乎,可把向他求教的人吓坏了!急忙问太上老君:“老师傅,你这样打铁,不要把自己的皮肉烧焦吗?”太上老君笑笑,回答说:“这怕什么?它烫去我一层皮,我就打去它千层皮。”最后,铁器打成了,他的膝盖毫无损伤,地上却留下了一大层铁皮。
  从此,人们才知道太上老君是神仙。铁匠们就把太上老君奉为祖师爷,而且在炼铁炉上供上了太上老君的神像。。

[[i]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6-29 20:10 编辑 [/i]]

2007-8-14 23:40 清风叶舞
我记得有一书说最早武圣是姜子牙后来因为 需要给文武大臣立个楷模才改成关羽的

2007-10-13 22:09 sea_4
这么多圣那仙呢?诗仙是李白,寿仙是南极老头怎么不也列个:titter:

2007-10-13 23:20 临水
。。其实以上饿医生都不是专业一个是县官一个是久病成医。。郁闷我认为游医才称的上圣因为圣不仅仅是技术应该还有品格。。个人认为亚圣孟子比孔子好因为他坦白。。而孔子最多只可以算做作。。

2007-10-14 21:47 阿巽
[quote]原帖由 [i]清风叶舞[/i] 于 2007-8-14 23:40 发表
我记得有一书说最早武圣是姜子牙后来因为 需要给文武大臣立个楷模才改成关羽的 [/quote]
唐玄宗时修了尚父庙供奉姜子牙,后尊为武成王,以其为武圣与孔子的文圣相对,以张良配,与亚圣孟子相对,战将出兵前都要祭祀武成王庙。又列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坐于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 右列:汉太子少傅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2007-10-17 19:13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羽扇纶巾[/i] 于 2005-7-18 17:19 发表
呵呵,杜康绝对不是明清时期的人哦!楼上朋友看仔细些。

文圣孔子、武圣关帝、医圣张仲景、茶圣陆羽、诗圣杜甫、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这些都是比较公认的。似乎还应该有棋圣黄龙士。

那么琴圣或者 ... [/quote]
乐圣稽康???

2007-10-17 20:03 云起云灭
医圣是东汉张仲景,情圣是哪位

2007-10-17 20:10 索虾王
[quote]原帖由 [i]云起云灭[/i] 于 2007-10-17 20:03 发表
医圣是东汉张仲景,情圣是哪位 [/quote]
情圣。。。。司马相如吧???总之不是周星星:titter:

2007-10-23 12:45 秋之思绪
情圣。。。。。

柳永行不行???

要不………………。。。这个还是算了

2007-10-23 13:39 attil
感觉有一些差强人意,大概是为了拼凑什么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