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应发日本刀系列


2005-5-30 14:00 暗夜日冕
无铭 二字国俊(太刀)


長さ)68.2cm 反り)1.8cm 目釘ǎ?個  元幅)2.8cm 先幅)2.0cm 元重)0.6cm

时代:古刀 镰仓中期 弘安年代(1278年)

国:山城国(现京都府)

刃文:丁子乱

地铁:柾目夹杂板目

帽子:小切先内反

茎:大磨上

habaki:嵌金二重

刀装:白鞘

鉴定:日本美术刀剑保存协会 特别保存刀剑

价格:2800000日元


此刀称为“二字国俊”。镰仓时代,跟粟田口派并驾齐驱的来派,也是山城物(山城国出产的刀剑)的代表。国行是事实上的流祖,他的儿子,流传下来有名的最早的一把刀,是做于弘安年代的名物鸟饲国俊,刀铭是二字国俊。来国俊和二字国俊,在江户时代,有的说是一个人,有的说是父子关系。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来国俊的初期,刀铭是用二字国俊的,而且从时代来看也是相近的。另一派的观点,是认为二字国俊的风格跟来国俊的风格相差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流传下来的刀,不管是二字国俊还是来国俊,有很多著名的作品是不争的事实。重要文化财和重要美术品还有重要刀剑指定,对于国俊、二字国俊还有来国俊,是分开鉴定的。本作特色诸多,对于相同时代来说,很罕见的宽大烧幅,柾目夹杂板目的特殊地肌,看上去很古雅,具有来派的特色。大磨上的茎,上边有梵语雕刻(不动明王),推测打造出来时有二尺七寸左右。照片里可以看到,研磨是采用的很夸张的化妆研,实际的刃文不太明显,在强光下,只能给人很模糊的印象。此刀堪称绝品。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16105.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17806.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18838.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19435.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20497.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20331.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21500.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1116105.jpg[/img]

2005-5-30 14:07 暗夜日冕
日本刀的栋与反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922983.jpg[/img]


栋与帽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923714.jpg[/img]


栋就是刀背;那是几种刀背的形状;平栋,三栋,庵栋,丸栋。庵栋是最常见的;从古刀期到现代刀大都是;庵栋在抵抗外力是最科学的;另外几种只有在古刀才有;还有是切先也就是刀尖部;有大切先;中切先;小切先;还有猪首切先;图上的反形字打错了;上面的是腰反;下面的是鸟居反;也就是刀的弧度;根据流派不同而弧度不同;腰反弧度过大;而鸟居反的弧度均匀分布在刀身;接近圆周率;比较科学

2005-5-30 14:10 暗夜日冕
金漆鞘鲨鱼皮把腰刀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229766.jpg[/img]

通长105cm

18世纪

清宫旧藏

刀身钢质,微曲;护手方形;刀把木质,外缠白色鲨鱼皮,再缠黄色丝带。刀鞘木质,外髹金漆,上饰黄色行龙一条;鞘头、尾饰件及箍以金属为之;鞘上部亦缠黄丝带。

2005-5-30 14:13 暗夜日冕
日本刀各时期的刀形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957710.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957972.jpg[/img]

2005-5-30 14:20 暗夜日冕
日本刀的分类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29108.jpg[/img]


刀剑的分类,首先如上图所示。

  在这里所见到的太刀的形状据说是在平安时代完成的,但镰仓时代中期的文献中已经有打刀的记载。相对于重武装时所佩带的太刀,轻武装时所用的刀剑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名称。刀和太刀的区別是:当刀是刃向下佩于腰间的时候,刻在茎上的作者铭处于外侧的刀称之为太刀。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备中清江的刀匠以及丰后国行平等人,可能是因为处于只制作太刀的时代的关系,将铭刻在了刀的铭所刻的地方,因此这种刻“刀铭”的太刀,铭是刻在内侧的。在“新刀期”的肥前国忠吉一派还有刻有“太刀銘”的刀。此外,当太刀在磨过后变短,只能作为刀使用的时候,哪怕有太刀铭也同样称其为刀

 另, 薙刀也曾称为长卷。

  其次,请看下图,从制造法(造込)来分类,是指把太刀、刀、短刀等以外形来分类。大半的太刀、刀是镐造,短刀是平造。凡是镐造的上品,有以下三个条件:“不弯、不折、善切”。可以说这种铸造形式,合理地满足了这几个相矛盾的要求。切刃造(きりはづくり)是一种古老的形式。正仓院的大刀和伊勢神宮的刀剑都是这种形态。锋两刃造(きっさきもろはづくり)在这里是用短刀的照片来表现的。在正仓院有作为平家重宝的代表性遗物“小乌丸”。两刃造(もろはづくり)是以剑为代表的造法,正如字面意义,刃是两面的。冠落造(かんむりおとしづくり):除了刀尖和茎部以外中间的部分打造得极其纤细,主要是为了美观。おそらく造,是幕末名工源清麿的名作。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29509.jpg[/img]

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切先(又称为锋),

见下图

这种分类在刀剑的鉴定上是极其重要的依据,可以表现出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刀匠们的特征。在古代,大和、山城的太刀多是小切先。镰仓时代则是中切先,在蒙古袭来时的文永之役(1274)、弘安之役(1282)的时候则流行猪首切先,南北朝时代主要流行大切先。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0258.jpg[/img]

第四种是茎的分类,见下图,茎(なかご)也就是指刀剑的柄的部分。然而通常,柄是指“拵”(こしらえ,即正式的刀装具)和“白鞘”(しらさや,是指通常情况下存放刀的刀装具)的柄。在这里把不带拵的刀剑本体(即单指金属部分)的柄称为茎(也写作“中心”)。茎开有孔,这是留给套装固定拵的柄和白鞘的柄的孔。这个孔叫“目钉孔”。目釘孔据说是南北朝时代的刀匠所创,是用钢凿凿出来的,孔的形状有一种古朴的味道。在室町时代以后,开始使用旋床来打孔,因此多为圆形。偶尔也能够见到雉子股型的太刀茎。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0892.jpg[/img]
第五种按茎尻分类,见下图。茎尻(なかごじり)是茎的最末端。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与下文茎的形状分类结合起来看。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1359.jpg[/img]
第六种分类法仍然是按茎分类,见下图。刚制作完成的茎的形状称之为“生ぶ茎”,由于要把刀剑的尺寸缩小的缘故,就产生了“磨上”、“大磨上”的形态。“折返铭”(おりかえしめい)和“额铭”(がくめい)的产生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尽管也有因为破损而将尺寸缩短的情况,但最大的原因是德川时代初期,幕府禁止佩带长大的刀剑。将可以佩戴的刀件的尺寸定在二尺二到二尺三之间,称为“定寸”。日常佩在腰间的名刀就不得不把尺寸缩短。然而把铭去掉实在太可惜,不得已,只有把刻有铭的部分硬是弯过来,就成了“折返铭”。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就只有把铭取下再镶上去,这样的称之为“额铭”。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2505.jpg[/img]
第七种是按鑢目(やすりめ)分类

见下图


所谓鑢目,是指茎的上方有颗粒突起的部分(估计是为了增强摩擦 )。各刀匠流派制作鑢目有着不同的创意。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3318.jpg[/img]

第八种分类是按刃纹(はもん)分,见下图。所谓刃纹,是刀匠们把所煅烧的钢砸做锐利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刃)。在已经煅烧过的刀身上放上土,刃的部分放得薄,其他的地方放得厚,然后烧热,再马上冷却,完成煅烧。土的厚薄可以调节煅烧的温度。土放得少的刀刃部分经过急速的温度变化,成成为强固的钢,也就是“善切、不玩”的部分。其他的刀刃部分则成为柔韧的钢,就是“不折”的部分。刃文的形状由土的放置方式所决定。刃文的分类在后文有详尽说明,不同的刃文有着各不相同的作用。这里先来说明一下刃文的大的分类.


首先,日本刀的刃文分为两大类:“沸”和“匂”。


  在烧刃上可以看到象银砂一样闪闪发光的细微颗粒,这种就是“沸”。在刃上看到的称为“刃沸”,再“地铁”上看到的称为“地沸”。“沸”的代表有正宗。 “匂”是指在“烧刃”和“地铁”的分界线上,可以见到一条发着白光的线。在显微镜下观察,“沸”和“匂”是一样的组织。在肉眼看来,圆粒状的小颗粒是“沸”,一条细线的是“匂”。“匂”的代表有备前传。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534356.jpg[/img]

2005-5-30 14:40 暗夜日冕
追溯日本刀历史渊源





众所周知,我国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兵器制作之精良誉满寰宇,如重见天日之吴王剑与越王剑,至今仍难解其繁复之锻造过程。进入铁器时代亦不乏精美作品,唯因我国素有入土陪葬习俗,铁器特性与铜器相反,铁器一旦入土大多锈蚀殆尽,因此我国传世之精良钢铁兵器为数不多,日本鲜有入土陪葬的风俗,加以日人勤於保养,所以其传世兵器为数不少。东洋刀最早仿自我国西汉环头直刀,至唐朝模仿“唐大刀”,其後以“唐大刀”为基本蓝图,对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形变化等逐年加以改进,至 仓时代初期(西元第十二世纪 )其兵器之制作已脱胎於我国而自成一格,而且对於历代刀工名录,各系锻造方法均做极有系统的整理,其系谱如字典般精确而且查阅迅速。到了明朝冶炼技术已超越我国,明朝末年日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朝廷戚继光率领大军围剿,当时之日寇并非政府军,而是一群流浪的海盗,每次侵犯我国沿海人数并不多,少则数十人,多则近千人,但朝廷已穷於应付,最后戚继光发现日寇兵器较明军优良,於是透过管道向日本购买兵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连戚将军持刀也改成类似日本刀造形之单手刀,後世称为戚家刀,如此才得对抗日寇长年边患。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0670.jpg[/img]
                        图一,日本古代武士佩刀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5154.jpg[/img]


                                       刀身制作过程



刀身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刀身之优劣除了靠刀工的技术外,还要靠几分运气,并非完全可以用经验与技术加以控制。通常一名锻造师四名助手合力锻造,历时约二个月可成一把刀,完工後再交给研磨师研磨。通常用叫做搭搭拉炉来冶链铁矿,提链出庖丁铁与玉钢,再加反覆折叠锻链以增其弹性与韧性,就像揉面粉做馒头一样,揉得越到家吃起来越带咬劲,软硬适中,回异於机器馒头。经锻链後以玉钢为心铁,庖丁铁在外,将玉钢包於其内,庖丁铁具弹性与韧性做为刀的外皮,玉钢具有坚硬的特性适合做刀口的材料。锻造复合成刀型後在下水淬火前覆以一层特制泥土於刀身上,靠近刀背部份覆较厚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泥土处 ( 刀刃波浪纹部份 ) 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泥土部份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淬火即所谓的热处理,其作用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使刀口坚硬不易缺口。一把好刀应软硬兼备,於格斗时刀之两侧具有弹性可吸收化解对方兵器攻击造成之震力,避免手掌被震麻木而兵器有脱落之虞,而刃口因坚硬的特性不易成缺口,成功的克服了传统铁器过软或过硬的矛盾,使之软硬兼顾攻守得宜,这是东洋兵器的特性。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5185.jpg[/img]
                指挥官配挂於马上所用之太刀,华丽异常。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6233.jpg[/img]

                 刀鞘与刀刃,其刃历久如新光彩夺目。
                        


                                           刀身的造形


东洋刀的造形不论刀尖或整个刀身是以圆为基础造型,刀身之所以为弧形主要是钢材的搭配以及淬火的变化所造成。锻刀时其雏形弯弧并不大,形状接近直刀,但由软硬钢材组合加以火红刀身覆以泥土入水淬火,使得刀身各部位与水接触的温差都不同。冷缩热胀的原理刀身头尾往上翘,於是加深其弯度,弧度浑然天成,越接近圆周率越标准。东洋剑术著重劈砍,弯度适中的刀在空气中挥舞时合乎力学原理,使用顺畅,加以双手使刀力道强劲,刀背脊呈三角形二个平面,左右两侧各二个平面,共六个平面六条弧线。所有平面与线条在刀尖处会合成一尖点,刀尖之尖锐可想而知,因此其剑术除著重劈砍也兼顾突刺的功能。刀身的厚度由护手处依次由厚转薄,而至刀尖最薄。宽度同理,近护手处最宽依次第窄,至刀尖最窄。所以刀身的横截面积由头至尾皆不等,越往刀尖的横切面积越小,重量越轻刀锋也越利。设计上纯出於攻守皆宜的实用性考虑,宽厚部份利於抵挡攻击,窄薄部份便於劈刺。厚度的变化也强化了刀身的平衡,一把讲究平衡的刀使用起来挥舞自如,伶俐迅速,能克敌机先。刀身造形与淬火过程各刀工均极考究锻刀完毕对各部细节均详加检查,甚至听辨敲打刀身所发出的声音,近护手处浑厚低沉而近刀尖时转而轻脆响亮,若音色节奏变化唐突则表示材质不均或厚薄宽窄不匀,这种刀即使已完工,刀工也会将之丢弃,以免毁其声誉。检验合格才交由研磨工研磨,木工及漆工制作刀鞘,金工制作装饰配件,各部门工艺均极严谨,充分表现日人尚武的民族性。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8839.jpg[/img]
                                古代武士佩刀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8532.jpg[/img]
                                  刀剑保养工具包括拆卸工具,石粉棒,刀油,拭纸等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39158.jpg[/img]
                            白鞘装 刀形(扫刀形)中刀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0802.jpg[/img]
                          刀装华丽短刀及插於鞘上,小刀名曰小柄


                                            淬火美术与雕刻:


经返覆揉合摺叠打锻链,刀身裹以特制泥土在火红状态下入水淬火,淬火是铁、水、火三者最後一赌胜负的关键,由於复合不同材质又裹上厚薄不等的泥土,在水中强烈温差的变化使刀身也产生许多纹理变化,除了刃口边的波浪纹之外,还有类似金线 银线 雷电闪光等奇特条线,又有或大或细的结晶颗粒。另有摺叠锤打锻造时留下的痕迹,有如松树皮纹者也有如流水漩窝者,另有如木材年轮者,如浮云,如高山,如朝露,如晚霞,如浪里涛花,变化多端各具神态。刀两面之纹路并不一样,细看之下与我国长卷山水画颇为神似,只是它是经由淬火产生的自然美,其美只能用视觉欣赏,以手触摸只感一片光滑柔嫩,其美术并非只存在表面,就算将表面磨掉里面还是一样,它的美术效果是磨不掉的,这就是东洋兵器令人神往的地方。刀身表面若再加雕刻则其美术价值更上一层,雕刻有由刀匠兼任,也有另由雕刻师专任。雕刻采阴刻阳刻相互搭配,造形多以梵文 剑卷龙 不动明王 梅 竹等与个人信仰有关的图案为主。刀虽然是兵器,但它的美术要求并不亚於其他艺术品,值得欣赏与珍藏。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1512.jpg[/img]
              局部放大可见镶嵌与雕刻之精细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2625.jpg[/img]



             (图片太多,超出允许我发表的数量,所以分2贴)

2005-5-30 14:42 暗夜日冕
看《浪客剑心》谈日本刀


看过《浪客剑心》的人一定记得漫画里那些形形色色的日本刀吧,了解一下日本刀对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也有帮助呢。

日本刀始于唐代传入日本的“唐大刀”,当时的形式是直刀型的,日本出土的文物多有保存。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3578.jpg[/img]

日本人对“唐大刀”进行了改进,至镰仓幕府时期,出现了流传至今的弯刀的日本刀式样。日本刀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见图:

经过近千年的演变,日本刀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锻造的技术自成一派,刀身强度高,刀刃却锋利异常,刀剑十分坚硬,何以说近乎完美

  到了中国明朝的时候,日本刀的质量超过了中国刀剑,抗倭名将戚继光对日本刀十分欣赏,以之为原形造出了戚家刀(也称继光刀)的单手刀,刀身长两尺,图为现代仿制品: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4586.gif[/img]

在《浪客剑心》中雪代缘所使用的应该就是这种刀,不过漫画中雪代缘的刀柄是中国宝剑剑柄的式样。戚家刀加上倭刀术,也是很有威力呢。绯村剑心用的逆刃刀在日本刀中是属于异型刀,但形式还是日本刀的外型。图: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5453.jpg[/img]

原因就是要配合他的拔刀术,拔刀术又称居合术,因此逆刃刀是属于居合刀范畴的,居合刀比打刀要稍直一些。志志雄真实用的那把“无限刃”很有特色,和月伸宏对此刀的描写只能用神奇来形容:锯齿状的刀刃可以长久的保持锋利,用不着磨砺;附着在刀刃上的人类的脂肪还可以燃烧伤敌!其实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锯子,用多了也会钝化,需要锉刀锉尖锐;脂肪燃烧更是无稽之谈,附着在刀刃表面的脂肪能有多少?能烧多少时间?即使可以燃烧,产生的热量也会使淬火的刀刃退火失去原来的硬度。可以说这是作者的艺术夸张。最近看了另外一部漫画《无限住人》,里面有个叫“尸良”的杀手,他用的刀刀刃也是锯齿型的,目的是为了使敌手更加痛苦,这个设定就比较合理一点。当然现代刀具许多都是有锯齿的,有的是为了增加锯削功能,有的则单纯是为了美观,不知道和月伸宏是否借鉴了它们呢?“无限刃”仿制品的图:

(这里笔者我插一句,比起剑心来说倒是无限比较爽,呵呵)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6385.jpg[/img]

作品中一个重头人物斋藤一用的是日本刀中的打刀,他也用过西洋的手杖剑,但是实战中韧性不够,一下子就折断了(详见他与相乐左之助的第一次见面),远不及日本刀的强度。在明治时期有个有趣的现象:警官佩刀外表是西洋刀,里面的刀身却是日本刀。漫画中有一个萨摩示显流的警官想用这种刀挑战绯村剑心,结局当然是很惨……

                 日本造西洋佩刀和西洋手杖剑的图: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6486.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7822.jpg[/img]


《浪客剑心》中有两把名刀,一把是属于志志雄真实的长曾弥虎彻。现代仿制刀图: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7722.jpg[/img]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8378.jpg[/img]


还有一把胁差,刃长45.75CM。越前国刀工虎彻于宽文三年所作,刀铭:长曽袮虎彻入道兴里。为新撰组剑士近藤勇的爱刀。



这个例子说明许多日本刀都用一个名字,通常是某个刀工或者某个家族,甚至是某个作坊的固定的刀的名称,最著名的就是“村正”。村正,刀,刃长73.32CM。室町末期刀工势州村正所作,斩切能力出类拔萃,相传德川家康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死于村正刀下,因此,被德川家视为"不吉"的象征,斥之为"妖刀村正",加以手脚。在幕末时的长州倒幕派中人气极高。刀铭:村正。


另外一把就是菊一文字则宗,漫画中为濑田宗次郎所有。菊一文字则宗,太刀,刃长78.48CM。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工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传说后来为新撰组剑士冲田总司所有。刀铭:菊一文字则宗。


按照长度而言,日本刀分为超长刀(作战用的野太刀“野雉刀”),长刀(大太刀、佩刀、打刀、居合刀),胁差(小太刀),以及短刀。超长刀是士兵作战时使用的,现在不常见。长刀是日本刀主力刀种,一般刀刃长6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其中大太刀最弯,通常用于典礼和战斗指挥;佩刀和打刀其次,用于武士日常佩带和战斗;居合刀则是拔刀术专用的,刀身稍直也稍短,当然只要是长刀都可以用于拔刀术,因此居合刀较其他长刀要少。大太刀的刀装华丽,佩带时刀刃向下。胁差的刀刃长度在60厘米以下30厘米以上,一般就是小太刀。刀刃长度小于30厘米的叫短刀。胁差通常用于武士切腹自杀,一般武士佩双刀指的就是一把长刀加上一把。


胁差。二刀流是宫本武藏创立的流术,使用的是两把长刀,《浪客剑心》里四乃森苍紫使用的是小太刀二刀流,那又是另外一种使用两把小太刀的流术了。短刀形式多样,通常用于妇女防身和暗杀。


大太刀“正宗-芝引阵”图如下: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9259.jpg[/img]


居合刀“柳生存”图如下: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49434.jpg[/img]


胁差数图:

日本半太刀古胁差(铭款:国友)总长66公分,刃长44公分,板目肌理锻纹,互之目刃纹,外装典雅华丽,刀姿弯弧较大,刀鞘附有鱼子地镏金花卉小柄。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350637.jpg[/img]

德川家徽胁差十八世纪作品,总长62公分,刃长43公分,雉刀造型,刀资充满霸气与刚猛气质,铜装具刀装,满浮雕葵花纹德川家康族徽。


白鞘中型武士刀(16世纪古胁差刀刃)总长61.5CM 刃长43CM弯刃配互之目刃文,两面开血槽,整个刀刃布满水波纹和地肌。

日本刀中还有一种特别的刀:忍刀。顾名思义就是忍者使用的刀,忍刀一般比长刀要短一些,也分为长短两种,刀身直,采用的是方型的刀镡(护手)。《侍魂》里霸王丸的刀就是忍刀。

日本刀很复杂,还有刀装和刀镡以及刀柄等自成一体的附件,不过只要知道上面的这些刀,一般就可以区分了。

2005-5-30 14:59 暗夜日冕
天才美少年剑客——冲田总司


(这里笔者我再插上一句,冲田那家伙丑的要命,还是个烟枪土鬼(有照片为证,为了我的耳朵,这里我就不发了),他的名气全都是动画等传的,各位朋友没必要相信这个。我在这里发这个是因为有个MM想知道=...=)


1842年7月8日
出生冲田胜次郎之嫡男,幼名宗次郎

 1852年
10岁

进入天然理心流拜于近藤周助门下

1855年
13岁

白河藩脱藩

1862年

20岁

以新撰组剑术教练兼一番队队长远近驰名


 1864年

池田屋事件,与近藤勇、永仓新八一同杀入敌阵但却此一役中吐血昏倒,从此以后便开始与病魔缠斗

 1868年5月30日

26岁

在千驮谷的植木屋平五郎宅中,梦到一只黑猫,在中将此黑猫予以斩杀,此事后不久冲田也因病撒手人寰,一代剑豪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冲田总司新撰组一番队队长,出身于东北的白河藩,幼名冲田宗次郎和近藤勇、土方岁三、永仓新八等皆师事天然理心流,由于天资聪颖,再经过天然理心流的磨练,使他剑术日渐精湛,是门下年纪最小却最早习得真传的剑术天才。算是新撰组的第一高手,不过他的外表与个性却总是给人天真浪漫的感觉,近藤和土方将他视为弟弟一般,十分的照顾他

 冲田和斋藤一样也偏重刺突,他的剑不但威猛而且锐利,吉田稔磨就是在他的手下而丧命的。他惯用的剑法是[平青眼],以剑尖对住对方的眼睛,剑尖下沉而向后倾,是很难的剑法。第一步先以[青眼]态势将剑斜向左边,随着踏步声,将剑身直向对方的身体刺去。通常分成三段,纵使对方能避开第一击,但是冲田会马上抽回剑身,然后再刺向对方,这一连串动作全是在一瞬间完成,对方往往会在冲田的数次突刺中丧命。然而冲田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临大敌依然谈笑自若的冷静性格,追击埋伏之际,还能从容入睡,一旦出击,即决不留情,以极快的速度予以致命的一击。(想想濑田宗次郎笑脸盈盈下那和善中透露出的锐利的眼神吧!你会发觉他们有几分相似。^_^)

 冲田的爱刀[菊一文字则宗],他却只用它杀过一个人。因为此剑已有百年的历史,散发出一股悠远典雅的气质,冲田非常珍惜它,因而不忍用它,唯一的例外是因冲田为了这把刀而放过了一个人,那个人却杀了新选组的一个队士,冲田决意复仇。在冲田临终前,这把刀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边。

  在新撰组诸剑士中,冲田总司算是一个最有女人缘的一个,但和其他撰组的队员相较起来,冲田对于女人、权术并不感性趣,也不太爱和其他队士说话,反而喜欢逗孩子玩。据说,在池田屋血斗中有小孩被吓哭了,冲田获悉后马上赶去安慰,这样纯真的性格在当时的确很少有。可惜的是,池田屋之战后冲田的体力就走下坡,肺痨也越来越严重,戊辰战争爆发后没多久,冲田就因肺结核转剧英年早逝,享年二十六岁,墓志铭上刻着[冲田宗次郎]。不过,和新选组其他的伙伴相比,一个亡命剑客能够得一善终倒算是幸运.....还是一代豪杰未能战死沙场的遗憾呢?

 冲田总司生前没有留下半张相片,真正的容貌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过根据留下的画像和众多传闻,应是个斯文而秀气的美男子吧!



(我这里有张去北海道泡温泉的时候路过一城市的禅师馆的冲田图片,是新撰组1-4队合照,穿的都是类似于孙中山,廖仲恺设计国民队服,只不过左手没枪而全都是刀,据说是冲田的那人难看的要命,哦今天就先到这里,下回想起什么资料来我再写上来吧,呵呵。)

2005-5-30 16:26 龙宽九段
希望以后能有两把好刀,一长一短,攻守兼备

2005-5-30 16:57 liandli
说不定那把上就有我们中国人的鲜血

2005-5-30 17:02 关毛
好详细啊,楼上的说的不妥啊,倭人虽然可恶,但是倭刀却是很好啊,中国古代的大侠镖师用倭刀的多的很,不能把对人的仇恨强加在物品上.

2005-5-30 17:04 龙宽九段
刀一诞生就要嗜血,不然就不叫刀.那叫好看的废铁!既然是中国人,自己当然明白该砍谁,不用谁教我!

2005-5-30 22:16 鬼眼狂刀
多谢楼主的详细资料,但此贴只能是资料合并。离原创还很远,
已经加蓝,希望楼主认清原创概念,再接再历。

2005-5-30 23:18 DDK-X
还有图片~`不错~`

希望以后能有两把好刀,一长一短,攻守兼备

短刀是自杀用的........

2005-5-30 23:22 義経と静御前
看不是太懂~感覺就像在談中國古代建築~

2005-5-31 08:40 天罡正气
汗~怎么连价格都标出来了...

2005-5-31 13:39 暗夜日冕
[quote]原帖由[i]鬼眼狂刀[/i]于2005-05-30, 22:16:58发表
多谢楼主的详细资料,但此贴只能是资料合并。离原创还很远,
已经加蓝,希望楼主认清原创概念,再接再历。 [/quote]
日文版本的版权姑且不论,起码中文版本是我自己翻译改写的,这可称的上是原创吧。


我这里有原作者的中文授权书(无出版版权,详细的请去查日本版权法)


虽然各个时代的刀具图片的版权非我所有,可是根据日本IT法案,我拥有非商业目的的公开性许可(关于日本IT法案的书籍,如果阁下在大陆找不到,大可参照“中国方正出版社”出品的“姜一春”所著《IT法判例研究-美国IT判例.制度与问题》一书)....


多余的我就不罗嗦了,虽然非为名利,可阁下也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005-5-31 13:42 暗夜日冕
[quote]原帖由[i]天罡正气[/i]于2005-05-31, 8:40:48发表
汗~怎么连价格都标出来了... [/quote]
太阁5里面的不都是标码着价格的吗,那时侯的日本价格就相当于价值的,
而且这样子比较正式的嘛,呵呵。

反正现在的功利社会一切都可以用¥来衡量,呵呵。

2005-5-31 13:45 暗夜日冕
红地洒金漆鞘腰刀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20205794.jpg[/img]


通长99cm

20世纪

清宫旧藏

刀身钢质,微曲;护手为金属质,方形;刀把木质,缠黑色丝带。刀鞘木质,通体红地洒金漆,上饰黄色团花数朵;鞘头、尾饰件及箍以金属为之;鞘上部缠紫色及彩色丝带,头部饰件和箍之间用绿色饰金漆丝带相连,用以佩挂


此刀造型精美,做工考究,是日本刀之上品。

2005-5-31 13:56 暗夜日冕
刀装具的基础知识

  镡(护手)的各部名称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15725419.jpg[/img]

A,耳——镡的圆的外周

B,笄櫃——笄通过的孔

C,中心穴——刀身通过的孔,在镡的中心

D,責金——为了防止中心穴和刀身结合处晃动而在中心穴里圈加的铜

E,小柄櫃——小柄通过的孔

F,切羽台——切羽(固定刀镡的其两侧的薄铁片)置于上边的平台



  镡的形状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15725925.jpg[/img]

镡有很多形状,圆形的,方形的等等。还有变化的特殊形状,如木瓜形的(上图)。


    刀装具的材料



铁——和刀一样的材料,经过锻打、淬火做成的

山铜——山里出产的铜,多含有杂质,使得颜色富于变化

素铜——纯铜。淡红色

赤铜——铜金合金。黑紫色,鸟的羽毛湿的时候的颜色

四分一 ——铜里加入1/4以上银的合金。经仕上研后显现灰绿色

真鍮——铜和亚铅的合金。价格很高的东西,不太普及

さはり——铜锡铅的合金。用来镶嵌作装饰



  表面仕上研的名称

磨地——除了雕刻部分以外,其余地方全部磨平

杢目地——跟刀的工艺一样,表面显出锻打出来的花纹

槌目地——用锤子敲打铁质的谭,不把锤花磨掉,残留着坑坑洼洼的效果

石目地——镡的表面用尖头的錾子隔一定的间隙敲打出花纹,好像处理石材的方法

魚子地——在表面连续的敲打出圆形的好像鱼卵似的小突起,一般赤铜地材料的多见这种方式(材料较软,易于加工)

腐らかし——花纹部分用耐酸的涂料涂抹,其余的部分用腐蚀性材料浸蚀,清洗后把有涂层的地方显现出来的一种方法

鍍金——铁的表面镀以金银,或者镶嵌进去



  覆輪



把镡的耳用金银包裹。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损坏耳,也为了更具装饰性。有一种叫小田原覆輪的,覆輪本身可以转动




  雕刻的种类



高肉彫り——选较厚的材料,先大体把没有纹路的地方去掉,再把纹路做在别的东西上镶嵌进镡表面,从镡的后边锤打,让它突起,突起的部分就形成了花纹

毛彫り——用錾子雕刻出细线状的纹路,因为像毛发般细而得名

片切彫り——使用片切錾,雕出的线条一边是垂直的,另一边是倾斜的,断面好像日语レ字

肉合彫り——整个镡没有突起,雕刻的纹路是陷进镡表面里的,镡的表面跟纹路的平面在一个平面上

鋤出し彫り——把纹路以外的地方全部除去,留出突起的纹路

薄肉彫り——跟高肉彫り相似,只是突起的部分相对较薄



   镶嵌的种类




除了把镡的表面用錾子除掉一部分的手法,还有把别的金属镶嵌进镡里的手法,以下是各种种类

平镶嵌——和镡表面一样高的镶嵌

线镶嵌——跟丝一样细的镶嵌

布目镶嵌——镡表面镶嵌进细密的纵横交错的线条,有用金银材料的,普通的用铁


  关于目贯的铭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15726361.jpg[/img]

目贯是刀柄两侧缠绳里边的两块金属装饰,铭一般分际端铭和短册铭两种

际端铭——目贯装在刀柄上以后,从刀柄的上边看到的目贯的部分叫做际端。铭在其上的叫做际端铭(上左)


短册铭——在目贯的里面雕刻成短册的样子,上边刻上铭,叫短册铭(上右)


   



   关于鲛皮








[img]http://www.chinabbz.com/chuantong/UploadFiles_4916/200503/20050325215726377.jpg[/img]

鲛(上左)现在又叫珍珠鱼,鲛皮(上右)是取自它背部的一长条皮,因为这块皮上边一般有密密的圆形突起,所以叫珍珠鱼皮。鲛的种类和颜色有很多种,等级也相差很大。一般鲛皮用来包裹刀柄,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梅花皮,因为突起好像梅花得名。用鲛皮做刀鞘的时候,把它缠在刀鞘上以后,用漆涂抹,颗粒会隐没。干燥后要研磨才可以显现出来

2005-5-31 14:00 暗夜日冕
日本刀的鉴赏和佩戴礼节



  禁忌


一、用手指去触碰刀身

人的脂肪很难去掉,也会产生锈迹

二、手里拿了刀而喋喋不休的讲话

手里拿着刀,嘴里不停的说话,吐沫可能会飞到刀身上——这是刀身长锈的一个原因。历史剧里边有的武士手里拿着刀的时候,嘴里含着怀纸(古代用一张软而韧的纸横折三次,竖折四次塞到怀里,作为写信或者现在的卫生纸的用途),这个虽然被认为是不切实的,但是确实有的人产生了这样的习惯,使其真的具有了这方面的意义而在鉴赏刀的时候常备怀纸


三、把切先向着人

即使是开玩笑的时候也绝对不要这么做!把刀递给别人的时候,站起身子,把刀转过来刀柄向前,递给对方,让对方自己握住刀。等对方确实把刀握紧了,再松开手。

   



  刀的佩带和放置


放刀的时候,刀柄要转向左面。这就是所谓的对客人没有敌意的和平的放置方式。注意这里说的刀柄向左不是把椽头指向左边,而是指的把刀刃向着自己来放置。如果想快速的拔出以这种方式放着的刀,那就得把刀翻转一下。总之就是说,普通人要想以这种方式一下子拔出刀来,是不太可能的。用右手握着刀鞘左手抽刀不就行了吗?但是武士是职业军人,所以被法律严厉禁止,因此规定刀是插在左边,而用右手抽出的


刀没有插在右侧的(镰仓时期的右手指是例外——当时的武士一般是一骑打的战斗方式,就是一人一骑对另外的一人一骑。当时武士们经常脚踩紧马镫,在马上站起身来射箭或者用长刀去刺敌人。两马交汇时,有的时候要掀开敌人的铠甲找准缝隙把刀刺进去,如果把短刀插在左腰,那么去抽刀就得伏下身子贴近马的脖子,这样不方便而且危险。上述说的腰刀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刀的佩戴方法具体是,刀柄向后斜着插入,用返角钩住腰带。抽刀的时候就像现在从裤子口袋里抽东西一样,右手很轻松的就可以搞定,还有的把刀柄朝下插在腰间,这样反手抽刀就可以更舒服的向对手的脖子抹过去把他的头削下来)。武士们走路是*左侧的,当武士们交错的时候,刀鞘因为是插在左边,所以可能会在狭窄的地方相互碰到。这样一来有些人的火爆脾气可能会引发一场争斗。这就是词“鞘当(为小事争吵,男人们争风吃醋)”的来历。这种情形下,刀用右手拔的话,预先把刀鞘朝着左边

  还有,造访别人家的时候,在玄关处用右手把刀从腰带上取下,就这样拿着进屋。当上楼梯的时候如果很拥挤刀鞘会碰到别人,那也没有办法。进入客厅以后,把刀放在身体右侧,刀柄向前,刀刃向着自己,刀镡大约在和膝部平行的位置。一是没有敌意,二也是为了防卫尽量把刀离的自己近一些——如果有紧急情况,那就用膝部按住刀镡,把刀鞘从身体后边抽下来,然后迅速的向右测转动身体,把刀拿在手里应战

德川幕府时期,对武士的统治相当严格。在电视上看到的当武士们去江户城晋见将军的时候,穿着那种有长长后摆的裙裤的场面,是为了不让武士能够快速的奔跑。

2005-6-1 13:40 暗夜日冕
--整理/赤军长胜

沃悬地酢浆平纹兵库锁太刀





[img]http://www.sekigun.com/history/picture/dao01.jpg[/img]

刀柄上配有白鲨,镶有金银饰边,刀鞘为镏金,在足间、中间和铛间各装饰了三双银的平纹。


金装花押散兵库锁太刀


[img]http://www.sekigun.com/history/picture/dao02.jpg[/img]

用黄金薄片将全体包住,芜菁形的链扣,刀鞘的里外用墨按下了花押。这可能是祈祷时所用的刀剑。

沃悬地酢浆纹兵库锁太刀

[img]http://www.sekigun.com/history/picture/dao03.jpg[/img]

刀柄上配白鲨,镶有金银饰边,刀鞘用三双酢浆纹做装饰,出自日本镰仓前期。

2005-6-3 17:31 桠枫
鬼眼,现在还米有翻译的相关规定,不能加精,那么作者的相关补贴还是应该有的~~其实这个要是真是自己翻译的,加推荐也还是可以的

2005-6-8 06:51 地狱的滑稽大师
介绍的好详细啊。这回长见识了。
只不过偶发现除了一张图片外好象并没有棍刀的介绍,不知楼主能否为小弟介绍一下棍刀的相关知识,个人还是最爱棍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发日本刀系列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