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华历代名将图及简略介绍


2005-5-30 13:30 醉眼看苍生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1.jpg[/img]
 淮阴侯韩信

 韩信 (?—前196)汉初大将。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
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前202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与陈豨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2.jpg[/img]
   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
陇西成纪人,自幼勇武善射。文帝时从军击匈奴,有功为郎。景帝时,历任北部各边郡太守。武帝时召为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6),以骁骑将军出击匈奴,惜负伤被俘,后佯死再乘机夺胡马驰还。回汉后出任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服,誉其为「飞将军」,数年未敢进犯。元狩四年(前119),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深入失道,引咎自杀。李广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毕生大小七十余战,阻止匈奴南侵,功劳极大。

2005-5-30 13:33 醉眼看苍生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4.jpg[/img]
  姜维乐学不倦
  姜维(202-264),
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初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祁山,维降亮。时马谡失街亭,亮带西城百姓千余家及维同返汉中,辟维为仓曹椽。维极为亮所器重,亮尽教其军事方略,后迁中监军镇西将军。十二年亮卒于军,维等遵亮遗嘱,秘不发丧,全军撤还,进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封平襄侯。蜀汉延熙六年(243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维每欲北伐,费常予裁制,给其兵不过万人。十六年卒,维连年出军北伐无功。蜀汉亡,降于魏帅锺会。会待之甚厚。后与会同谋,拟出军斜谷攻司马昭。事败,维全家被杀。维平生乐学不倦,清素节约,为一时之仪表。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8.jpg[/img]
  汾阳郡王郭子仪
  郭子仪 (687-781)唐代大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积功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 禄山反,他以朔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说服回纥 与唐共击吐蕃。德宗嗣位,尊为"尚父"。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6.jpg[/img]
  左武卫大将军秦琼
  秦琼 (?-638)唐初将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从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后归李密。 密败,为王世充所得。不久归唐,为马军总管,从征宋金刚、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2005-5-30 13:34 醉眼看苍生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9.jpg[/img]
  临淮王李光弼
  李光弼 (708-764)唐代大将。营州柳城(今属辽宁朝阳)契丹人。安禄山反叛,以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合军收复河北十余郡,并击败史思明。肃宗时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率军攻安庆绪,为史思明所败。不久攻克怀州。后因受宦官鱼朝恩牵制败于洛阳北邙山。代宗时镇徐州,进封临淮王。曾派兵镇压浙东袁晁起义。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12.jpg[/img]

  抗金英雄岳飞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农家出身。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为兵。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岳飞拜见康王赵构,补为承信郎。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岳飞曾上书言事,因「越职」而剥夺官职。此后,岳飞便分别在张所、王彦、宗泽部下抗金,屡立战功。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率军渡江南侵,宋诸将皆惧,独岳飞力战,转战于广德军(今安徽广德)等地。

  建炎四年(1130年),完颜宗弼攻常州,岳飞屯兵于宜兴县。金人再攻常州,岳飞四战皆捷。完颜宗弼趋建康,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兵,并乘夜扰乱金营,又于龙湾大破金军。完颜宗弼只好奔淮西,岳飞收复建康。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隶属张浚,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等地,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率军北上,破金与伪齐刘豫的联军,收复了湖北、河南诸地,岳飞升为节度使。这年冬,他又出兵援救庐州(今安徽合肥),击败金军与伪齐军。绍兴五年(1135年),他镇压了锺相、杨么起事,升为招讨使。次年,又改为宣抚副使,再次挥军北上,攻占了镇汝军、商州(今陕西商县)、伊阳(今河南嵩县)、长水(今河南洛宁西南)等地,直逼蔡州(今河南汝南)。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升任宣抚使,积极准备北伐,但这时宋高宗和秦桧却正加紧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再次南侵,岳飞在郾城和昌府(均在今河南),以少胜多,打击了金军的主力。当时岳飞所部称「岳家军」,因屡战皆捷而使金人丧胆,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当时岳家军接连获胜,其前锋直抵朱仙镇,拒汴京仅四十五里。各地抗金力量乘时而起,使黄河以南金人号令不行。岳飞见国土将复,欢喜地向部下说:「直抵黄龙府(在今吉林长春北面的农安县,为金人完颜部故地),与诸君痛饮耳!」

  正当岳飞准备渡河、乘胜挺进之时,高宗却连下十二金牌,命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岳飞等被召回临安,解除了兵权,终被罢官赋闲。金人以「必杀飞,始可和」为和议条件,要高宗杀岳飞。高宗恐怕岳飞收复故土,「迎还二圣」,令其皇位不保,遂授意秦桧制造冤狱杀飞。同年十月,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谋反,十二月二十九日,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淳熙五年(1178年),追谥飞为武穆,宁宗时又追封为鄂王。

2005-5-30 13:38 醉眼看苍生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13.jpg[/img]
  南宋名将韩世忠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南宋名将。行伍出身,初御西夏有功,其后曾以偏将参加镇压方腊起事。宋金战争起,在河北力抗金军,旋随高宗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兀术渡江。次年,世忠率八千人乘海船至镇江,扼长江绝其归路,转战至黄天荡(在今江苏南京附近),与兀术十万大军相持四十八日,兀术大窘。绍兴初,被调往福建,镇压范汝为起事。四年(1134年)在大仪(今江苏扬州西北)大破金和伪齐联军。两年后任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力谋恢复。秦桧主和,他多次上疏反对。绍兴十一年被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授枢密使,解除兵权。他抗疏反对和议,又以岳飞冤狱面诘秦桧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所言既不被采纳,乃自请解职,闭门谢客。死后追封蕲王。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14.jpg[/img]
      谋勇绝伦的将军徐达
  徐达(1332-1385),
字天德,明凤阳临淮(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初务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郭子兴军。次年,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元璋军渡江、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徐达皆为军锋,由镇抚升至枢密院同知、中书右丞。鄱阳湖大战,身先士卒,败陈友谅前锋,进左相国。二十七年统军征吴,破平江,擒张士诚,封信国公。复拜征虏大将军,同副将常遇春率步骑二十五万北伐,平山东,破潼关,克元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授中书右丞相,改封魏国公。奉命镇守北平(今北京),徙民实边,大兴屯田。他善抚军,严号令,士卒皆乐为用。长年在外征守,有「谋勇绝伦」之誉,为开国第一功臣,与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后病卒(一说被太祖毒死),追封中山王,谥武宁。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15.jpg[/img]
  一生未曾败北的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2005-5-30 13:40 醉眼看苍生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16.jpg[/img]
  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587),
明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嗣世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后被荐升署都指挥佥事。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赴浙御倭寇,充参将,守宁波、绍兴、台州,后改守台州、金华、严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召募金华等地农民、矿工三千余人,严加训练,建「戚家军」。分为水师、步兵、骑队等,备有火器,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四十年破倭于台州。次年援闽,连破横屿、兴化诸倭。四十二年再度入闽,获平海卫大捷,歼倭寇两千余人。因功迁都督同知、福建总兵官。后赴粤,助俞大猷抗倭。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往北京,镇守蓟州,屡败蒙古诸部,进左都督。万历十年(1582年)居正死,受排挤,旋调广东。十三年请病归,卒于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

[img]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4/08/04/tp-hzy-040804-zldq-003.jpg[/img]
  连通大秦的使者--班超
  班超 (32—102)东汉名将。字钟升,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投笔从军,曾随窦固北击匈奴有功。永平十六年(73年),受命率36人出使西域。至鄯善,袭杀匈奴使者,继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后得东汉政府支持,先后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国贵族变乱,击退月氏入侵,保护了西城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三年(91年),任西域都护,后封定远侯。他在西域前后达31年,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因病以70高龄回洛阳,旋卒。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