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越之间——从永乐到嘉靖的“安南平叛”


2003-11-29 00:35 MP4
越南,远古谓之交趾,泛指五岭以南。史载“帝尧之地,南至交趾。”秦始皇平南疆后,称象郡,后汉武帝又设交趾等三郡,并封刺史管辖。东汉未年改名为支州,唐高宗时又将支州改名为安南,设安南都尉府。五代时安南独立,国号大越,并向宋称臣受封为附属国。清嘉庆七年改称越南,国名直到今天。(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呵呵呵!)

这里要说的是明时的情况。

洪武初年,朝廷下诏,安南国王陈日喹遣使朝贡,被朱元璋正式加封为安南国王,并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十几年后,安南内乱,陈氏家族被黎氏家族取代,立国号为大虞。黎氏向明继续进贡,并谎称其为陈氏后人,永乐元年成祖朱棣加封黎苍为安南国王。

安南国崇尚武力,多年来一直与周边打个不停,甚至公然骚扰明境,劫掠人畜。永乐二年八月,老挝派遣使臣护送已故安南王的孙子陈天平来到朝廷,状告黎氏篡夺王位,欺骗天朝。朱棣遣使前往查问,并让陈天平同行前往即位,但黎苍在鸡陵关(即友谊关)设伏杀了陈天平。朱棣闻讯大怒,令成国公朱能为大将军,统兵七万五千出征安南。

安南全民动员,抵抗侵略,军民设置障碍陷阱,据险死守,不久朱能病故,新城侯张辅继任大将军,当时朱棣的军队才经历了靖难之役大战的考验,战斗力很强,大军一路披靡,五个月平定了安南,俘敌竟达二百余万,国王黎苍及其将相王侯均被捉拿。于是朱棣将安南划为中国郡县,设交趾布政三司,辖安南17府,157县。

朱棣吞并安南,尤令陈氏的拥护者大为失望,陈氏旧臣简氏率先发难,由于明主力军已撤离,局面很快就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调军再征。但和上一次出征的性质不同,安南人民已经把中国视为异邦了,不甘心作“亡国奴”,奋起抗击,由黔国公沐冕统帅的“侵略军”遭到重创。永乐七年五月,简定自封为太上皇,拥立陈季扩为大越皇帝,改年号为重光。安南百姓相率归顺陈季扩。上次平定了安南的张辅(已封英国公)重新受命,统军二十万征伐。永乐八年春,张辅大破叛军,活捉了简定,陈氏投降。成祖本以为大局已定,但刚招回张辅,黎氏一党不久却死灰复燃,于是又战。明军虽然势大,却束手于“人民战争”,从永乐六年开始的平叛,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始终无法完全消灭抵抗,平定安南。安南军民抵抗持续不衰,越战越强,明军反而逐渐被动,只能固守战略要地。遭遇同20世纪的美军很相似。

仁宗即位之后,对是否继续对安南用兵出现了争论。仁宗感到国力消耗很大,希望回复到旧时状况,即只要安南答应称臣就不再打了,但也有不少大臣反对,他们不情愿多年的努力就此终结。到宣宗时,战况急转直下,黎利为统帅的安南军队在镇彝关取得决定性的大捷,明七万大军全军覆灭。这样,议和达成了,安南遣使受封,黎利称陈氏已绝后,要求封自己为安南国王,宣宗虽知其说谎,也无可奈何。这样,安南进贡称臣,明撤回文武官吏及其家眷近八万余人,一切重新回复到朱元璋时代的情形。在朱棣将安南并为中国之郡县大约三十年后,又被迫放弃了。

连个小小的安南蛮夷都制服不了,对于天朝的士大夫们而言,这实在是一个耻辱。所以,后来讨伐安南的建议一直有人在提。到了嘉靖年间,安南内乱,黎氏与莫氏争斗,莫氏夺取了政权,黎氏向天朝求助。于是讨伐再上议事日程,嘉靖十七年四月,世宗任命咸宁侯仇鸾为征彝副将军,兵部尚书毛伯温参赞军务,征讨安南。

毛伯温,宇汝厉,吉水人。为人意宁沉毅,临事决机,不动声色,“未尝张皇变幻,淆听改观”。作为为处理安南事务的最高决策人,其思虑周全,谋动而后定,他采纳了名将翁万达的建议:"揖让而告成功,上策也;慑之以不敢不从,中策也;芟夷绝灭终为下策。"又吸取了永乐后期急于求成的教训,也深悉安南好斗排外的民族性,采用分化瓦解策略,远交近功,或安抚,或利用,或施压,以坚壁清野战术,步步为营,先将莫氏所设的陷阱毒药清除,并严惩通敌者,再施以强大的宣传攻势,张告安南臣民,让他们知道朝廷出兵安南所要征讨的不过是莫氏父子二人,若有人能率郡县的军民前来归顺,即将整个郡县授与他,能生擒或杀掉莫氏父子来归降的,赏黄金二万两,同时赐官封爵。又告知莫氏父子,若能自缚前来投降,尽献安南百姓户籍并归服听候处罚,也可赦免不死并授予官职。莫氏无计可施,渐入绝境,最后只得无条件投降。

嘉靖十九年十一月初三,莫氏一族四十余人自缚受降,安南复平。因黎氏势衰,无法控制安南。经毛伯温建议,降安南为安南都统使司,仍任莫登庸为都统使,官二品,官职子孙世袭。责善待黎氏的后世子孙,令其岁岁称臣、规定每三年上京城朝贡一次。也就是说,名义上的正式关系是明的赐封臣子,实际权力仍等同于安南国王,明只享受统治者的待遇,却无意再度吞并安南。此后,到万历年,黎氏再度复兴,夺回了权利,但仍补贡,依然与中国保持相安无事的藩属关系,由明嘉靖及清咸丰,又延续了整整三百年。

一直到了咸丰七年(1857),越南阮氏王朝与法国签订了《顺化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咸丰八年(1858)中国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从那以后,越南对中国的藩属关系就此结束了。

2003-11-29 10:50 韦孝宽
身为中国人的影子可能还某种程度地存在于越南人的心里。我和某越南人交谈过(以下仅供参考),他称越南话是“南话”,普通话为“pekinois”(北京话)。

2003-11-29 12:47 MP4
秦末时候赵佗的南越国确实包括象郡,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听说越南把赵佗作为他们的祖先来祭拜。不过这个说法有待去过越南者证实。当时的交趾只是越南北部。中国从秦朝到唐末设立郡县的也就是这一片,不包括越南的南部。当时那里称为林邑。虽然也对中国称臣,但受印度文明的影响更大。

交趾脱离中国开始于唐末。明朝不能收复故土倒并不仅仅因为交趾立国已久。主要还是由于朱棣在交趾实行高压政策所致。其实交趾虽然脱离中国,但是文化上与中国完全相同。而其他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缅甸和老挝,柬埔寨受印度文明的影响更大。

越南自称“印度支那”(indochina),又把受印度文明影响更大的东南亚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最有意思的是越南对中国称臣,但是对内和对东南亚诸国却自称皇帝,要求各国成为他的藩属,整个一个中央帝国的小型翻版。

2003-11-29 23:16 lipengj
在越南没有驻军,而且民心不稳,无法以中国文化同化之,可惜!

2003-11-30 17:17 阿狗
[quote]原帖由[i]lipengj[/i]于2003-11-29, 23:16:34发表
在越南没有驻军,而且民心不稳,无法以中国文化同化之,可惜! [/quote]
同化之后产生归属感  

去越南省旅游

2003-12-5 06:33 蒹葭苍苍
在广西,壮语有些地方和越语是相同的

2003-12-5 06:53 逐鹿苍狼
我去过越南,在中越边境几乎风辨不出越南人和中国边境人民有什么差别。去缅甸也是一样。

2003-12-5 11:23 江城子
算了吧,人家越南也挺不容易的,谁喜欢做别人的属臣呢!  

但是越南小小国家却喜欢搞霸权,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003-12-5 12:01 龙之翼
越南、蒙古、都是这个样子啊,不过蒙古基本上是我们自动放弃的。楼主有没有关于蒙古的类似文件呢?拿来看看啊!

2004-12-13 18:57 宇文
越北名交趾,自古属中华领土
越南名占城,是名义上的附庸政权

2004-12-13 22:46 cshj4362
占城不属中华势力范围

2004-12-14 17:47 关毛
三国十中的士变在越南的历史书上被美称为:“士王”。笑死人啊。

毛最鄙视越南人,明明是中华的种,却要~~~唉,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2004-12-17 15:05 兴汉讨虏大将军
越南的史家好象很虚荣,历史上一鳞半爪的记载都要定义出一个王朝来,什么蜀朝,文郎朝,按这种逻辑,中国史岂不应有炎朝,黄朝,蚩尤朝。。。?赵佗的南越国也被他们列入越南王统,叫做“赵朝“;征氏姐妹反抗汉朝,簌忽即灭,跳梁小丑耳,却被越南史家奉为“征女王”,于是又有了“征朝”;李贲反梁,曾僭号万春王,也是个过把瘾就死的主,却被奉为”前李南帝“,越南王统上又有了”前李朝“(区别于李公蕴的后李朝)。小国心态,可笑亦可怜耳。

2004-12-17 15:34 弟弟玉门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3-12-05, 6:33:15发表
在广西,壮语有些地方和越语是相同的 [/quote]
缅甸还有好些地区用的是汉语

2004-12-17 15:35 弟弟玉门
从来对越南这个国家就没有好感!
小的时候不喜欢某个人
我们就叫他是越南鬼子
可见越南人的形象!

2004-12-17 15:49 兴汉讨虏大将军
[quote]原帖由[i]MP4[/i]于2003-11-29, 12:47:50发表
当时的交趾只是越南北部。中国从秦朝到唐末设立郡县的也就是这一片,不包括越南的南部。当时那里称为林邑。虽然也对中国称臣,但受印度文明的影响更大。

[/quote]
林邑国第一代国王区连原先不是”汉日南郡象林县功曹“吗?这样的话汉朝时中国在越南南部也已经有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嘛!

2004-12-17 16:55 廖化将军
现在有很大音量的说法说越南人是百越后裔。语言、民歌都有相通。泰缅越据考均有文字记载他们来自中国南方。“据在越南西北部和老挝收集到的泰族人、佬族人和泐族人用泰文手写的资料《版勐纪事》以及其他书籍记载,他们的故乡在九条河流交汇的地方,这九条河是红河、沱江、乌江、湄公河、南乌江、南涅河、南纳河,还有云南境内两条不知名的河流”40多位中泰学者13年的研究成果五卷本《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集结成书。 (新华网  顾洪洪 2004 )

还有一些流派的学者说他们还和韩国人日本人是亲戚,是夸父、蚩尤后代,和炎黄是并列关系。(百越、三苗、东夷曾占据河南和渤海湾,被炎黄联盟驱逐成为南蛮,其一部和通古斯人混血成为韩日民族,而3苗又称9黎,黎民百姓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指9黎的俘虏为黎民)

汗~~~~

2004-12-22 19:35 流川疯猫
楚留香還是安南的世子哦(任賢其版)

2004-12-22 20:51 晨山尚书
对夜郎自大的越南没什么兴趣,根本就是数典忘祖.

2004-12-22 21:29 菜鸟三号
东方古巴.亚洲流氓.

2004-12-23 20:18 兴汉讨虏大将军
不过这场安南之役确实败的很惨。“交趾自设官以来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至百余万,官吏军民还者八万六千人,其陷没及死者不可胜计。”。。。
后来又看见越南人写的历史对此大肆夸张渲染,歌颂越南人民如何的英勇无敌,那个气啊。。。恨不得把它给灭了

2004-12-23 20:58 关毛
小国嘛,越南人也很可怜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