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28 12:26
曹仲德
贝鲁斯科尼是米兰的老板,在米兰他的话最算数,这种说法应该没人反对。从原则上来说,米兰俱乐部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贝鲁斯科尼点头的。最终拍板权在贝鲁斯科尼,加利亚尼只能提方案给他审批并执行,而且,如果他不满意加利亚尼的话,随时可以砸了他的饭碗让他滚蛋。
但原则是一回事,具体如何执行则又是另一回事。对于某项具体事务,加利亚尼会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交贝鲁斯科尼审批,审批过后再执行。但一切事都需要经过贝鲁斯科尼点头,并不等于他点头前都会仔细琢磨,精力和才能都不允许他这样做。比如米兰梯队要到签几个十六七岁还不起眼的小孩,或者夺冠后要发放多少奖金,或者今晚的比赛怎么打,这些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贝鲁斯科尼的专业知识不足以插手,绝大多数时候他也不会有兴趣去插手,对于加利亚尼递上来的建议,他是想都不会想就会点头的。
这就决定了实际运作中米兰的大多数的权力,还是下放给加利亚尼和安切洛蒂的,虽然从形式上,他们往往要请贝鲁斯科尼批准转会计划财政计划什么的,但由于贝鲁斯科尼往往并不审查而一概照准,所以这只是一个程序的问题。贝鲁斯科尼体现自己老板身份的方式主要还是体现在任免总经理和主教练上。加利亚尼申报上来的计划我一概照准,安切洛蒂如何排兵布阵我也不管,出不了成绩时,我找你们算帐就成。这种管理思想,中国的汉朝叫做“循名责实”,著名的诸葛亮出师表有这么一句“请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也是说的这个意思。
贝鲁斯科尼也时不时会插手一下米兰的具体事务,关系米兰发展的大事是要插手的,比如主教练的选择,球场的扩建等等;涉及到自己的偏好问题也是会插手的,比如他喜欢英扎吉,就出钱把英扎吉弄米兰去了,再比如萨维切维奇和博班入不了主教练的法眼,他却发话一定要让他们上。
贝鲁斯科尼因为个人偏好干涉球队事务的实例还很不少,但要就此说米兰就是贝鲁斯科尼的一言堂呢,就显得草率。就说扎切罗尼本来对博班不感冒,在他的干涉下只好把博班排进阵容那事吧,乍看确实是贝鲁斯科尼对米兰阵容的决定权比扎切罗尼大,但换角度想一想,全队十一个位置,贝鲁斯科尼干涉了其中一个,扎切罗尼不是还能决定十个么?
为什么大家特别留意的是贝鲁斯科尼干涉的这一个,而不是扎切罗尼决定的十个呢,正是因为按照正常情况贝鲁斯科尼是不插手球队阵容的吧。
最后,来讨论一个问题,米兰是不是贝鲁斯科尼的专制呢?不是!
米兰是贝鲁斯科尼的财产,他有最高决定权,有任免主教练和总经理的权力。从理论上来说,他是能让一切事情按自己的意愿发展的,是能够实现“专制”的。但实际运作并不是这么回事,从米兰利益的角度来说,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拿不了那么多主意;从个人安乐的角度来说,他也不愿意拿这么多的主意。
----------------------------------------------------------------------------------------------------------------------------------------------------------------------------------------------
说中国的传统政治,是一概由帝王专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近代有学者如钱穆则力图从一些具体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在明代废除宰相之前并不能说是皇帝专制的,如唐朝宰相拟诏附署,否则不成其为正规的诏书,已及宰相封驳诏书等等。我对汉代史比较熟悉,知道汉朝也是有类似的御史大夫(东汉为尚书)拟诏附署制度,丞相也可对诏书封驳。
我以为两种说法里面,后者更接近事实,就我最熟悉的汉代史而言,就很难说是朝政是皇帝专制,汉代大多数皇帝都是委政丞相的,尤其是西汉初年的皇帝。他们参加朝会很少,大概是一月一次的样子。汉宣帝是汉朝皇帝里面最勤政的,也不过五日听朝一次罢了,当时处理全国政务的中心并不在朝堂而在丞相府,象四方公文图籍都是递到丞相府的
皇帝自己平常很少主动对政事下指示,而是被动的等待丞相来“请事”,汉惠帝的时候曹参奉行无为之治,当了很久丞相,没请示过什么事情,汉惠帝很奇怪,心想他是不是看不起我啊,于是派曹参的儿子去劝曹参说,你当丞相,一直不向天子请示事情,怎么治理天下呢。我们看这件事里面,即使城乡不请示,皇帝也不是主动揽事,而是找人动员丞相请示,对丞相的委任,于此可见一斑。
皇帝因有时也会主动干涉一些政务,比如因为个人好恶的关系,要任用某个人或者罢免某个人。这些的确是有的,但不具有普遍性,全国人事任免职权都归丞相府,三年一次考核迁转,中间受到皇帝干涉的,不过是很少一部分罢了。
皇帝平日对丞相的请事,往往是靡有不从的,很少驳回的。如果托付不效,则秋后算总帐,罢免丞相。汉代受天人相应影响很深,所以丞相的职责往往被描述为“调和阴阳,如果阴阳不调和,那说明丞相治理天下不行,那就要罢免丞相
还是回到朝政是不是出于皇帝专制的问题,大概可以这么说,从理论上来说,皇帝是能够“专制”的,但实际上,无论从国家的发展还是皇帝个人的安乐来说,专制对皇帝并没多大好处,真正实行专制的皇帝,明清以前中国历史上并不多。
2005-4-28 13:12
yaolei
汉代初期并不专制,汉武帝开始专制起来。
2005-4-28 13:24
曹仲德
汉武帝过后又不专制了……
2005-4-28 14:05
完颜康
明朝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就是皇帝的参谋,这就需要皇帝自己相当勤政,当皇帝贪玩时,大权就落在了皇帝的贴身秘书——秉笔太监手里
2005-4-28 14:06
曹仲德
明清皇帝是自己当宰相,一身兼贝鲁斯科尼和加利亚尼两职^_^
2005-4-28 14:10
曹仁子孝
有宰相的话皇帝不会过分吧
2005-4-28 14:15
曹仲德
有宰相的话皇帝尽可以躲进深宫去玩,象齐桓公一样^_^
2005-4-28 16:36
赵师俊
米兰的三驾马车啊
2005-4-28 16:38
鲁瞪眼
秦始皇建立了皇帝为核心、三公九卿为主体的君主专制管理体系,到民国之前,都是秦官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汉代巩固细化了这种制度,汉武帝为了军费需要重用商人为官,通过尚书台(内廷机构)发布政令,刘秀鉴于外戚篡权,撤销丞相、削弱三公、任命刺史直接监察地方。
到了宋朝,干脆连地方军权都归于中央,明朝皇帝设立私人特务组织锦衣卫,权力更加集中。
这些行为都是皇帝上收权利的表现。
清朝稍微特殊一点,由于部落酋长军事民主制度痕迹尤存,贵族对君权有一定制约,虽然军机处体系达到中央集权的顶峰,但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
1864年新疆动乱,浩罕政客阿古柏率60人进入南疆,英国支持阿古柏、俄国武装占领伊犁,日本在台湾登陆。这就产生了国防方向的大辩论,东南还是西北?
在军机处主持下,南北洋大臣、各省督抚积极参与,大卖国贼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幸亏左宗棠提出“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蒙古不安则京师震动”,朝中大员对此议颇为震动,最后决定不放弃新疆。
这种决策过程实际上已经是相当程度的全国精英讨论,颇具军事民主色彩,以往朝代未曾见过,事实上清朝初期的权利体系和日耳曼征服罗马之后很相似,后来结合了中国传统管理方法。
皇帝专制如果出现个人能力和兴趣问题、幼帝即位,权利就会流失到权臣、外戚或者宦官手中,于是皇帝、权臣、外企、宦官之间的权力斗争,就不断反复的上演。
权力结构的组织,来自权利的获得渠道,古代中国的天下是以皇帝为首的军功集团打下来的,当然是皇帝专制、官僚作为职业经理人。
想起来我觉得李鸿章真是典型的软骨头,老蒋也是,对日本怕得要死,还是毛爷爷够硬骨头,解放战争时期就能炮击妨碍我军渡江的英国军舰,后来又以初创的国家对抗以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我非常佩服。。。
2005-4-28 16:41
张建昭
以足球比政治
人皆借古讽今,楼主借今讽古。
2005-4-28 20:20
羽扇纶巾
[quote]原帖由[i]曹仲德[/i]于2005-04-28, 12:26:16发表
说中国的传统政治,是一概由帝王专制,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近代有学者如钱穆则力图从一些具体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在明代废除宰相之前并不能说是皇帝专制的,如唐朝宰相拟诏附署,否则不成其为正规的诏书,已及宰相封驳诏书等等。我对汉代史比较熟悉,知道汉朝也是有类似的御史大夫(东汉为尚书)拟诏附署制度,丞相也可对诏书封驳。 [/quote]
钱穆的说法有理有据。我也认同中国古代在明朝以前并非皇帝专制,而是在制度上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的。
中国为什么以农立国?为什么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为什么没有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规律学说一样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如果上帝再给你500年时间,你能作出回答么?
2005-4-28 21:17
慕容燕然
清朝的海防,塞防之争虽然相当程度的全国精英讨论,但别忘了这仅仅是讨论而已,最终的拍板的还是慈禧。还是没有跳出大臣议政的模式,以往朝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2005-4-28 23:13
实干司马
明朝比汉朝来说,帝王专制加深不少,却要搞内阁,你说他专制还是不专制?
2005-4-28 23:52
羽扇纶巾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4-28, 23:13:40发表
明朝比汉朝来说,帝王专制加深不少,却要搞内阁,你说他专制还是不专制? [/quote]
明朝的内阁是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内阁么?明朝内阁的官员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而已。
2005-4-29 01:46
遗忘
中央集权就意味着专制
最早应该是秦始皇开始 秦始皇受法家的影响什么深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2005-4-29 10:59
兴汉讨虏大将军
[quote]原帖由[i]羽扇纶巾[/i]于2005-04-28, 23:52:11发表
明朝的内阁是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内阁么?明朝内阁的官员只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而已。 [/quote]
好像只有太祖成祖朝可以这么说吧
以后“阁权渐重”,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
而满清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徒有虚名,军机处又完全是皇帝的“南书房”,从此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限制皇权的力量了
2005-4-29 11:11
天山一剑仙
支持仲德,深有同感~~~
2005-4-29 13:04
旁观者
明朝应该是中国中央集权最强的时期了。
2005-4-30 01:59
羽扇纶巾
[quote]原帖由[i]兴汉讨虏大将军[/i]于2005-04-29, 10:59:39发表
好像只有太祖成祖朝可以这么说吧
以后“阁权渐重”,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相权对皇权的牵制作用
而满清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徒有虚名,军机处又完全是皇帝的“南书房”,从此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限制皇权的力量了 [/quote]
太祖成祖朝以后“阁权渐重”——但是这个“渐重”的“阁权”并不是起抑制皇权的作用的,而是实际的权力被权臣或权阉把持了而已。所以还是专制,区别只不过是皇帝专制还是权臣(阉)专制罢了。明祖废相后在法理上就再无抑制专制的力量了。
2005-4-30 02:04
羽扇纶巾
[quote]原帖由[i]遗忘[/i]于2005-04-29, 1:46:16发表
中央集权就意味着专制
最早应该是秦始皇开始 秦始皇受法家的影响什么深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quote]
中央集权就意味着专制——这句话从何说起?太武断了吧?
2005-4-30 16:59
鲁瞪眼
[quote]原帖由[i]羽扇纶巾[/i]于2005-04-28, 20:20:48发表
中国为什么以农立国?为什么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为什么没有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规律学说一样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如果上帝再给你500年时间,你能作出回答么?[/quote]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来发表个人见解,请指教:
[b][color=red]国家立国之本基于生存环境[/color][/b],中国的特点是拥有黄河为灌溉源的华北大平原,适合大规模农耕生产,这种环境在两河流域、印度恒河平原、埃及尼罗河也有过,故此这几个文明的根基都是农业文明。华北大平原的面积最大,这点可以看世界地形图。
巨大面积的农耕,可以集聚足够大的人力物力粮食,支持长期大规模对外征服作战,这也是中国可以形成幅员辽阔大帝国的经济基础。
反观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地中海文明,起源是亚平宁半岛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星罗棋布的岛屿,航海发达,农牧渔产品种内繁多,需要相互交换,由此产生商业文明。
欧洲地形虽然也有平原,但是丘陵很多,缺少形成稳固大帝国的物质条件,迦太基、罗马都是军事征服、委派总督、收税的,未在占领地形成基础政治统治。
中国抑制工商的原因:
工商发展到一定程度,积累的资本就会转化为土地,加速社会的土地集中兼并,动摇帝国的税收基础和社会安定(失地农民没有生计),而中国式帝国的财税基础就是大量小自耕农的存在,这点我在本论坛另一片文章中详细说明过,王莽的复古规定土地不准买卖也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工商资本不会好像欧洲工业革命那样转化为产业资本,进而萌生资本主义呢?
原因1:秦汉之后,中国财产实际上是王有制而并非私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失去政治权利也就失去了私人财产甚至生命,商人资本没有安全感,于是发财立品,有了钱就买房子买地买官,依附并加入权贵阶层,才能常保福贵。
原因二:资本总是流入高收入的投资方向,盐铁矿山运输等赚钱的行业都被国家垄断,工商缺乏成长空间,相反高利贷是利润率最大的,购置土地次之。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古代经济比中国更像地中海,假设没有外力干扰的自然发展,应该比中国更快进入资本主义。
2005-4-30 17:23
羽扇纶巾
受教了!
我不是搞历史的,但喜欢读点历史。中国史相对还知道个大概,西方史就一头雾水了,能推荐点书么?海南出版社的《欧洲史》如何?
2005-4-30 17:35
鲁瞪眼
[quote]原帖由[i]羽扇纶巾[/i]于2005-04-30, 17:23:40发表
我不是搞历史的,但喜欢读点历史。中国史相对还知道个大概,西方史就一头雾水了,能推荐点书么?海南出版社的《欧洲史》如何?[/quote]
客气了,某也不是研究历史的,个人兴趣。
建议兄台阅读罗马史,同时和秦汉史对照着看;或者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对照着看,亚当先生是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理论教父,要理解资本主义的实质、研究当今美国的霸权现象,不妨仔细看看他的国富论。
2005-5-1 10:51
实干司马
[quote]原帖由[i]羽扇纶巾[/i]于2005-04-30, 17:23:40发表
受教了!
我不是搞历史的,但喜欢读点历史。中国史相对还知道个大概,西方史就一头雾水了,能推荐点书么?海南出版社的《欧洲史》如何? [/quote]
回羽扇兄,这本《欧洲史》我有一本,优点在图片丰富;而缺点在思想性严重不足,描述历史如流水帐,且零散琐碎,主题不突出,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篇幅小,不推荐。
推荐《全球文化系列》,有德国文化、意大利文化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历史文化翔实资料。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