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唐朝“南选”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005-4-21 20:08 适之
唐朝“南选”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color=red][size=4]唐朝“南选”制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size][/color]

[[i] 本帖最后由 适之 于 2006-4-4 09:37 编辑 [/i]]

2005-4-21 20:09 适之
注释:

(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78年版,页一二四~一三一。
(2)《旧唐书》卷五《高宗纪》。
(3)《通鉴》卷二○一总章二年。
(4)《新唐书》卷四六《白官志》。
(5)《新唐书》卷一一二《柳泽传》。
(6)《唐会要》卷七五《南选》;《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
(7)《唐会要》卷七五《南选》。
(8)《唐会要》卷七六《制科举》。
(9)《旧唐书》卷一○一《韩佽传》。
(10)《册府元龟》卷六三一《铨选·条例》。
(11)《册府元龟》卷六四一《贡选·条例》。
(12)《新五代史》卷六五《刘龑世家》。
(13)《唐会要》卷七五《南选》。
(14)《册府元龟》卷六三○《铨选·条例》作贞元二年,《唐会要》卷七五作贞元十二年,文字亦有不同。
(15)《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
(16)《册府元龟》卷六四二《贡选·条例》。
(17)《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汉书》卷二五下《郊祀志》师古注。
(18)《全唐文》卷五二五罗让《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19)《旧唐书》卷七六《李承乾传》。
(20)同上卷六五《长孙无忌传》。
(21)《新唐书》卷二二三上《李林甫传》。
(22)《旧唐书》卷一九○下《李白传》。
(23)《三国志》卷五三《薛综传》。
(24)《南齐书》卷一四《州郡志》。
(25)《旧唐书》卷一《高祖传》。
(26)《通鉴》卷一九七贞观十八年末。
(27)同上卷一九八贞观二十一年五月。
(28)同上卷一九八贞观二十二年二月。
(29)《旧唐书》卷一五一《王谔传》。
(30)《新唐书》卷一八二《卢钧传》。
(31)《元和郡县志》卷三○《江南道》。
(32)《九国志》卷九《石处温传》。
(33)《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
(34)《通鉴》卷二五○咸通四年。
(35)秦观《淮海集》卷一五《财用》。
(36)《韩昌黎集》卷二二《欧阳先生哀辞》;参看《新唐书》卷二○三《欧阳詹传》,《玉海》卷一五五唐龙虎榜条引欧阳詹传,自注云:“时贞元八年侍郎陆贽典举进士二十三人。”而《唐摭言》卷一五《闽中进士》谓神龙二年,闽中长溪人薛令之中进士及第。同条又列欧阳詹,疑不实,今不取。
(37)《通典》卷一七《选举》。
(38)《唐会要》卷七五《东都选》。
(39)《旧唐书》卷一一二《李岘传》。
(40)《太平广记》卷四○三。
(41)《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
(42)《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
(43)《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
(44)同上卷一五八《选举志》。
(45)《文献通考》卷三二《选举》。

2005-4-21 20:11 适之
关于唐代“南选”的研究,一直以来比较少,因为可供了解的史料不多,我作了一点肤浅的探讨,特地贴出来,以便求教于各位。

2005-4-21 20:56 曹仲德
不是很懂,献枝花总不会错吧  

能允许我把这贴转唐风去么?http://www.tanghistory.com/

2005-4-21 21:09 适之
谢谢您的鲜花,我一会儿过去发一下,答应了萧MM的事,现在还没完成,我很过意不去啊~

2005-4-21 21:19 fengxv
原来适之是高人,虽然不太懂,还是支持一下。

2005-4-22 16:18 张建昭
如此详细、专业,加精没商量。

2005-4-22 19:30 天山一剑仙
学习~

2005-4-22 20:15 桓大司马
学习~

2005-4-22 20:23 小马爱犬屋
真是高人啊!!!

学习啊学习!

2005-4-22 21:15 关毛
偶看不大懂

2005-4-27 09:42 适之
好生失望呢~  像代郡公一个贴,好评如潮, 怎么俺的帖子看不懂的多~

2005-4-27 09:51 fengxv
主要是以前没听说过“南选”这么回事~~汗~~
所以想好评,不会啊!

2005-4-27 12:45 寻梦的猎人
学习学习~~

2005-5-4 06:08 蒹葭苍苍
你这种文章学术性太强,不如代郡公那些有趣啊.不过你这文章还是有水平的

2005-5-4 22:52 蟊贼
以为南选如而今发展西部一样,政治意义占主导,安抚黔地民心甚于选拔人才,客观上基本达到了遥控的目的。

2005-5-6 21:09 旁观者
适之大作,拜读后不胜钦佩。
      我觉的对黔地等地区施行南选,除了当地的民族情况复杂有关外,也说明了唐代的中央政权对这些地区的控制程度是较弱的。对于这些地区的管理不得不靠当地的“地头蛇”等地方势力的协助。
     南选中对择优者可进入中央任职,这当然是广开才路,招揽贤士,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做对地方上优秀人员限制,将有才能(换而言之在地方上是个不安定因素)就近控制,对地方上的力量进行削弱。南选,在加强中央人才,地方管理的同时,也是一种防范未然的手段。

2005-5-7 11:20 孤江争鸣
嗯,学习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