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闲话汉朝的玄武门


2005-4-13 09:19 曹仲德
唐长安城内最有名的门是玄武门,它因为在唐朝历次宫廷政变中的重要地位而留名青史。这是由其地理位置使然,因为玄武门是皇帝居处的正门,宫廷政变者往往要由这进去控制皇帝。

西汉与玄武门地位相似的是未央宫的正门金马门,因为西汉皇帝都是住在未央宫前殿里面的,比如汉文帝住的宣室殿,刘贺住的温室殿等等。和玄武门一样,金马门在宫廷政变中也时有浮现,吕氏之乱时,吕禄就是在这被刘章斩杀的。但毕竟西汉一朝宫廷政变远不如唐朝频繁,所以金马门给人留下的主要印象并不是戒备森严的屯兵,而是大批时刻准备着接受皇帝命令的人才。汉朝吏民上书言事,得到皇帝赏识的,往往使他们待诏金马门外,以备将来任用;除了士人外,等候在金马门外的还有所谓“期门武士”,在皇帝出行的时候,与皇帝期会于金马门外随行。这种士人和勇士萃集于未央宫前整装待发的格局,不能不让人感到这个王朝的勃勃活力。

但西汉长安最有名的门不是金马门而是是公车门,又叫司马门。公车门是汉朝最外一重宫禁--相当于后代皇城--的正门。皇帝居住的未央宫,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后妃居住的后庭,郎官的官署三郎署,御史大夫的官署御史大夫室,皇帝的文书机构尚书等等都设在公车门里面。公车门前有屯兵守卫,是皇宫禁军的一部分,白天守卫门户,晚间巡行宫中。而公车门的对面,则是西汉京师卫戍部队的营垒。因为公车门是朝北开的,所以营垒在门北,常常称之为北军,而相应的称皇宫禁军为南军。

普通百姓是不能进入公车门的,除了宫人外,只有朝官因为要到未央宫上朝被允许出入,证明身份的工具是一块分成两半的木符,朝官与门卫各执一半,合得上才允许进入。出入公车门门的人都有专门的门籍,记有该人姓名,官职,年貌等等,以备查对。公车门以内的宫禁门口也有这样的制度,霍光的家人“通籍长信宫”,意思就是在长信宫门口有门籍,能够随时出入。

除皇帝之外,任何人出入公车门都必须下车步行,否则就被视为谮用天子礼仪的举动,当年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曾经过公车门不下车,被当时的公车令张释之纠举,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找文帝来问,汉文帝都免冠顿首,谢罪说没把儿子教育好。后来汉景帝即了位,张释之已经是廷尉了,以执法公允闻名,但最终被汉景帝搞得日子很不好过,后人鄙薄汉景帝,除了杀晁错气死申屠嘉等事外,这也是理由之一。这规矩后世还在,曹植被曹操疏远并最终在与曹丕争位中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曹操知道驱驰过公车,曹操后来说:自从公车门事件之后,我从此对这个孩子另眼相看。

汉朝百官吏民上书都是先递到公车门,再由尚书到公车司马处取,清朝时的”公车上书“,源头就在这上面。史书常常说某某“诣北阙上书”,这个“北阙”,就是指北门公车门,而如果有什么“狂悖”的内容需要追究责任,被追究责任者往往自杀在公车门前,这叫“自刭北阙下”,

相反的情况,如果上书合了皇帝的心,则可能得到任命,或者暂时在公车门外等待任用,这叫“待诏公车”,待诏公车是比待诏金马门差一些的安排,因为公车门离皇帝比金马门远很多,得到皇帝召见的机会比较少,物质待遇也要差些,每个月一袋粟,二百四十钱。东方朔当年待诏公车门,很久没被召见,于是想了个歪点子,恐吓供汉武帝取乐的侏儒说:“你们这些人没什么用处,光消耗粮食,皇上说要把你们都杀了”,侏儒们很害怕,向武帝哭诉求情,于是汉武帝召东方朔来问他说你为什么恐吓这些侏儒,东方朔回答说:“这些侏儒三尺高的个子,一个月一袋粟,二百四十钱;我九尺高的个子,还是只有一袋粟,二百四十钱,这些侏儒饱得要死,我饿得要死。要是皇上觉得我没用处,还是让我回家去吧,别使我在长安讨饭吃”,汉武帝听他说得有趣,不禁大笑,让他以后改为待诏金马门。

在西汉察举孝廉制度化之后,孝廉逐渐取代了上书士人成为等候在公车门外的主体,他们在这里等待皇帝的策试,策试合格者将被授予官职,西汉孝廉策试优等者往往只授予几百石的小官,而到东汉,则发展出了一种高规格的征召,称为“公车特征”,被征召者不策试,直接授予二千石甚至中二千石的高官,比如两汉最大的经学家郑玄,公车特征到朝廷,立即任命为九卿之一大司农。这体现了两汉任官的一些不同,西汉更重吏术,所以要先把孝廉下方到底层学习政治经验,汉宣帝之后发展起来的丞相必须经过郡国外任“试政”,考察治民的能力的制度也是这一思想的一种体现。东汉则逐渐转向重经术重名气,被“公车特征”者往往在民间名气极大,到朝廷后则声誉剧降,这正是他们缺乏实际政治经验的缘故。

((众人:”看完了,没发觉和玄武门有多大联系啊“,曹仲德:”赫赫,难道你现在还不明白,取这个吓人的名字只是吸引你们进来看的“,众人痛扁曹仲德)

2005-4-13 10:25 慕容心
一般宫门而已,痛扁你。。。

2005-4-13 10:52 高木知之
这体现了两汉任官的一些不同,西汉更重吏术,所以要先把孝廉下方到底层学习政治经验,汉宣帝之后发展起来的丞相必须经过郡国外任“试政”,考察治民的能力的制度也是这一思想的一种体现。

这也许可以是前汉之所以兴旺,后汉之所以衰落了

2005-4-13 13:10 我不是迭戈
一般的介绍,楼主的观点一点没见着。

2005-4-13 13:47 宇文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玄武门是皇帝居处的正门,自不待言,历代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
朱雀门喂天子仪仗,礼仪之地
白虎门誓师兴讨,诛戮大臣
只有青龙门一直默默无闻
同样湿传统文化的精髓,怎么命运会如此不同?

2005-4-13 16:41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宇文[/i]于2005-04-13, 13:47:32发表
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玄武门是皇帝居处的正门,自不待言,历代发生了多少传奇故事
朱雀门喂天子仪仗,礼仪之地
白虎门誓师兴讨,诛戮大臣
只有青龙门一直默默无闻
同样湿传统文化的精髓,怎么命运会如此不同? [/quote]
这四个门好象都有固定方位的说。

2005-4-13 17:09 曹仲德
[quote]原帖由[i]我不是迭戈[/i]于2005-04-13, 13:10:54发表
一般的介绍,楼主的观点一点没见着。 [/quote]
也许我应该换个更吓人的名字,叫“金马门公车门小考”或者“金马门不是公车门之考证”之类 ,呵呵

写这东西的缘故一是看汉武大帝后觉得对汉朝的一些日常制度应该作些阐发

二是看见一些学者把金马门和公车门混为一谈,说金马门前设公车,所以叫公车门

最直接的原因则是前天在唐风和张飞兄谈到汉朝宫廷禁军扯到公车门

2005-4-13 17:32 鹫山宗渡
司马门,三国魏都洛阳也有

司马懿灭曹爽之役,亦可称“司马门之变”

其精采程度绝不逊于唐朝的“玄武门之变”

2005-4-13 17:42 曹仲德
鹫山兄说得有理,从司马氏列阵门前,桓范出奔到曹爽归降,跌宕起伏,虽然名气不如玄武门之变响亮,精彩程度也不会输于它

2005-4-14 17:11 宇文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5-04-13, 16:41:31发表
这四个门好象都有固定方位的说。 [/quote]
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合为二十八宿

所以历来玄武、青龙位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汉朝的玄武门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