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10 15:00 花影吹笙
[color=purple]《金缕曲》真是难写啊,本来是拿来练笔的,想看看能不能写一点不同的风格的词出来,可写来写去,几乎把自己给练进去了,看见这么多的领句豆就头大~~发麻ING~~再不写了~~[/color]

[color=blue]金缕曲·少年叹[/color]
[color=gray](2005-04-07)[/color]
云淡霜天暮。
度些时、乱红不定,数声啼雨。
老去情怀思难尽,但看雁迷烟渚。
几曾叹、人如风絮。
华发空随年岁长,不堪向、梦里来时路。
窗外柳、参差舞。

倚杯带醉听金缕。
漫付了、少年心事,此情何苦。
无限樽前无穷意,倩与谁人共叙。
渐激起、壮心如许。
重把青灯旋剑影,却旧尘、还效东坡语。
擎紫电、三击柱。
[color=green]原步蒹葭悼亡词韵[/color]


[color=blue]金缕曲·李陵叹[/color]
[color=gray](2005-04-08)[/color]
此恨和谁说?
看残阳、吴钩溅碧,龙沙凝血。
麾下男儿皆拼战,征场悲歌响彻。
援兵绝,杀声渐歇。
马死弦惊弓箭折,暮云遮、垂首苍天咽。
何忍见,掩明月。

思鸿毛泰山孰抉?
念多时、待总功名,悉将抛绝。
他日寻机归家国,定要此身复雪。
岂知晓,终难全节。
臣佞君昏轻信与,乍辞乡,竟是一生诀。
当此际、泪盈睫。
[color=green]此词原是我在炎黄辩论李陵功过时就想填的,但一直有心无力,现趁着这股子兴致未灭,试填一下吧,只是感觉这样的词路写起来还是力有未殆。[/color]


[color=blue]金缕曲·伤春叹[/color]
[color=gray](2005-04-09)[/color]
醉里桃花落。
怕苔痕、侵寒阶壁,润烟池阁。
宵短天长谁怜取,终是朱颜斑驳。
念前事,那堪细度。
尽日枝头风和雨,问桃花、老去谁商略?
天不管,任飘泊。

樽空灯烬情难托。
蓦惊醒、窗前烂漫,乍声飞鹊。
元是一宵伤春梦,梦醒秋心无着。
幸迟日、芳华依约。
暂把轻愁都弃与,向远山、放眼随闲鹤。
有碧草,满阡陌。
[color=green]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偶一贯的写法,但觉得《金缕曲》的词牌写起来还是不顺手,领句豆既多且繁,控制不住。[/color]


[color=blue]金缕曲·斯证叹[/color]
[color=gray](2005-04-10)[/color]
诸事随缘否?
证今生、几番起落,身如蒲柳。
万绪千愁眉间瘦,眼底煎熬似旧。
漫无趣,逐风游走。
不觉茫然随流水,上小桥、驻步黄昏后。
人去也,风吹透。

此情勘破谁能够。
看足下、十丈软红,孰能无垢。
前事犹如鸿泥迹,应舍那堪生受。
共几日、移星横斗。
得失寸心方知晓,笑痴儿、怔地由人诟。
桥上立,月相守。
[color=green]今天中午重看落花词,四章《沁园春》看得人扼腕,情字太过也。情啊爱啊的词偶不会写,但看着一些参悟之语也似略有感触,随手写写,容后再改罢。[/color]

2005-4-10 15:48 桓大司马
渐激起、壮心如许。
直写出来,就泄底啦

2005-4-10 15:54 桓大司马
金缕曲·李陵叹
(2005-04-08)
此恨和谁说?
看残阳、吴钩溅碧,龙沙凝血。
麾下男儿皆拼战,征场悲歌响彻。
援兵绝,杀声渐歇。
马死弦惊弓箭折,暮云遮、垂首苍天咽。
何忍见,掩明月。

思鸿毛泰山孰抉?
念多时、待总功名,悉将抛绝。
他日寻机归家国,定要此身复雪。
岂知晓,终难全节。
臣佞君昏轻信与,乍辞乡,竟是一生诀。
当此际、泪盈睫。

下片似乎单纯议论了。

上片“此恨和谁说?看残阳、吴钩溅碧,龙沙凝血。”俺喜欢,后面就吼不动了

建议上片以景入,下片以情出吧

对词我是门外汉,乱说的

2005-4-10 15:55 桓大司马
最喜欢第四首:)

2005-4-10 15:59 花影吹笙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04-10, 15:48:41发表
渐激起、壮心如许。
直写出来,就泄底啦  [/quote]
这个倒不是泄不泄底的,而是这个转折处我没有处理好,因为前面那个“叙”字我实在不能想到什么比较壮的词句来,只有示弱,而最后两句又要激起来,这个转折就很吃重了,还是少了一点什么~~

我也觉得第二首的下片流于说理了,看来是辩论的后遗症还没有消失,看见“李陵”两个字就象想和谁吵一架似的~~汗~~等偶冷静下来再重写下片好了

2005-4-10 20:54 贺兰拍马
伤春一首最好,的是本色:)
少年叹尚可,有几处词句不稳,“渐激起、壮心如许”确实没转好。其四上片好,下片流白且说事多了,表达情感应再含蓄些
李陵叹,太白,整个儿说事了,一是豪放,二是说史叙事写人物,两者结合更不易为,花MM可多尝试~
金缕这调,不管啥风格,写好了一顺到底,畅达的很,写完可自己读读,如不能一路读到底,哪处滞了就该改哪处^_^

2005-4-11 23:26 洗甲狼河
练笔?花影节度使如此好词,让我这等人只有擦汗的份儿了。恕我浅陋,看不出哪里不好。

2005-4-12 21:00 贺兰初晴
也是最喜欢伤春叹。其实总的来说都是不错的,练笔,应是谦虚的说法:)

2005-4-13 11:48 千山暮雪001
金缕曲以凝重为主,一唱三叹。一气四首足见才情了。第四首上片结句
给你调整两个字你再细品韵味如何:
[color=green]不觉茫然随流水,上小桥、[color=red]驻[/color]步黄昏后。
人去[color=red]也[/color],风吹透。[/color]

2005-4-14 00:05 疯剑狂刀
花影的词风,渐渐硬朗了。在这里我不妨借地方表示一下对轩辕男人的鄙视,以肩胛为首的一班大老爷们,日见阴柔萎靡,走美成白石一路。辞章宛转,读之气结。真不象爷们。哈哈哈。还是我竹妹妹,花影妹妹的词俊爽!

2005-4-14 00:46 蒹葭苍苍
我承认这一点。但我并非要走美成、白石一路,我追求的是少游那种迷渺。迷渺中带有境阔的风格

2005-4-14 09:38 花影吹笙
[quote]原帖由[i]千山暮雪001[/i]于2005-04-13, 11:48:50发表
金缕曲以凝重为主,一唱三叹。一气四首足见才情了。第四首上片结句
给你调整两个字你再细品韵味如何:
[color=green]不觉茫然随流水,上小桥、[color=red]驻[/color]步黄昏后。
人去[color=red]也[/color],风吹透。[/color] [/quote]
谢谢千山兄指点,已改正  


  谢谢各位抬爱,只是这些词确有大伤,修改ING,不过什么时候改得出来就不知道了~~

2005-4-14 10:13 Sphynxyu
文学是这么美丽,文学是这么无力----
随着科技,数字的发展,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能存活多久?

2005-4-14 12:12 炉火纯青
这里也分门别派了?美成,白石?那谁又是稼轩,东坡?
分门别派没什么意思。
写出让人精神爽的词才是硬道理。

我最喜欢李陵叹,楼主刻画的悲壮,"马死弦惊弓箭折,暮云遮、垂首苍天咽。
何忍见,掩明月。" 可能是我也对李陵感到惋惜啊,很有共鸣。

2005-4-14 12:19 闻琴解佩
[quote]原帖由[i]Sphynxyu[/i]于2005-04-14, 10:13:46发表
文学是这么美丽,文学是这么无力----
随着科技,数字的发展,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能存活多久? [/quote]
文学是精神的食粮,精神食粮是永远不能缺少的。从远古的《诗经》到近现代的诸多作品,文学总是伴随着中国5000年的社会和科学发展,一起进步。怎么会说文学还能存活多久呢?

2005-4-14 13:55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炉火纯青[/i]于2005-04-14, 12:12:21发表
这里也分门别派了?美成,白石?那谁又是稼轩,东坡?
分门别派没什么意思。 [/quote]
这不是分门别派,这是风格的差异呀

2005-4-14 14:16 林夜紫
美成、白石是指宋朝的周邦彦和姜夔,稼轩、东坡是指辛弃疾和苏轼,一般来说,如果按婉约和豪放派来划分,前二者属婉约,后二者为豪放。疯剑狂刀兄说的这个是打趣的话。

2005-4-14 19:07 蒹葭苍苍
疯刀是在怪我背叛他们的阵营.其实,只要想一想,人真的能一直扯着嗓子喊吗?

2005-4-14 20:08 逍遥倏秦
??
什么意思,怎么看不懂

2005-4-14 20:15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逍遥倏秦[/i]于2005-04-14, 20:08:11发表
??
什么意思,怎么看不懂 [/quote]
秦兄不知肩胛兄原来是豪放派的么

2005-4-14 20:50 南宫如水
这么说马兄是婉约派?

2005-4-14 22:23 人在江湖
[quote]原帖由[i]南宫如水[/i]于2005-04-14, 20:50:27发表
这么说马兄是婉约派? [/quote]
他是马派

2005-4-14 22:43 逍遥倏秦
呵呵!
应时而成,以前我是婉约的

2005-4-17 11:27 Sphynxyu
汗~~~这个版块我这个大老粗都不敢来.果然一来就看到这么牛的帖子..
下次不来了 .

2005-4-17 12:12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5-04-14, 22:23:11发表
他是马派  [/quote]
偶是博派,专杀狂派

2005-4-18 13:45 秋色冷并刀
哈哈,我喜欢这个词牌
好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缕四章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