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刘伯温之死


2007-4-16 12:24 索虾王
姣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天下古今都是同一个道理

2007-4-21 18:31 丹心剑侠
很多时候,我们评析功臣的死因时除了说帝王残酷之外多半是功臣自身不知谋身,但刘伯温不是这样,比起其他人,刘更了解朱元璋的秉性,他最后的死与其说是胡维庸的小人构陷,我倒愿意相信是朱元璋的授意。楼主说刘伯温倘若不舍身政治,而专著学问,也许会有另外一番更大的造化,我却不以为然,古代读书之人所求者无外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刘伯温虽不的善终,却能彪炳史册,得遇明主,未必便不如专于著述。

况且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选择,做事后诸葛意义不大

2007-5-9 19:12 xiexinxi
历史上,凡开朝时都会死一部分功臣,因为这时候大家开始争夺胜利果实,这样很不利于接下来的国家建设,有时候帝王杀功臣是不得已,客观讲,整治一分人是有必要的,对国家也是有利的,但凡事有个度,朱元璋过度了!

2007-5-9 20:2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xiexinxi[/i] 于 2007-5-9 19:12 发表
历史上,凡开朝时都会死一部分功臣,因为这时候大家开始争夺胜利果实,这样很不利于接下来的国家建设,有时候帝王杀功臣是不得已,客观讲,整治一分人是有必要的,对国家也是有利的,但凡事有个度,朱元璋过度了! [/quote]

什么叫“凡开朝时都会死一部分功臣”?

起码就有两个皇帝没有杀过功臣,一个汉光武,一个宋太祖。

2007-12-25 17:21 tang221276
如果我天朝太祖不弄死这帮人  也许现在的太子党更多  现在中国政坛上的xxx的儿子也更多

2009-8-1 20:34 romadream
能够做到张良,范蠡的德行的人还是少啊。很多名臣大将下场都是如此,尤其是宋明两朝更加夸张

2009-8-1 20:38 romadream
[quote]原帖由 [i]tang221276[/i] 于 2007-12-25 21:21 发表
如果我天朝太祖不弄死这帮人  也许现在的太子党更多  现在中国政坛上的xxx的儿子也更多 [/quote]
汗,我觉得这不是成就江山后杀功臣的借口。如何懂得驾驭臣子和保持其持久的忠诚才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需要做的。如果只是成就大业后大开杀戒,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更毁坏了自己的长城。也恰恰如此,在朱元璋死后燕王有了机会,因为功臣们死的差不多了,皇太孙的权位缺少了适当的支持。

2009-8-10 10:56 coldwolf
伯温和张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张良是真退隐了,伯温告老还乡之后还心存通过政治手段来兼济天下的想法,所以始终难逃朱元璋的猜疑。

2011-3-26 16:31 439520582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这个虽说的岳飞,但拿来形容历代开国功臣也不为过,除唐太宗,汉光武帝外!

2011-3-26 18:09 黑传说
回复 #67 romadream 的帖子

理论上是如此,但难保手下的下属不会因为自己的权势欲望,而给手下权臣黄袍加身。失败的有蒯彻给韩信,成功的有宋太祖等。

有时,很多事情不是外人能说了算的,宋太祖做的好,是因为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克制的结果;其他皇帝恐怕也不是那么想杀自己曾经的兄弟的,只是后来双方的冲突,导致最后局面无法收场。
有点像夫妻关系一样,外人看到人家婚姻美满,却不知原因,但看到人家离婚,就会猜测是不是男方有错还是女方有错,但很可能两人都有错,只是外人无法体会到而已。

2011-3-26 21:43 黄巾军
当初大明开国之时,可以说是将帅如云谋臣如雨,随便抓几个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要是用来打日本打朝鲜打安西应该没问题,不扩张而内治 的话,一干人才也可以制定出一些法章和优惠后人的典规。可惜啊可惜,朱重八一股脑全杀了个干净,开国功臣也就真的只开了下国就退场了。。。

2011-4-21 07:23 万世猴妖
[quote]原帖由 [i]wzz1968[/i] 于 2004-11-6 11:49 发表
毛最欣赏朱元璋,说明他和朱元璋是一路货色 [/quote]
这个逻辑可有点囧了,刘备和曹操互相欣赏,他们也是一路货色么

2011-4-21 16:38 功名利禄
有一个版本。。。。。。看来刘老也没白活。

2011-4-30 18:07 华夏小卒
看来有不少人把自己代入到英雄豪杰的模式中去了。

宋太祖宽厚,所以宋是少有的开国就有大规模起义的。
汉光武仁柔,所以东汉豪强愈演愈烈直到汉末英雄豪杰们痛快淋漓的挥舞了几百年,直到隋唐华夏之民才松了口气。

2011-5-1 17:32 onesun123
伴君如伴虎

2011-5-1 18:03 西歪
[quote]原帖由 [i]romadream[/i] 于 2009-8-1 20:38 发表

汗,我觉得这不是成就江山后杀功臣的借口。如何懂得驾驭臣子和保持其持久的忠诚才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需要做的。如果只是成就大业后大开杀戒,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更毁坏了自己的长城。也恰恰如此,在朱元璋死 ... [/quote]
老朱最怕的是功臣反他儿孙,到时候姓朱的不免死光死绝。燕王抢了位子,却总还是姓朱的天下。

2011-5-2 19:52 wwwind
不是每个人都有相同驾御天下英才的能力。
封建王朝肯定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个当皇帝的想把最高权柄牢牢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人。他们的子孙后人真有那样的能力,把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控在手里么?控制不住的怎么办,只能靠手里的权力将他们杀了。专权的逻辑。也是蒙昧的象征。
可惜,社会在发展,知识在传播。而科学知识不是帝王官宦家里专有的。

2012-3-26 17:49 red_fire_fox
看了那么多无知加不负责任的评论,还是楼上的话比较值得思考、
“专权的逻辑,也是蒙昧的象征”确实一语中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刘伯温之死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