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21 23:18
MP4
刘伯温之死
刘基(字伯温)是明初的一代奇人,《明史》称其“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誉。预言之作《烧饼歌》就被传为是他所写。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当然不是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称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明史 列传16》),其《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伯温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数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据《明史 艺文志》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颇为奇特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儒雅潇洒的形象不同,刘伯温身着布衣,威猛刚烈,“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刘基是浙江青田人,23岁进士,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职,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因不与兵事,愤而弃官还乡,在48岁那年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明史 列传16》)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策。为朱元璋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刘基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按运筹帷帷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征战疆场的“哥们”,尽管朱元璋对刘伯温“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明史 列传16》),但那是有所请教,是一种姿态而已。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人有一种内心的反感,尽管刘基以及陶安、秦从龙、朱升、范常等文人对朱元璋平定天下起的重要作用丝毫不亚于厮杀战场的武将。
当然,补偿还是有的,为安抚刘伯温,朱元璋下令青田不加赋税,“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后来又“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明史 列传16》)
不过,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如果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但他是性情中人,决不会为逃避乱世纷争,躲起来一门心思做个人研究。而且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为丞相,刘伯温的回答是:“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可惜,一入侯门深如海,已没有了退出的余地了。
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只不过在朱元璋那儿更变本加厉,更刻薄寡情。本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明史 列传16》)
尽管刘伯温说得都是大道理,不过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他一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告老还乡了。
刘伯温虽归老于乡,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强,人不在身边反觉难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后快。刘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对他不会就此放心的,所以他的儿子留京为官,算是人质。而且朱元璋每年岁暮都将退休的刘基之子琏、宋濂之子允载、叶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机等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嘘寒问暖,“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故此,退隐后的刘伯温异常低调,“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明史》记载有这样一件事,青田县令因久仰刘伯温大名,想瞻仰一下尊容,“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未逃脱朱元璋的算计。
朝廷方面,李善长为朱元璋所忌,已经自动退休,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因李的举荐而成为丞相。其实,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就不看好胡惟庸,评价是:“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明史 列传卷16》)。胡惟庸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
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淡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叛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刻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胁迫,如果没有合适的反应,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刘伯温于是只好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京。不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奏明了朱元璋.朱元璋依旧不过问。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
不久后,一代绝世奇才便这样去世了。
毒杀刘基,这是后来胡惟庸的一大罪状,但下毒是否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悬疑。不过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极大。首先,刘基死于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进中书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时胡入相时间不长,地位并不稳固,还处在“考察期”,又有汪广洋牵制,未必能够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胡惟庸虽然嫉恨刘伯温,但并无深仇大恨,弹刻刘基的奏章也强词夺理,没有能令人信服依据,如果没有来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许,本身就有诬告嫌疑,很可能反过来惹火上身。更何况刘伯温已归隐,不可能对其地位权势构成威胁,做下毒这种风险很大而毫无回报的事,对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干练著称的胡惟庸而言,应该还不至于笨到这个程度。
再者,不露痕迹地毒杀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绝技,李文忠、徐达也是这样因病受到探望和赠药之后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关于李文忠之死,《明史》载:“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当然,淮安侯也逃不过抄家灭门的命运。至于徐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说,这是拜朱元璋的一只蒸鹅所赐。此外,与胡惟庸同为丞相汪广洋因否认胡惟庸毒杀了刘伯温,在贬责途中被赐毒而死。
刘伯温之死仅仅是一个开始。
五年之后,大清算终于来了。始于追查他的死因的胡惟庸案发生于的洪武十三年,最终的罪名则是不可饶恕的谋反。“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实际数目远高于此,因为被杀的都是以家族为单位,杀一人也就是杀一家。坐胡案死的有李善长、朱亮祖二公二十列侯,曾为太子老师的宋濂虽免于死罪,但死于流放途中。十三年后,又有蓝玉案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坐蓝案死的有傅有德等一公十三侯二伯及诛连被杀者又一万五千人。朱元璋铢杀屠戮,用恐怖手段造成了至高无上,森严可怖的皇权。为朱姓江山的永固,所摧残的不仅仅是功臣的性命,更有国家民族的元气和活力。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2:05 编辑 [/i]]
2003-11-22 19:35
韦孝宽
一般张良型人物都是君主的“心腹”,都能善终,可是刘基居然不能,可见朱元璋清洗功臣时的残忍。
2003-11-22 21:02
陷陈营亮
死了好,早死亲人不受牵连。现在不死,以后全家死光光。
2003-11-22 21:02
首席屠宰官
黎东方先生的《细说明朝》中认为,刘伯温是胡唯庸自己私下干的
2003-11-23 12:15
阿狗
[quote]原帖由[i]上官刃[/i]于2003-11-22, 22:15:12发表
不知道火烧庆功楼是否历史上确有其事? [/quote]
说书先生说是“[color=red]炮[/color]打庆功楼”
PS:孝宽兄也是诚意伯
2003-11-23 13:30
fandongpai
有时候会想, 要是换了我是刘基, 该怎么办呢? 退隐归田都逃不了, 天下之大, 难道真的没有容身之所吗???
2003-11-23 21:15
fandongpai
[quote]原帖由[i]123123hgf[/i]于2003-11-23, 6:04:11发表
赵老头干的不错,
杯酒释兵权 [/quote]
似乎老赵的确宽容许多啊, 收了兵权就让他们养老去了......
2003-11-23 21:22
神秘之光
[quote]原帖由[i]fandongpai[/i]于2003-11-23, 13:30:27发表
有时候会想, 要是换了我是刘基, 该怎么办呢? 退隐归田都逃不了, 天下之大, 难道真的没有容身之所吗??? [/quote]
当效陶朱公。
2003-11-23 21:33
fandongpai
[quote]原帖由[i]神秘之光[/i]于2003-11-23, 9:22:49发表
当效陶朱公。 [/quote]
啊? 您是指带个美女桃之夭夭啊?
哦......这个......
2003-11-23 23:11
五虎上将
[quote]原帖由[i]神秘之光[/i]于2003-11-23, 21:22:49发表
当效陶朱公。 [/quote]
泛舟海外,逃到皇帝控制不了的地方,才可保万全。
2003-11-24 19:54
重整山河待后生
刘基实在是因为才学太盛,通晓天文(占星术)地理(堪舆、望气),中国古人观念,知天学,便可知天下运势,精通堪舆,便可知“龙脉”、“王气”所在,是以历代严禁私习天文,而他又不是纯粹的学者型人物,而属谋士一类,善谋略策划,如此一来,不招人忌才奇怪的。刘基死前特意将天文书交付其子刘琏,告知“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为子孙避祸。
2003-11-25 10:36
江城子
忽略民国不算,清朝一前一后的两个汉人王朝,杀忠臣都是无畏得很哪!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满朝衮衮诸公,其实也挺累得。
2003-11-25 23:53
五虎上将
[quote]原帖由[i]重整山河待后生[/i]于2003-11-24, 19:54:35发表
刘基实在是因为才学太盛,通晓天文(占星术)地理(堪舆、望气),中国古人观念,知天学,便可知天下运势,精通堪舆,便可知“龙脉”、“王气”所在,是以历代严禁私习天文,而他又不是纯粹的学者型人物,而属谋士一类,善谋略策划,如此一来,不招人忌才奇怪的。刘基死前特意将天文书交付其子刘琏,告知“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为子孙避祸。 [/quote]
如果真的知天文,通堪舆,又何至于不能保全?唉,说到底都是老朱……
2003-11-25 23:54
五虎上将
[quote]原帖由[i]江城子[/i]于2003-11-25, 10:36:28发表
忽略民国不算,清朝一前一后的两个汉人王朝,杀忠臣都是无畏得很哪!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满朝衮衮诸公,其实也挺累得。 [/quote]
你乱说什么,朱元璋可是毛主席最欣赏的人之一。
2003-12-5 18:07
孤舟蓑笠翁
如果真的知天文,通堪舆,又何至于不能保全?唉,说到底都是老朱……
所以才有野史说刘伯温是诈死避祸。
2004-1-9 02:11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3-11-22, 19:35:06发表
一般张良型人物都是君主的“心腹”,都能善终,可是刘基居然不能,可见朱元璋清洗功臣时的残忍。 [/quote]
实际上朱元璋已经在为他的后代自掘坟墓了,想想崇祯死的时候杀死女儿,说的却是“为何要生于帝王家?”
然而可悲的是历史这面镜子,喜欢照的人还是少啊,有时还在重复着………
2004-1-16 05:49
三国观潮
[quote]原帖由[i]五虎上将[/i]于2003-11-25, 23:53:13发表
如果真的知天文,通堪舆,又何至于不能保全?唉,说到底都是老朱…… [/quote]
天文、堪舆也有大小之分
能用于家国大事之星占,却未必能对自家有用处。
2004-1-16 05:54
三国观潮
刘伯温失算在学张良没能学彻底,张良功成身退,关键在于一个“游”字,刘伯温没能人间蒸发,等于没有退隐,正如其诗所谶:
[size=3]倦鸟期安巢,风林无静柯,路长羽翼短,日暮当如何?[/size]
2004-1-16 05:57
三国观潮
刘伯温的星占术是非常出色的,他充当的是真正的小说中的“诸葛亮”角色。
2004-3-29 21:58
wzz1968
功高震主、才大欺主、势大压主。
刘伯温死是因为他才高欺主(不是故意的,谁让他显的比皇帝还水平高呢?)?
2004-9-30 10:33
q42474112
毛泽东可没大规模的杀功臣阿
2004-11-6 11:49
wzz1968
毛泽东可没大规模的杀功臣阿
----------------------------------------------------------------
这话有问题,毛死时,十帅中战功卓著\威望高的全都整死光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林彪那一个不是毛整死的),此外象高岗\刘少奇\都是搞经济的好手,也都被整死.
毛最欣赏朱元璋,说明他和朱元璋是一路货色,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他要象朱元璋那么直接干,在体制上是不允许的,只能采用搞运动的方式,利用一派打倒一派,这一点也是向朱元璋学习的,所以吴含的<<朱元璋专>>没有按照毛的意思修改,结果性命不保(污蔑先师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
2004-11-6 12:07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五虎上将[/i]于2003-11-25, 23:54:38发表
[quote]原帖由[i]江城子[/i]于2003-11-25, 10:36:28发表
忽略民国不算,清朝一前一后的两个汉人王朝,杀忠臣都是无畏得很哪!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满朝衮衮诸公,其实也挺累得。 [/quote]
你乱说什么,朱元璋可是毛主席最欣赏的人之一。 [/quote]
嘿嘿,朱元璋的确是老毛子最欣赏的人之一,原因就是它们俩真太像了
不过老毛的手段比朱元璋高明多了
2004-11-7 02:11
q42474112
毛泽东可没大规模的杀功臣阿
----------------------------------------------------------------
这话有问题,毛死时,十帅中战功卓著\威望高的全都整死光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林彪那一个不是毛整死的),此外象高岗\刘少奇\都是搞经济的好手,也都被整死.
毛最欣赏朱元璋,说明他和朱元璋是一路货色,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他要象朱元璋那么直接干,在体制上是不允许的,只能采用搞运动的方式,利用一派打倒一派,这一点也是向朱元璋学习的,所以吴含的<<朱元璋专>>没有按照毛的意思修改,结果性命不保(污蔑先师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
==============================================
[color=blue]朱德都活了九十多了,比毛泽东就早死了几个月,这也算是毛泽东整死的
陈毅怎么能算
林彪都要搞政变了,还要埋怨毛泽东阿
再说了,我说的是毛泽东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功臣,这几个例子能说明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color]
2004-11-7 22:36
wzz1968
再说了,我说的是毛泽东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功臣,这几个例子能说明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无法向朱元章那样大规模的屠杀功臣,在现代社会,象朱元章那样屠杀工程是不可能的,毛的做法其实超过了朱元章.
2004-11-8 23:58
孔闻岱
毛朱一路,谁也不用嫌谁黑
2004-11-16 20:58
流浪的狼獾
做的太狠了太过了
对国家对民族伤害太大
人才都没了还怎么发展
只想着自己座天下
窃以为毛朱的做法相似 朱是下毒 屠杀
毛是搞运动 文革之类 一派打到一派 也是兔死狗烹做法
他们的做法不能说对错
社会安定才能发展 到处"革命"当然不行 但是没了功臣能臣一样不行啊
都是人民苦
内斗太多 国家怎么强大啊
该死的小日搞的是外斗 日的 我们早晚要打啊
2004-11-16 21:03
鹰派分子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已经偏离共产主义思想了,是为保国家。朱元璋那是为保皇权。性质差很多。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后人也有失偏颇,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对的。我很赞同楼上的言论。说的很中肯,关键是为人民
2004-11-21 00:06
davidminfei
文革只是被一些有居心的人利用了~到了最后~事态的发展就不是老毛所能控制的了~~还有一点~那时的人太单纯~
2004-11-21 21:50
kingofworl
再狠一些也无所谓,只要他在位对老百姓有些许好处就行了,就像雍正,不管他个人品质如何,总体上对当时人民来说还是好的
2004-12-31 16:40
江西好地方
[quote]原帖由[i]q42474112[/i]于2004-11-07, 2:11:42发表
毛泽东可没大规模的杀功臣阿
----------------------------------------------------------------
这话有问题,毛死时,十帅中战功卓著\威望高的全都整死光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林彪那一个不是毛整死的),此外象高岗\刘少奇\都是搞经济的好手,也都被整死.
毛最欣赏朱元璋,说明他和朱元璋是一路货色,不过由于时代的不同,他要象朱元璋那么直接干,在体制上是不允许的,只能采用搞运动的方式,利用一派打倒一派,这一点也是向朱元璋学习的,所以吴含的<<朱元璋专>>没有按照毛的意思修改,结果性命不保(污蔑先师在封建社会是大逆不道的)
==============================================
[color=blue]朱德都活了九十多了,比毛泽东就早死了几个月,这也算是毛泽东整死的
陈毅怎么能算
林彪都要搞政变了,还要埋怨毛泽东阿
再说了,我说的是毛泽东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功臣,这几个例子能说明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color] [/quote]
文革实际上就是史无前例的清党运动,为此毛还一手扶植了嫡系江青集团.之所以史无前例地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来造反夺权,是因为嫡系集团的力量不够灭掉所有非毛路线的高层党人.
不说当年的延安整风了,单说文革中的经典案例吧,大集团的有刘少奇和林彪.一人打倒万人株连,小集团地就不说了.文革中的文字狱更是数也数不清.
政治本质就是为了一个权,自古亦然.当今中国还相信共产主义地只能说明你还没成熟罢了.实践证明,毛泽东令中国落后了30年.当年胡耀邦总书记就想全盘否定毛泽东,不过为邓小平不允罢了.
2005-5-26 23:23
旁观者
杀功臣从人道上来说是糟糕的,可从权力维系上来看这么做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在如此行事后还能培养出新人才的统治者就寥寥无几了.
2005-5-27 08:21
陈本布衣
[quote]原帖由[i]江西好地方[/i]于2004-12-31, 16:40:47发表
政治本质就是为了一个权,自古亦然.当今中国还相信共产主义地只能说明你还没成熟罢了.实践证明,毛泽东令中国落后了30年.当年胡耀邦总书记就想全盘否定毛泽东,不过为邓小平不允罢了. [/quote]
当时主要想全盘否定毛的主要是陈云薄一波等人,但是邓认为否定毛就是否定GCD的正确性,所以才提出了毛功过73开的说法。
2005-5-27 08:32
适之
敢问楼主,听说刘伯温有一本《烧饼歌》,是不是这样的呢?
2005-6-1 16:38
huanghuang
[quote]原帖由[i]江城子[/i]于2003-11-25, 10:36:28发表
忽略民国不算,清朝一前一后的两个汉人王朝,杀忠臣都是无畏得很哪!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满朝衮衮诸公,其实也挺累得。 [/quote]
你瞎说啥实话
2005-6-2 08:26
萧香剑雨
朱麻子是恐自己才疏学浅,怕那些开国功臣居功自傲,以后很难控制而采取的最极端的手法。
有点象抗日战争时期,搞的白色恐怖啊
2005-6-3 09:59
完颜康
[quote]原帖由[i]萧香剑雨[/i]于2005-06-02, 8:26:29发表
朱麻子是恐自己才疏学浅,怕那些开国功臣居功自傲,以后很难控制而采取的最极端的手法。
有点象抗日战争时期,搞的白色恐怖啊 [/quote]
本朝太祖何尝不是,论经济、论建设都不是强项,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可惜太祖号称通读廿四史,居然这个道理都不知道
2005-6-3 10:31
wzz1968
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人太聪明或太残忍是要受到惩罚的,或在子孙身上或在自己轮回以后。
明初对功臣杀虏太重,所以明末时期,大臣对明誓死效中的不多,永历、建隆全是让明臣处死的,前者是吴三桂,后者是郑之龙。
2005-12-31 20:26
剑荡神魔
[quote]原帖由[i]三国观潮[/i]于2004-01-16, 5:54:53发表
刘伯温失算在学张良没能学彻底,张良功成身退,关键在于一个“游”字,刘伯温没能人间蒸发,等于没有退隐,正如其诗所谶:
[size=3]倦鸟期安巢,风林无静柯,路长羽翼短,日暮当如何?[/size] [/quote]
同意 搞个人间蒸发 就没有事情 回家 养老 还不是一样要死
2006-1-24 00:24
小行者
[quote]原帖由[i]绝世天骄[/i]于2006-01-01, 11:34:25发表
他要不是大杀功臣,哪轮的到朱棣搞什么靖难 [/quote]
他要是不杀功臣,搞靖难的就不是朱棣了
2006-1-24 08:51
wzz1968
引用 (绝世天骄 @ 2006-01-01, 11:34:25)
他要不是大杀功臣,哪轮的到朱棣搞什么靖难
--------------------------------------------------
他要是不杀功臣,搞靖难的就不是朱棣了
-------------------------------------------------------
朱要是留一些军事水平的功臣宿将,朱隶是不敢发动靖难的,朱隶之所以敢搞军事叛乱,就是因为它知道超重没有水平比他高的军事将领.
毛要是留下彭辅佐毛留的弱智接班人.看谁敢搞政变.这一点毛和朱做的一样蠢.
2006-1-24 10:57
wrcxy
[quote]原帖由[i]鹰派分子[/i]于2004-11-16, 21:03:30发表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已经偏离共产主义思想了,是为保国家。朱元璋那是为保皇权。性质差很多。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后人也有失偏颇,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对的。我很赞同楼上的言论。说的很中肯,关键是为人民 [/quote]
事实就是这样在时间的流失中慢慢变质的
2006-1-24 12:11
白手违命
权者,把柄也。有了把柄固然有操纵之便,但要被操纵者顺从,就要为人着想,尽量克制一己私欲。因此,得民心者,其权自生;失民心者,有权不保。
2006-1-28 22:42
轮回
明太祖其实是属于天才加天命的人,中国自古也只有朱元璋一人由东南起事,其余都是从西北而治东南的。(别说民国,民国根本没有实现过大一统)
刘伯温也好,李善长也罢,都是试图士人集团决策政治的代表,包括他们历来的支持者,骨子里都是君王虚置,这点在明清的评书小说里都能够看出影子。
但是明太祖这样的人,偏偏就是不可能容忍自己被架空的君王,他们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是理念的冲突,行政架构上的冲突。
明太祖,以他这样的能力,大权独揽当然是好的,但是他不能够保证自己的接班人也是这样的,尤其是世袭制的接班人,这就是所有天才独裁者的悲哀。
然而,文官治国,不免陷入朋党,效率低下是不可避免的,陷入朋党则是国家腐败。
窃以为,专制和民主是应该共存的,民主是为了保障专制的开明。
2006-5-23 10:25
jin337
说朱元璋杀刘基是怕其势大或为了树威,理由不充分,因刘已伏贴。说为了给胡下套,也太牵强。楼主的分析,不能让人信服,且是叙事,不应加精,浪费网友的时间。
2006-5-23 21:49
绯甄茗
不过最近似乎有人在为温温“平反”,就是说温温的坏话
2006-5-26 14:35
五袋石果
[quote]原帖由 [i]轩辕卓少[/i] 于 2006-5-23 17:09 发表
貌似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有这个杀功臣的毛病哦,汉高祖、明太祖、本朝太祖都这样,还有个成功小半就杀功臣的天国天王,而出身贵族的开国君主就没这个毛病,如秦、隋、唐、宋。我只是说一个事实,别仍砖 [/quote]
有意思哦。这个事情处理得最好的是宋太祖,其次是汉世祖。
中国的皇帝要都象这两位那样,就好了。
2006-5-26 16:00
十三金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垃圾
能当上皇帝是时机\天数\心计和心狠手辣
个人一点都不喜欢他们
老毛还是不错的
毕竟是小学老师
不会做的太绝
其他开国皇帝发迹前不是贵族就是优秀的人才
修养都比较高
不像地痞流氓
只知道位子稳固
2006-9-19 11:21
3669850
[quote]原帖由 [i]陷陈营亮[/i] 于 2003-11-22 21:02 发表
死了好,早死亲人不受牵连。现在不死,以后全家死光光。 [/quote]
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高见啊:&
2006-9-19 14:00
KYOKO
刘伯温可以不死的
更多的是皇帝的原因
2006-9-19 16:43
公子婴齐
功高镇主
农民起义军原来都是哥们,后来分出了君臣,这让君主有心病!而且长期积累的威信也让君主不安!大杀功臣就不可以避免!
唐太宗以门阀之贵起军晋阳,君臣之份以分,生杀之权久在手,自然要安心很多!但也不是说他们的开国功臣好过!李靖被疑谋反,侯君集涉嫌谋反被杀,魏征死后纪公碑被毁,很多人都不得快活,尤其是武将!待遇最好的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妻舅!
无论是罢黜还是杀戮开国功臣,对与一个国家的战斗力的损伤是不可估量的!看看汉朝白登之围,北宋的窝囊,明朝还让蒙古兵临城下,这算什么盛世权威?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君主的心态!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劝谏他不要乱杀功臣,朱元璋把一个荆杖扔在地上叫朱标捡.看者朱标为难的神色说我是在为你拔刺!
拔刺@这就是理由
2006-9-19 16:51
公子婴齐
[quote]原帖由 [i]kingofworl[/i] 于 2004-11-21 21:50 发表
再狠一些也无所谓,只要他在位对老百姓有些许好处就行了,就像雍正,不管他个人品质如何,总体上对当时人民来说还是好的 [/quote]
比喻不恰当
雍正没有大杀功臣,他一生所杀都是贪官污吏,没有他,清朝会提前灭亡,康熙乾隆一路货,治国可以,立志超级糟糕!而且雍正杀人都是审慎再三,每每不忍勾决!
帝王中我最佩服雍正,霹雳手段,菩萨心肠,救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即倒
2006-9-20 00:45
华仔
[quote]原帖由 [i]轩辕卓少[/i] 于 2006-5-23 17:09 发表
貌似农民起义的领袖都有这个杀功臣的毛病哦,汉高祖、明太祖、本朝太祖都这样,还有个成功小半就杀功臣的天国天王,而出身贵族的开国君主就没这个毛病,如秦、隋、唐、宋。我只是说一个事实,别仍砖 [/quote]
那是因为王权已历数代,稳固了。而农民起义的,打仗时都以兄弟相称,当时是没等级之分的,但以后一登基,地位是不同了,但地位还没稳固啊...
2006-9-20 10:03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公子婴齐[/i] 于 2006-9-19 16:51 发表
比喻不恰当
雍正没有大杀功臣,他一生所杀都是贪官污吏,没有他,清朝会提前灭亡,康熙乾隆一路货,治国可以,立志超级糟糕!而且雍正杀人都是审慎再三,每每不忍勾决!
帝王中我最佩服雍正,霹雳手段,菩萨心 ... [/quote]
雍正一生所杀的真的都是贪官污吏?有点值得探讨.毕竟文字狱在雍正一朝是最烈的.
话又说回来,没有一个皇帝是不嗜血的.
2006-9-20 20:10
pu239
[quote]原帖由 [i]鹰派分子[/i] 于 2004-11-16 21:03 发表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因为看到很多人已经偏离共产主义思想了,是为保国家。朱元璋那是为保皇权。性质差很多。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文章,后人也有失偏颇,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是不对的。我很赞同楼上的言论。说的很 ... [/quote]
----------------
又在胡扯,马克思真是要到文革期间照样也会被整死,老毛根本都是gc主义?笑话,他保国家/t天山天池一句话给了朝鲜,克什米尔打赢了我们还是失去了,外蒙古被斯大林要挟以后承认其独立,和俄罗斯谈判很多领土自动放弃,他为了国家妄杀比南京大屠杀还要多的人,朱德到后来就是他的奴仆,文革我们都不知道到底真相如何怎谈有失偏颇?文革把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文脉彻底斩断,你以为现在的物欲横流真是改革开放导致的么?我们先现在对外妄自菲薄,对内妄自尊大,你以为是谁的过错呢?
文革刚开始有人问毛要是鲁迅到现在您会怎么办,毛回答得很干脆,要么好好作文章,要么就在监狱呆着
[[i] 本帖最后由 pu239 于 2006-9-20 20:13 编辑 [/i]]
2006-9-20 20:26
KYOKO
就像现在有些人贪污受贿上瘾了,为了贪污而贪污,为了受贿而受贿,当是一项工作
朱元璋杀人杀上瘾,脑子有点不对劲了,就是想杀功臣了...:qgod+
2006-9-21 21:43
djgan
回复 #10 123123hgf 的帖子
总觉得这段历史被美化了。其中或许有不少隐情
2006-9-21 21:45
djgan
回复 #18 五虎上将 的帖子
故而又不少类似的做法:ph34r:
2007-4-14 09:24
yiko
江山就是一个绝色佳人,没拥有时自然想法简单--就是努力去占有,占有了之后想法就多了,她对自己忠贞吗?要怎么样才能让她更喜欢自己,谁比较优秀有可能吸引她的?先下手为强
站在皇帝角度去想,也许他并不想这样去杀人,只是怀玉恐被人抢吧!还有就是农民爆发户与贵族的最大区别就是--贵族天身就有优越感,而爆发户怕的就是别人说他土,不够高贵,心理已经有所歪动
2007-4-14 13:07
冒牌
刘基应该是正常死亡
朱元璋为了名正言顺的干掉胡惟庸,就安排了陷害刘基的罪名给他
不过后人进一步推理,就把主使者定位成朱元璋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