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2 15:27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燕京晓林[/i]于2005-04-02, 15:24:27发表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4-02, 7:13:51发表
问题是这两个记载都发生在以湘水为界之前吧。
假如按照燕京的分析:荆州是孙权的,关羽也以为孙权只是要拿回荆州,并不打算消灭他的兵团,那么按我先前说的,孙权最多只需让关羽兵团溃散掉就行了,关羽父子和几个骑兵回川已经没什么大不了,何必要杀关羽,断绝同盟进入敌对?毛宗岗就疑问过吴为何要杀关羽而后快。只能说是做贼心虚吧。 [/quote]
如果这样理解,问题就出现了。
智取三郡乃吕蒙的得意之作,孙权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与刘备讲和,不仅先把吕蒙已经夺去的一个郡送给刘备,更奇怪的是,此前刘备还答应得了凉州就把荆州都给孙权,怎么费了半天劲,最后的结果却是那三郡永远不用还了?
孙权会如此愚蠢?还是孙权真的学雷锋?两个都不可能吧?
我分析孙权的考虑是这样的:
孙权夺去荆州后,刘备一定不会甘心,由于此时刘备已经夺去汉中,有了秦岭的天然屏障,并不太担心曹操的进攻了,因此,下一步势必会全力来争夺荆州;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就不能让关羽的军团安全地撤回益州,否则转回头,这个军团可就是刘备大军的先锋了,势必对孙权守住荆州非常不利。
关羽的政治考虑不如孙权,就大致表现在这里吧? [/quote]
所以说孙权最多只需让关羽兵团溃散掉就行了,关羽父子和几个骑兵回川已经没什么大不了,何必要杀关羽,断绝同盟进入敌对呢。孙权不会如此愚蠢吧。
2005-4-2 15:29
燕京晓林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4-02, 7:18:02发表
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
关羽还是有民心的 [/quote]
这个时候与后来情况不同。
建安20年那次,虽然吕岱等先智取了三郡,但是很快刘备带领大军就前来争夺,双方很可能会展开大战,因此这些人是看到刘备大军来到,才又反叛。
可到了建安24年,局势完全不同,关羽被前后夹击,根据地全失,刘备也没有一个增援来到,夷陵峡口也被陆逊封锁,还会有反叛吗?很难说。大致可能性不大。
2005-4-2 15:33
燕京晓林
[quote]原帖由[i]瘦骨仙[/i]于2005-04-02, 7:18:09发表
汉代时期的水文资料我的确无法查到,但是开车经过的此地的时候我观察了公路边的山崖和地质,地质为远古的河床底部,多有泥沙和鹅卵石和胶泥形成了特殊的地貌。公路延伸很远都是此种类型。 [/quote]
仙兄:
还有一点,从三国时期的作战记载看,好像进兵上庸与进兵汉中,虽然都从襄阳出发,但是并不是一条路线。
——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三国志夏侯尚传)
——帝乃潛軍進討。諸將言達與二?\交構, 宜觀望而後動。帝曰:「 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 其城下。(晋书宣帝纪)
可见进兵上庸多走山路。
2005-4-2 15:34
sukerwl
[quote]原帖由[i]燕京晓林[/i]于2005-04-02, 15:29:33发表
[quote]原帖由[i]sukerwl[/i]于2005-04-02, 7:18:02发表
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
关羽还是有民心的 [/quote]
这个时候与后来情况不同。
建安20年那次,虽然吕岱等先智取了三郡,但是很快刘备带领大军就前来争夺,双方很可能会展开大战,因此这些人是看到刘备大军来到,才又反叛。
可到了建安24年,局势完全不同,关羽被前后夹击,根据地全失,刘备也没有一个增援来到,夷陵峡口也被陆逊封锁,还会有反叛吗?很难说。大致可能性不大。 [/quote]
前面有人说关羽刚愎自用 对属下关系都不好 没人会反叛 可见荒谬
2005-4-2 15:37
燕京晓林
老张说的有理。
大体以为关羽的战斗力太强的缘故,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呀,这样的武将,回头必然是东吴的威胁。说不定阵前就把哪个大将如颜良一般干掉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