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4 02:25
蒹葭苍苍
1、关于律诗的格律。我想请大家先看看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再提出问题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910]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910[/url]
2、词的格律。
词是一种表达形式繁多的文学体裁,它的格式取决于它的调,也就是词牌。每个词牌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词是一种不齐言的诗歌(绝大部分诗都是齐言的,但词很少齐言的),一到九字句都有,而且常常一首词中有很多个不同字句。所以写词要先选好词牌。这一点比写诗要难。要想写好一首词,选好词牌是关键。
那么该怎么去选词牌呢?这点没有固定的章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作者一般靠经验来决定。而初学者刚开始就有点不知所措了,不过还是有经验可借鉴的。
首先,弄清自己要表达的感情。一般来说,一个词牌的创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虞美人》,虽然没有具体的出处,但我们从字面上看就可以想到和虞姬有关,和表达柔情有关。而《念奴娇》中的念奴娇是唐朝天宝年间一个女高音歌唱家的名字,所以就会联想到这个词牌子词就比较适合表达高亢的感情。而《蝶恋花》、《一剪梅》的句式比较整齐(这里的整齐和诗的整齐不一样,诗的整齐是从头到尾都是统一的句式),上下片结构都一样,都是一长一短的句式,语调就比较平缓。而《六州歌头》三句字较多,就容易产生顿挫感。另外在音韵上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像《虞美人》、《一剪梅》、《蝶恋花》这样的词牌押的是平声韵,读起来就比较平和,《虞美人》还要换韵,读起来就容易产生一种缠绵的感觉。而《念奴娇》、《满江红》、《金缕曲》押的是仄声韵,读起来就比较清脆有力。所以在选择词牌时应该首先考虑你要表达的感情。总的来说,声韵平和,长句较多或起伏较少的词牌比较适合表达婉约的感情;声韵逼仄,短句较多或起伏较大的词牌比较适合表达豪放的感情。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人能用婉约的词牌表达慷慨之情,反之亦然,但大体是这样的。
2005-3-24 02:31
蒹葭苍苍
2.1、词的格律(续)
下面再说说词的押韵。在关于诗词押韵的要求中,一直都有这样的要求。那就是格律诗只能押一部韵。这一部韵怎么说呢?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平水韵》和《词韵简编》(在本版置顶诗词参考资料汇编那里)。
在格律诗中,只能押一部韵。比如你押的是上平一东,你就只能从“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这些字里选择韵脚。
而词就不同,词可以押通韵。就是发音相近和相同的两部或两部以上的韵都能通押。再拿上面这个做比例,如果你写词的话,就不仅只能押上平一东,连上平二冬的你也可以押,这就叫押通韵。古风也是这样。
2005-3-24 02:36
蒹葭苍苍
3、关于拗救的问题,读了第一点之后,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我对于拗救问题并不很看重。我觉得写格律诗如果能做到二四六分明,不三连平、三连仄(三连仄还有商量的余地),不犯孤平,就算可以了。
2005-3-24 02:54
蒹葭苍苍
4、关于以事入诗。
在诗歌的术语中,有意象、物象、事象几个说法。具体的解释在我的梦鸥谈诗词里已讲过,现在我在这里重申一次。
事象:指诗歌中不直接地描景写物,而是直抒其事,或借助前人作品或典故,使艺术形象蕴藏其后。
注:比如用典。
物象:指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景象。
注:比如对江山风月,鸟木虫鱼等等的描写。其特点是摹写的对象不仅有外在的形似,更有内在的神似。举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的物象描写中,不仅写出了是什么,还具体到了它们的颜色,行为。创作诗词时应该注意。比如,写天,单说天是很含糊的,如果说青天,碧霄,就显得很有美感了。
意象:事象与物象都深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如果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物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
注:意象一般不能独立运用,它要与事象、物象结合在一起组成篇章,而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用典是以事入诗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这里我想以我的作品做个例子(自己的东西,讲起来容易)。请大家先看看我的《水调歌头·中秋》:
新曲赋何处,满月故人庄。风流此夜堪数,樽底两狷狂。但觉清杯沉绿,莫怪朱袍带紫,迷眼醉银光。酒饱拟黄菊,一笑却炎凉。
稼轩鸥,林逋鹤,自悠翔。梅间渡影犹在,未解下维扬。独领芳魂万点,幻化倾城一片,香入小寒窗。竟夕劝幽客,莫作误花郎
这首词就是一首完全写事的词,当然里面多少也有点写景的词语,这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决定的,但主要的还是写事。写的是中秋节晚上我到朋友家去喝酒,喝到醉了,在他家寄宿的事。前两句是交待了时间地点,第四句讲了喝酒的事,接下来五句讲的是喝酒过程中的种种行为。下片是用典和想象,最后两句回来现实。抛开里面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不谈。我这首词除了用典之外,清楚交待了一件事情,这就是以事入词。
再举一个例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写的是他在密州做太守时出猎的情形。里面讲到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穿着锦帽貂裘,很多人追随他。射猎的场面很热闹。后面是抒情。
苏轼是比较擅长以事入词的,他曾说过无事不可入诗。他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以很大的篇幅写事的
2005-3-24 03:24
蒹葭苍苍
4.1关于以事入词(续)
以事入词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事为辅,意为上。大家都知道,诗词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不管你写的是什么,判断一首诗词,都是以意境来判别高下的。写事和写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抒情。
在我的《水调歌头》中,我抓住的就是喝酒时那种豪放不羁的洒脱的场面(酒洒在衣服上,衣服都变紫了也不在乎,喝酒了就学菊学一样,开口大笑,不管世态炎凉。)然后跟辛弃疾隐居带湖盟鸥和林逋西湖孤山上养鹤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与世无争,陶然忘机的意境在里面。
苏轼那首通过写声势浩大的找猎场面,结合到当时宋朝受西夏侵扰的现实,产生了为国扫平忧患的情怀。
在夜饮东坡醒复醉那首里,作者通过对自己一个在夜深人静的三更喝醉酒不能归家,独自怅听江声一件事,抒发了希望隐逸的情怀。
在这些写事的词中,都不是为了事而写事的,写事的目的还是为了抒情,这一点和写景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2、要抓住事的主要特征。虽然写事和写景都是为了抒情,但不同的是景(也就是物象)的呈现性强,让读者容易理解,便于产生联想。而事的呈现性相对景而言,就低了很多。所以在写事的过程中,要抓住事的核心部分,描写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过程。
比如密州出猎就抓住了那种人山人海,豪气万千的出猎场面,从而抒发了上阵杀敌的豪。临江仙抓住了一个人独处,是最容易产生思考联想的时刻,发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记余生的感叹。
而我的词抓住了喝酒时的无拘无束,表达出了一种潇洒的气度。这些都是要注意。
3、要有真情实感。这点不要多说,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的拨高,也要适当的渲染。过分的拨高会让人觉得假。如果不做渲染,就显得气氛平平,没有感染力。要记住,景是通过外观形象透过视觉得带给人感受的,而事则要靠适当的联想来产生感觉。事比景隔了一层,所以写事要清楚,不能让人觉得迷惑;要灵动,既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又要独具情趣。
暂时就这几点,想到再补充吧。
2005-3-24 03:28
蒹葭苍苍
5、建议大家读一读下面几本书:
《幼学琼林》、《人间诗(词)话》(王国维)、《唐诗宋词的艺术》(谭德晶)、《诗论》(钟嵘)
另外市面上也有些关于诗词入门的书籍,大家也可以买来看看。如果大家觉得还有什么书不错的,欢迎向大家推介。
2005-3-24 03:53
蒹葭苍苍
6、答虚影问。
(1)、遣词上缺乏一种诗化的习惯又无法掌握如何处理很白的东西。
这个问题是个普遍问题,没捷径可走。只能多读多写,功到自然成。我个人认为从杜诗入手比较好。因为杜诗格律、对仗,音韵都非常严谨,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2)、构思上无法捉住或是很好的把握一个主题或抒发一种情感。
这就要靠发挥想象力了。诗人与别的文体作家不同,诗人是最注意个人感受的。在写诗的过程中,要敢于去想象,甚至要敢于夸张。比如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孔子是封建时代儒家的一代宗师,他敢不放在眼里。王维写老将的“一剑曾当百万师”。一个人是居然能抵挡百万雄师。二是要懂得确定主题。在写一首诗之前,要确定你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再去选择适合这种情感的意象和物象。比如杜甫赞诸葛亮的就抓住了:“三顾茅庐”和“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特征。崔灏写黄鹤楼就抓住了传说与现实的结合,从黄鹤一去不复返想到时空的变换触发了心中的乡愁。
最后就是如何协调格律的规范和心声的表达。 主题是一首诗的灵魂,不要因句废意。李贺的句子虽好,但名篇非常少,就是过于重视炼句而忽略了整篇的主旨。
三是意境与表达方式的统一。你表达一种感情,就要紧扣这种感情展开,与表达感情无关的东西,一律不要写进来。诗家讲究无一字不着意。诗歌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李白豪迈的,如浩荡江水激情澎湃,一浪未平,一浪又涌来,气势恢宏。白居易通俗,则娓娓道来,让人柔肠百转。杜甫沉郁顿挫,他的诗就显得悲苦消沉,但在消沉之中猛然奋起,令人为之一壮。王维隐逸,他的诗就空灵飘逸,令人神往却又不可即得。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手法。选择哪一种,这个就要看你喜欢什么了。
如何协调格律的规范和心声的表达?
关于格律,我在第一点已经讲过。心声表达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古语云:诗言志。在我看来,首先是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才会有什么样的“志”,然后才通过诗歌或别的什么方式表达出来。我认为心声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诗只是其中的一种,至于怎么表达,无非是我笔写我心。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过分注重世俗的评价,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始终有一天你会写出好的作品出来的。
诗人写诗时是需要骄傲的,不骄傲的诗人写不出好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