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2 23:02
叶落秋寒
很多人會在"緯來日本台"的"大將天下"中有看到古代的日本人,他們舉行連歌大會,信長跟秀吉都喜好這套。很多人分不清楚俳句跟連歌有什麼差別,其實他們互相有相關,也有所差別的。應該這樣說:
1.連歌是俳句的前身:
(1)連歌早在鎌倉時代(大約跟中國的南宋同時,是源賴朝建立的朝代)就已經存在,他有特定的形式,就是五,七,五......七,七。
(2)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他的前句形式是五個,七個,五個日文假名所構成,而後句是七個,七個日文假名所構成。這樣的連歌,有如我們中國的對聯,是有上句跟下句的形式的。通常有人出上句,然後你回答下句。這樣像一個機智問答。後期的連歌指的就是這種。
(3)範例:扇子(織田信長帶大軍進入京都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連歌師"里巴"考他的問答)。
上句(連歌師里巴):得到雙扇,我心歡喜
下句(織田信長):這是千秋萬代之扇
(這是中文譯句,所以看不出形式,你也只有自行想像了)
2.有另一派說法是這是和尚們因為禪學問答所發展出來。(不知道禪學問答是什麼的人,請看一休和尚,你就明白)。
(1)這種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古代要連續做五十句的,也有作百句的說法。所以正式的連歌通常不是一個人所作,而是大家一起來,開個連歌大會,你一首,我一首,連起來做的。
(2)這種連歌大會,就像是今天的詩友會,或是晚宴時的娛樂,也會因為有特殊事件時才做的。
(3)例句:盾無鎧(武田家家寶)....作者:明智光秀,作於長筱之戰前
消失在風中 勝賴的首級
信長只下了個命令
3.至於俳句:
(1)則是由連歌發展出來的,最早出現在室町中期(室町幕府相當於中國的明朝,室町幕府末年就是戰國時代)。
(2)但是在室町幕府之前的南北朝就發展出來了。(南北朝戰敗天皇之子就是一休和尚,在卡通裡,將軍為了監視這個聰明的小孩,派李武靖監視他,結果李武靖居然成了他的徒弟。^_^)
(3)俳句的形式是:五,七,五....好像連歌的上一句而已,就是這麼簡單。
4.最後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用中文模擬俳句跟連歌?
(1)基本上這沒什麼好研究的。因為這種文學只存在日語裡,當然只有日語才能顯出他的韻味,其他國的語文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近代雖有英語俳句(13個字母,10個字母),但是那也只是好玩而已,也是不可能真正模擬俳句的
(2)關於模擬的方式,說法相當歧異,以下這一派雖然不是主流派,可是是作者比較讚賞的(取意派):
因為連歌跟俳句都是重神韻的,用轉換形式的方式較好。因為通常兩個日文假名,會寫出一個相當於一個漢字意思的方式,來轉換,所以.....
@連歌:中文大約用不到20個字,通常超過20個字也可以,神韻有就行了,但是要有不均等的對聯形式。
@俳句:大約用10多個字
(3)若是還是不懂,可以看以下範例:
@連歌:初戀
初戀 總在遺忘時節 翩然而至
我們的愛情誰說平凡?
@俳句:初戀
初戀 總在遺忘時節翩然而至
(4)總之:連歌有巧妙的關聯存在,俳句卻是有意猶未盡的美感。大家有空可以去練習看看,說不定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情詩寫作方式。
2005-3-22 23:26
桓大司马
我昔年读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三家俳句,喜爱者颇笔录之.大家有兴趣的话,俺可以发上来
2005-3-22 23:43
叶落秋寒
可以啊,我喜欢的,而且一直都在找
先谢谢桓大
2005-3-23 02:49
南宫如水
这种和歌形式,世界各地都有俳句的爱好者。在我国最著名的要算冰心了吧。
2005-3-23 21:33
三杯倒
终于明白一点点了,可是总觉得这也能算文学作品?还能千年流传,真是神奇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