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道教·神道与古代天皇制·日本精神


2005-3-22 16:37 叶落秋寒
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秦汉以后,为躲避战乱的大陆移民陆续来到日本,同时列岛上居民为汲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也冒死渡海前往朝鲜与中国。随着交通往来扩大,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经史典籍大量传播到日本。几乎儒家思想传播日本同时,道家思想也在流传。在后世出土的古坟时代墓葬中埋葬的铜镜上,人们发现了“东王父、西王母”的铭文;静冈县滨松伊场遗址中,出土了写有“急急如律令”的两块木简。说明道家神仙思想确曾在古代倭国出现过,也为“即使在佛教、儒学居统治地位的时期,日本接受的大陆文化中仍有许多道教思想成分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中国道家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亦有反映。相传为圣德太子撰写的《三经义疏》里,也曾引用了《老子》的语言。《日本书纪》的神代纪开篇就模仿《淮南子天文训》阐述了道家的宇宙观:“古土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溟滓而含芽;及其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精妙之合搏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然后神圣生焉。”可见,道家对天地生成的人事和崇尚虚静无为的自然精神,十分符合远古时期日本人敬畏自然的宗教观念。

    3—6世纪,大和朝廷逐渐形成了支配全国的权威。建立统一政权以后,为强化新型中央集权统治,开始对血缘氏族集团发展而来的社会组织实行“氏姓制度”,为此建立的“八色之姓”等级制度更明显带有道教色彩。

    真人—朝臣—宿弥—忌寸—道师—臣—连—稻置

    其中天皇是相当于“真人”的最高权威。天皇的称号始见于推古朝修建的法隆寺金堂内药师佛像背面铭刻的“池边大宫治天下天皇”这一文字,此后便大量出现在文献当中。据著名史学家津田左右吉考证,天皇的称谓源自中国道教的“天皇大帝”的说法。而《日本书纪》里关于天武天皇的谥号“天汀中原瀛真人”,也显然来自道教。至于古代日本天皇制度中,天皇执掌天下的象征,则是铜镜和剑,这恰恰与道家作法的神器相同。后来,天皇的象征演化为八咫镜、草佃丛云剑和八坂琼曲玉三种神器。

    观察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人们同样不难发现道家思想要素的痕迹。圣德太子为了打破氏族门阀制度的弊端,着力推行的朝廷中新的位阶制度“冠位十二阶”时,并没有依照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顺序排列,而是将老子及其后来的道家推崇的“大德、小德”作为“德、仁、礼、信、义、智”大小十二位阶之首。在授予紫、青、赤、黄、白、黑的冠帽时,也以紫色的冠帽作为大德、小德的象征。这些以德为尊、以紫为上的做法,明显地来自道教的影响。据说,太子在创制新政时参考了两晋的古缁布冠陟和百济的官带制度,而晋代恰恰是道教在中国由思想体系过渡到宗教实体的时期,在政治事务中的反映高于以往。从大化革新到其后文化史上的所谓飞鸟、白凤时期,道教似乎一度产生过更为直接的影响。《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年(602年)十月条记载:百济僧侣观勒曾将《方术书》携带到日本,恐怕对革新势力也不无影响。至于平安时代的空海,在作判教文章《三教指归》时,论证了无边佛法在儒释道三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肯定了老子言说在超脱凡俗上与佛教同样高于儒教。而春澄善绳、菅原道真等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对老庄思想也颇为关注。

    目前,史学界多数研究者认为,《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史籍关于天皇开国传世的叙述,是由于史家利用民流传已久的太阳神信仰,结合中国大陆传来的宗教神话,去比附天皇家族及其他贵族沿袭相传的历史谱系,从而人为地编造出来的神话体系。其目的在于巩固刚刚建立的大和朝廷的统一政权。对于天皇制度本身,有学者认为:“古代天皇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到6世纪圣德太子摄政时期,始真正进入形成阶段……经大化革新置八省百官建立完善的行政官僚制度,至8世纪初指定《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古代天皇制终于确立起来。”日本的古代天皇制度还大量照搬了隋唐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官制行省、法律章典、土地制度乃至人才选拔,几乎无一例外地模仿了大陆的蓝本。而这种移植和仿效,无疑也是以文化交流生成新的文明为前提条件的。后来,随着宫廷贵族势力崛起,天皇由亲政转为虚君。但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陆文明在日本政治制度上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今天看来,两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古代日本的精神世界的形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无论是遣唐使节、大批留学生与学问僧,还是东渡日本的大陆高僧及工匠,都起到了文化交流桥梁的积极作用。

    总之,在混杂着儒、释、道三教的中国思想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古代天皇制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日本精神,即古代神道思想基础上的世界观。这种日本精神又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朴素的神道宇宙观。如果说日本神话传说中对天地初开的描述主要是对中国思想的模仿,那么崇尚自然则是古代日本民族吸取中国儒、释、道诸家思想形成的人文精神。按照古神道的理论,宇宙由三个不同世界组成。首先是诸神居住的“上天”,这是一片超越生死和时间的光明境地,神在其中生活,由其躯体产生出五谷养育作为子孙的人们;“上天”之下,是“天孙降临”的“苇原国”,包括陆地和海洋。其中神灵生出的“大八洲”就是日本人生息的地方。再下方是恶鬼们堕落的“地下”,即黑暗的阴间。对古代日本人来说,天神、人间以及鬼怪魍魉的世界是截然分开的,但天、地、山岳、河流乃至万物无一不是神灵主宰自然的体现。这种自然精神经过原始思维的简单抽象,便成为统治人间的山神、海神、风神、树神、草神,等等。古代神道精神意味着地上万物必须遵从神的意志,采取顺从自然的生活态度。所以,尽管对火山、地震、雷电感到恐怖,但与自然亲和一体的敬畏油然而生。时至今日,憧憬未经人工造作的原有状态,时刻感恩于自己蒙泽自然的恩惠,仍然是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由于将滋养万物的自然看作生存繁衍的母胎和本源,对其敬畏和膜拜就导致了对自然神灵,尤其是天照大神的至上崇拜。又由于将自身看作神的子孙,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就具有特殊的含义。于是,形成了古代日本精神的另一个特征,即根深蒂固的敬神崇祖思想。佛教传入后,祭祀祖先的活动集中体现在盂兰盆节这个来源于释迦牟尼点化目连救母典故的节日,平日对祖先的祭奠也交由佛寺经营的墓地,或者在家居中佛龛旁供奉祖先牌位。不过,祈求祖先神灵护佑子孙的观念已经深深浸透到日本人内心深处,毋宁说古代社会中对天皇祖先的“御灵”的崇拜,就等同于民俗宗教中对“八百万神”的普遍信仰。

    另外,古代社会中的原始宗教汇合外来宗教的结果还不仅规范着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它同时也是一切政治活动的基础。应该说早期祭政合一的古代天皇制度是大陆文明的复合体嫁接到神祗之上的政治产物,至于古神道繁衍而成的宫廷神道、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或者天皇制中心的贵族政治统治,同样都是早期日本精神外化和形之于国家体制的逻辑结果。

2005-3-22 17:12 远舟
日本的最主要的本土宗教是神道,尤其是神社神道
神道是民族自然形成的创唱宗教
虽受到外来诸多教派的影响,但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道教对神道的影响,跟佛、儒比起来小的多了
要说完全信奉道教的,那更是寥若晨星了

****************************************************
文中提到的圣德太子,众所周知,那是力挺佛教的人物
虽然在日本律令制的形成中借鉴了道教的某些思想
但他还是坚定的佛教信徒,不过对外来教派非常包容而已

****************************************************
畏天敬人的思想,可以说是所有自然形成的宗教最大的共同点

2005-3-22 19:02 关毛
道教对韩国人影响倒是蛮大的,日本人嘛~~~

2005-3-22 22:56 完颜康
安倍晴明、吉备真备、圣德太子……感觉就像封神榜时代的中国

2005-3-23 01:53 鬼眼狂刀
日本崇佛教的~~~~

道教传入日本早,但站不住脚

2005-3-23 10:21 完颜康
日本的佛教感觉更像密宗而不是律宗或禅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