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16 13:24
益德张
料理缘起
饮食人类学对人的归类十分简单:人是一种杂食动物.但是为什么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不吃猪肉,印度教的不吃牛肉,美国人不吃山羊肉,马肉和狗肉,而比利时和法国人喜欢吃马肉,更有新几内亚的弗瑞人要吃死去亲人的尸体!如果说这仅仅是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引起的饮食差异不免有失偏颇,因为人类的饮食习惯和民族的文化,社会风俗,生理特征,生态地理环境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他们的饮食文化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他们的饮食料理都是以鱼为主,又为什么崇尚生吃呢? 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还是不得已为之?
吃这些特别的东西又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呢?
日本人爱吃鱼,最早是不得已为之,因为从地域来说,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平原仅占全国面积24%,土地也比较贫瘠,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一个农业大国,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理,在大自然的面前,勤劳的日本人不断与海洋较量,形成了自己在航海,宗教,饮食等方面独特的“海洋文化”,对海洋崇拜,使日本人的餐桌上世世代代都弥漫着鱼生的味道并且有“五味五色五法之菜”的说法.“五味”指的是甜、酸、辣、苦、咸;“五色”即是白、黄、红、青、黑;“五法”则是指生、煮、烤、炸、蒸的烹调.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是单骑独进的,方方面面的互相影响,渗透才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日本的文化史也同样如此,日本料理并非只是一条鱼那么简单,在不同时期也能折射出瑰丽的人文内涵.
自然主义:
自佛教传入日本以后,受朝廷利用成为日本国教,于是佛家倡导的”自然,平和”溶入到了日本文化中逐渐形成了怀石,桌袱,茶会,本膳四大料理.简单的说,怀石料理就是煎茶之前的用膳,讲究环境的幽静,料理的简单和雅致;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其特色是客人围著一张桌子,坐的是靠背椅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子上;室町时代(十四世纪)盛行茶道,於是出现了茶会料理;本膳料理属红白喜事所用的仪式料理.
虽然料理不同,但是”和文化”赋予的文化精髓,又使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在选材上都是不遗余力的追求最新鲜的货色,除了口感更好以外,新鲜的材料做出来的料理才能色泽动人,日本料理对颜色造型的注意可谓登峰造极,一位厨师也是一位艺术大师,他们多把料理摆成山川,河流等形态,并在生鱼片盘中点缀海草,紫苏花等,其次,凡是有生鱼片的地方必用”芥末”, 这芥末的日语叫“ゎさび”,是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山葵像小萝卜表皮黑色,肉质碧绿,一遇污染就凋萎,这些料理的处理和搭配方法,反映出日本人亲自然的饮食文化.这种对自然,平和的推崇曾经导致在公元6世纪天武天皇下令,不得食鸡,鸭,兔,狗等牲畜,直到19世纪,明治维新以后,才从欧美引进了吃肉的习惯,出现了大量以肉为主的 “石烧”,“日本火锅”等等,虽然如今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爱护自然,守卫生态平衡的痕迹,但是他们采用了其他的方式延续着这一传统.比如我们常见的餐具筷子,其发源地是中国,3000多年前中国就有筷子了,<史记.微子世家>云:”纣始有象箸”,中国的筷子是长而粗的,可是流传到日本以后,筷子的形状就变得又短又细,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节约岛国上珍贵的森林资源,近年来,日本根本就不用本国木料生产筷子,而是用我国东北的木料,经乌苏里江到海参崴,然后走水路直达日本,可见自然主义并没有因为科技时代的到来而被日本人淡化漠视,相反更加运用得炉火纯青.作为地大物博的我们,面对光秃秃的山头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
大男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可称做是日本社会现象的一个标志,是历史文化的支撑当然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痛楚.如果你认为将日本料理和大男子主义放在一起有杜撰之嫌,那么不妨让我们来撩开他们之间神秘的面纱,希望不至于让你瞠目结舌.
日本的料理讲究”色”,往浅了说就是食物的颜色,可是要往深了说,日本料理的色还包括了一些男性专权社会所衍生的情色成分.”艺伎”便是日本情色文化中的集大成者,她们经常出现在一些男性出席的高级宴会上,虽然现在的日本人把”艺伎”粉饰成为高贵而执着的艺术者,但事实上,从某些方面来说,”艺伎”就是艺术化的妓女.她们遵循着男人为她们设计的种种规矩,接受种种苛刻的训练,为的就是能在席间迷倒众生,能找到一个”老爷”即情人来供养自己.而男人们打着”食色,性也”的旗号,在恭筹交错之间,享受着食物和女人的双重快感.
如果您认为如果”艺伎”的产生还不能说明”大男子主义”的畸形文化,这种用餐方式还不是男权至上的产物,那么”女体盛”的出现,就是”男本位”的最高注释,女人作为栖息于男人虚荣和欲望的角色,已经物化成为了用餐的工具, “女体盛”,日语意为用少女裸露的身躯作盛器,装盛大寿司的宴席.挑选”女体盛”的要求非常苛刻,首先,必须是处女,因为日本男人认为只有处女才具备内在的纯情与外在的洁净,最能激发食客的食欲.其次是容貌要较好,皮肤光润.白皙.体毛少、身材匀称太胖太瘦都不行.每次“上菜”前要进行90分钟极为细致的净身程序, “上菜”时,”女体盛”一丝不挂,在身上直接摆放食物.
我们不说这些被称为“日本传统”的对与错,毕竟在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的古代日本,“重男轻女”的风气孕育出“大男子主义”,也算顺其自然,当我们远远审视这段文化时,能想起什么呢?三寸金莲,还是女人独自在厨房用餐的背影?
拿来主义:
日本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对外来事物的兼容,在日本这个岛国上得到了充分演绎.因为日本的地理限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他们没能见证世界的发展,可是当他们掌握了通向外界的钥匙以后,一幕幕”拿来”的剧目不断上演.这一点,在日本料理中就可见一斑.举例来说,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料理中的寿司, 据历史记载:一千八百多年前(即后汉年代),寿司已在中国流传,至公元700年寿司开始传入日本.当时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饭团,再加上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作为沿途的食粮,后来广泛地流传日本.如今,寿司在中国餐饮文化中难寻芳踪,可却成为了日本料理的代表之一. 还有8世纪奈良时代,茶从中国传入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到室町时代(十四世纪)盛行茶道,於是出现了四大料理中的“茶会料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门派,如果没有对外来事物的继承学习和发扬,日本料理中这的些经典,又将是何去何从呢?
料理文化之八大注意
日本料理被称为“眼睛的艺术”,可见其制作之精细,要想品尝这如同艺术品般的料理,狼吞虎咽可是大不敬,要知道在日本吃正宗料理有严格的礼仪作法,作为今天我们这样的异国人,只要知道下面的礼仪,也就不会贻笑大方啦!
注意1∶进包厢,鞋怎么放?
应该将鞋头朝外放.其步骤为∶1.人面朝包厢脱下鞋子.2.蹲坐在廊间.3.用手将鞋子拎起调头往内放,以免他人行走时不小心踢到.不可贪图方便,背对包厢将鞋子脱掉,这是不礼貌的.
注意2∶进了包厢,座位怎么安排?
正式宴会,晚辈要比长辈先到.进入包厢后,主人或上司应该坐在靠内离门口最远的地方,而职位最基层的人,则坐在离门口最近的地方,方便帮忙传菜或关门的动作.如果是私人聚会,通常会由该付钱的人坐在离门口近的地方.
注意3∶该怎么坐呢?
正式应该是双脚跪坐,大腿压住小腿,左右脚掌交叠;不过这样坐容易疲劳,因此也可以双脚弯成倒V字体,斜坐在垫子上.当前台湾有改良式的包厢,就是和式桌下有方形凹槽,不习惯跪坐的人,就顺其将脚直放.
注意4∶谁来点菜?
如果是公司聚会,一般由下属拿起菜单,询问上司想要点什么菜,大致上要先点酒,接着再点基本必点的菜∶生鱼片、前菜(开胃菜)、清汤、煮物、烧物,其余菜色可随情况增加.
注意5∶上酒后该怎么做?
男性持酒杯的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轻按杯缘,其余手指自然向内侧弯曲.女性持酒杯的方法:右手拿住酒杯,左手以中指为中心,用指尖托住杯底.如果上司的酒快喝完了,女性职员或属下,应适时帮对方斟酒,无论是啤酒或者清酒,斟酒时,都由右手拿起酒瓶,左手托住瓶底,接受斟酒时,要以右手持杯,左手端着酒杯底部.两人对饮时,必须先帮别人斟酒,然后再由对方帮自己斟,不能自己斟酒.
注意6∶筷子如何摆?筷子取出后,筷袋应纵排于食物左侧,或放置坐垫旁.筷子则横摆,用餐中途要将筷子放回筷枕,一样要横摆,筷子不能正对他人.筷子如果沾有残余菜肴,可用餐巾纸,将筷子擦干净,不可用口去舔筷子,分不雅观.如果没有筷枕,就将筷套轻轻的打个结,当作筷枕使用.用餐完毕,要将筷袋入原来的纸套巾,摆回筷枕上.
注意7∶芥末怎么用?
方式1∶将生鱼片盘中的芥末挖一些到酱油碟子内,与酱油搅拌均匀.
方式2∶将芥末沾到生鱼片上,再将生鱼片沾酱油入食.沾佐料时应该沾前三分之一,轻轻沾取,不要贪多.许多日本人对台湾人用日本料理,最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好像主要是在吃芥末,而不是生鱼片,其实佐料少量,才能吃出鱼片的鲜度与原味.
注意8∶吃生鱼片的顺序?
吃生鱼片其实是有学问的,应该先由油脂较少,白肉的鱼片先食用,而油脂较丰富或味道较重,如鲑鱼、海胆、鱼卵等,则到最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