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绘画摄影 » 三国遗风[春节广元之行(1)]


2005-3-15 11:34 雨静清风
斧劈剑门关 三郎一手开  

剑门关旅游风景区
--------------------------------------------------------------------------------
   
  

  山峦起伏,峰峰如剑,峭壁横亘,石门中开,这便是剑门七十二峰大剑山的缩影,是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众多游客叹为观止的剑门一影。只是游客却只着眼峭壁雄峰,关门险阻,却少追问它到底雄从何而来、险从何而生。科学论断,亿万年前造山运动,推移地壳,褶皱崩裂形成,但民间传奇,却是“斧劈剑门”之故。

  原来此处方圆数百里地,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广阔丘陵地区,较长时期人户稀少,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彼此往来,以物易物互不相欺,平淡生涯宁静了许多个春秋,怎奈那东海龙王七、九太子,由于娇生惯养,横行成习肆无忌惮,甚至想往人间看看稀奇。擅离龙宫,来到五子山脚,择穴觅食潜在人世作恶。

  初间,这五子山四周人家,鸡群牛羊常有失踪、多感诧异,不知何物吞食家禽家畜,继而耕者久久不归,寻访也无着落,诸如失父失子事到处发生,痛器之声到处都有所离。人们莫可奈何,只好联防自卫和祈祷神灵保佑安康,唯独有一位名叫三郎的青年,因其父母均在种地时失踪,寻亲心切,在联防中格外用心。一日远离家门,发现沿途血迹斑斑,残骸累累,跟踪追至五子山尽头,见草丛倒伏左右,枯萎不振,显然遭到践踏,疑为庞然大物出没之所。顺着草丛,步迹前进,行至山脚,若大一孔石穴呈现眼前,匍匐睽视,深遂莫测,股股臭气袭人,不禁胆寒畏惧,便亡命回奔转告乡邻。众人猜说是巨蟒成龙,为害一方,不敢随便惊动,大家便拟就近深潭定作龙王塘,焚香拜祷祈求巨物“龙归深渊,勿忧良民”,供奉求福,尊为神灵。这两个孽畜倒也一时为民所请,往来这潭那潭,坐享民脂民膏,安然自在。但有时仍外出兴风作浪。

  惟有三郎父兄姐妹均被蟒妖残害,深仇大恨、恶气难消。不愿与众俯首奉敬妖孽,决心练功习武,为亲报仇,为民除害。他远离家乡来到华山、遍求名师指点技艺,一派诚心感动仙人而被收为徒弟,经过多少日月,炼就非凡功夫,具有千钧大力,量能制服妖魔,就辞别师父,临行之时,师尊赠以开天劈地巨斧两把,穿云刺雾的宝剑一柄,嘱为自有妙用;师兄巨灵神又送与翻山镇妖大印一颗。三郎领得佛蟠一道,名正言顺“奉旨三郎,回乡除恶。”

  三郎翻过秦岭,回到嘉陵江上游一带,就听避患父老叙说,近几年来那“龙神儿子”又兴妖作怪,伤害生灵,闹得四乡不得安宁,家家户户外出逃难。三郎闻听,义愤填膺、引领避难从人直奔家乡,同仇敌忾,一道除害。三郎有同难大伙相助。如虎生双翼,很快找到二畜,展开搏斗,斗到三五十个回合,来回鏖战,孽畜逐渐招架不住,乘隙潜回大吊岩下龙王塘中不出。三郎撕杀之中,少了一敌、精力充沛全力拼杀第七龙子、施出穿云刺雾宝剑,斩断孽畜两支头角。那角飞向天空,一角附入余家岩,一角落在刘家岩、两角化为石柱,直插入土中,这二角即为今日所见的两处石笋;接着三郎再用宝剑戳双眼,形成梁山寺峰间的大、小穿洞;此时此刻孽畜例卧血泊中,三郎收起宝剑,取出双斧,高高举起,运足力气向其身躯乱砍一通,直将它砍作许多的条条块块。小息片刻,恶气难尽,愤愤一脚踢得一块骨肉断离躯体,变成一大一小的两道缺口,大的缺口化为今日所见剑门关口,小的则化为关品一侧的后关门幽深壑谷,其余躺在地上相联未断的块块尸体,起伏蠕动一阵,成了折叠相沾,联峰起伏的剑门七十二峰。

   那潜逃的龙王第九个娇子孽畜,三郎哪能容它存在,继续危害百姓,找来找去在大吊岩口的龙王塘发现踪迹,宝剑直入塘中,搅得水花四溅,震动如雷,孽畜按奈不住,露出水面,腾飞北向。三郎紧追不舍,行约十数里,追到孽畜身边,妖精又掉头东向想逃往嘉陵江中。三郎两手高举,双斧齐下,“哗啦”两声,宰成三节。这三段骨肉颤颤抖抖,头拱尾撬僵置形成今日能见的大石,凉水沟地段的两处隘口;飞溅东向的残骨余肉,成为大石右侧的“六包六岭”飞溅西向的残骸刺刺拉拉,便是令人所称的耙齿山。历史统称的大、小剑山,即为这两条孽畜的遗体。大剑山为第七龙子残骸,小剑山为第九龙子残骸,因而斧劈剑门关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三郎除恶遂意,报了父兄姐妹之仇,收齐兵器。辞别乡邻前,尤恐孽畜死灰复燃,又用师兄巨灵神所助的翻山印,在孽畜骨肉坠落之所,处处打上烙印,使它永不超生,这才返回华山,交还佛幡,隐身修炼。日后剑门山乡异样,山大水恶,民无怨言,还念念不忘三郎造福子孙世代安宁,选就大剑山外一处建庙塑像,标明“奉旨三郎神位。”缅怀大恩大德,永受香火

2005-3-15 11:35 雨静清风

2005-3-15 11:37 雨静清风
三国,一个群雄聚起,奇才辈出的时代。三国蜀相诸葛亮,依仗大小剑山之险,在大剑山中断处,立石为门,修阁道三十里,始称“剑阁”。剑阁因此成为三国文化的一个凝聚点,三国文化则成了剑阁历史文化的闰瓶美酒,久久泛香。诸葛亮妙算于斯,姜维魂归于斯,钏会被拒于斯,邓艾梦断于斯,各路英豪出没于斯......英雄们的丰功伟绩飘荡萦绕于这古阁栈道,他们的争争铁骨凝成这巍巍剑门,如铜墙铁壁,似钢刃之剑。朋友,沿着剑门蜀道,去探访寻究三国遗踪吧!瑰丽的三国文化让你迷恋,秀美的自然风光令你倾倒!

2005-3-15 11:38 雨静清风

2005-3-15 11:44 雨静清风

2005-3-15 11:57 雨静清风

2005-3-15 11:58 雨静清风

2005-3-15 12:02 雨静清风
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门而六出祁山。他见此处壁高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故在此依崖垒石砌门,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加之剑门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帮有“天下雄关”之称。

2005-3-15 12:03 雨静清风

2005-3-15 12:04 雨静清风
那天下雨,所以天空灰茫茫的!剑门关风口,很大的风!下着小雨!有感觉!

呵呵!很冷!

2005-3-15 12:56 梓庭君
古意盎然~~~~~~~~~
当为精华!

2005-3-15 16:00 kusanagi
好想一游

2005-3-15 16:25 廖化将军
晕,又见“蜀”字旗。
拿四川话骂人:仙人板板的说~

2005-3-15 19:07 晨山尚书
蜀地好风光,向往已久.

2005-3-15 23:55 【白菜】
楼主这组PP,经这么一处理,很有古战场的韵味了!
使我回想起元旦去剑门关的一情一景!

这些景点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到处都有电线等物的穿帮,真是无奈,呵呵

2005-3-21 22:52 袁尚
果然很有气魄.

2007-6-18 21:12 lkjay1983
怎一个险字了得

2007-6-19 01:37 fs1012
有感觉,不过加上字,感觉有些WS的说。

2007-6-19 12:29 水色琉璃
论坛BUG么,为什么现在看起来一张图传了两遍……
第三张真美。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