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3 23:25
浅草沉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放言》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说盖棺定论的重要性,诗中更是用被后世人评为虚伪骄诈.隐藏很深的外戚权臣王莽在掌握了西汉的政局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精心策划上演了一出受天命,代汉自立的政治闹剧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汉书 元后传》说“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王莽曾封新都侯)”。自然王莽篡汉还要从他最初的政治权利的源泉姑母王政君说起。
汉宣帝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在长安任廷尉史王禁的嫡妻李亲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婴,取名为政君,根据中国史家喜欢神化为尊者的传统,自然当了六十余载太后的王政君也不例外,据记载李亲在怀政君时,曾梦月入其怀,。及壮大,婉顺得妇人道。尝许嫁未行,所许者死。后东平王聘政君为姬,未入,王薨。王禁对自己的二女儿两次克死自己的未婚夫大为诧异,使卜数者相政君,“当大贵,不可言。”王禁听了卜数者的解释,原来自己的女儿生的不是克夫命,而是不可言的大贵之命,所谓不可言的大贵之命自然是送入宫中,成为帝王之妻之意,自然大喜, 乃教其书,学鼓琴。到了宣帝五凤年间,王政君满十八岁时,王禁将其送入宫中, 做了普通宫女。
不久宣帝太子刘奭所宠爱的司马良娣病重,临死前对太子说“妾死并非因为寿数已尽,而是被其他妃妾轮番诅咒所杀。”及至司马良娣死去,太子刘奭悲伤怨恨而生病,郁郁寡欢,并且迁怒其他姬妾,从此不再理会她们。过了一段时间,汉宣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很着急,于是命王皇后在后宫妃嫔的娘家女子中,挑选可以供太子娱乐和侍奉太子的女子,王皇后便在宫女中选了五人让太子挑选,太子拗不过王皇后的好意,勉强说:其中有一个还不错。刚巧王政君坐在太子身边,而且服色又与其他几人不同,王皇后以为是她,就命人将她送到太子的寝宫。当晚太子便在丙殿临幸了王政君,说来也巧太子虽然有十数个姬妾,然而从来没有人生过孩子,而王政君却仅靠太子的一次临幸,一下子就有了身孕。同年,王政君在甲馆画堂生下一个男婴即日后的汉成帝。因是王政君所生的是嫡皇孙,汉宣帝非常疼爱他,亲自给这个孩子取名刘骜,字大孙,常常将他带在身边。
过了两年,汉宣帝驾崩了,太子刘奭继位称帝,改年号为"初元",是为元帝。元帝即位后马上立皇太孙刘骜为太子,按母以子贵的原则,元帝册封王政君为婕妤,同时封政君之父为阳平侯。又过了三天,元帝又颁诏立王婕妤为皇后,加封皇后之父位特进(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 从此王氏做为大汉朝的外戚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为日后的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6-4 12:01 编辑 [/i]]
2005-3-4 00:17
酒徒
这个故事到挺神的哈
支持浅草新作,加油~!!
王政君好象是四朝太后吧。记不清了。。
2005-3-4 18:43
小马爱犬屋
王莽人还是不错的。就是野心大了点,在中国,这是最大的缺点了。
2005-3-4 22:31
独孤开远
摄皇帝--假皇帝--真皇帝
2005-3-6 22:53
浅草沉钟
做为西汉的第八任皇帝, 汉元帝刘奭是个非常平庸的皇帝,如果不是他当政其间派出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大概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会记得他是谁,据史载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但为人懦弱优柔寡断, 他反对宣帝用法太深,建议任用儒生。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德教。”宣帝由此看出元帝是个不合格的接班人因叹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此宣帝也曾动过改立太子的念头,但顾念到太子为自己在民间时所娶之发妻许皇后所生,所以始终不忍废黜。果然不出宣帝所料,等元帝即位后, 任用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为丞相,于政无所规救;委政宦官,重用外戚,使得中书令弘恭、石显擅权,外戚许氏、史氏纵恣;各地屡遭水旱之灾,官府难以解救。「宣帝中兴」之业遂致衰落。
元帝和皇后王政君的关系实际上比较冷淡,自从王政君和元帝发生一夜情生下太孙刘鹜以后,就很少得到元帝的召幸,元帝真正喜欢的是傅昭仪和她的儿子济阳王刘康, 坐则侧席,行则同辇,其受宠程度远远超过了皇后和皇太子刘骜。元帝因此常有意改封刘康为太子。元帝晚年体弱多病,不再过问国家大事,而是沉溺于音乐之中。元帝有时候命人把军中所用的骑鼓放在殿下,自己亲自走到廊上,凭倚栏杆,用铜丸从远处投击鼓面,发出紧密的节奏。侍妾们与左右对音乐有素养的人,都办不到,可是刘康却能够做到,元帝多次夸奖他的才干,想为改立刘康制造舆论。附马都尉侍史丹是坚定拥护太子派,所以他并不买元帝的帐而是进言说:“才干的意义是,聪明而喜好学问,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皇太子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是用演奏乐器的能力衡量人,那么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辅助国政了。”元帝沉默不语,一笑了之。
及至元帝卧病不起,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山阳王刘康,经常在病床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很少能够进见。元帝的病势渐渐沉重,自感来日不多,心绪不宁,又动了改立储君的心思,因此几次向尚书查问汉景帝废掉皇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当皇太子的旧事。太子的大舅父阳平侯王凤,和皇后、太子得知消息后忧心忡忡,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挽救危局。多亏史丹劝谏才转危为安,史丹是元帝最亲密的大臣之一,因此能够直接进入寝殿探病,等到元帝单独躺着的时候,他径直进入寝殿,然后跪下叩头,流泪说:“刘骜以嫡长子的身份,被封作太子,已十多年了,他的尊号家喻户晓,天下无不归心,愿做他的臣子。臣见山阳王刘康一向得到陛下的宠爱,如今道路上纷纷传言,既为国家也有个人考虑,认为太子的地位不稳。如果是这样,三公、九卿及其以下高级官员,必然必死相争,拒绝接受这样的诏令。请求陛下先赐我死,作为群臣的表率。”元帝素来仁慈,不忍看到史丹伤心流泪,而史丹的话又恳切中肯,甚为感动,在加上史丹的言语中透露出朝中的反对势力还小,于是原有的决心又开始动摇了,喟然叹息道:“朕的病日益沉重,太子刘骜、山阳王刘康、信都王刘兴、年纪都小,心中思恋,对他们的未来怎不悬念!可是,朕并没有改立太子的念头。而皇后王政君一向谨慎小心,先帝又喜爱太子,朕怎么能违背他的意旨?你从什么地方听到这些话?”史丹立即向后退,叩头说:“臣愚昧妄信传言,罪当处死。”汉元帝于是接受劝谏,对史丹说:“朕的病势越来越沉重,恐不能痊愈,你要好好辅导刘骜,不要辜负了朕的重托。”史丹唏嘘起身告退。太子的地位,从此才告巩固。不久,汉元帝驾崩于未央宫。
2005-3-7 06:42
酒徒
看来元帝已经不止平庸了,渐进昏庸了。。。。
2005-3-8 10:23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汉将陈汤[/i]于2005-03-04, 22:20:28发表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quote]
离伪装到棺材差了一步啊,后来王莽的新政触犯了大部分士族大夫贵族阶层的利益,才使史书记载的评价太底.
2005-3-8 10:24
花影吹笙
对这段历史不熟悉,凡是战乱年代的历史,以前都是一瞥而过,现在后悔了~~
2005-3-9 03:08
慕容燕然
从王莽的改制上看他倒像是个理想主义者。不过其人志大才疏,总是朝令夕改,不讲功效又用人不明。在客观上改制中存在政治腐败,官风败坏,政敌作对,豪富反抗,天灾不断等因素,综合起来看王莽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2005-3-9 03:25
无名13
白似乎放了五次盐,也不怕咸。是不是五个都写一篇哈。
2007-5-26 09:16
东方未明
不知道刘康会不会被"喀嚓"了?
兄弟最不和睦的就是皇室啊
2007-7-14 09:59
finddreamboy
王莽人不错,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想让历史倒退,用3000年前周朝的制度,来治理国家,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08-2-13 14:45
梦幻军师
记得当时看新朝历史,感觉他的改革还是可以的,但突然来了那么多天灾,自己立足未稳就搞贵族的利益,也是很衰就趴下了
2008-2-15 12:54
coconut
遗憾,我以前一直以为是:王莽谦恭下士时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