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被历史抹杀的名臣---明智光秀


2005-2-18 19:14 尾张之猪
序  章

 
历史上的显赫人物,甚少人像明智光秀一样,知名度高,但一生却充滿著谜团。光秀在历史舞台的首次登场,是在1569(永禄12年)的4月14日。在此之前,他的经历不明,他父亲的姓名和出生地不详,他一生中最大的行动---本能寺兵变的原因也不 清楚,为何光秀的一生都被秘团包围着呢? 很明显,光秀的一生和功绩被后世、特别是当时的当权者们意图性的抹杀了。

首先,是紧接着本能寺兵变后的‘历史记载’。在山崎败给了羽柴秀吉后,逃走的光秀成了农民们‘落武者狩’的目标,如此的结局 未免太过于简单了,简单的另人难以相信。况且,围绕着这个不可思议的结局,还到处流传着光秀其实没死逃脱的‘生存说’。在丰臣政权的政治烟雾下,光秀的临终状况大半是被编造出来的。遗憾的是,有关光秀和本能寺兵变的很多记录也都被抹黑。当时荣耀至极的秀吉,决定让身为御伽众的大村由已来制作自己的传记,而且,完全由秀吉亲自监修 。由《惟任退治记》、《柴田退治记》等共八卷组成《天正记》,通过书名就可以推测出,此书完全是为了迎合秀吉,大力吹捧秀吉的政治泡沫书籍。所以,此书所记叙的许多‘真实的历史’,恐怕都是人为捏造出来的‘真实’罢了。

时光流逝,很快到了德川幕府的时代,有关光秀的事迹却更被歪曲了。‘下克上’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风潮,叛逆并不是穷凶极恶的坏事。当主没有实力统治家臣、或是没有魅力吸引家臣的话,家臣背叛不相称的主公是正常的行为。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日本战国时代是‘武士三异主君方够格’的时代。可是,后世却认为‘谋反’、‘夺取主家’是件极为卑劣的事情 。德川政权更为严重,原因是幕府受到儒教的强烈影响,重视忠义,‘杀害主人是罪大恶极’这个理念根深蒂固。对于着力于士农工商的身分制度为基础来统治诸大名的江户幕府,儒教 是最合适的。所以,讨伐了天下人织田信长的光秀,作为叛徒的典型代表例子,有可能会被公平真实的对待嘛?

而明治时期则让现代人完全相信了光秀是一个“谋反人”、“杀死主君的极恶之徒”。德川幕府崩溃后成立的明治新政府, 为彻底肃清残留在世间的德川幕府遗留事物,重新修建了供奉秀吉的丰国社, 并再次发行曾一度被设为禁书的《太阁记》。《太阁记》是侍奉丰臣家和前田家的儒医小濑甫庵撰写的,比起其他 的太阁记,如《川角太阁记》、《绘本太阁记》等,《甫庵太阁记》最为出名。但是,此书的本质和《天正记》一样,完全是为了吹捧秀吉而写的,有着很多极具‘创造性’但却明显与史实相异的描写。由于要描写秀吉的功绩,所以,作为秀吉竞争对手的光秀 ,他的功绩和事项被毫不留情的歪曲了。这些被歪曲的事项,成为现代人认为光秀是个恶人的主要 原因。

日本开始进入近代,演变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那些军国主义者认为秀吉的朝鲜征伐,是对朝鲜和中国展示了‘日本国的皇威’,他们认为秀吉是个‘英雄’(不仅是秀吉,楠木正成、高杉晋作和东乡平八郎等,许多人物都被政府利用了)。 光秀与‘国家英雄秀吉’对比下来,便是‘杀死主君织田信长的谋反人光秀’, 这样秀吉自然而然的成为‘为主君织田信长复仇、杀死仇敌的忠臣羽柴秀吉’。光秀是秀吉成为‘英雄’的垫脚石,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负面人物。

难道完全没有残留一些正确记述光秀一生的文献吗?其实还是有的,其中最详细的就是《明智军记》了(作者不明,元禄年间出版)。那为何光秀的一生依然是模糊的呢?这就 取决于《明智军记》列出的史料的可信性了。该书是把光秀做为主人公所编写的军记物语,而不是历史记录书。但是,相对于《天正记》和《太阁记》里很多时间和空间上条理不正确的部分,在该书中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因为人们都认为《天正记》和《太阁记》是真实史料,所以 就对《明智军记》的不同记载感到质疑。另外一点,《明智军记》的出版时期,是在光秀死后约100年的江户时代中期元禄年间,当时,本能寺兵变早已成为历史事件了。但是,光秀在侍奉信长之前的情况,除了《明智军记》等‘军记物语’、‘传承、传说’以外,只有‘宗谱’可以查询,其他可以说一点记载都没有。所以,《明智军记》的作者,很有可能得到了在时代动荡中所遗失的真实史料 。所以,该书是研究明智光秀时不可忽视的史料。

关于光秀的人品,以及他和秀吉的比较,也有书籍所记载。其中有一部史料《老人杂话》,著者江村专斋出生在1565(永禄8年)年,是活在秀吉风光 时期的人物。关于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的比较,他是这样叙述的:“筑前守(秀吉)是信长的左右手,气质磊落,对人不拘言词。明智是外样,谨厚之人,言词慇懃。”可以看出,光秀和秀吉的性格相异,在同为信长左右手的同时,他们也是竞争对手,所以二人的立场始终保持对立。虽然作为外样,不过,十分谦虚温厚、言词谨慎认真的光秀,却与信长意气相合,如同谱代之臣一般 ;秀吉为人豪放磊落却处事傲慢,与织田家旧臣格格不入。光秀和秀吉......这性格完全不同的二人,作为竞争对手在织田家互相 比拼,最终在山崎合战中一决雌雄。

所以,在讨论光秀的时候,不能光讨论他被秀吉所败的事件。在两者关系为胜者和败者的同时,还有着一同侍奉信长这样的共同点。

有关信长和秀吉的日史资料,有《信长公记》、《信长记》、《天正记》、《太阁记》、《当代记》等,国外资料有路易斯的《日本史》。对迫使信长自杀的本能寺兵变的记述,不论哪部史料,都做着相同的记述。在这里必须要提醒大家,虽说都是同样的记述,但未必记述的就是事实。如果写这些资料的作者们,都没有自己经历过本能寺兵变,而所有作者的资料都是以同一个当事者的记载作为参考,写了第三者的口述, 那写出同样的记述却是必然的结果。

《信长公记》是由一开始侍奉信长的弓众,之后侍奉秀吉、秀赖的太田牛一(1527年~1610年)所撰写的,该书记载着从信长诞生到本能寺自杀的一生记录。牛一对《信长公记》一书的执笔,倾注着自己的看法,其批注有记述‘每日,日记写完,顺便留下了私作、私语’等字样,还写着充满抱负和自信的言词。所以,作为私语和私作,他所写下的史料,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天正记》,是秀吉在天正2年(1574年)成为长滨城主后,在天正8年时,洋洋得意地为了宣传自己军队的经历和业绩,让御伽众大村由己(1536年?~1596年)编写、由秀吉亲自监修的传记。由己是战国时期在播磨国出生的文化人,原本是儒僧,还俗后侍奉秀吉。由己自1580年侍奉秀吉以来,为主人秀吉的华丽功绩编写了《播磨别所记》、《惟任谋反记》、《关白任官记》等八篇文章,这些文章合称《天正记》。不过,《天正记》被由己 自己以及之后的文化人称为‘面影’,意思是这本书的内容只是致力于满足秀吉自我膨胀的记述。 

羽柴秀吉,是一个能够很好利用政权,进而充分实施媒体宣传的人物。为了使中下平民也 能接受《太阁记》,该书的出版算是花足了心思。《太阁记》前后被出版了很多次,记载的事迹从本能寺兵变到宽永3年(1626年)。所以,《太阁记》只是一部政治宣传书物。而侍奉过丰臣秀次、堀尾吉晴、前田利常等的儒医小濑甫庵所编写的《甫庵太阁记》,是小濑甫庵一边参照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一边自己写出《信长记》的(《甫庵信长记》)。特别要讲的是,在甫庵的《信长记》里, 记载着‘平手正秀在死时给了信长五条忠告’这件事,但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此事件完全是甫庵自己创造出来的。

关于信长的记录,根据记述的时代背景不同而有所变动。在政权平稳的情况下,编写的书籍都考虑到了中下平民的接受能力。为此,先后侍奉过秀吉和田中吉政的家臣川角三郎右卫门,根据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再次精心编写了秀吉在本能寺兵变以后的事迹、逸话等,《川角太阁记》就这样出世了。至此以后,《太阁记》被许多作家们一边创造一边改写着。 

《当代记》是在德川政权下所编写的资料,作者是松平忠明,该书充其量只是把已有的资料重组而已,大部分资料还是 来源于牛一的《信长公记》。

因为完成天下统一的秀吉曾经是信长的家臣,所以为了不给秀吉脸上抹黑, 就绝不能给信长的脸上抹黑,《太阁记》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宣传秀吉的功绩而编写的,《信长公记》却不是如此。因为这个缘故,《信长公记》也是 作为今天研究战国史不可缺少的一级资料。而关于《信长记》,其差错甚多,在仔细查阅后,可以看出其 中三分之一内容似真似假,三分之一是完全没有的事,只有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的史实。所编写的人根据他人所记载的内容,凭着自己的‘智慧’,加上了许多无可考据的‘史实’,因此《信长记》只是一部对信长的评价文献,其内容并不可信。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被‘描写’过的信长。在明治35年,当时的陆军参谋本部制作了《日本战史、桶狭间役》 。《桶狭间役》记述着信长凭借着奇袭攻击战胜了今川义元,然而,《信长公记》却记载的是双方进行了正面攻击。对陆军参谋本部来说,把桶狭间之役拟为奇袭攻击,是 为了方便作为军事指导书。那么为何没采用正面攻击的见解为军事指导内容呢? 想必是在做了作战能力分析后,而觉得条理不正确,不可以作为战史来参考;又或者是害怕承认桶狭间之战其实只是突然遭遇战这个事实;还是因为,桶狭间之战的真相其实就是‘信长向今川义元投降,引诱义元至桶狭间后,突然袭击了义元’这样呢......

焦点移向本能寺兵变,试着考虑一下,也是存在着很多疑问的。在事变当时,牛一应该也同在本能寺投宿,对于整个袭击过程,应该是能真实的将其记述下来的。可是,作为一臣属,自然而然的把主人的临终描画成演剧一般,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况且, 其记载与身为光秀军的一员,并参加了袭击本能寺的本城惣右卫门的记录大不一致。想必是在本能寺兵变及山崎之战后,根据胜者秀吉口述的状况以及街巷流传的传言,改写成如此,其记述可信性也大打折扣。

总之,写信长传记和秀吉传记都一样,《信长公记》也是胜者的记录。当然,关于《明智军记》,其资料也有类似的疑问。

任何写到有关明智光秀的事迹,自然离不开关于信长的记述。 在光秀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意志和行动全都由信长的动向而决定。以研究明智光秀而著名的高柳光寿博士,其著作《明智光秀》的起首,是这样记述着的:“织田信长,他把整个战国时代的常识都给颠覆了。”

被称为战国最强的武田信玄,为了保护其领土而缩小道路的宽度,信长却为了迅速驱使军队而拓宽道路,修筑桥梁。在成为道路起点的城周围布置了家臣和其家族居住。连寺院、神社和朝臣统治的关口、市、座的制度也都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在自己的城下建立了新 型自由经济市场(乐市乐座)。城下自由买卖的安全被保障,并且严禁使用一切不正当的权力和暴力。而信长也由于做出如此划时代的事,使周围的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下。这也是近代城下町的开端。

城下町向来都是人口聚集、商业发展、经济宽绰,矢钱(军费)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城下町的繁荣。自镰仓时代以来,武士们多是在‘本领’,也就是祖先世代相传的土地上生活。武士们侍奉当时的有力大名,就是为了维护‘本领’的安定。住在农村的武士们,为了保护农民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在发生战斗时都尽量避开农忙期,这也是从镰仓时代就开始的常识。

信长根据在农忙期入侵他国全都败北这一现象,总结出“一所懸命”的语源。一些武士战斗力薄弱是因为他们靠耕作来作为食物来源,并且被本领所束缚。而对于当时只是尾张的一个小大名信长而言,他所能召集到的士兵也是很有限的,为了补充兵源,他不得不采用了新的规章,成立了由大量流浪者所组成的军团。初时,这个军团的战斗能力很低,迫不得已只有苦战。而信长为了急速锻炼这个低质量的军团,使其配备长枪和铁炮,如此士兵们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力就能进行战斗,比起花费数年才训练出来的一个武士,一个训练数月的铁炮兵就已经能与之匹敌了。对于这军团,信长并不是给其领土,而是给其工资,这样,这支军团就不会被农业和土地所拖累。如此,不受土地束博,随时都能作战的职业军队出现了(兵农分离),战斗的样貌也随之改变。

由于资金不足,通过界的茶人--千利休,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完善化。信长利用禅宗信徒对孤寂简单的追求,演化出茶道与打坐有异曲同工之妙,使得本来只是用于个人“趣味”的“茶道”附有了权威性。原本只是“和睦 服从的证明”却变成了可以“赏赐”的有形物了。茶会的召开成为许可制,对于那些获得战功的武士,也会赐予茶具 。因此,产生了一个抹茶茶碗却拥有超过一国以上价值的事实。

所谓战略性,第一就是控制住作为流通经济的中心地---港。如此才能确保 绵绵不断的获得在日本本土不能开采的天然硝石(枪的弹药,黑色火药的原料)等军需品,进而 可以保护掌握科学和西洋新知识的耶稣教(基督教)。在本能寺兵变时,信长的下一步便是要让界港发展成 与博多港一样的国际贸易港,从而称霸中国、东南亚甚至全世界。如此,在他的构思和行动下,寺院、神社和朝臣的既得权都被剥夺了,这也就是打破当时常识的“革命”。

结果,旧势力对于“革命”反抗折磨了信长的一生。从长岛、越前一揆的讨伐及比叡山火攻等大量屠杀的残酷性,可以看出信长被折磨得歇斯底里的性格。

自认能代替神的自己,在这场“革命”里自然成为了独裁者,命运也导致了光秀和信长的相遇。辅助从越前逃出的将军足利义昭,为了复兴足利幕府的光秀,和为了上洛来增加权威并实施“天下布武”的信长,两人的意图在表面上是一致的。 但引用耶稣会的宣教师路易斯在《日本史》的言词:“信长奇妙的使用了他(光秀)”。

2005-2-18 19:18 尾张之猪
第一章 始祖土岐氏

 

“土岐者,赖光后裔也。清和天皇的御末,伊贺守光基立大功,给于美浓国的守护一职。伯耆守光长,在法住寺院战役战死,光衡,在美浓居住,任神户判官。光行担任信浓守,至关东侍奉将军。其后,土岐美浓守光贞成为北条家的女婿,子孙繁昌也。”上述的文章是《江浓记》里描述美浓望族土岐氏的言语。如记叙的最后部分「子孙繁昌也」,土岐经过数代,族中延续出多支分流。光秀,就是出生于这个世代担任美浓国守护的土岐一族的分支---土岐明智家,在触及到他的事迹前,先粗枝大叶的归纳一下光秀本家美浓土岐的始祖。


土岐的祖先是侍奉藤原道长的源氏武士源赖光,就是那个击退了大江山之鬼·酒吞童子的英雄人物。赖光之子赖国成为美浓守,赖国的曾孙光信则移居到美浓的土岐郡,把地名作为氏族的苗字。此后,保元之乱时,光信的长子、土岐伊贺守光基偏袒源赖朝的父亲义朝,与平清盛一起相助后白河天皇,治承、寿永内乱(就是所谓的源平合战)之时,光基的弟弟光长,率领土岐源氏的精锐部队相助源氏,并追随木曾(源)义仲上洛。可是,义仲与后白河天皇对立,光长和天皇军队进行战斗,在法住寺合战中战死。镰仓幕府开创后,光长的弟弟光衡侍奉源赖朝,在美浓居住,成为神户的判官。此后,在镰仓时代中,土岐与幕府的重镇千叶家及北条家一起缔结姻亲关系,在美浓国中势力大增。

到了镰仓时代末期南北朝时代(《太平记》时代),有关土岐氏的记述,开始有了分歧。原因就是近几年本能寺兵变的新学说,围绕于此有所牵差。根据《太平记》记载,废止了后宇多天皇院政的后醍醐天皇,开始恢复了断绝很久的天皇亲政。不久后,想出了打倒幕府的主意。并且与数名贵族和近臣进行密谈,打算在1324(正中元)年9月24日举兵倒幕。当时赖贞也参加了这个密议,可是计划暴露,举兵失败。赖贞受到了六波罗探题的攻击后自杀了。(正中之变)

可是,《太平记》的这个记述是错误的。其实赖贞是在1339(历应2)年病死的。(参加正中之变的应该是赖贞的哥哥赖员,或是其子赖兼),当时赖贞的妻子是北条一族的女儿,对于偏袒天皇方还是偏袒幕府方,感到相当苦恼。根据《多治见市史》,据说当时为了呼吁各势力打倒幕府,后醍醐天皇的使者日野资朝访问赖贞的时候,留有以下这首歌:“すすめても したがわぬもの つたなさを 心にいかて ことの葉そなき”。 诗句大致意思就是没能得到很好的回答。赖贞自己,则赠歌于国师梦窓疎石:“おりにふれ 時にしたがう 理(ことわり)を そむかぬ道や ?\なるらん”。 梦窓疎石以“理を そむくそむかん 二道は いずれもおなじ まよいなりけり”作为答诗。此后是在相助醍醐天皇和效忠镰仓幕府之间感到苦恼。

尽管计划失败了,不过后醍醐天皇并没有放弃。天皇再次策划打倒幕府,可是这次的计划也随之暴露,最后以失败告终。1331(元弘元)年8月24日,天皇想逃至奈良东山再起,却在半途被捕,后在幕府的压力下不得不让位给量仁亲王(之后的光严天皇)。(元弘之乱)翌1332(正庆元)年,许多支持倒幕计划的人都被处刑,后醍醐天皇也被流放到了隐岐。此次倒幕虽然失败,可是至此之后,倒幕的呼声却是水涨船高。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护良亲王逃到畿内,带领僧兵展开游击活动,同时也密切联系各地的反幕势力,组织逐渐扩大。受他号召的赤松则村带领野武士集团在播磨举兵,加入后醍醐天皇的河内国土豪·楠木正成也于赤坂·千早城固守城池,持续顽强的反抗。在这样的形势中,后醍醐天皇逃出隐岐岛,依靠伯耆的名和浦海上势力的土豪名和长年,在船上山再次举兵。

在倒幕运动激化中,幕府任命镰仓的足利高氏为总大将,组织了后醍醐天皇讨伐军。高氏出身于清和源氏嫡流下野足利家,在此时发生了扭转整个局面的事件,讨伐天皇的高氏,突然举起倒幕之旗,站在了天皇一方。1333(正庆2)年6月7日,他在丹波的筱村八幡宫宣布易旗,随即反转军队,越过老坡突入京都。足利军攻击六波罗探题,打败了探题北条时益、北条仲时,终于从京都放逐了幕府势力。在前一天的6月8日,关东的源氏武士新田义贞也跟着举兵,迅速扩大势力后开始进攻镰仓,6月21日,得宗(北条的嫡流)、北条高时在东胜寺中自杀,如此随着北条一族的灭亡,镰仓幕府也随着灭亡。

虽然几经周折,后醍醐天皇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亲自执政(建武的新政)。成为家臣的足利高氏改名足利尊氏,随着权力的扩大,与天皇的对立也开始激化。不久,进入了南北朝之骚乱。拥护光严天皇的足利尊氏(室町幕府)乃是北朝,与贯彻天皇亲政的后醍醐天皇的南朝进行战斗。在这个时期,土岐氏出了一员猛将,他就是之前所说的土岐赖贞的孩子土岐赖远,他的父亲赖贞和哥哥赖清,始终站在足利尊氏一方。赖远继承家业之后,也带领美浓阵营为尊氏效力。在《太平记》所记叙的青野原之战中,虽然足利阵营最后败北,不过,据说那时赖远用仅仅一千骑兵对南朝方北畠势的大军反复的突击。

可在1342(康永元)年,赖远被处刑了。原因是因为他向光严上皇所乘坐的牛车射箭。当时上皇一行,前进到伏见五条通时,在途中碰见赖远的行列和二阶堂行春的行列。行春马上下马叩拜,可是赖远却好像喝醉一般,说道:“那是院(上皇)吗?那不是狗吗?如果是狗的话就得射他”。 随后就像牛车放出了箭,幸运的是距离很近,光严天皇平安无事。可是赖远为何做出如此不明的行动?纵看当时的局势,背后很有可能隐藏着阴谋。在事件发生前后,北朝中正进行着派系间的争夺。以高师直为笔头的尊氏派家臣们和尊氏的弟弟足利直义一派对立。当时正好在场的另外一个人物二阶堂行春正是直义派的代表人物,而赖远则是尊氏派的实力派人物,所以赖远很有可能是被陷害的。1342(康永元)年12月1日,赖远被处刑。

赖远死后,其堂兄弟土岐赖康继承了土岐。赖康使土岐一族成为室町幕府的强大势力,势力范围达美浓、尾张、伊势三国。可以说是土岐的全盛时代。南朝和室町幕府的对抗开始剧烈,足利尊氏和足利直义的室町幕府内的对立也开始激化,逐渐成为三方混战的局面。1351(正平6/观应2)年,在一段时期内尊氏陷入僵局,不得不与南朝进行和议,南朝则接受一同讨伐直义的宣旨,由镰仓往东海道挺进。翌年,直义病死(也有说是被尊氏毒死的),战乱结束。在观应骚乱期间,以赖康为首的土岐氏,还是一贯的支援尊氏。

此后,到了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时候,南北朝时期结束。不过,这次在土岐家却发生了内部纠纷。赖康死后,他的儿子康行继承了守护职。可是,因为足利义满的旨意,尾张守护一职被赐予了康行的弟弟满贞。康行的女婿土岐詮直对此非常不满,攻击了前来尾张的满贞。康行与其子康政则一起被前来讨伐的叔父土岐赖忠(土岐赖康的弟弟)打败,美浓守护被强行解任。此后,美浓守护成为讨伐了康行的赖忠所担任。当时,很多站在康行一方的一族都被没收所领土地。随后,尾张守护土岐满贞因为处理明德之乱不力,也被解除了守护之职。如此,担任三国守护的土岐氏势力大减。其实这个一连串的动乱,乃是义满为了削减土岐的势力而实施的策略。与土岐相同,担任十一国守护的山名氏,势力也被削减,义满此举是为了提高室町幕府的权力。

这样,土岐一族的势力被割开后,此后也持续担任美浓守护,不过,动摇日本全境的大纷乱再次爆发。这就是在京都连续了十一年战乱的「应仁、文明大乱」。这时担任美浓守护的是土岐成赖。成赖是赖忠后第三代子孙,他也就是光秀的宗家---土岐明智家的当主。成赖在担任守护职的时候,以前守护土岐持益之子持兼夭折为契机,发生了后家骚动,。因为持兼的儿子尚为年幼,拥护持益之孙为继任者的美浓国内的豪族,与拥护成赖成为后继者的齐藤利永发生对立。最后,以齐藤方的胜利告终,成赖坐上了守护的座位,利永成为守护代。后来光秀的重臣齐藤内藏助利三就是这个守护代齐藤家的后人。1460(宽正元)年,利永死去,守护代一职由他的儿子齐藤妙椿继任。不久,应仁、文明大乱暴发。

应仁、文明大乱,是管领畠山氏和斯波氏为了足利将军家的继承人而对立开始,有力大名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各自拥护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儿子义尚(山名持丰支持)和义政的弟弟的义视(细川胜元支持),随后分成东西两军,在京都展开死斗。随着紊乱的持续,全国的守护们也都一一卷入纷乱。在紊乱初时,成赖采取静观的姿态,后来因为与成赖对立的世保氏和富岛氏加入了东军,则不得已加入西军。他与伊势的北畠氏和侵入到美浓的信浓小笠原氏在各地进行战斗。据说,当时重臣齐藤妙椿竭尽全力的辅助成赖,特别是在紊乱结束的1477(文明9)年,由于妙椿所作的工作,成赖在美浓成功的拥戴了西军的足利义视。此后成赖协助义视和他的儿子的义材上洛,在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正室日野富子的相助下,义材成功的就任室町幕府第十代将军。过了一段时间,成赖病死,在土岐家中再次发生继任者之争。之后,美浓守护土岐氏逐渐走向衰败。

在成赖死去之前,围绕着继任者之位,已经发生了争夺。推举成赖长子土岐政房的齐藤妙纯(妙椿之子),同推举成赖末子元赖的石丸利光展开斗争。通常来说,长子政房应该继承家业,不过,成赖和政房父子关系不和,成赖自己推举元赖成为继承人,所以形成了这样的亲兄弟之争。最终,政房、妙纯一方胜利,政房成为了第九代美浓守护(船田之战)。在政房死后,又爆发了继任者争夺。这次,是拥护政房长子赖纯的守护代齐藤利良,和拥护赖纯之弟赖芸的执权长井利隆之间的对抗,在此次纷乱中,出现了一个厉害人物,乘着土岐内乱,迅速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后夺取了土岐的家业。此人的就是西村勘九郎,也就是以后被称为「蝮蛇」的枭雄齐藤道三。道三当初是一个卖油的商人,经常出入土岐家臣长井长弘的宅邸,继承长井家的家臣西村家的家名,改名为西村勘九郎,成为了长井家的家臣。据说,勘九郎故意接近赖芸,继承西村家就是因为他与赖芸的亲密关系。

赖纯、赖芸两兄弟的骨肉相争,陷入长期化。1517(永正14)年,齐藤利良和长井利隆所拥护继承人之争,最后赖纯、利良方平定了胜利。翌年,兄弟再次对抗,这次赖芸胜利了,赖纯逃往越前。后来由于幕府调停,赖纯重归美浓守之职。1527(大永7)年,西村勘九郎(齐藤道三)领兵5500,强袭赖纯的居城革手城。赖纯逃出美浓,再次依附越前的朝仓家。勘九郎推赖芸为守护,自己与主人长井长弘并列成为执权。此后,1533(天文2)年,勘九郎与同为执权的长井长弘成为竞争对手,并和旧主人交恶,在赖芸面前谗言,要他下旨斩杀长弘。对于勘九郎的所作所为,长井一族和齐藤一族为之震怒,一同排斥他。勘九郎逃出穷境,从稻叶山城逃进赖芸所在的大桑城,受到了赖芸的保护。此后勘九郎根据当主赖芸的意思继承长井家的家名,自称长井新九郎规秀。1538(天文7)年,齐藤利良死,规秀这次看上了担任守护代的齐藤家,自称齐藤新九郎利政。对于此举赖芸也是默许。翌年,他在稻叶山修建城池,称山城守。之后他多次改名,最终为出家名道三,所以,在此统一为「道三」。而赖芸则不顾国内的政治,只沉耽于游玩,把一切都委托给了道三。

对道三寄予巨大信赖的赖芸,终于了解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纵览四周,当初拥护自己为接班人的长井利隆,和拥护哥哥赖纯的齐藤利良都已经不在了。现在在那里挥舞权势,只有那个来历不明的齐藤道三一人了。虽然有着为时已晚的感伤,不过,赖芸还是开始准备讨伐道三了。

赖芸为了借助越前朝仓的力量,先与依附在朝仓势力下的哥哥赖纯和好,跟着在国内出谋划策打算驱逐道三。可是,道三事前早已察觉,先一步攻击了赖芸的居城大桑城,反过来把赖芸驱逐到国外了。当时是1542(天文11)年8月,赖芸逃到尾张国热田,依附了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想回复旧领的赖芸,靠着信秀的帮助进攻美浓,道三的军势不敌败北。之后,又因为幕府的调停,赖芸与哥哥赖纯一起回到了美浓大桑城。可是,事态并没有因此而平息。这次,是织田信秀利用「帮助土岐」的名义,屡次侵入美浓国,和道三展开战斗。对于两雄的激烈战斗,已经完全没有土岐兄弟介入的余地了。

对于屡次侵入美浓的信秀感到烦恼的道三,采取外交战略,先请求和议,后让自己的女儿归蝶嫁给信秀的三子信长。这个政略结婚,由于织田家重臣平手政秀的工作,终于得到信秀的许可。如此,在和织田家的和议上成功的道三,在1547(天文16)年,以赖芸哥哥赖纯的悴死为借口,再次驱逐了赖芸。赖芸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作为守护身份回到美浓国了。

走投无路的赖芸,只能依靠甲斐的武田家。到了三十五年后的1582(天正10)年,已经不是道三和信秀的时代了,赖芸受旧臣稻叶一铁的保护回到了美浓,住在揖斐岐礼。然而,土岐称雄美浓早已过去了,留下的只剩赖芸的扼腕叹息声。世世代代以美浓国的荣华而自豪的美浓守护土岐家终于衰落了。

美浓守护土岐,因为齐藤道三的下犯上迎来了终期。但是,土岐一族并没有灭亡。虽然没有了以前的荣华意境,但还是有在战国的乱世中生存下去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然首推光秀了。光秀普遍被认为是土岐一族的土岐明智家族人,关于这点,会放入下一章详细描述。其次是赖芸之子赖次。在道三夺取了美浓之后,他便与父亲分开了,自己跑去大和侍奉松永久秀。此后,当过丰臣秀吉的家臣,最后侍奉德川家康,成为德川家的旗本众。

最后,有必要叙述一下另外一个土岐一族。那就是上野沼田藩藩祖土岐定义的父亲土岐定政。

因为土岐定政的父亲定明在美浓战死,他的母亲抱着他跑到了三河国。定政母亲后来再嫁菅沼定仙,定政也被定仙收养。曾一段时期内,他自称菅沼藤藏,14岁的时候开始侍奉德川家康。定政善于武勇,在家康的三方原之战和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甚为活跃。因为土岐明智家一族的光秀,忌惮其谋反的事情,很长时间都不敢自称是土岐一族,最后在1593(文禄2)年才把姓改回了土岐。定政之子定义,同父亲一样也侍奉着家康。1600(庆长5)年的关原合战时,与家康之子德川秀忠一起,参加了对真田昌幸、信繁(幸村)的上田城攻略战。战后,顶替佐竹义宣,被转封到了秋田,后与松平康重一起到了水户,随后平定了图谋收复水户城的佐竹家臣车猛虎的叛乱,因为战功被赐予从五位下的官职。

就这样,土岐定政、定义父子,在德川家建立了稳定的地位,而事实上,定政、定义一系就是是土岐明智家。那光秀和这父子两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详细请看下一章---光秀的出身。

2005-2-18 19:21 尾张之猪
第二章 光秀的出身

 

前章所述,上野沼田藩主土岐定义一族,其实也就是土岐明智家。现今还留有记叙沼田藩的文献《土岐文件》。《土岐文件》记载着一系列土岐氏的历史资料,也有土岐明智氏等庶流的记载。《续群书类丛》也有记载着和《土岐文件》一样‘明智系图’。同时,可信度较高的《尊卑分脉》,也记有土岐的宗谱,这三份文献对于研究光秀出身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其他像《系图纂要》所收的‘明智系图’、《大日本史料》所收的‘明智一族宫城家相传系图书’等,还有很多‘系图的史料’。可是,在这么多的宗谱文献里,对于光秀的出身,以及侍奉信长前的状况的史料却甚为稀少。根据一些‘传承、传说’,除了他的出生地和父亲的名字,其余就很难推测了。希望今后能发现新的史料,揭开现在的不解之秘。

光秀的出身诸说纷纭。有的说是美浓国(岐阜县惠那郡)的国主土岐下野守赖兼的后裔。世世代代居住在美浓国,其叔父光安在明智城被齐藤义龙攻击时,光秀带着一族逃跑到了越前,这一般是以“明智军记”作为根据的见解。此外,也有人认为他是土岐元赖和中洞的女儿所生的孩子(“美浓杂志”的见解)、若狭小滨的刀匠冬广的儿子(“若州观跡录”的见解)、丹波(京都府)北桑田郡明石出生的细川家家人(“校合杂记”的见解)。在有些记载里,写着光秀的姑母是齐藤道三的正室,和道三是主从关系这样的见解;甚至三河牧野右近太夫的家臣还记载着年轻时代的光秀曾是家康的家臣这样的插曲。

庆幸的是古人还是留了些文献可以指明光秀的出身,虽然不详细,但足以证明一些事实,而且也有一定的可信度。第一个就是与光秀关系亲密的朝臣吉田兼见的日记《兼见卿记》。日记的‘元龟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条’:“明知十兵衛尉折帋を以て申し来たりて云う、濃州親類の方より申し上げる也、山王の敷地に新城を普請せしむる也、それ以来不快也、今度別して祈念の儀憑み入るの由申し来たる也”。这段话大致意思是:‘美浓国的亲族,在山王社的敷地建造新城后,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不能做祈祷’。这里很明白的指出,美浓有光秀的亲属,也就是说光秀是出身于美浓。同时,那个亲属已经是可以自己建城的身分了。这个亲属,到底是谁呢......?

还有一处史料就是《续群书类丛》所收的‘立入左京亮入道隆佐记’。左京亮就是立入宗继,担任朝廷的御藏职(掌管宫中的金米出纳和保管贵重品官职),与织田信长的关系密切。‘立入左京亮入道隆佐记’乃是他所记下的觉书。书中有清楚叙述光秀的地方:“美浓国的随分众明智十兵卫尉,入仕上样(织田信长),此后为惟任日向守,名誉的大将也。”

因为以上2份史料,都是与信长和光秀同时代的人物写的,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特别是后者的《续群书类丛》所收的‘立入左京亮入道隆佐记’,‘美浓国住人的随分众......’从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光秀是土岐的一族;至少,是与美浓土岐有关系的人物。

那么光秀的出生地到底是何处呢?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武士多以出生地为姓氏。所以,可以从光秀的姓‘明智’来探讨。

在岐阜县(美浓)周遭,最先联想起来的,就属惠那郡明智町了。事实上,现在那里被岐阜县指定为史迹、明智城的旧址。声称留有‘光秀作为新生儿第一次洗澡的井’,同时在城内,每年五月上旬都会进行‘光秀祭’,当然,在这里还有着大量有关光秀的传说。可是,这里作为光秀的出生地却存在着疑问。其实,惠那郡明智町是远山明智家族的土地,与土岐氏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有很多传说都把远山明智家的远山景和,认为和土岐明智家的明智光安是同一个人,传说毕竟是传说,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顺带一提,江户时代的名江户町奉行远山金四郎景元就是出自远山明智一族的。

还有一个说法,说光秀的出生地是岐阜县山县郡的美山町,当地也有光秀的坟。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传说,可信度甚微。

那么,光秀的出生地到底是何处呢?其实,最有说服力的是可儿市。虽然在可儿市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光秀的传说。但是,在当地有一处现已丢失地名、但之前却被称为‘明智庄’的庄园,还有被称为明智城(别名·长山城)的城址。同时,也留有服侍光秀一生的忠臣沟尾庄兵卫茂朝的事迹。

确实,另外两处地方比较像是光秀的出生地,不过,惠那郡明智町并不是土岐明智家的土地(特别,如果认定光秀出身于土岐明智家的话);山县郡美山町,作为传说中的东西,很难令人感到信服。所以,只有可儿市可信度最高。

为了再次确定,以下试着从宗谱来探索光秀的出身。

土岐明智家的宗谱可说是各式各样。 首先,《系图纂要》所收的‘明智系图’记载的是土岐中兴之祖土岐赖贞之子赖兼为土岐明智家的始祖。同时,传到熊本细川家的《细川家记》也记着光秀为土岐赖兼的后裔。其他的如《尊卑分脉》,记着土岐赖贞的孙子土岐赖重是第一个自称明智的,《续群书类丛》所收‘明智宗谱’,大体上也是沿袭这个说法。但是光秀与此明智家的关系,在《尊卑分脉》里只有模糊的解释。关于明智家始祖,虽说有很多说法,但大致上就是分成这两种见解,而这两种见解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其次,是光秀的父亲,这点也没有记载清楚。根据史料,光秀父亲的名字同样是各式各样的。

许多史料都记载的是‘明智光纲’。《系图纂要》所收的‘明智系图’,和《大日本史料》所收的‘明智氏一族宫城家相传系图书’,还有《明智军记》等,都是这个见解;其他,像《续群书类丛》所收的‘明智系图’和《铃木丛书》所收的‘明智系图’,记载的是‘明智光隆’;而在《续群书类丛》所收‘土岐系图’记载的则是‘明智光国’。再者,《续群书类丛》所收的‘明智系图’写着明智光隆乃土岐明智家的嫡流(即是说光秀也是嫡流),前述的上野沼田藩藩祖土岐定义的祖父土岐定明,被认为是光隆的堂兄弟。其他还有些系图以外的史料还记着光秀父亲是若狭的刀匠藤原冬广,这类见解可信度非常低,在此就不仔细探讨了。

在各种宗谱中有一份宗谱与其他宗谱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那是《大日本史料》所收的‘明智一族宫城家相传系图书’。在这份史料里,认为光秀的父亲乃是明智光纲,不过,在注记里却写着‘本名光隆’,意思光秀父亲本名是明智光隆,之后改名为明智光纲。而后,还记叙着光秀其实是石津郡多罗城主进止信周的儿子,是明智光纲的养子。在《明智军记》和《美浓国诸旧记》也有着类似的记载。

就此看来,明智光隆与上野沼田藩藩祖土岐定义的祖父土岐定明应该就是堂兄弟,土岐明智家和光秀的关系也十分清楚了。可是,还是有一处疑问。光秀的祖父明智赖典,通字是个‘赖’字,可是为什么到了光秀父亲那代时,却突然变成‘光’字了呢? 有人猜测,是不是把其他血统的家族给强加在了土岐明智之后呢? 关于这一点,目前尚无任何确凿的证据。

那么,假如说光秀是与土岐家任何关联也没有的话,那就过激了。关于光秀和土岐的关系,这里至少有两份史料可以证明。其一,也是关键的一份,就是在宗谱史料集中可信度最高的《尊卑分脉》;其二,江户时代撰写的《美浓国诸旧记》(作者不明)。这两份史料中都共同说道,土岐(明智)一族是‘光’字来作为通字的。《尊卑分脉》分别写着,‘土岐明智光高’、‘土歧明智光重’、‘土岐明智光兼’等人名。特别是‘土岐明智光兼’,在其名字后还写着‘明知十郎’,这表示‘明知(智)十郎光兼’和‘明智十兵卫光秀’之间必定有着某种关联。

可儿郡的明智庄明智城所属地区还有一别名叫长山。在土岐全盛时代,土岐赖康的弟弟赖兼,在此地筑起了城砦,即是明智城(长山城)。赖兼被称为长山下野守或明智次郎,成为了明智家的祖先。在《太平记》中,也有着明智次郎赖兼的称谓,而赖兼之子自称明智小太郎,之后自称为长山远江守光明。《太平记》可算是同时代的有力史料,长山远江守在土岐氏家中极具实力,从明智光明(长山远江守)六代后就是光继,此后就与《系图纂要》所收‘明智系图’一样了。

那么最后,我想通过《明智军记》和《美浓国诸旧记》为参考,来介绍一下光秀的出身。

明智光秀,出生于1528(享禄元)年,是美浓国可儿郡明智庄的土岐氏庶流明智光纲的孩子(按其他说法,则光秀是石津郡多罗城主进止信周之子,后成为光纲的养子,所以在此用‘孩子’来统称)。如果以《当代记》为参考的话,光秀是在1515(永正12)年诞生的(享年67岁说)。父亲光纲体弱多病,不久死去。年幼的光秀被叔父明智光安辅佐,成为明智家的当主。当时,在美浓国内,齐藤道三开始抬头,并驱逐了守护土岐氏。明智家臣从于齐藤家,光秀的姑母出嫁道三,据说光秀的姑母和道三之间所生的女儿,就是后来成为织田信长正室的归蝶(浓姬)。

不久道三与其子齐藤义龙对立,明智家则是偏袒道三方。可是,状况变得非常的不利,1556(弘治2)年,道三在长良川与义龙决战,结果不敌战死了。此后义龙开始讨伐偏袒道三方的家族,同年8月,义龙派遣长井隼人带领3700军势攻击明智城,明智阵营兵力则只有870人。明智军虽然作了顽强的抵抗,不过,由于寡不敌众,明智城最终还是陷落了。

光秀的叔父光安和光久战死。光秀带着光安之子明智光春和光久之子明智光忠两个堂兄弟逃脱,为了复兴明智家,开始了艰苦的流浪生活。

在《武功杂记》里,记载着光秀在三河渡做事时候的情形。搂易斯的《日本史》和耶稣会的年报记载着光秀在成为信长的家臣之前,乃是仕奉细川藤孝,再之前的就没记载清楚了。静冈大学教授小和田哲男的《永禄六年诸役人附》(“群书类从”第二十九)的足轻众中有着明智一姓,而光秀则曾经侍奉过室町幕府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

光秀在历史的登场,始于永禄8年(1565年)5月,在京城,在将军义辉被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杀害后,光秀輔佐寄身于越前朝仓的足利义昭(室町幕府最后的将军),在永禄11年(1568年)为了依赖信长而来到岐阜。根据《细川家记》,“细川藤孝和明智光秀秘密计划让光秀的家人沟尾庄兵卫和三宅藤兵卫等二十余人,在七月十六日把从朝仓的一乘谷出来的将军足利义昭带出城外,光秀则自领五百人在外相迎,后于二十五日到二十七日与信长在美浓立政寺会面。关于在这之前,光秀在哪里到底是做什么的完全没有正式记载。根据《明智军记》记载,光秀在诸国武者修行之后,侍奉朝仓义景,永俸禄8年的时候已经被信长所邀请。

不管怎样,对于信长和义昭的同盟成立,光秀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不过,我想我有必要在此提出一个令人感到疑惑的事:“光秀从朝仓投向信长处,所带沟尾庄兵卫、三宅藤兵卫等家臣的奉禄究竟是如何支付的?”遗憾的是,在朝仓方面及信长方面的资料都无有关记录。即使光秀是室町幕府的官员,在这个时期,幕府几乎没有作用,俸禄几乎也没支付吧。那么,要是说从细川藤孝得到的话,也没有可以证实的资料。根据当时一万石可以供应三百士兵,那么,光秀应该要有一万七千石的土地,如此方可养活其五百部众,可是,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对于信长容纳了光秀之后的永禄13年(元龟元年:1570年)2月30日的《言继卿记》所记载:‘信长自岐阜城上洛,于明智邸停泊露宿’。除此之外,在同年的姊川战役之后,记录着‘信长七月四日上洛,到七日,信长近侍者四,五骑,与徒士三十人一起,在明智邸停留。’如此看来,信长在京都的下榻宿舍好象还没光秀的房地多。

到底,光秀家臣和京都房地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呢? 光秀在侍奉信长之前为何已经如此富裕了?

 

使人想到光秀是有钱人的资料不只这个,在元龟2年(1571年),信长给予了光秀近江(滋贺县)志贺郡,坂本城的建造开始了。在“兼见卿记”的元龟3年12月24日的项目里记载,‘坂本城除了天主教负责的工事以外,大体上已落成,其結構壮美得令人目瞪口呆。’在路易斯的‘日本史’里所描写的是:在大湖(琵琶湖)附近的坂本建起的城寨,对于日本人来说是非常豪壮华丽的建筑,除了随后信长所建的安土城,天下没有比这个属于明智的城更有名的建筑了。’此时,明智加入织田势仅仅3年,却已然能建筑如此有气势的城了。

总之,光秀从一开始就是有钱人,所以才能有沟尾庄兵卫等众多家臣,在京都的二条,拥有能留宿信长一行的房地,精通京都的状况。又或许,信长为了表示对光秀的信任,才去京都光秀邸停泊,给予其居城,而这一切难道只是为了将他拉到自己的势力之下?

2005-2-18 22:18 核桃
为什么不提该文作者明智信秀的名字呢
转帖也不是但纯的ctrl+c

2005-2-18 22:56 鬼眼狂刀
做人要厚道 转的就是转的

2005-2-19 17:05 桓大司马
俺一直对光秀甚有好感

2005-2-20 00:37 日月
我都好喜愛他,佢只不過輸左比時勢

2005-2-20 15:37 离离原上翀
天创里最喜欢用光秀~
对信长这种魔王就是要向光秀那样用非常手段~嘿嘿

2005-2-20 16:01 小马爱犬屋
关键是事后工作做的不好,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是大将军了。
但事实上,他成功的机会不大,就算他能在山崎幸运获胜,他还要面对柴田的大军,没有胜算的。
但他如果能拉拢柴田和猴子中的一方,也许能成功也不一定。

2005-2-20 16:07 远舟
这个工作,不应该是事后做,而应该是事前

历史已经是定局了......

2005-2-20 16:39 VcvSos
它不需要被历史抹杀

2005-2-21 11:16 风云虎义
。。。
光秀什么时候被历史抹杀?

2005-2-21 14:24 榕城浪客
相对于被误认为甩手*的寡言名将上杉景胜,还有那个被臭骂的武田小四
来说不知好上多少倍了耶。
在动漫中被反复渲染,又有大量忠实的FANS,真的是死而无撼了。(笑)

2005-2-21 19:33 南宫如水
一直有疑问?黑衣宰相是不是他?如果是,为什么直到江户时代也没让他的后代恢复明智姓呢?

2005-2-22 11:27 榕城浪客
[quote]原帖由[i]南宫如水[/i]于2005-02-21, 19:33:38发表
一直有疑问?黑衣宰相是不是他?如果是,为什么直到江户时代也没让他的后代恢复明智姓呢? [/quote]
说是这么说,不过根本没什么证据。
也只是传说罢了。

2005-2-22 11:47 鬼眼狂刀
传说的一点也不可信

那个和尚存不存在还要考虑

2005-2-22 12:38 核桃

就算他是光秀
江户时代对明智的印象也还停留在 叛臣 吧
改回苗字是不是属于找打?

2005-2-22 14:55 板某
一个很NB的臣子,但没有做大名的命

2005-2-22 19:14 心湖一笔斋
牛一对《信长公记》一书的执笔,倾注着自己的看法,其批注有记述‘每日,日记写完,顺便留下了私作、私语’等字样,还写着充满抱负和自信的言词。所以,作为私语和私作,他所写下的史料,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
这个..........<信长公记>还真算是少数几个日本可信度比较高的史书呢

2005-2-23 08:52 远舟
牛一的《信长公记》最重要的特点是详细、完整度高
然则并非所有的部分都那么可信----尤其是牵涉到织田家内部的某些史料

所谓的“可信度”高,乃是相对对其他史料而言......

2005-2-23 12:46 南宫如水
日本人的史料许多是杜篡的,大家发挥想象力吧

2005-2-24 13:26 东方白龙
信长自己比做第六天魔王,光秀杀他不就是杀魔英雄吗?

2005-2-24 13:36 远舟
“信长自己比做第六天魔王”
这样说可不对哦~~

光秀杀了信长,当然有很多人高兴

2005-2-24 13:38 南宫如水
最高兴的就是那些个和尚了

2005-2-24 13:40 东方白龙
好久没来了,这个年里才把德川家康三代和前田利家看完,收益颇多,哈哈

2005-2-25 01:55 phoenixdaizy
光秀算名将??
明在朝鲜战场惨胜。综合算来明的将领只略输一点点。
但那些人有几个人现在有名气??

日本无正史,把一些自家的传记当正史,直接的结果是象都快成传奇小说了,还很多抄袭中国古代典故。

连秀吉算起来军事上也只算中上。猛将可能有几位。真正的名将。除了信长,信玄,谦信,义弘,岛左近,其他的连真田都算不上。(毕竟只是防守战,古代防守战占便宜太多。就象周郎生平只一战,但至少夺了个荆州(演义上被诸葛亮拣了便宜。)但是对手强大,而且后来转为攻势所以评价还是高过陆逊。诸葛多伐只小有斩获,但仍被后世以为大功,就是如此。陆逊一生,做主帅的都是防守战。不太能说明问题。

2005-2-25 18:55 cj181818
光秀还是比较温和的把

2005-2-25 20:37 superzz_0
其能力先不说,其造反值得同情.........但是本来就选错主家........

2005-2-25 21:11 南宫如水
信长是个暴君,但不是个昏君,所以光秀的造反有人憎恨也有人同情吧。

2005-2-25 21:49 风云虎义
[quote]原帖由[i]phoenixdaizy[/i]于2005-02-25, 1:55:19发表
光秀算名将??
明在朝鲜战场惨胜。综合算来明的将领只略输一点点。
但那些人有几个人现在有名气??

日本无正史,把一些自家的传记当正史,直接的结果是象都快成传奇小说了,还很多抄袭中国古代典故。

连秀吉算起来军事上也只算中上。猛将可能有几位。真正的名将。除了信长,信玄,谦信,义弘,岛左近,其他的连真田都算不上。(毕竟只是防守战,古代防守战占便宜太多。就象周郎生平只一战,但至少夺了个荆州(演义上被诸葛亮拣了便宜。)但是对手强大,而且后来转为攻势所以评价还是高过陆逊。诸葛多伐只小有斩获,但仍被后世以为大功,就是如此。陆逊一生,做主帅的都是防守战。不太能说明问题。 [/quote]
这个。。。名将的定义有很多

光秀的“名将”主要还是在修养和内政上

当然,称为能吏更为合适~~

2005-2-26 12:30 Sphynxyu
只能说,光秀的反叛成就了秀吉和家康。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