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10 22:55
捕风捉影
中国古代兵器和武器图
越王勾践剑
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剑身光亮,无锈蚀,刀薄锋利。
[[i] 本帖最后由 东方无翼 于 2006-3-23 19:56 编辑 [/i]]
2005-2-10 22:57
捕风捉影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2005-2-10 22:58
捕风捉影
矛
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
2005-2-10 23:02
捕风捉影
戟
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2005-2-10 23:04
捕风捉影
刀
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2005-2-10 23:05
捕风捉影
匕首
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
战国青铜匕首
2005-2-10 23:05
捕风捉影
中国古代用于钩杀和啄击的冷兵器。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多为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盛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至西汉后期已绝迹。
秦代“中阳”铭文戈
2005-2-10 23:07
捕风捉影
弓箭
中国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是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清代乾隆皇帝所用之弓箭
2005-2-10 23:07
捕风捉影
盾
中国古代军队使用的手持防护兵器。形状有长方形、梯形或圆形。材料为皮革、木材、藤或金属等。大盾高约1米,宽约60-80厘米。小盾高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
战国凸字形漆革盾
2005-2-10 23:09
捕风捉影
铠甲
中国古代军队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兵器。由3部分组成:甲身、甲裙和甲袖,甲裙和甲袖可以上下伸缩,便于作战。最初以藤木和皮革等材料制造,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铠甲,可以用效地防御青铜和铁制兵器的攻击。
2005-2-10 23:11
捕风捉影
火铳
中国元代及明代前期金属管状射击火器。由前膛、药室和尾[上“巩”下“金”]组成。使用时点燃由药室引出的药线,引燃药室内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预装入前膛内的石弹或铁弹射出,杀伤敌人。火铳是中国元古代第一代金属管状射击火器,以铜和铁铸造,至迟出现于元代(约公元14世纪初),后普遍用于海战和陆战。战时使用的火铳有:单管手铳、多管三眼铳、五排铳、七星铳、十眼铳和大口径碗口铳(口径为100-120毫米)等。
元代致顺三年铜火铳
2005-2-10 23:13
捕风捉影
鸟铳
中国明朝后期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鸟铳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年间由鲁密(今译鲁姆,位于今土耳其)传入中国,明廷遂仿制。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滑膛、火绳枪机,为近代步枪雏形。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2005-2-10 23:14
捕风捉影
斧(钺)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商代妇好大铜钺
2005-2-10 23:14
捕风捉影
弩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组成。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包括牙、牛、悬刀三部分。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称为“郭”,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 另外,汉驽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汉代木漆弩
2005-2-10 23:15
捕风捉影
战车
中国古代用于战斗的马车。一般为独辀(辕)、两轮、方形车舆(车箱),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为驱车手,左右两人负责搏杀。战车最早在夏王启指挥的甘之战中使用。以后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战车成为战争的主力和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到春秋时出现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到了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春秋战车
2005-2-10 23:16
捕风捉影
佛朗机
中国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铳身两侧有炮耳,可将铳身置于支架上,能俯仰调整射击角度。铳身后部较粗,开有长形孔槽,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小火铳,每一母铳备有5至9个子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佛朗机为欧洲发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传入中国,按其国名称为“佛朗机”。嘉靖三年(1524年),明廷仿制成功第一批32门佛朗机,每门重约300斤,母铳长2.85尺,配有4个子铳。之后,明廷又陆续仿制出大小型号不同的各式佛朗机,装备北方及沿海军队。
明朝佛朗机(上为子铳,下为母铳)
2005-2-10 23:16
捕风捉影
猎首纹铜短剑
战国,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长28.2cm。柄部铸一人像,龇牙咧嘴,胯下夹一人头,左手执其发辫,右手提剑正欲斩割。剑身基部也铸饰人像,椎髻,服饰华丽,双手上举过头。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形象和习俗
2005-2-10 23:17
捕风捉影
猎首纹铜短剑
战国,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长28.2cm。柄部铸一人像,龇牙咧嘴,胯下夹一人头,左手执其发辫,右手提剑正欲斩割。剑身基部也铸饰人像,椎髻,服饰华丽,双手上举过头。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形象和习俗
2005-2-10 23:19
捕风捉影
吴王夫差铜剑
春秋晚期,台北古越阁藏,通长53.8cm,格宽5.5cm。剑格一面饰云纹,皆镶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镌“攻痦王夫差 自乍其元用”八字。形制规整,锋刃锐利。是存世吴王剑中品相最佳的一件。
2005-2-10 23:21
捕风捉影
人形柄曲刃铜短剑
春秋早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南山根出土,长21.2cm。剑柄铸饰男女人像,一面为裸体男人,双手捧腹,一面为裸体女人,双手交胸。此剑铜质较优,铸作精细,剑型优美,装饰独具意匠,堪称杰作。
2005-2-10 23:22
捕风捉影
铃首曲柄铜短剑
商代晚期,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现,长28.5cm。柄首都做成铃状,内含铜丸,振之作响,颇为有趣。
2005-2-10 23:23
捕风捉影
卧虎纹曲刃铜短剑和铜双鞘
春秋早期,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南山根出土。剑长34.3cm,剑柄铸成双虎对卧之形;鞘长34cm、35.5cm,饰镂空三角纹。
2005-2-10 23:24
捕风捉影
秦俑和秦剑
秦,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陶武士俑高180cm,铜剑长91cm、身宽3.4cm.秦俑威严肃穆、渊停岳峙,秦剑锋芒森然、精光黯黯,都同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奇迹。
2005-2-12 03:00
捕风捉影
商代武士
2005-2-12 03:01
捕风捉影
身着练甲的西周武士
2005-2-12 03:02
捕风捉影
战国武士
2005-2-12 03:03
捕风捉影
秦代将军服饰
2005-2-12 03:05
捕风捉影
秦代兵士铠甲
2005-2-12 03:07
捕风捉影
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2005-2-12 03:17
捕风捉影
西汉骑士手持铁铩
2005-2-12 03:18
捕风捉影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
2005-2-12 03:19
捕风捉影
南北朝武士
2005-2-12 03:19
捕风捉影
隋代武士
2005-2-12 03:20
捕风捉影
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
2005-2-12 03:21
捕风捉影
五代时期穿铠甲及戎服的武士
2005-2-12 03:22
捕风捉影
宋代武士
2005-2-12 03:22
捕风捉影
辽代武士的铠甲和戎服
2005-2-12 03:23
捕风捉影
元代武士的铠甲及戎服
2005-2-12 03:23
捕风捉影
明代武士
2005-2-12 03:24
捕风捉影
清代戴盔帽、穿铠甲武士
2005-2-13 04:56
捕风捉影
满洲顺刀
2005-2-13 05:04
捕风捉影
清代大漆披麻腰刀
2005-2-13 05:11
捕风捉影
戚家军的戚家刀
2005-2-13 23:59
捕风捉影
战国时代战车
2005-2-14 00:01
捕风捉影
古代刀车
2005-2-15 06:51
捕风捉影
斧
斧是一种古代兵器。斧又名戚,惧,斤,铁糕糜等。斧 因其式样和用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大体式样基本相同,均为一面是扇型刃,一面是长方形,下部装有木柄。斧的用法有:挑,拦,架,格,砍,抹,刺等。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石制的斧,以作耕种捕猎之用。
新石器时代,斧有了椭圆形,扁平形,胄身梯形式样。石斧上凿有洞孔便于挥使。至商代,由于冶铜业的发明,大量的青铜斧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此间,商代还造出了铜铁相间斧。至周代斧在当时军中逐渐退为次要兵器,大多作为饰物或权利的标志或斩杀的刑具。至春秋战国时,斧向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到了秦汗三国之际,战争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骑战和步战成为当时战斗的主要形式。又由于铁器制造业的发展,铁斧的质量和重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故斧又被军队作为主战兵器之一。至隋唐五代,斧的代表式样有凤头斧,长柯斧等。斧的刃部加厚,手柄缩短,这种斧的砍杀效果相当高。唐代诗人李白在《赠宣城赵太守锐》诗中写到“持斧佐三军,霜清天北门”之句。《旧唐书.李嗣业传》记载,李嗣业在唐玄宗天宝十五 年(公元756年)与安禄山的香积寺之战,李以步兵三千, 持手刀,长柯斧堵击敌兵,取得战斗的胜利。至宋元时期,斧在战场上仍然使用。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兵将领图术率领精兵一万五千余人骑达郾城,宋军名将岳飞领将士各持斧刀,上砍敌人,下斩马足,大败金兵。金将领完颜图术当时承认,“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谓”(摘于《会编.征蒙记》)。当时宋军使用的战斧 有大斧,凤头斧,娥眉斧等。至元代蒙古兵使用的战斧有锚斧,镰斧。至明代时,大斧的种类有日华斧,开山斧,无敌斧,静燕俯,长柯斧等,其样式与宋斧相似。清代斧被编进十大类军器中,八骑前锋营装备了圆刃斧和直刃斧。而绿营装备的是柄长四尺的长柄斧和柄长壹尺六寸的短斧。另有每把仅壹斤重的双斧,双斧柄长仅尺余,斧刃很小,携带方便,使用灵活,很受将士的的钟爱。
2005-2-17 03:54
捕风捉影
【冲车】诸葛亮攻击陈仓的武器,也是历代进行攻城的时候使用的重要战车,在陈仓,被郝昭用链球式磨盘所破。
2005-2-17 03:55
捕风捉影
【巢车】古代的装甲侦察车,用于窥伺城中动静,带有可以升降的牛皮车厢,估计是唐代出现的。
2005-2-17 03:56
捕风捉影
【正箱车】三面带有装甲,可以用于推出去进攻了。
2005-2-17 03:57
捕风捉影
【塞门车】守城的武器,一旦城门被撞开,这就是活动的城门。
2005-2-17 04:00
捕风捉影
【流马】源自诸葛亮的运输车,根据专家绘制。{三国电影里面的流马是假的,诸葛亮没那么神奇,那有打打屁股自己会动,不要人操作的,二十一世纪的机器人还要人操作。}
2005-2-17 04:01
捕风捉影
【洞屋车】用于攻城的战车,侯景曾经用它和它的改进型尖头木驴攻克健康,上面抗矢石,下面可以挖掘破城。
2005-2-17 04:03
捕风捉影
【云梯车】云梯可不是一般电影上那样一个简单的梯子{除了古代人是猪变的,不用保护措施,只管望前冲}它带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多种专用攀城工具。
2005-2-24 17:19
锯刀锋
好啊 再来多一点的
2005-2-24 19:26
我不是迭戈
楼主的东西哪里来的,不错,佩服佩服
2005-2-26 22:04
狂醉月
好贴啊!
偶很喜欢古代的兵器。
还有吗?想看看井栏滴说。
谢谢楼主。
2005-2-27 10:45
捕风捉影
偏箱车:戚继光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军队的战车,一侧的装甲可以作为初步的掩体
2005-2-28 13:31
marketing
我想看下环首刀,谢谢~~~~~~~~~~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