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1 15:37
捕风捉影
大臣窦婴作为两朝元老,武帝时官至丞相,以功封魏其侯,可谓对刘彻忠心耿耿,后为维护武帝的权威与婶母窦太后闹翻被贬斥。就这样一个还算厚道的人,在与武帝之舅田虫分的权争中被刘彻一个借口杀了,还嫌不够,其九族一百多口人也惨遭诛灭。杀了也就杀了,刘彻还假惺惺责怪窦婴把景帝的御诏拿得不是时候,朕想保他也没法保,因为汉律不可违。
如果说刘彻借刀杀窦婴乃削弱权倾一时的窦姓家族的势力,那么,他杀主父偃则完完全全是为了转移视线,嫁祸于人。
主父偃虽然一年之内连升四级,与武帝有相见恨晚之谊,官至中大夫,但他毕竟不是皇亲国戚,既无势力也无野心,是个知长短纵横之术、学《易》《春秋》百家言的学者。他主张武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实行“推恩”,使王国封地愈小,名存实亡,为刘彻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可谓殚精竭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也得罪了一大批刘姓皇族的豪强。豪强气不敢往刘彻身上撒,只好把他视作“眼中钉”。眼见家族里的人因为齐王被胁自杀群情激愤,刘彻怕火烧到自己身上,又找了个借口诛灭了主父偃全族,以平刘姓诸王怒气。
杀了这两个忠心耿耿、贡献巨大的大臣,自然舆论不会饶了武帝,武帝于是一边涕泪交加地说“我本不想杀你”,一边“有情有义”地料理其身后事,这样的虚伪和造作,损害了刘彻的形象。也正因为剧作揭示了武帝的伪道德,才更进一步揭示出帝王社会的本质:一切以权为本,而绝非以人为本。为了保住江山社稷,纵使生灵涂炭、人性不复,也在所不惜。
再者,窦婴、主父偃的所作所为,全然是在刘彻的恩准乃至授意之下,是奉命行事,事做不到位或做过了头都应是“朕的错”。但“皇上圣明”哪能有错?错的只能是部下。这是顶级的官僚主义。况且主父偃在皇上要铲除刘姓列侯时就告诫宜恩威并施,但武帝不听一意孤行,最终犯了众怒又拿主父偃作了替罪羊。这些都说明,封建帝王所谓的盛世,是在牺牲了无数贤良的聪明才智和尊严甚至生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能把历史的功劳全记在皇帝一个人头上。
2005-2-2 08:05
慕容燕然
这是典型的申韩法家那一套。表面上看武帝独尊儒术,实际上武帝给中国千年封建社会定下外儒内法的基调才是真谛。
2005-2-2 08:28
异反
哈哈,我看捕风是意犹未尽,嘎然而止。所谓为官之本,就是权术,更何况皇帝,所谋者大。窦婴、主父偃所作皆是愚忠,到头来害了自己不算,还带上自己的家人。
2000年前如此,2000年后亦是如此,为人下者,多请示多汇报,到位而不越位。想在领导前头,走在领导后头。
2005-2-2 19:20
〖凤凰〗大帅
古代的刑律太可怕了。
2005-2-2 22:42
魏其侯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算忠臣,只是2人死实在是……完全是牺牲在武帝自己的过失下,用许多的性命来进行弥补................
2005-2-3 20:13
马岱
如果这样做官,必然失败,当官的不罩着自己的马仔,以后谁还跟着自己干呐。
电视里说的很明白,就是要让两边斗,两败俱伤,好达到完全独裁的地步。
2005-2-4 12:00
jiang791016
好象孝庄教导康熙也是用的楼上的办法啊,越出色的皇帝就越会搞权力制衡
2005-2-4 23:51
六韬五略
刘彻诛族之举被柏杨批判的很厉害。
被称为残忍的性格。
2005-2-6 19:48
智★智
真的是残忍~~~~
2005-2-6 20:38
ltsitm
从政的必然如此,西方的马基雅弗利思想和中国的法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