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7 18:36
花仙子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2005-1-27 18:48
金圭子
[quote]原帖由[i]花仙子[/i]于2005-01-27, 18:36:20发表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quote]
好像是“更香”吧?自己猜的。
2005-1-27 18:51
金圭子
查了一下,似乎猜对了…………(我真的是自己猜的喔)
红楼梦里面的谜
而且托这个福还查到了宝琴怀古谜的谜底…………
2005-1-27 18:59
花仙子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5-01-27, 19:48:16发表
好像是“更香”吧?自己猜的。 [/quote]
更香是虾米
2005-1-27 19:10
金圭子
以前没有石英钟的时候(-_\\)
白天可以看太阳、用日冕等等大概估计时间。
晚上就只能靠水钟等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来估测时间了。
但是水钟等等比较庞大,只能放在室外,然后给打更的人看,然后打更的到点就出来敲几下,说明一下是几更天了。
而在室内的方法就是点一枝香,一种可以烧很长时间的香(应该可以烧5、6个小时,当然我没见过……),比如到晚上一更天的时候点起来,预计到5更天可以烧完。然后晚上惊醒起床的时候看看长度就可以大概估计是几更天了。
在所有机械钟表发明以前的时间都是大概估计的,大概相差在1个时辰(两个小时)就算不错了。不过也有刻的说法,一个时辰有8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一刻钟),应该算是比较精确的时间单位了,在当时。
(现在常州话里面还有一个词语叫“限时限刻”,意思就是规定你几时几刻到的意思,也有时间方面要求很高的意思。说明当时限制到刻就算要求很高了。哪里像现在,你迟到一分钟你这个月奖金就没了-_\\)
另外可能更香还可以用来写诗词的时候计时间用,定一个命题大家写诗,在香上掐一个痕迹,到了就敲钟收卷子。也就是“诗钟”的来历。
当然也有可能有专门这方面用的香。
2005-1-27 19:13
花仙子
谢谢金圭子
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2005-1-27 19:21
金圭子
呵呵,这个有一些在红楼梦里面也写到过。
另外我小学1、2年级的时候家里面给我买过一本儿童科学杂志的摘录本(就是从《我们爱科学》等等里面摘录了一些文章的一本书)。里面就有谈到古代的计时装置。
其实当时白天的日冕和白天晚上都可以用的水钟已经都设计的很完美了。
比如在摆的发现以前,也就是摆钟有以前,就已经有设计的很好的机械水钟,比较有名的是一个在外国某教堂的,一套水钟用水力驱动,推动一个球,到点就掉在一个盘子里面发出声响。不过那套东西要12个僧侣来维护…………
不过红楼梦当时已经有机械钟了,比如刘姥姥那段,还有王熙凤主持宁国府那段里面都说每个房里面都有钟了。所以更香大概用的不是很广泛(当然更香除了报时以外还比较有情调,贾宝玉和jjmm们那些文人可能还用吧。想来贾宝玉还恨不得在他房里面熬药弄点药香出来呢- -)
别说是更香这种近代就已经没有的东西,就说“竹夫人”(另一个谜语的谜底)这种我母亲小时候还用的,或者“汤婆子”(和竹夫人是名对)这种我小时候还用的东西,现在还知道的都不多了
2005-1-27 20:53
重阳
[quote]原帖由[i]金圭子[/i]于2005-01-27, 19:10:28发表
不过也有刻的说法,一个时辰有8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一刻钟),应该算是比较精确的时间单位了
[/quote]
这个刻,准确的说法是来源于沙漏上的刻度,一天分为100刻,比现在的1刻15分钟略短一点。
2005-1-28 09:02
金圭子
喔…………酱紫啊…………又学到了…………
12个时辰8刻是96刻,是差一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