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6 19:08
〖凤凰〗大帅
我想起来了,陈宫评价吕布的一句话:吕布虽无谋,却不是奸诈之人。
2005-1-26 19:21
闻琴解佩
不奸能在乱世里混么?无可厚非~~
2005-1-26 19:43
天宫公主
我承认刘备比吕布奸诈,不过比曹操远远不及。
吕布为人虽然少恩寡义,但天生缺心眼,自然不会奸到哪儿去。他两次杀干老儿都是受别人唆使(或以利,或以色),没有一次是他自己主动的做决定。刘备一生也干了不少损事,很多虽然出于无奈或者报复(例如劝杀吕布),但毕竟这些决定都是在无人指示的情况下,他自己做出来的。基于此论,刘备远比吕布奸。
2005-1-26 19:47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凤凰〗大帅[/i]于2005-01-26, 19:03:34发表
其用心实际是除吕布,不想吕布降曹操,
哪里是真正为曹操好。 [/quote]
刘备如果真的想日后铲除曹操,他真应该把吕布留下,然后董承,伏完之流便可扮演王允第二。
刘备如果真的想让曹操滥杀将才,为何还会劝曹操不杀张辽?
虽然我前帖说刘备如何奸诈,可他的品德还是远远强于三国时期大多成功者。
2005-1-26 20:22
刘备是奸人
天公兄,此话有点不对.刘备此时不除掉吕布,以后很难有机会.
吕布帮曹操如虎添翼.平定天下能力大增.
吕布投降曹操,肯定会造曹操的反,这个刘备也想到,问题是什么时候造反,如吕布帮曹操平定天下之后才造反,那有个屁用,曹操已得到天下,人家都已经平定天下了,那刘备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如是这样,刘备惨了,曹操又得到一员猛将,又能平天下,刘备能不惨吗?这个刘备自己也想到.
还有曹操不同丁原,董卓,吕布想造曹操的反,有可能,但可没那么容易,如吕布帮曹操平定天下之后才造反,有这可能,这样的话,我看刘备干脆自杀算了,这个想法,刘备已想到.
如吕布跟了曹操一段时间就马上造反,最好能杀死曹操,如是这样,我看刘备肯定会向曹操替吕布讲好话,还是好得不得了的那种,这个想法,刘备也想到.
但刘备还是选择借此机会杀死吕布.
2005-1-26 20:30
天宫公主
要是曹操有信心能管住吕布,恐怕刘备再劝曹操也会收留的。
2005-1-26 20:33
中庸
刘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个政客他能为关羽报仇已经很难得了!
2005-1-26 20:56
刘备是奸人
吕布很烂,是个烂人,但烂不同奸,烂和奸根本就不同意思.
吕布很烂,这个烂的意思是指吕布这个人没脑,不动脑筋,容易受别人唆使(或以利,或以色),因他脑袋根本不会分析,是属于那种老大叫他干啥,他就去干啥,叫他去杀老爸,他就去干的那种,根本没脑,还不听忠言,手下的大将,谋仕想出的计谋他95%都不听,最后导致兵败身死,有张辽,高顺,臧霸,陈宫这些有本事的人帮他,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来,能不烂吗?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黑社会老大叫他做烂仔,做先锋去打架,他想都不想就去的那种.(当然他得到老大给他的好处)
奸的意思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吕布天生缺心眼,自然不会奸到哪儿去,陈宫也说他不奸,所以吕布只是个烂人,不是个奸人.
所以吕布绝对有资格骂刘备是个大奸人.
2005-1-26 21:03
刘备是奸人
[quote]原帖由[i]闻琴解佩[/i]于2005-01-26, 19:21:56发表
不奸能在乱世里混么?无可厚非~~ [/quote]
对,不奸就不能在乱世里混.
曹操是奸人, 刘备也是奸人,
说来说去就是比较一下是曹操奸,还是刘备奸.
刘备的演技简直可以去拿奥斯卡.
2005-1-26 21:08
天宫公主
我觉得,比奸诈应该限制于成功者里面去比较。不然,刘备多么仁义,跟孔融,蔡邕放在一起,总还是奸人。可是,孔融,蔡邕这样的人就一定值得我们赞扬么?
2005-1-27 02:53
马超将军
吕布攻占濮阳不过他听从陈宫之计为生存所为,间接地帮助了刘备救徐州而已,也就是帮了陶谦的忙,虽然最后刘备是受益者。并非出于其本意,直接说有恩与刘备有些勉强。
辕门射戟哪次才是真正有恩于刘备,不过也在夺徐州之仇以后。
讨论历史人物奸不奸毫无意义,刘备若不奸,早就死掉N次了,还轮得到后人评说?
从另方面来看,刘备素有大志,早晚要与曹操决裂,那除掉吕布是当然之举。
政治争斗都是以胜败而论英雄,奸不奸的只是手段而已。没有手段而争天下的,古来无有。
2005-1-27 09:28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6, 18:26:58发表
贸然攻城不等于不攻城,只是重新部署一下战术而已。
这也算例子,朱朗是为父报仇和大耳的夺城之恨不是一个档次的。 [/quote]
吕布攻占濮阳不过他听从陈宫之计为生存所为,间接地帮助了刘备救徐州而已,也就是帮了陶谦的忙,曹操退兵之前陶谦就打算让徐州给刘备。所以谈不上说有恩于刘备。
射戟辕门,前面也有人说过,我打你成残废,然后看到你因为残疾而被小孩欺负时把你救出来,你会不会因此而对我感激涕零?
你自己也说了“我没说刘备恩将仇报,只是问你他在白门楼那句是不是君子所为,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很好,那白门楼确实是有仇报仇了。
要玩儒学是不是?《论语》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时,孔子却反问:“何以报德?”潜台词是,别人有怨于你,你却报之以德;那么,别人有德于你,你又该拿什么报答呢?因此,孔子说了八个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那么,什么是“直”?鲁迅有过解释:“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即是一个直来直去的“还”,这是符合孔子本意的,再参孔子的后半句,这“直”就是以怨还怨了。孔子认为以德报怨,是抹杀了恩仇的界限,是是非不分之人,这种做法是不足效法。
道家的老子虽有「报怨以德」之言,但他也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表明他认为至少深仇大恨是不可以和稀泥的。
2005-1-27 09:34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6, 18:37:52发表
若不是先带兵打曹操后方,曹操撤兵,解了徐州之围,刘备后来才有机会送恩情给吕布, 吕布不来,你说有什么后果???
当然是曹操硬碰刘备,两个火拼,刘备胜了还有有话说,刘备挂了,那他凭什么送什么恩情给吕布???不是费话吗?
所以说是吕布先送恩情给刘备,怎么说也是刘备的恩人.后来他们两个把恩情送送还还,(打打杀杀谈谈)也搞不清谁送恩送得多,谁送得少,谁送恩送得厚,谁得薄,反正他们两个都可以做对方的恩人.
刘备跟吕布没什么大仇,双方的恩情倒有很多,象杀父之仇的这种血海深仇也没有,只是一些小仇,也就是抢城池,抢马匹之类的,刘备本来就是要把城池送给吕布,这个也不算仇,马匹也是小事,抢了送还就是,他们就是为了这些小事打来打去.
吕布送给刘备的恩情绝对可以补上这写小仇,要不刘备自己去硬碰曹操,要不就硬碰纪灵20万大军,所以说绝对可以补上.
但刘备心里很奸,白门楼补上一句坏话,就害了吕布.
吕布跟刘备有杀父之仇吗?没有,那有奸妻杀子之仇吗?没有,还有什么血海深仇比这些还深的?没有,倒有一些恩情,那刘备干嘛要落井下石害死吕布?
[/quote]
夺人之城还是小仇?PFPF。前面有人说过,我打你成残废,然后看到你因为残疾而被小孩欺负时把你救出来,你会不会因此而对我感激涕零?这样看射戟辕门都还算不上是恩。
2005-1-27 09:37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6, 20:56:56发表
吕布很烂,是个烂人,但烂不同奸,烂和奸根本就不同意思.
吕布很烂,这个烂的意思是指吕布这个人没脑,不动脑筋,容易受别人唆使(或以利,或以色),因他脑袋根本不会分析,是属于那种老大叫他干啥,他就去干啥,叫他去杀老爸,他就去干的那种,根本没脑,还不听忠言,手下的大将,谋仕想出的计谋他95%都不听,最后导致兵败身死,有张辽,高顺,臧霸,陈宫这些有本事的人帮他,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来,能不烂吗?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黑社会老大叫他做烂仔,做先锋去打架,他想都不想就去的那种.(当然他得到老大给他的好处)
奸的意思就不说了,大家都明白,吕布天生缺心眼,自然不会奸到哪儿去,陈宫也说他不奸,所以吕布只是个烂人,不是个奸人.
所以吕布绝对有资格骂刘备是个大奸人. [/quote]
好笑。街道旁边有个精神病骂阁下是大奸人,莫非阁下就是大奸人了?
2005-1-27 10:06
KT-7EX
笑话,夺城也算大恨啊,乱世之中诸侯互相攻略丢几个城那是家常便饭,我怎么不见曹操在大耳夺了其徐州后,言与其有不共戴天之仇。射戟辕门不算恩,别忘了那可是关系到刘备脑袋的。
2005-1-27 10:40
刘备是奸人
夺城当然是小仇,一看就知到你还没读懂三国演义,当初刘备自愿把徐州免费送给吕布,连大印也拿出来了,是刘备自愿送,不是吕布强要他的,只不过吕布但时没要而已.
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我已当刘备是真心送,真得不得了的那种,吕布不要,那刘备可以送多几次,不然什么叫真心,送一次就不送,这叫真心吗?唯一给刘备最好的借口,就是刘备很忙没时间再送,这个借口够好了吧?反正刘备是真心送,只是没空而已.
后来吕布夺了刘备徐州,这更好,了却刘备心愿,刘备心愿达成,还免去了很多手续,反正他自己真心早晚要把徐州免费送给吕布,只是没空送而已,刘备没空再送给吕布,那吕布再次帮上刘备没空再送这个忙,这样看来,是吕布再次帮了刘备,又帮一次了.
谁叫你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连大印也拿出来,如这时吕布伸手接了,和后来吕布夺了,结果都是吕布得到徐州,后者夺了,很多人都为刘备叫冤,但如是前者伸手接了,不知还有人为刘备叫冤否???
所以说吕布夺徐州,不能算是仇,1,刘备是真心先送徐州给吕布在先,2,吕布夺城在后,
吕布无论选择1还是2,最终还是吕布得到,了却刘备心愿,选择1的话是无条件得到手,选择2是有刘备真心送不出,很忙,没时间,这个条件.
说来说去,就是吕布帮了刘备真心没空再送的忙,了却刘备心愿,
这个不算仇,谁叫你刘备先把徐州真心送给吕布在先,人家伸手接了,刘备没得后悔,后来吕布夺徐州,夺了,刘备也没得后悔,谁叫你刘备真心送,送不出,很忙.
2005-1-27 10:43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0:06:22发表
笑话,夺城也算大恨啊,乱世之中诸侯互相攻略丢几个城那是家常便饭,我怎么不见曹操在大耳夺了其徐州后,言与其有不共戴天之仇。射戟辕门不算恩,别忘了那可是关系到刘备脑袋的。 [/quote]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打你成残废,然后看到你因为残疾而被小孩欺负时把你救出来,过几天看你不爽又想宰了你逼得你流离失所,你会不会因此而对我感激涕零?这样看射戟辕门都还算不上是恩。刘备会落到射戟辕门时的处境是谁造成的?而且你自己前面也承认“我没说刘备恩将仇报,只是问你他在白门楼那句是不是君子所为,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那么白门楼确实是“以直报怨”了。辩到这里,差不多也可以确定下来了。
2005-1-27 10:49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7, 10:40:51发表
夺城当然是小仇,一看就知到你还没读懂三国演义,当初刘备自愿把徐州免费送给吕布,连大印也拿出来了,是刘备自愿送,不是吕布强要他的,只不过吕布但时没要而已.
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我已当刘备是真心送,真得不得了的那种,吕布不要,那刘备可以送多几次,不然什么叫真心,送一次就不送,这叫真心吗?唯一给刘备最好的借口,就是刘备很忙没时间再送,这个借口够好了吧?反正刘备是真心送,只是没空而已.
后来吕布夺了刘备徐州,这更好,了却刘备心愿,刘备心愿达成,还免去了很多手续,反正他自己真心早晚要把徐州免费送给吕布,只是没空送而已,刘备没空再送给吕布,那吕布再次帮上刘备没空再送这个忙,这样看来,是吕布再次帮了刘备,又帮一次了.
谁叫你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连大印也拿出来,如这时吕布伸手接了,和后来吕布夺了,结果都是吕布得到徐州,后者夺了,很多人都为刘备叫冤,但如是前者伸手接了,不知还有人为刘备叫冤否???
所以说吕布夺徐州,不能算是仇,1,刘备是真心先送徐州给吕布在先,2,吕布夺城在后,
吕布无论选择1还是2,最终还是吕布得到,了却刘备心愿,选择1的话是无条件得到手,选择2是有刘备真心送不出,很忙,没时间,这个条件.
说来说去,就是吕布帮了刘备真心没空再送的忙,了却刘备心愿,
这个不算仇,谁叫你刘备先把徐州真心送给吕布在先,人家伸手接了,刘备没得后悔,后来吕布夺徐州,夺了,刘备也没得后悔,谁叫你刘备真心送,送不出,很忙. [/quote]
送城和夺城是两回事,既然送的时候没要那他后来夺城,逼得刘备流离失所,那就是有仇于刘备。你说的这些简直连反驳的价值都没有。
2005-1-27 10:53
KT-7EX
那种比喻你也引用,我来说个更恰当的。你骂了我,我给你了一拳,然后看到你被人追杀救了你。
你之前说君子只报不共戴天的大仇,那大耳和吕布是不共戴天之仇吗,不是的话那就不成立。
2005-1-27 11:05
xjapanhide
我以前暴打同学后 总是对老师说 是我心太直了 老师还夸我人不错的 哈哈
2005-1-27 11:12
xjapanhide
被我海扁的反而被说小气 有意思 刘备是奸人被我抽了还赞我是真奸 人家帮他他怕人家是伪善 最后被我们一起打 痛快
2005-1-27 11:25
刘备是奸人
你这个理解吕布夺城,和张翼德一模一样,怪不得你叫益德张.
张飞单挑吕布,开口就说,你抢我哥哥徐州就行,我抢你马匹不行,吕布夺徐州在张飞眼里是大仇,很深的那种,所以说你这个理解吕布夺城,和张翼德一模一样,怪不得你叫益德张.你认为是大仇.原来你们两个真的一模一样.
但张飞是个忠人,什么是奸人,有可能看不懂?你也是和张飞一样.
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送也好,夺也好,反正最后还是"送"得出给吕布,有点波折而已,最后还是能了却刘备心愿,"送"出了,心愿终于达成,太好了,刘备很高兴,但有人不高兴,就是张飞.
益德张老兄,你"大哥"刘备一厢情愿真心送徐州给吕布,不是和好送出,(送)是反脸送出,(夺)
不管怎样,但最后还是送出了,完成心愿,刘备甘心让吕布做大哥,他自己做小弟,你又何必为他叫冤呢.
2005-1-27 11:31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0:53:07发表
那种比喻你也引用,我来说个更恰当的。你骂了我,我给你了一拳,然后看到你被人追杀救了你。
你之前说君子只报不共戴天的大仇,那大耳和吕布是不共戴天之仇吗,不是的话那就不成立。 [/quote]
你的比喻不恰当,因为刘备被人追杀的处境是吕布造成的,不是什么你骂了我,我给你了一拳之类的。我那个比喻才贴切。
你自己前面已经承认“我没说刘备恩将仇报,只是问你他在白门楼那句是不是君子所为,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那么白门楼确实是“以直报怨”,现在又反口说什么大仇小仇的问题,没必要吧。
2005-1-27 11:32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7, 11:25:27发表
你这个理解吕布夺城,和张翼德一模一样,怪不得你叫益德张.
张飞单挑吕布,开口就说,你抢我哥哥徐州就行,我抢你马匹不行,吕布夺徐州在张飞眼里是大仇,很深的那种,所以说你这个理解吕布夺城,和张翼德一模一样,怪不得你叫益德张.你认为是大仇.原来你们两个真的一模一样.
但张飞是个忠人,什么是奸人,有可能看不懂?你也是和张飞一样.
刘备真心送徐州给吕布,送也好,夺也好,反正最后还是"送"得出给吕布,有点波折而已,最后还是能了却刘备心愿,"送"出了,心愿终于达成,太好了,刘备很高兴,但有人不高兴,就是张飞.
益德张老兄,你"大哥"刘备一厢情愿真心送徐州给吕布,不是和好送出,(送)是反脸送出,(夺)
不管怎样,但最后还是送出了,完成心愿,刘备甘心让吕布做大哥,他自己做小弟,你又何必为他叫冤呢. [/quote]
我说过了,送城和夺城是两回事,既然送的时候没要那他后来夺城,逼得刘备流离失所,那就是有仇于刘备。请问我打你成残废,然后看到你因为残疾而被小孩欺负时把你救出来,过几天看你不爽又想宰了你逼得你流离失所,你会不会因此而对我感激涕零?
2005-1-27 11:44
KT-7EX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7, 11:31:07发表
你的比喻不恰当,因为刘备被人追杀的处境是吕布造成的,不是什么你骂了我,我给你了一拳之类的。我那个比喻才贴切。
你自己前面已经承认“我没说刘备恩将仇报,只是问你他在白门楼那句是不是君子所为,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那么白门楼确实是“以直报怨”,现在又反口说什么大仇小仇的问题,没必要吧。 [/quote]
吕布夺城是张飞造成的,所以“你骂了我”这是一切的起因。
我没反口,是你自己用君子报大仇来辩解,这也是你承认的君子行为,现在不论吕布有没有恩仇,刘备那句话如果不是为报仇的话,那就是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了,那就更小人了。
2005-1-27 11:50
刘备是奸人
可惜你这个想法站在张飞角度去看,你不见刘备失去徐州很开心吗???本来徐州是人家送的,现在给吕布拿去也没什么心痛,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刘备自己说的,有此证据.(去看演义)
可见刘备很开心,并没有你的想法,什么大仇之类的,一点也没有,你只是站在张飞角度去认为是个大仇,反正是送给吕布,他现在夺了,太好了,免去很多手续,了却心愿.
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吕布夺了刘备城池,他还去答谢吕布.他太感谢吕布.(去看演义)
2005-1-27 12:10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吕布夺城是张飞造成的,所以“你骂了我”这是一切的起因。
[/quote]
呵呵,刚才不是还说“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你怎么不去调查一下吕布的祖宗是不是曾经理亏与刘备的祖宗。”吗?怎么现在又反口了?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我没反口,是你自己用君子报大仇来辩解,这也是你承认的君子行为,现在不论吕布有没有恩仇,刘备那句话如果不是为报仇的话,那就是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了,那就更小人了。 [/quote]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不是什么君子报大仇之类的,所以谈不上“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云云。
2005-1-27 12:12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7, 11:50:12发表
可惜你这个想法站在张飞角度去看,你不见刘备失去徐州很开心吗???本来徐州是人家送的,现在给吕布拿去也没什么心痛,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刘备自己说的,有此证据.(去看演义)
可见刘备很开心,并没有你的想法,什么大仇之类的,一点也没有,你只是站在张飞角度去认为是个大仇,反正是送给吕布,他现在夺了,太好了,免去很多手续,了却心愿.
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吕布夺了刘备城池,他还去答谢吕布.他太感谢吕布.(去看演义) [/quote]
我说过了,送城和夺城是两回事,既然送的时候没要那他后来夺城,逼得刘备流离失所,那就是有仇于刘备。请问我打你成残废,然后看到你因为残疾而被小孩欺负时把你救出来,过几天看你不爽又想宰了你逼得你流离失所,你会不会因此而对我感激涕零? 至于“感谢吕布”是当时无处容身只好去哀求罢了,你才应该认真看看演义
2005-1-27 12:20
KT-7EX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7, 12:10:06发表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吕布夺城是张飞造成的,所以“你骂了我”这是一切的起因。
[/quote]
呵呵,刚才不是还说“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你怎么不去调查一下吕布的祖宗是不是曾经理亏与刘备的祖宗。”吗?怎么现在又反口了?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我没反口,是你自己用君子报大仇来辩解,这也是你承认的君子行为,现在不论吕布有没有恩仇,刘备那句话如果不是为报仇的话,那就是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了,那就更小人了。 [/quote]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不是什么君子报大仇之类的,所以谈不上“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云云。 [/quote]
这个比喻是针对整件事的,我那句话就针对辕门射戟,不要乱套。
请你不要歪曲孔子的话,孔子反问道:“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那么拿什么来回答恩惠呢?应该以正直来对待仇怨,以恩惠去回报恩德。
2005-1-27 12:55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2:20:09发表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7, 12:10:06发表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吕布夺城是张飞造成的,所以“你骂了我”这是一切的起因。
[/quote]
呵呵,刚才不是还说“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你怎么不去调查一下吕布的祖宗是不是曾经理亏与刘备的祖宗。”吗?怎么现在又反口了?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1:44:51发表
我没反口,是你自己用君子报大仇来辩解,这也是你承认的君子行为,现在不论吕布有没有恩仇,刘备那句话如果不是为报仇的话,那就是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了,那就更小人了。 [/quote]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不是什么君子报大仇之类的,所以谈不上“无缘无故落井下石”云云。 [/quote]
这个比喻是针对整件事的,我那句话就针对辕门射戟,不要乱套。
请你不要歪曲孔子的话,孔子反问道:“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那么拿什么来回答恩惠呢?应该以正直来对待仇怨,以恩惠去回报恩德。 [/quote]
呵呵,为什么一下子要针对整件事的,一下子又要“就针对”?这才是乱套。
我哪里歪曲孔子的话了?你先前声称“那时候的君子标准是儒家定的”,“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那才是歪曲孔子的话,结果被我驳得体无完肤。
2005-1-27 13:08
KT-7EX
你说话就没针对性?这是逻辑问题,不是你所谓的“一下子一下子”,是不是阁下经常张冠李戴,用昨天的话套今天的事?
“以正直来对待仇怨”就是“有仇报仇”啊,再次佩服你的语文老师。
2005-1-27 13:18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3:08:50发表
你说话就没针对性?这是逻辑问题,不是你所谓的“一下子一下子”,是不是阁下经常张冠李戴,用昨天的话套今天的事?
“以正直来对待仇怨”就是“有仇报仇”啊,再次佩服你的语文老师。 [/quote]
你讨论这件事情说要针对以前的事,讨论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不要针对以前的事,“不要翻旧帐”,昨天说一套今天又说一套,这正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你先前声称“那时候的君子标准是儒家定的”,“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那才是歪曲孔子的话,结果被我驳得体无完肤,现在又想在解释上翻盘。
很可惜,鲁迅有过解释:“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即是一个直来直去的“还”,这是符合孔子本意的,再参孔子的后半句,这“直”就是以怨还怨了。孔子认为以德报怨,是抹杀了恩仇的界限,是是非不分之人,这种做法是不足效法。
你扯语文老师也没用,救不了你。
2005-1-27 13:40
〖凤凰〗大帅
我觉得大家把话题扯远了,这贴应该是讨论刘备是否是“仁德”之人。
总之我觉得刘并非一个“仁德”之人。
2005-1-27 13:41
KT-7EX
你不知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辕门射戟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你用我这对于这一部分的辩解扩大到整件事,到底是谁没逻辑。
和你说过别扯鲁迅,不是说“以直报怨”吗,别扯“以德报怨”可否?“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方法对待恶行与恶人。
2005-1-27 13:45
大便君
没有吕布夺徐州哪会有什么辕门射戟?
2005-1-27 13:49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3:41:54发表
你不知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辕门射戟是整个事件的一部分,你用我这对于这一部分的辩解扩大到整件事,到底是谁没逻辑。
和你说过别扯鲁迅,不是说“以直报怨”吗,别扯“以德报怨”可否?“以直报怨”就是用正直的方法对待恶行与恶人。 [/quote]
对辕门射戟,你要从“局部”辩解,对吕布夺城,你又辩解说是因为张飞的原因,一下子强调局部一下子又强调整体,这根本就是自相矛盾逻辑混乱。
你先前声称“那时候的君子标准是儒家定的”,“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歪曲孔子的话,结果被我驳得体无完肤,如果拿不出什么新鲜货的话可以休息了。
2005-1-27 13:54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凤凰〗大帅[/i]于2005-01-27, 13:40:00发表
我觉得大家把话题扯远了,这贴应该是讨论刘备是否是“仁德”之人。
总之我觉得刘并非一个“仁德”之人。 [/quote]
以演义论,刘备是头号“仁德”之君,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吧。
2005-1-27 13:55
刘备是奸人
益德张老兄,你真是和张翼德一模一样,牛皮灯笼,点也点不明,脑袋不会转弯.
受益人是吕布,送也好,夺也好,受益人都是同一个人,那送和夺有什么区别???都是给同一个人拿去,根本没区别.
受益人是两人,送是一个人,夺是另外一个人,那送和夺就根本不同了.那刘备就和夺的那个人有大仇了.
你到现在也搞不清送和夺的受益人是谁???都是同一个人.
因受益人是同一人,送也好,夺也好,送和夺根本没区别.
吕布夺了徐州,刘备就有大仇,那先前送徐州,做的一切,都是白做,白干的了,一切都是费的,那作者还写来干嘛,不是多余吗???
刘备送徐州,送得出来,就是不要了,就预了对方会拿去,不然就不要做,包括夺去,抢去,偷去,
刘备一定预了对方拿去,对方用什么方法来要,就不管了,送,夺,抢,偷,随受益人喜欢,时间也不限,不是过了今天明天就没有了这种.
受益人是同一人,都是吕布,他什么时候要都可以.他用什么方试要,随他喜欢,所以送和夺根本没区别.
2005-1-27 14:02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7, 13:55:32发表
益德张老兄,你真是和张翼德一模一样,牛皮灯笼,点也点不明,脑袋不会转弯.
受益人是吕布,送也好,夺也好,受益人都是同一个人,那送和夺有什么区别???都是给同一个人拿去,根本没区别.
受益人是两人,送是一个人,夺是另外一个人,那送和夺就根本不同了.那刘备就和夺的那个人有大仇了.
你到现在也搞不清送和夺的受益人是谁???都是同一个人.
因受益人是同一人,送也好,夺也好,送和夺根本没区别.
吕布夺了徐州,刘备就有大仇,那先前送徐州,做的一切,都是白做,白干的了,一切都是费的,那作者还写来干嘛,不是多余吗???
刘备送徐州,送得出来,就是不要了,就预了对方会拿去,不然就不要做,包括夺去,抢去,偷去,
刘备一定预了对方拿去,对方用什么方法来要,就不管了,送,夺,抢,偷,随受益人喜欢,时间也不限,不是过了今天明天就没有了这种.
受益人是同一人,都是吕布,他什么时候要都可以.他用什么方试要,随他喜欢,所以送和夺根本没区别. [/quote]
不好意思,假如我今天愿意送你一W块钱,你没要,这没什么;可是过几天把这一百块钱交给我弟弟保管,你却突然又抢走这一W块钱,还把我弟弟打一顿;对不起,你等着坐牢去吧。你去跟法官说这些话,让法官的脑袋转弯好了。
2005-1-27 14:03
KT-7EX
吕布夺城是整件事的起因自然要从整体来说,难道要把之后发生的事套到头上来?
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没错,孔子说的报仇是说大仇,不是说不分大小轻重的报复,你先想法子把吕布和刘备之间仇扩大到血海深仇吧。
2005-1-27 14:14
马超将军
让和夺是根本不一样的。再说刘备开始让徐州给吕布未必真心,虚与委蛇客套一番罢了。关、张也未必愿意。交际场合上的这种虚套子多了,拿来当什么真?
再说让吕布作徐州之主,刘备可还可以有徐州的钱粮供奉军队和手下。但是如果被吕布夺走,那性质就大不一样了,刘备就没有了收入来源,靠抢掠为生,毕竟刘备还不屑这么做的。没有钱粮税收靠什么养军队和下属?
以为这是玩游戏啊?古人不在乎一城一地得失,那属于胡扯!无城无地靠什么养活?孙刘争夺荆州可是大费周折,连关羽也搭尽性命,可见争夺之烈。
2005-1-27 14:16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4:03:26发表
吕布夺城是整件事的起因自然要从整体来说,难道要把之后发生的事套到头上来?
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没错,孔子说的报仇是说大仇,不是说不分大小轻重的报复,你先想法子把吕布和刘备之间仇扩大到血海深仇吧。 [/quote]
嘿,我没让你不从整体来说。但是你这件事要从整体来说,另一件事又不要从整体来说,这就成了自相矛盾。
哈哈,没话说了?先前声称“那时候的君子标准是儒家定的”,“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歪曲孔子的话被我驳得体无完肤,现在还好意思再搬出来?不是解释过了吗:“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即是一个直来直去的“还”,这是符合孔子本意的,再参孔子的后半句,这“直”就是以怨还怨了。
如果本人夺走阁下唯一的所有财产还要追杀阁下,阁下还能硬着嘴说这不算什么,那我真对阁下五体投地了。如果你心中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话,那当我什么都没说。
2005-1-27 14:16
KT-7EX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7, 13:54:01发表
[quote]原帖由[i]〖凤凰〗大帅[/i]于2005-01-27, 13:40:00发表
我觉得大家把话题扯远了,这贴应该是讨论刘备是否是“仁德”之人。
总之我觉得刘并非一个“仁德”之人。 [/quote]
以演义论,刘备是头号“仁德”之君,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吧。 [/quote]
“仁德”啊,前几天还在和刘璋称兄道弟,没过几天就发兵把人家的地盘给吞了,还猫哭耗子说什么势不得已,恶心。
2005-1-27 14:22
大便君
仁德是什么意思看来你并不大懂,去翻翻字典吧
2005-1-27 14:26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4:16:49发表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7, 13:54:01发表
[quote]原帖由[i]〖凤凰〗大帅[/i]于2005-01-27, 13:40:00发表
我觉得大家把话题扯远了,这贴应该是讨论刘备是否是“仁德”之人。
总之我觉得刘并非一个“仁德”之人。 [/quote]
以演义论,刘备是头号“仁德”之君,这个没什么好讨论的吧。 [/quote]
“仁德”啊,前几天还在和刘璋称兄道弟,没过几天就发兵把人家的地盘给吞了,还猫哭耗子说什么势不得已,恶心。 [/quote]
照阁下逻辑,法正、张松卖主求荣岂不比刘备更恶心?
刘彰暗弱不能保全蜀地是不争的事实,连张鲁之类的也都欺负一下刘彰,可见刘彰之弱。
既然不能保全,难道蜀地留着让曹操或者孙权来拿才算仁至义尽?可谓迂腐。好歹刘彰与刘备同根同祖,西川给了刘备也强于给曹操和孙权。
再说天下大乱,诸侯混战,讲什么道德经也没有多少人理会,最后都要靠实力说话的。
2005-1-27 14:27
KT-7EX
别搞混了,吕布夺城和辕门射戟都是属于吕布和刘备之间恩怨是一件事,不是什么两件事,而这两部分有先后顺序,吕布夺城那时辕门射戟没发生,对于那个时段来说这就是整见事,所以要从整体说。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不是孔子说的,不要套到“以直抱怨”上,另外以直抱怨我解释过了,你不用把鲁迅搬出来混淆。
2005-1-27 14:27
关二哥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5, 12:00:50发表
第一点,小孩子说的话,做得数的吗?再说想当皇帝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只要客观上对老百姓好就行。
第二点,张任VS沮授,曹操收服沮授了吗?泠苞VS吕布,曹操放过吕布了吗?
我也学着来一段:二人都是中原大将,如果收服了,也是一个喜事,但是曹操没有这个能力,还不如刘备手下一个粗心大意的张飞.飞且能义释严颜.在这里也体现曹操的无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刘备叫他杀了吕布,他就杀.当时吕布乞降,若加恩于之,毕效死,操不解此.此乃操之不仁也.备能赦骂其主之黄权、刘巴,何得言备诈也?
第三点,操守私不公:为父报仇且不理国之安危.
操怜父死,甚痛,此人之常理,惜操废公记私而攻徐州,屠杀无辜百姓如屠猪羊,且根据地几为吕布所占而为丧家犬,政不明,治不理也.
第四点,在诸葛亮的面前说好话也成了罪过了,笑。阁下是刘备肚中蛔虫乎?此诛心之论也。
第五点,从中国历史上看的话刘禅并不怎么突出。陈寿可是把他比做齐桓公的。比起司马家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小白的话,刘禅最多只能算平庸。再说了,儿子中不中用,和老子是不是奸诈凶残有何关系? [/quote]
精彩,尤其是驳楼主的第二点。关于第三点小弟的看法与楼主和翼德张均有不同,舍江山为弟报仇,绝对是好汉所为。舍江山为父报仇,吾辈之楷模。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友情!!!比友情更贵的呢?亲情!!!
2005-1-27 14:33
KT-7EX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5-01-27, 14:26:47发表
照阁下逻辑,法正、张松卖主求荣岂不比刘备更恶心?
刘彰暗弱不能保全蜀地是不争的事实,连张鲁之类的也都欺负一下刘彰,可见刘彰之弱。
既然不能保全,难道蜀地留着让曹操或者孙权来拿才算仁至义尽?可谓迂腐。好歹刘彰与刘备同根同祖,西川给了刘备也强于给曹操和孙权。
再说天下大乱,诸侯混战,讲什么道德经也没有多少人理会,最后都要靠实力说话的。 [/quote]
法正、张松卖主求荣值得称道?那文天祥算是什么。。。
TO:大便:别说空话,你说个来听听。
2005-1-27 14:35
大便君
叫你去翻字典,我没义务来当你老师给你扫盲
2005-1-27 14:36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4:27:05发表
别搞混了,吕布夺城和辕门射戟都是属于吕布和刘备之间恩怨是一件事,不是什么两件事,而这两部分有先后顺序,吕布夺城那时辕门射戟没发生,对于那个时段来说这就是整见事,所以要从整体说。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不是孔子说的,不要套到“以直抱怨”上,另外以直抱怨我解释过了,你不用把鲁迅搬出来混淆。 [/quote]
吕布夺城和辕门射戟都是属于吕布和刘备之间恩怨是一件事。可我也没说这是什么两件事呀?我也没反对你从整体说呀?可是前面谈到夺城的事情时你怎么又说“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呢?一件事要从整体来说,另一件事又不要从整体来说,这还不是自相矛盾?
“我解释过了,你不用把鲁迅搬出来混淆”?PFPF,好大的口气,看来阁下的学识远远超过鲁迅之流啊,改日当拜读大作。
2005-1-27 14:39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关二哥[/i]于2005-01-27, 14:27:30发表
[quote]原帖由[i]益德张[/i]于2005-01-25, 12:00:50发表
第一点,小孩子说的话,做得数的吗?再说想当皇帝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只要客观上对老百姓好就行。
第二点,张任VS沮授,曹操收服沮授了吗?泠苞VS吕布,曹操放过吕布了吗?
我也学着来一段:二人都是中原大将,如果收服了,也是一个喜事,但是曹操没有这个能力,还不如刘备手下一个粗心大意的张飞.飞且能义释严颜.在这里也体现曹操的无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刘备叫他杀了吕布,他就杀.当时吕布乞降,若加恩于之,毕效死,操不解此.此乃操之不仁也.备能赦骂其主之黄权、刘巴,何得言备诈也?
第三点,操守私不公:为父报仇且不理国之安危.
操怜父死,甚痛,此人之常理,惜操废公记私而攻徐州,屠杀无辜百姓如屠猪羊,且根据地几为吕布所占而为丧家犬,政不明,治不理也.
第四点,在诸葛亮的面前说好话也成了罪过了,笑。阁下是刘备肚中蛔虫乎?此诛心之论也。
第五点,从中国历史上看的话刘禅并不怎么突出。陈寿可是把他比做齐桓公的。比起司马家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小白的话,刘禅最多只能算平庸。再说了,儿子中不中用,和老子是不是奸诈凶残有何关系? [/quote]
精彩,尤其是驳楼主的第二点。关于第三点小弟的看法与楼主和翼德张均有不同,舍江山为弟报仇,绝对是好汉所为。舍江山为父报仇,吾辈之楷模。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友情!!!比友情更贵的呢?亲情!!! [/quote]
关二哥,我前面说过了。
为关羽报仇,要被说成是为情义不理国之安危;
不为关羽报仇,要被说成是奸诈凶残,为了做皇帝不顾情义。
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哪。
2005-1-27 14:43
关二哥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6, 11:05:21发表
刘备很爱戴老百性,这些工夫做得很足,那一次他不是爱戴百性的,在演义根本找不出,从爱戴百性这方面看,刘备的确是个忠人.还是忠到不得了的那种.
但只要细心留意看,刘备爱戴百性是有目的,就是收买人心.
曹操已得天时,孙权已得地理,刘备若想称霸天下,就要得到人民(老百性)的拥护,要得到百性拥护,就要收买人心.所以刘备很爱戴老百性,但背后却另有目的,就是收买人心.
曹操说刘备是个英雄,英雄当然有想称霸天下的想法,至少也有独霸一方的想法,没有这些想法叫什么英雄,刘备什么条件也没有,人家有天时,地理,刘备有什么?要得到天下,独霸一方,爱戴百性很重要,得到百性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独霸一方.收买人心.
这个爱戴百性,只要用脑袋转动一下,想一想,就知到刘备是另有目的.
我想在演义里很多诸侯手下的谋仕(高智力的那种)都能看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如郭嘉,黄权,荀攸等.所以说刘备是最奸,还是看外表和行动看不出的那种奸.奸自内心. [/quote]
大哥,服你了,在你看来爱戴百姓也有错了,那我问问你,当年毛主席爱戴百姓是不是也令有居心呀。我若是那个乱世的老百姓,我才不会管你是不是有居心,哪个君主能让我不妻离子散,能让我吃点包米茬子,他就是好君主。
2005-1-27 14:46
马超将军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4:33:14发表
[quote]原帖由[i]马超将军[/i]于2005-01-27, 14:26:47发表
照阁下逻辑,法正、张松卖主求荣岂不比刘备更恶心?
刘彰暗弱不能保全蜀地是不争的事实,连张鲁之类的也都欺负一下刘彰,可见刘彰之弱。
既然不能保全,难道蜀地留着让曹操或者孙权来拿才算仁至义尽?可谓迂腐。好歹刘彰与刘备同根同祖,西川给了刘备也强于给曹操和孙权。
再说天下大乱,诸侯混战,讲什么道德经也没有多少人理会,最后都要靠实力说话的。 [/quote]
法正、张松卖主求荣值得称道?那文天祥算是什么。。。
TO:大便:别说空话,你说个来听听。 [/quote]
何来的法正、张松值得称道?
基本的逻辑都不通,现在又偷换概念来个反推。
法正张松卖主求荣之举,也并无引多少后人指责,并非指值得称道,与文天祥又有何干?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物更不要拿来比较。
拿现在的伦理道德去评价古人的行为,更会得出荒谬的结论。看三国歌颂刘备看多了,有逆反心理也属正常,但还是结合志的记载,对人物的理解更透彻一些。
2005-1-27 14:48
KT-7EX
你有没有把我的话看完?“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是后面的吧,“别扯旧帐:是指针对辕门射戟的局部事件,吕布夺城是之前的。
以事论事,不要用这种话来敷衍。
TO 大便:你是不是就会说这种空洞的话,之前我的那个帖子你好像还没回吧,我懒得和你这种人废话。
2005-1-27 14:52
关二哥
[quote]原帖由[i]小马爱犬屋[/i]于2005-01-26, 15:14:55发表
连吕步这等烂人也敲不上眼的,是不是更烂捏? [/quote]
请不要侮辱奉先,大家都以锣灌钟的主观判断认为他是虎狼之徒,但是你们都没有去深入地研究他。他有他的苦衷的,真男人!!!
2005-1-27 14:55
关二哥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6, 15:53:33发表
曹操围徐州,是吕布偷袭曹操后方,导致曹操撤兵回救,直接解了徐州的围,刘备自己也诚认,是吕布帮了他.
辕门射戟,吕布又帮了他.2次就是有大恩了.可以叫恩人了.
只要刘备1句好话,吕布就能活命,就算吕布日后造反,也是造曹操的反,又不是造你刘备的反,干嘛要加多1句坏话来害死吕布.吕布怎样说也是刘备的恩人.
他们双方都是对方的恩人,就不能分那么清楚,你多我少之类的话了,如不是第一次吕布偷袭曹操后方,导致曹操撤兵回救,刘备可能和曹操拼过你死我活了,可能再也没机会对吕布有恩了.
连吕布这么烂的人,也看不起刘备,可见刘备比吕布这种烂人更烂. [/quote]
吕布烂吗?不见得吧!!!
2005-1-27 15:23
大便君
哪个帖?没看到
你废话这么多,也不在乎多和我说几句
2005-1-27 15:33
Kira Yamato
刘备 假到不能在假
[QUOTE]
吕布夺城和辕门射戟都是属于吕布和刘备之间恩怨是一件事。可我也没说这是什么两件事呀?我也没反对你从整体说呀?可是前面谈到夺城的事情时你怎么又说“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呢?一件事要从整体来说,另一件事又不要从整体来说,这还不是自相矛盾?
“我解释过了,你不用把鲁迅搬出来混淆”?PFPF,好大的口气,看来阁下的学识远远超过鲁迅之流啊,改日当拜读大作。
2005-1-27 16:05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KT-7EX[/i]于2005-01-27, 14:48:11发表
你有没有把我的话看完?“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是后面的吧,“别扯旧帐:是指针对辕门射戟的局部事件,吕布夺城是之前的。
以事论事,不要用这种话来敷衍。
[/quote]
哈哈,为什么阁下讨论这件事情说要针对局部,别人说整体你就说是“别扯旧帐,一件归一件”,而讨论另一件事情的阁下又说要“从整体说”呢?这还不是自相矛盾?
你这句话本身才是在敷衍。既然以事论事,那阁下先前声称“那时候的君子标准是儒家定的”,“有仇报仇就是小人的做法”,随意歪曲孔子的原话,结果被我驳得体无完肤,这又怎么解释?
2005-1-27 16:12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i]关二哥[/i]于2005-01-27, 14:43:03发表
[quote]原帖由[i]刘备是奸人[/i]于2005-01-26, 11:05:21发表
刘备很爱戴老百性,这些工夫做得很足,那一次他不是爱戴百性的,在演义根本找不出,从爱戴百性这方面看,刘备的确是个忠人.还是忠到不得了的那种.
但只要细心留意看,刘备爱戴百性是有目的,就是收买人心.
曹操已得天时,孙权已得地理,刘备若想称霸天下,就要得到人民(老百性)的拥护,要得到百性拥护,就要收买人心.所以刘备很爱戴老百性,但背后却另有目的,就是收买人心.
曹操说刘备是个英雄,英雄当然有想称霸天下的想法,至少也有独霸一方的想法,没有这些想法叫什么英雄,刘备什么条件也没有,人家有天时,地理,刘备有什么?要得到天下,独霸一方,爱戴百性很重要,得到百性的拥护就能得到天下,独霸一方.收买人心.
这个爱戴百性,只要用脑袋转动一下,想一想,就知到刘备是另有目的.
我想在演义里很多诸侯手下的谋仕(高智力的那种)都能看出刘备是在收买人心.如郭嘉,黄权,荀攸等.所以说刘备是最奸,还是看外表和行动看不出的那种奸.奸自内心. [/quote]
大哥,服你了,在你看来爱戴百姓也有错了,那我问问你,当年毛主席爱戴百姓是不是也令有居心呀。我若是那个乱世的老百姓,我才不会管你是不是有居心,哪个君主能让我不妻离子散,能让我吃点包米茬子,他就是好君主。 [/quote]
没错……就是如此……
现在有种风气确实很糟糕,对好人好事喜欢求全责备,而痞子恶霸怎么都有理。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