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张三更名记


2005-1-21 18:03 armycat
张家三兄弟正在开家庭会议。
“三儿啊,听说你要改名?跟李家过?”张大吸着烟袋锅子说。
“嗯——哪。”
“你——你对得起祖宗嘛?”张大火了。
张三梗梗着脖,没吱声。
张大越说越气:“当年咱爹张老三,从山西一路讨饭走了八百多里,一直过了黄河到了咱们这儿。那时候东头大户老李家就想让他更名过户。他穷成那样儿了都没答应。现在日子眼瞅着好过了,你小子倒又动起那心眼子来了?”
张三还是没吱声。
张大一瞅他那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强压住心里的火,又换了副口气:“你看你二哥,当初不是也跟过西头老王家?前两年不是又回来了?只要你肯还姓这个“张”字,你关起门来还按老王家的规矩过,你看哥说啥了?你小时候在老李家住过几年,惯了,哥理解你。可你不能更名改姓啊!”
张三懒洋洋地站起来:“哥啊,看来咱们是说不到一块去了,我先回了啊。”
张大恨恨地看着张三的背影,“呸”的一声往地上吐了一口浓痰。
张二吓得一缩脖,一声没敢吱。

张三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把门口那块“张宅”的牌子给撤了,换成了“李宅”。
他又上街印了一盒名片,逢人就发。上面清清楚楚两个大字:“李四”。
打这往后无论填啥表,张三在姓名栏一律填“李四”两字。一开始人家不明白,张三就给解释:“我自小在李家过的,其实和张家没啥关系。以后我就叫李四了。”后来时间长了,村里人“李四”两字叫顺了嘴,也都忘了他原来的名字了。

南村发了大水,张三筹了一车粮食去赈灾,车辕上竖一面大旗,仍是“李四”两个大字。
南村的人都说:“北村老李家的小四真仁义呀!”
张大也运了一车粮食来,和张三的大车擦肩而过。张三不阴不阳地来了一句:“这粮食瞅着不怎么样啊,是前些年的陈粮吧?”
南村的人都用鄙视的眼神瞪着张大。

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北村人只有张家还管张三叫原名,其他人都是叫他李四。外村人就更别说了。于是张三摆了一桌酒,请了乡公所的人,准备正式把户口簿上的大名改了。
张大闻讯赶来,一把掀翻了酒桌,和张三大吵起来,把全村的人都引来了。
大家都数落张大:“这人,看人家家里日子好过了,就来生事,硬说人家姓张。”
“就是,人家本来就姓李嘛,‘好人李四’,这十里八村的谁不知道?”
一个小青年挤出人群:“我打小从李四叔门前过,门口牌子上就写着李宅。都这么些年了,那还有错?”
在众人的七嘴八舌声中,张大头上冒出了斗大的汗珠……

2005-1-21 18:30 armycat
发在政论版,没两分钟转到文艺版来了,我倒!

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人走进书店要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店员说:“我们这儿没有冶金学的书。”

2005-1-21 21:22 冰火蝴蝶
欢迎楼主

这个笑话够经典了

2005-1-22 09:46 幽浪
[quote]原帖由[i]armycat[/i]于2005-01-21, 18:30:22发表
发在政论版,没两分钟转到文艺版来了,我倒!

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人走进书店要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店员说:“我们这儿没有冶金学的书。” [/quote]
这大体上是《炼钢工人传》,虽然讲到了炼钢的技术,但中间确实有更多故事方面的东西。

两边都可以放,但放这边估计安逸一些。嘿嘿。。。。

2005-1-27 12:41 宇文
[quote]原帖由[i]幽浪[/i]于2005-01-22, 9:46:07发表


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人走进书店要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店员说:“我们这儿没有冶金学的书。”
这大体上是《炼钢工人传》,虽然讲到了炼钢的技术,但中间确实有更多故事方面的东西。

[/quote]
还有
某人拿了块生铁要打鞍子,铁匠说要熟铁才行。
次日,又来。铁匠说:‘告诉你要熟铁才行的啊’
      “怎么不是?我都煮了一夜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三更名记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