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韦编三绝 » 二李七律选(明·李梦阳、李攀龙)


2005-1-5 19:06 桓大司马
二李七律选(明·李梦阳、李攀龙)

[b][size=3][color=red]李梦阳七律选[/size][/color][/b]

[color=blue]朱仙镇[/color]
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
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驱驰报主心。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
经行墨客还辞赋,南北凄凉自古今。

[color=blue]台寺夏日[/color]
古台高并郁岧峣,断塔棱层锁寂寥。
积雪洞门常惨惨,炎天松柏转萧萧。
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惆怅宋宫偏泯灭,二灵哀怨不堪招。

[color=blue]艮岳篇[/color]
宋家行殿此山头,千载来人水一邱。
到眼黄蒿元玉砌,伤心锦缆有渔舟。
金缯社稷和戎日,花石君臣弃国秋。
漫倚南云望南土,古今龙战是中州。

[color=blue]出塞[/color]
黄沙白草莽萧萧,青海银州杀气遥。
关塞岂无秦日月,将军独数汉嫖姚。
往来饮马时寻窟,弓箭行人各在腰。
晨发灵州更西望,贺兰千嶂果云霄。

[color=blue]秋望[/color]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color=blue]潼关[/color]
咸东天险设重关,闪日旌旗虎豹闲。
隘地黄河吞渭水,炎天白雪压秦山。
旧京想象千官入,余恨逡巡六国还。
满眼无非弃繻者,寄言官吏莫嗔颜。

[color=blue]秋怀二首[/color]
[color=blue]其一[/color]
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东山不窋坟。
白豹寨头唯皎月,野狐川北尽黄云。
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西山散马群。
回首可怜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

[color=blue]其二[/color]
苑西辽后洗妆楼,槛外芳湖静不留。
乱世君臣那在眼,异时松柏自深愁。
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
万古中华还此地,我皇亲为扫神州。

[color=blue]限韵赠黄子[/color]
禁垣春日紫烟重,子昔为云我作龙。
有酒每邀东省月,退朝曾对掖门松。
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
老体幸强黄犊健,柳吟花醉莫辞从。

[color=blue]乔太卿宇宅夜别[/color]
竹梧池馆夜偏寒,促席行杯漏未阑。
燕地雪霜连海嶠,汉家钟鼓动长安。
吟猿见月移孤树,宿雁惊人起别滩。
二十逢君同跃马,十年回首笑弹冠。

[color=blue]灵武台[/color]
环县城边灵武台,肃宗曾此辟蒿莱。
二仪高下皇舆建,三极西南玉玺来。
衣白山人经国计,朔方孤将出群才。
可怜一代风公际,不劝君王驾鹤回。

其中秋怀二首其一,首联对句第六字为上穴下出,找不到字,先以茁代之。若有哪位朋友能提供原字,感激不尽

[[i] 本帖最后由 桓大司马 于 2009-2-2 10:29 编辑 [/i]]

2005-1-5 19:47 桓大司马
[size=3][color=red][b]李攀龙七律选[/b][/size][/color]

[color=blue]崔驸马山池燕集得无字[/color]
主家池馆帝城隅,上客相如汉大夫。
十里芙蓉迎剑舄,一樽风雨对江湖。
桥边取石鲸飞动,台上吹箫凤有无?
向夕不堪车马散,朱门空锁月明孤。

[color=blue]平凉[/color]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弹经鬓有华。

[color=blue]杪秋登太华山绝顶[/color]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color=blue]怀子相[/color]
蓟门秋杪送仙槎,此日开尊感岁华。
卧病山中生桂树,怀人江上落梅花。
春来鸿雁书千里,夜色楼台雪万家。
南粤东吴还独往,应怜薄宦滞天涯。

[color=blue]送恽员外按察郢中[/color]
醉拥骊驹不可留,送君花发凤凰楼。
青春开府西陵色,到日登台北雁愁。
寒雨远分荆楚望,白云无尽汉江流。
共知人世悲难合,倘得隋珠莫暗投。

[color=blue]送皇甫别驾往开州[/color]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燕山送玉珂。
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
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
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color=blue]送陆从事赴辽阳[/color]
御苑东风吹客过,共看芳草有离珂。
西山晴雪鸿边尽,北海春云马上多。
地险时窥玄菟郡,天骄夜遁白狼河。
知君幕下参高画,诸将何时议止戈?

[color=blue]赵州道中忆殿卿[/color]
忆尔襜帷出牧年,风尘谁识使君贤?
政成神雀犹堪下,兴尽冥鸿遂杳然。
树色远浮疏雨外,人家忽断夕阳前。
重来此地逢寒食,何处看春不可怜!

[color=blue]张驾部宅梅花[/color]
仙郎雪后建章回,清夜西堂拥上才。
笛里春愁燕塞满,梁间月色汉宫来。
即看芳树催颜鬓,莫厌寒花对酒杯。
共忆故人江北望,因君赋罢倚徘徊。

[color=blue]郡城送友人[/color]
西来山色满城头,东望漳河入槛流。
傲吏岁时频卧阁,故人风雨一登楼。
乱离王粲逢多病,著作虞卿老更愁。
君到长安相问讯,谁怜五月有披裘。

2005-1-5 20:05 桓大司马
李梦阳(1473-1530)
明代诗文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与何景明同为“前七子”之领袖,诗主复古。著有诗文集《空同集》。
李攀龙(1514-1570)
明代诗文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山东济南)人。与王世贞同为“后七子”之领袖,诗亦主复古。著有《沧溟集》,《古今诗删》等。

桓某按:前人多谓空同、沧溟拟古过甚,而不屑其诗,不知二人诗亦各有可观矣。二人皆骨鲠,而见于诗,故虽拟古或过,然尚有真情在,足动人矣。空同出入各体,七律颇工;沧溟之七律,更雄肆奔放,几于具体。余谓空同七律壮以清,沧溟七律壮以浊,异气同慨,各得其妙也。

2005-1-6 00:13 气流
好像很少很少有人赞赏明诗,不知道为什么。

2005-1-6 10:44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气流[/i]于2005-01-06, 0:13:56发表
好像很少很少有人赞赏明诗,不知道为什么。 [/quote]
回气流公:偶觉得这个是因为明朝诗歌发展不大正常的发展过程造成的.

明初高启、杨基等诗各有可观,然而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的文字狱,造成诗人缄口,乃有三杨之台阁体,靡靡之音、御用文章遍天下。李东阳茶陵派的主张似乎比较中和,走下去似乎是比较好的道路。但是前后七子由于过于不满台阁体,便标举唐风,又因为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领袖多是骨鲠之士,处事偏激,摹拟太过。故而造成无病呻吟之拟古弥漫天下,这个该属于矫枉过正。然后竟陵派和公安派各自不满复古派的诗歌主张,但各自的主张又流于过于险怪和过于随意。

明季国势倾危,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顾炎武等嗣为大家,重振诗风。钱谦益总结明代诗歌,对复古派于公安派各有猛烈抨击。他自己则将学诗范围从盛唐扩大到全唐,又从唐扩大到宋、元,转易多师,宗成一代宗匠,并提出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的说法。似乎有清之诗歌流派,都受到钱的影响。其人品虽不足观,然而其诗确是纵横捭阖、包罗万象

偶觉得明代诗歌的畸形发展,首归咎于朱元璋父子之文字狱与制度,造成天下文士缄口。次归咎于后来之诗人,多飞扬之辈,往往矫枉过正。

这是偶的一点看法,请气流公指正

2005-1-6 10:55 桓大司马
另外这些诗中也有很多模拟痕迹,李梦阳"弓箭行人各在腰",抄<兵车行>原句,不过这里是化用,似乎可以不算抄袭;李攀龙“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又似乎是抄袭白乐天“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句。更有甚者,李攀龙有时居然将古乐府改几个字即据为己有

兄弟对前后七子诗歌理论很不赞同,但读过他们的诗以后又觉得确实有些佳作,所以发上来供大家一起鉴赏,呵呵

2005-1-6 10:56 桓大司马
明诗不受重视还有一个原因似乎就是研究的还比较少。许多人听见复古之主张即嗤之以鼻,自然不会再去细看作者的作品

但是总体上诗风不振和局部上或有佳篇是并不抵触的,呵呵

2007-4-6 13:08 右文
复古往往是为了革新,例如古文运动,即是在骈文盛极而弊之后,通过复古散文来进行革新。

2007-12-5 13:18 边城玫女
最近读明诗

比较喜欢李东阳的

2007-12-15 16:39 悼红狐
钱谦益搞过一个《列朝诗选》算是明诗较全而有挑选的本子

2007-12-15 16:48 右文
牧斋的《列朝诗集》和竹垞的《明诗综》,中华最近都有出,价格不菲:sleep:

2007-12-15 17:16 晁昊
[quote]原帖由 [i]右文[/i] 于 2007-12-15 16:48 发表
牧斋的《列朝诗集》和竹垞的《明诗综》,中华最近都有出,价格不菲:sleep: [/quote]
前者中華最近才新出,價值五百多元。當當網上也有,八五折,即使VIP好像還要四百多。:qDD+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