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战国无双之魂断长平(战国论——赵篇)加强版


2007-7-17 13:45 greypassion
手头上没书,靠回忆打字了。
      史记上说白起坑40万,恐怕数字不实,因为书上还称赵军前后总计损失45万,考虑到前期廉颇的败战和相持,40万可能是赵括为主将后损失的总数,真正被坑杀活埋的恐怕没那么多。
      我没有看到过秦军在长平之战总兵力的记载,但是,第一,这是双方的战略决战,一定是调动了大量的军队;第二,秦国地盘大,人口多,且秦国四塞之地,赵国四战之地,秦国可调动的军队也应该超过赵国,因此我认为秦国参战的军队是要超过赵国军队的,可能达到50-60万人。但在战后,同样有其军队损失过半的记载。如果说,秦军损失了超过25万人,那么,仅在战场上倒下的赵军应该就超过这个数目——在坎尼会战中,被包围的罗马军队的损失可是汉尼拔军队的十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括的统帅能力也并不差。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秦军的损失是由于长期作战,爆发了疫病导致大规模减员造成,而不是在战场上的阵亡。不过这一点没有任何记载。

2007-8-29 00:07 shuixinglei
长平
是军事史上的亮点
也是战国史上的转折点(此后六国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但对赵国,却是悲壮歌曲的开始 ...

2007-8-29 13:26 余仁
千古血战有长平.回忆白骨.
一人晦气到如今,那是赵括.

2007-10-3 12:33 楚云
回复 #1 王佐之才 的帖子

佩服!佩服!写得真好!不过,我认为赵国不能履行约定.虽说当时两国都需要休养生息,但是一旦赵国履约,则如虞卿所言割地自弱.对赵国的民心,军心都是极大的打击,就连其他五国也会因此更加惧怕强秦.届时,要想合纵就更难了.再者说是赵国恢复快还是秦国快?秦王又会是夫差吗?不要忘了,秦国的目标是天下而不是称霸.割地休养,再让秦国反咬一口,那时候要拿下邯郸怕是不费吹灰之力.虞卿走了险着,也是迫不得已啊!

2007-10-19 10:44 东吴都督
分析的太到位了,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但是觉得那40万降卒被坑杀,也太惨烈了

2007-10-19 14:27 云起云灭
秦的淆涵之固和关蜀粮仓,战略储备太雄厚了,秦的统一,是有长远规划和具体步骤的,并坚定不移的代代贯彻,即使没有长平决战,秦也会寻找其他机会的,只是时机问题,除非山东各国能出现一个大战略家,统一各国思路,但毕竟是多国,难以和秦的上下一心相比,所以自大晋分裂之后,秦就无人可挡了,最可惜的是强大的晋国,能挑战秦,遏制秦的也只有晋了

2007-10-19 14:34 云起云灭
在战略上,秦的大势难以撼动,战略上没有对手,偶尔失败,也只是战术和战役上的,无关大局,最根本的还是它得天独厚的地利,群雄强,它则闭关自守,诸侯弱,它则寻衅出击,在山东各国不相统属的情况下,它太主动了

2009-1-15 15:24 sqmhj007
悲歌慷慨:handshake:

2009-6-10 01:36 feiyue1206
本文还是没有解释那个难题,秦兵伤亡过半,赵兵亡5万(除了俘虏)?
不过本文真的是相当精彩,下面的讨论也很精彩,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出现骂人的,呵呵,不想现在了。
佩服佩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feiyue1206 于 2009-6-10 01:37 编辑 [/i]][/color]

2009-6-10 08:24 KYOKO
还是没有解释那个难题,被俘的二万秦兵赵国如何处理了?

2009-10-31 01:23 xiaomatu
赵国此时应积极动员其他诸侯国去攻秦,趁火打劫。组成楚魏韩联军。

[quote]原帖由 [i]王佐之才[/i] 于 2005-1-1 15:45 发表
回复df兄:
 兄所言有一些道理!战争进行到八月份的时候,秦赵双方都耗不下去了,秦赵两国都迫切的希望速战速决。两国所面临的困难几乎是一样的,也谈不上谁更好些。战争已经到了即将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时刻 ... [/quote]

2009-10-31 01:24 xiaomatu
俘虏也有很多恐怕都是伤兵。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09-6-10 01:36 发表
本文还是没有解释那个难题,秦兵伤亡过半,赵兵亡5万(除了俘虏)?
不过本文真的是相当精彩,下面的讨论也很精彩,难能可贵的是没有出现骂人的,呵呵,不想现在了。
佩服佩服 [/quote]

2009-11-1 23:28 uefaball
赵军的战斗力与秦军相比,并不是相差很多。赵军长平被围,在断粮无援的情况下,还坚持战斗了四十九个日夜,换成其他国家的军队,能做到这麽英勇顽强吗?说赵军在长平战役初期,就看不到胜利的可能,未免带有主观色彩!

2010-8-21 12:38 KYOKO
坚持战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秦军的原因,人家没必要强攻,耗死你得了,跟你鱼死网破划不来。虽然耗下去一天就有被你突围的危险,但相对于跟你肉搏的危险,难度要小得多了

2012-4-1 23:32 red_fire_fox
[quote]原帖由 [i]东风吹醒英雄梦[/i] 于 2006-9-11 22:14 发表
战国后期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白起坑杀40万赵军.实际上是为了消灭敌有生力量.削弱抵抗实力.令人赞赏!白起特点是歼灭,华阳之战等战役中,他也是以歼灭为主.战国人口有限.兵源稀缺.大规模歼灭有生力量是必须的.白起是 ... [/quote]

这位把“歼灭”和“坑杀”搞混了吧,坑杀俘虏才算歼灭吗?毛当初的“歼灭”战难道是白起这样的“杀光”么?大杀战俘这种不得人心,如果多做还哪来“统一战线”。请不要随便偷换概念

2012-4-2 17:56 a741
回复 #135 red_fire_fox 的帖子

当时木有民族观念 但国家观念很强
什么秦人 齐人 赵人 楚人等 其实各国国君都是一家人都是
都是轩辕黄帝后人

2012-4-2 17:57 a741
[img]http://www.xycq.net/attachments/2012/03/410125_201203230821311.png[/img]

2012-12-13 15:07 chuchu1129
回复 #30 王佐之才 的帖子

我也认为首先是外交的失败。秦赵双方, 士兵、主将(廉颇),都是高手,高手对决,只能等对方犯错误,而对方基本不会犯错误,因此会显得很沉闷,变成消耗战。兵者,以正和以奇胜。廉颇带队,选择战略防守,没有问题。双方陷入僵局,此时,正是比拼高层意志和智慧的时候,看谁更有勇气,更能忍,能够忍受每天优秀的士兵死去,忍受大量的物资和劳动力的浪费,忍受天天提心吊胆担心战败的压力。显然,秦更胜一筹。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