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3 21:18
栀子飘飘
[img]http://image2.sina.com.cn/book/nzt/1088581072_thatyear/U21P112T21D1122F370DT20040630153903.jpg[/img]
江西人民出版社
《那一年》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这是口碑不错的《SOHO小报》去年文章的选集。其中的文章可以用面广人杂来形容。从时尚人物和地产商到诗人和小说家的各色人等在这里写出自己对于城市、对于生活的片断的感想。这些文章都有一种随兴谈来的即兴和轻松。其中有对于自己生活的关键的“那一年”的回忆,有对于城市空间的想象,有琐碎的私生活的讨论和交流。风格好在它的不正式,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煞有介事。
《那一年》——事关自由的头疼
作者:北望
作为爆发户,潘石屹算是愿意往文化上扯的,尽管他扯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赚钱,谁叫他是个商人——一个纯粹的商人。他卖现代城期间印了份soho小报,免费邮寄给买房子的客户,这些小报约了陈丹燕、石康、林白、何力、刘索拉甚至章含之等所谓知名人士的稿件,现在结集出版了,叫做《那一年》——和我的老乡许巍的一张专辑同名。
书中不乏煽情抑或骚情的题目,如“性生活的民主化进程”、“以为欲望,所以疯狂”、“目的只是一秒种的高潮”,也充斥着与卖房子相关的城市和SOHO的内容,甚至还有非典这“忘却的纪念”,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工休间隙思维空白或者入厕期间打发无聊的好东西。
长期保持阅读习惯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练就灵敏的嗅觉,在一大堆题目和作者中迅速选择自己感觉有味的津津之,而这本书的一个好处就是提供了这么一堆符号,80篇短文后是6、70个人,供你忙里偷闲时或者水火之地处任意品尝。
《那一年》的作者中我很兴奋得看到了尹丽川、贾樟柯、艾未未的名字,至少这本书的编辑懂得“与时俱进”的真正含义。
贾樟柯的文章我是第一次看,颇有一种新鲜感,文章题目叫“我比孙悟空头疼”,没有叫我失望,而且还让我也头疼了一下。贾樟柯谈的是自由,他说《西游记》是个暗示,整个小说没有反抗,只有挣扎;没有自由,只有法则。这让我想起小学时代一位早慧的知己对于《西游记》的心得,他说,我们有个误读作者的地方,我们一般觉得孙悟空一直都是好的,而吴承恩本意上说孙悟空原先是坏的,后来才修炼好了。现在看来,所谓好坏,本质上也就是是否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在西游记中这和紧箍咒联系在一起,一个箍,一声咒,简直比法国人福科那些枯燥的理论更能揭示事实的本质。
贾樟柯比孙悟空头痛到不是因为紧箍咒,他说,我常常想,我比孙悟空还要头疼,他能飞,能去天上,能回人间,我却不能。我要承受生命带给我的一切。
今世为人,虽不能飞,但总有人间的方式接近自由,贾樟柯头疼着找到了电影,尹丽川找到了文字,艾未未找到了行为艺术,说来最拽的还是潘石屹了——他找到了金钱。
2004-11-13 21:48
栀子飘飘
这本书我买了,价格是20块钱出头的样子。要是有朋友又想读这书又想省这20块钱,这里是书的网上连载:
[url=http://book.sina.com.cn/nzt/1088581072_thatyear/index.shtml]http://book.sina.com.cn/nzt/1088581072_tha...ear/index.shtml[/url]
我个人买这本书的原因完全是冲着这本书里面的一部分作者的名气去的,比如贾樟柯,朱大可,尹丽川,沈宏非,李银河,吴思,石康,韩东,林白等等等等,算得上是集当今最火的一批文化人于大成了——虽然我个人认为,读完大约十个人的文章,这本书基本上可以撇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