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3 14:21 雷动于九天之上
唐开元中叶,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友情甚笃,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令人惊异的是,王昌龄和高适见到王之涣经常口称老师,虽说王之涣年龄最长,大王昌龄10岁,大高适14岁,但三人在诗坛上齐名,何来师徒名分?这其间还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个故事,故事。。。(渐弱)

某一日,三人相约饮酒旗亭,席间忽有梨园子弟十数人登楼会餐,且即兴弹唱,自得其乐。这些伶官之中,有4个绝色女子,花容月貌,珠光宝气,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和气流大人笔下的江湖MM有一拼。原来,她们是当时京城鼎鼎大名的天后级歌星(歌伎)。

唐时,乐工们常常把当时诗人的名作谱上曲子,让歌伎传唱,所以,越是好诗越有知名度。当时三位诗人的名气是一时瑜亮,难分高下,所以三人暗中约定,看看这些伶官唱出谁的诗最多,优胜者将获得新马泰7日游。不一会儿,听得一个唱道:

[color=blue]“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color]

这个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笑曰:“好,我一首绝句。”

接着,又一人吟唱:

[color=blue]“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color]

高适也乐了:“这是我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又一会儿,一个击节唱道:

[color=blue]“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color]

这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之三,王昌龄自然颇为得意:“两首了,看来这新马泰我是去定了。”

这个时候,王之涣自然有些坐立不安,愤然道:“刚才这些都是潦倒的乐官,唱唱下里巴人也就到头了,真正阳春白雪的曲子,她们怎么配唱!”说罢,指着四个名伎里面长得最美的一个说道:“咱们听她唱什么,要是唱的还不是我的诗,我请两位游览马尔代夫;如果是我的诗,两位要拜我名下,以我为师。”  两人微笑点头。

琵琶声起,如泣如诉。那江湖MM,不对,那美貌歌星轻启朱唇,莺声燕语:

[color=blue]“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olor]

王之涣几乎有些失态地跳了起来:“二位,这是我的《凉州词》啊,不是我狂妄罢!”

三人不禁附掌大笑,也惊动了旁边的众伶官,等她们弄明白了三位大诗人的身份和刚才的打赌以后,也惊喜参半,就请三位诗人入席饮酒,顺便签名,拍照留念。

这个故事,史称“旗亭画壁”。

参考书:《全唐诗》
       《诗林集异》(青海人民出版社81年版)
       《集异记》作者:薛用弱(唐)

2004-11-3 14:33 财务成本管理
不要注明原创好么

2004-11-3 14:38 雷动于九天之上
[quote]原帖由[i]悲风鸷[/i]于2004-11-03, 14:33:16发表
不要注明原创好么 [/quote]
说的对,手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林笑录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