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儒学文化,你认为还有用吗?…………


2004-11-3 12:54 mooffee
儒学文化,在今天的中国,或者说在今天的时代和社会,还有它的用处吗?

从春秋的孔子讲学到西汉的董仲舒罢黜百家,再到大明朝的程朱理学,再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反孔”运动,这一系列的历史演绎都在无声的说明着儒学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悠久渊源!

我并不是一个文化人,所知道的也是在别人的著作上拾得的言语,故而这里也就不免会发生纸上谈兵、贻笑大方的窘相了!

儒学文化博大精深,它的精髓是在于教导如何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也既是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君子”,这一点我很是赞同。诚然,现代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像古人那样如何如何的清高,但最起码的一点,我以为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它实际意义的,又特别是在中国这国礼仪之邦。
儒学审美观里有相当突出的一个,那就是强调“含蓄美”,的确,在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经历中,无处不看见中国人的含蓄所在,说话爱讲一半留一半,作诗也爱作藏头诗,送礼也爱打些哑谜,漫漫辞海中像“明而不宣”、“深藏不露”、“韬光养晦”、“欲言又止”、“画龙点睛”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数不胜数,它们都充分的反映中国人从来都是深潜在巨池中的冲天飞龙,是的,这个不仅仅在儒学上,在兵学上,孙子也指出“后发制人”、“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我觉得这些不仅仅在文化这个书面化的圈子当中璀璨夺目,而且在实际当中,中国人的那种神秘特质也是极其的魅力四射。

2004-11-3 20:48 实干司马
楼主似乎有点燃火药桶之嫌,希望不致如此吧!

2004-11-3 21:34 先知之城
仔细读几遍《论语》,最好多读几家的注疏,再来攻击孔子不迟。
前几天在某网站看到一篇攻击孔子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这样幽默的笑话,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2004-11-3 21:50 实干司马
很想知道光子兄对理学家们如何看法

2004-11-3 21:51 荒原颇黎
有同感哪!中国儒学一再强调忍辱负重,礼让三先.我们再不能像羊一样温驯了,真该有点狼的野性才是.

2004-11-3 22:24 先知之城
我认为宋明理学家受禅宗的影响太深了,儒学的“修身”被他们简化为“修心”,其实并非儒家本意。当然,我读理学家书很少,不敢妄下结论。钱穆的观点,似乎比宋明理学家高出一点,但也不确定。

2004-11-4 14:33 清暄
[quote]原帖由[i]荒原颇黎[/i]于2004-11-03, 13:51:46发表
   有同感哪!中国儒学一再强调忍辱负重,礼让三先.我们再不能像羊一样温驯了,真该有点狼的野性才是.      [/quote]
荒原同学呀,我竟不知儒学有这样强调.

2004-11-4 14:48 斜出正入
[quote]原帖由[i]光子[/i]于2004-11-03, 21:34:53发表
仔细读几遍《论语》,最好多读几家的注疏,再来攻击孔子不迟。
前几天在某网站看到一篇攻击孔子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这样幽默的笑话,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了。 [/quote]
这话也没错呀。
孔夫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看来还是古人实事求是啊~

2004-11-4 18:48 钟骨柔
引用 光子 @ 2004-11-03, 21:34:53)
    仔细读几遍《论语》,最好多读几家的注疏,再来攻击孔子不迟。
前几天在某网站看到一篇攻击孔子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这样幽默的笑话,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 .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对儒学发表一些所谓的见解,但我们真的对儒学了解多少呢?儒学博大精深,有的国学大师研究了一辈子也不敢说了解儒学,更何况我们这些才疏学浅的人呢?当然,我们还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的,但是千万不要强不知以为知哟  .
     但有人竟然提出在今天儒学是否还有用的问题,我认为是很不恰当的.在今天,儒学当然是还有用的,稍微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人都可以下这样的断言,马克斯韦伯也曾经对新教和儒学进行过比较研究,做过类似的结论.
     多学点历史,多读点书,然后才敢说话.

2004-11-4 22:29 superzz_0
中国的国学怎么能抛弃,那么中国就开始恢复兽性吧。。。。。。。。

2004-11-7 16:39 偏执狂CP
儒学的用处就在于每个中国人都摆脱不了他的影响
正如西方的文化背景永远是希腊——罗马式的和基督教的一样。这个印记老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

2004-11-7 17:05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偏执狂CP[/i]于2004-11-07, 16:39:21发表
儒学的用处就在于每个中国人都摆脱不了他的影响
正如西方的文化背景永远是希腊——罗马式的和基督教的一样。这个印记老外们也是无法摆脱的 [/quote]
9494,儒学这个胎记不是想丢就可以丢的。

2004-11-7 19:25 蒹葭苍苍
要分清儒家和儒教。

2004-11-7 20:21 天宫公主
我感觉儒学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当中。

在澳洲,许多公司在去中国建立分公司之前,将要任命的总裁以及一些高层管理职员都会学习一下儒学和马列主义的。

2004-11-7 23:28 常胜将军
呵呵,孔子还是比较可爱的,孟子,朱熹就不好

实事求是有什么不好,“君子”这个词看中个人修养
不够后人好像经常拿来攻击别人小人,不知道是不是孔子本意了

2004-11-8 00:26 笑傲居士
[quote]原帖由[i]常胜将军[/i]于2004-11-07, 23:28:07发表
呵呵,孔子还是比较可爱的,孟子,朱熹就不好

实事求是有什么不好,“君子”这个词看中个人修养
不够后人好像经常拿来攻击别人小人,不知道是不是孔子本意了 [/quote]
呵呵,这个还能不知道么。

想对任何一件事物发表意见,其前提是你对该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一个人对儒学只知道些皮毛,或者干脆只知道一些似是而非的皮毛,就要来发表意见甚至要讨论它现在该有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等等,实在只能是个笑话。

2004-11-8 01:20 q42474112
厌恶

乃至痛恨
孔老二

整个的一个地主阶级理论家

2004-11-8 09:02 金庾信
[quote]原帖由[i]q42474112[/i]于2004-11-08, 1:20:17发表
厌恶

乃至痛恨
孔老二

整个的一个地主阶级理论家 [/quote]
地主也是人那。

2004-11-8 10:38 q42474112
可惜我不是地主阿

2004-11-8 13:20 常胜将军
我的意见是:也许不是孔子本意,或者他的倾向还没有这么严重,但是确实这样的理论就容易产生这样的倾向。
   还有地主怎么了?社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地主和雇农,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反对地主?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有效率提高,没有等级分化,人就缺乏进步的动力。平等强调的应该是大家的机会平等,以及保障每一个人的生存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彻底的平均主义。
    个人觉得儒家也不是什么地主阶级理论,对于地主阶级没有什么友好可言,都是为王权服务的,地方的势力都是受压制的,尤其是豪强。说成专制主义的官僚思想最恰当

   btw:我发现这里的态度也很不友好

2004-11-9 20:31 轩辕苍龙
坚决反对儒教,因为它保守。我读论语学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可是我们必须提高警觉,小心儒教再强大话,因为我们是被封建遗毒未净的中国人,我们不能想祖先那样保守,不懂征服,只想‘天朝上国’,你看,汉朝汉武帝把罗马的殖民地抛弃了。因为汉武帝相信儒教,我们现在把儒教看作一般的学习格言就好。不必想太多,况且唐朝也是一个例子,儒教是中国封建的兴起,是资本的没落,是民主的毁灭性支撑点,我们读《论语》要时刻保持清醒。完毕。

2004-11-9 20:40 先知之城
汉武帝才不相信儒教呢,汉武帝只是利用儒教……他自己信的是神仙术……

2004-11-9 20:46 弟弟玉门
儒学确实有它的深刻的一面
中国人对待儒学从董仲舒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错误的观念
认为儒学就是全部的中国文化那就更错误了
儒学只是一门学问,但它不是治国的学问,
治国还是要靠法家思想,
儒学在对待治国这样一个大问题上仅仅只有理论上的幻想
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东西
技术活还得用技术性强的东西去做
仅仅只凭所谓的浪漫气质后市圣人号召那是根本没有用的
所以想要使儒学再次成为治国之道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作为一种学问他还是有它存在的土壤

2004-11-10 00:52 yingzheng
孔子
很可爱的一个人哦

不过,对儒家后来堕落至此
实在-------

2004-11-10 01:18 实干司马
学儒家,信儒教,到底学的信的内容有什么?

。。。这个问题恐怕问1000个人,会给出1000个答案。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定论的东西,还硬说什么博大精深,给人总是一片迷茫,感觉不到它的活力与未来,反而越发感到它虚有其表而已。

2004-11-10 09:32 紫冠道人
反儒教不反儒學

2004-11-10 18:03 弟弟玉门
儒教是后人加的
这也是孔老夫子的悲哀之所在啊!

2004-11-10 18:43 kumasukiyaki
儒本来就不是宗教,是有宗教情结的西方人给加上的

2004-11-10 18:51 幽浪
中国文化==儒家文化

大家还是先讨论一下这个吧?

2004-11-10 18:55 幽浪
儒教==儒家?

中国有没有儒教还有一论呢!

[color=red]勿语怪力乱神

祭如在[/color]
[color=blue]宗教是什么?宗教的要素是什么?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是什么?[/color]

记得有个鸟学者是提出过儒家,儒教一说。
到目前并没有成为标准学。

如果要用个人要用“儒教”请先弄个有个儒教的考证论文来先。

2005-7-11 22:00 实干司马
顶上来给大家讨论。

2005-7-11 22:20 六韬五略
恩哼,先咳嗽两声在发言。

  大家先看,儒家儒学推崇的是什么,他们希望皇帝都像尧舜禹汤包括普通人也都那样,那么贤明,那么知礼。
  可是,大家发现过没有,尧舜禹汤取代前一人位置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手法。
   后世的皇帝,篡位的还要美其明曰,那叫禅让。还都爱自比尧舜禹汤说那是为天下苍生好,那到底为的好不好呢,这个我们先不讨论。
   我就先说人品吧,儒家整天提倡礼仪廉耻,可是最无耻的人恰恰都是学儒家最多的。儒家有个最大的问题,叫大家学的都是圣人,学古人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崇古。儒家理论和实际是分开的,最大的理论学圣人的课程下,大家最大的实际就是用卑鄙的手段达到目的后,还要美化一下自己是多么有高尚情操的。
   儒家文化教出的学生大多数都很虚伪,为什么呢?这和他们学的例子有关系,常常老师会教大家要孝顺,这个当然是应该提倡的,学的例子也是某个大孝子守孝X年。可是问题出现在,为了体现人的孝顺,要求学生在父母死后必须守孝X年,那么好,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学生开始攀比,你三年,我就五年,另外的一个就十年。对父母的孝顺是死后,守孝就能体现的吗?而选人的标准就是选人品好的,而人品好怎么体现呢,就看谁守孝时间长最能体现。那么是不是真心的,看来只有天知,地知,本人知了。
    在看儒家,选人的标准是理想化的,都是要求人品好的,结果这个东西是最说不准的,最能欺骗的,而往往忽视了那些靠自己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得到财富的人。当官的有几个是实干家,不都是只报着书本高谈阔论的人据多。这样的社会能进步吗?
    而且儒家都爱提,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的,孔子就希望回到周朝的时代。忽视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作用,什么都是以前的好,老祖宗的东西最有用,中国古代几个有点作为的皇帝,都是敢破坏祖宗规矩的。

2005-7-11 22:40 初九勿用
[quote]原帖由[i]荒原颇黎[/i]于2004-11-03, 21:51:46发表
   有同感哪!中国儒学一再强调忍辱负重,礼让三先.我们再不能像羊一样温驯了,真该有点狼的野性才是.      [/quote]
不对吧?!
孔子说得很清楚啊:“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005-7-11 23:08 六韬五略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就是告诉你,基本不用报啦。
当然,报复和野性的性格这是两码事

2005-7-12 01:30 蒹葭苍苍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5-07-11, 22:20:15发表
恩哼,先咳嗽两声在发言。

  大家先看,儒家儒学推崇的是什么,他们希望皇帝都像尧舜禹汤包括普通人也都那样,那么贤明,那么知礼。
  可是,大家发现过没有,尧舜禹汤取代前一人位置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手法。
   后世的皇帝,篡位的还要美其明曰,那叫禅让。还都爱自比尧舜禹汤说那是为天下苍生好,那到底为的好不好呢,这个我们先不讨论。
   我就先说人品吧,儒家整天提倡礼仪廉耻,可是最无耻的人恰恰都是学儒家最多的。儒家有个最大的问题,叫大家学的都是圣人,学古人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崇古。儒家理论和实际是分开的,最大的理论学圣人的课程下,大家最大的实际就是用卑鄙的手段达到目的后,还要美化一下自己是多么有高尚情操的。
   儒家文化教出的学生大多数都很虚伪,为什么呢?这和他们学的例子有关系,常常老师会教大家要孝顺,这个当然是应该提倡的,学的例子也是某个大孝子守孝X年。可是问题出现在,为了体现人的孝顺,要求学生在父母死后必须守孝X年,那么好,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学生开始攀比,你三年,我就五年,另外的一个就十年。对父母的孝顺是死后,守孝就能体现的吗?而选人的标准就是选人品好的,而人品好怎么体现呢,就看谁守孝时间长最能体现。那么是不是真心的,看来只有天知,地知,本人知了。
    在看儒家,选人的标准是理想化的,都是要求人品好的,结果这个东西是最说不准的,最能欺骗的,而往往忽视了那些靠自己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得到财富的人。当官的有几个是实干家,不都是只报着书本高谈阔论的人据多。这样的社会能进步吗?
    而且儒家都爱提,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的,孔子就希望回到周朝的时代。忽视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作用,什么都是以前的好,老祖宗的东西最有用,中国古代几个有点作为的皇帝,都是敢破坏祖宗规矩的。 [/quote]
以点概面,似乎不是治学之道吧。

2005-7-12 12:44 六韬五略
那只是我的理解,还请楼上的高手指教一二

2005-7-12 12:50 大树将军
有多少人读过儒家的经典?我看大多数的评论还是道听途说来的。

2005-7-12 12:52 悼红狐
我也不认同儒教这种说法,完全就是乱扯,儒学再怎么被改装,也没看到有“教”的形式,西方人说什么就什么,国人脑子不见了?

儒学当然有用,不过要看gcd怎么包装了

2005-7-12 13:11 六韬五略
[quote]原帖由[i]大树将军[/i]于2005-07-12, 12:50:29发表
有多少人读过儒家的经典?我看大多数的评论还是道听途说来的。 [/quote]
先看看儒家经典出自何出,因何被奉为经典?
我想,那些古人读儒家经典读的比我们多,比我们透彻吧
但是结果呢,大家也都看到了吧

2005-7-13 02:40 蒹葭苍苍
拿古人来比今人,没可比性.
我建议楼上的朋友先读一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再说。事先声明,里面是有糟粕,但我希望不要只看到糟粕。

2005-7-13 03:07 蒹葭苍苍
大家先看,儒家儒学推崇的是什么,他们希望皇帝都像尧舜禹汤包括普通人也都那样,那么贤明,那么知礼。
 可是,大家发现过没有,尧舜禹汤取代前一人位置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手法。
  后世的皇帝,篡位的还要美其明曰,那叫禅让。还都爱自比尧舜禹汤说那是为天下苍生好,那到底为的好不好呢,这个我们先不讨论。——

这个篡位之说且不论是否确有其事(尧、舜、禹是否确有其人仍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先说儒家所提倡的是他们的“仁”。这位朋友显然是在偷换概念。就好比一个人,他是小偷,可他孝敬父母,而别人提倡学他孝敬父母的行为,这难道也是错的?何况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小偷,谁也说不清。

  我就先说人品吧,儒家整天提倡礼仪廉耻,可是最无耻的人恰恰都是学儒家最多的。儒家有个最大的问题,叫大家学的都是圣人,学古人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崇古。儒家理论和实际是分开的,最大的理论学圣人的课程下,大家最大的实际就是用卑鄙的手段达到目的后,还要美化一下自己是多么有高尚情操的。——
虚伪的人是有,难道不学儒的也没有了吗?今人多不学儒,难道伪君子就没有了吗?我看是更多了吧。特别是在台上大讲廉政,台下却大收特收。西方某些人,不也是明地里道貌岸然背地里猥亵儿童吗?他们可跟儒没任何联系。这是人性问题,把它归为儒的影响,这个屎盆子扣得太大了吧。第二,学古问题。如果我没记错,孔子是商朝人的后裔吧。商在周前,他为什么不法商而提出要复周礼呢?因为周朝的礼仪制度已经成熟,比较完善,实施起来较为全面,所以他才说“郁郁乎文哉”。其次,当时礼崩乐坏,战乱纷起(春秋无义战),恢复周王室的权威,使礼乐征伐从天子出,有助于制止战乱。但时代是向前发展的,战国后期,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点,孔子有其局限性。但在其再传弟子子思所作的《大学》中却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发展了〈汤铭〉中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和〈康诰〉中的“作新民”的思想。这是因为在春秋后期,战国初年,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旧有的奴隶制,孔子的弟子们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作出的总结。可以说,在儒产生的年代,它是适合时代要求的。

  儒家文化教出的学生大多数都很虚伪,为什么呢?这和他们学的例子有关系,常常老师会教大家要孝顺,这个当然是应该提倡的,学的例子也是某个大孝子守孝X年。可是问题出现在,为了体现人的孝顺,要求学生在父母死后必须守孝X年,那么好,为了体现自己的孝顺学生开始攀比,你三年,我就五年,另外的一个就十年。对父母的孝顺是死后,守孝就能体现的吗?而选人的标准就是选人品好的,而人品好怎么体现呢,就看谁守孝时间长最能体现。那么是不是真心的,看来只有天知,地知,本人知了。
——读过论语你就应该知道,孔子说,三年不改父道,可谓孝矣。并没有要求人们一辈都活在死人的阴影下。之所以有人要守多年,完全是利益的驱使,这和儒的本质无关。儒教人重义轻利,见义勇为。在儒教盛行的年代,见义勇为之事犹得一见,当时可没有见义勇为奖。反观时下,不提也罢。

  在看儒家,选人的标准是理想化的,都是要求人品好的,结果这个东西是最说不准的,最能欺骗的,而往往忽视了那些靠自己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得到财富的人。当官的有几个是实干家,不都是只报着书本高谈阔论的人据多。这样的社会能进步吗?
  而且儒家都爱提,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的,孔子就希望回到周朝的时代。忽视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作用,什么都是以前的好,老祖宗的东西最有用,中国古代几个有点作为的皇帝,都是敢破坏祖宗规矩的。
——这一点的确是儒教对思想造成禁锢,但就以此来否定儒家,岂非有失公允?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作为新时代的人,跟上时代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些仍具有现代意义,正是我们需要发扬的。另外,中国从来不缺实干家。从先秦的管仲、孙子、商鞅到汉初三杰,到唐朝那些英豪,到范仲淹、王安石,到张居正到林则徐、曾国他们都是实干家。在皇帝方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哪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近代,我们还处于农耕时代,而列强已进入工业社会。落后文明下的实干家,肯定是不如发达文明下的实干家的。如果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西方的农耕时代,跟中国的差距说是天壤之别也是不夸张的。

时下的中国,由于全盘否定儒家,而新的信仰又不能建立起来,以至造成拜金主义横行,人心焕散,人人争权争利,举国上下搞得乌烟瘴气。这就是信仰缺失的表现。我认为,中国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营养,结合现代发达国家的先进文明,重新建立人们的信仰,才是当务之急。这一点,我认为,首先可以从爱国主义做起。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民间,现在又有不少人在重新举起传统文化的旗帜,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而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将会在浴火之后重生。这将是一个具有新鲜气息的文明,它虽然包含着过去,但不等于过去;它既面向未来,又有着清晰的历史轨迹。

2005-7-13 03:17 蒹葭苍苍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是孔子对君子的定论,着重于文质彬彬一词。拿现代的话说,是既朴实又有文化才能称得上是君子。伪君子有几个朴实的,我看没几个吧。

2005-7-13 08:59 木野狐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5-07-13, 2:40:51发表
拿古人来比今人,没可比性.
我建议楼上的朋友先读一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再说。事先声明,里面是有糟粕,但我希望不要只看到糟粕。 [/quote]
仅看《论语》一部就够了,看多了怕他又要想歪去了!

2005-7-13 09:09 木野狐
看经典就要本着历史的态度,以成书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者的原意,勿以今人之意,度古人之言,肆意曲解,自残文化。

2005-7-13 13:15 六韬五略
这一点的确是儒教对思想造成禁锢,但就以此来否定儒家,岂非有失公允?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作为新时代的人,跟上时代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些仍具有现代意义,正是我们需要发扬的。另外,中国从来不缺实干家。从先秦的管仲、孙子、商鞅到汉初三杰,到唐朝那些英豪,到范仲淹、王安石,到张居正到林则徐、曾国他们都是实干家。在皇帝方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哪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近代,我们还处于农耕时代,而列强已进入工业社会。落后文明下的实干家,肯定是不如发达文明下的实干家的。如果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西方的农耕时代,跟中国的差距说是天壤之别也是不夸张的。


管仲、孙子、商鞅,汉初三杰他们学过儒?   

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两个学的儒,但他们已经发现儒家的缺点,要革儒家的尾巴,但不小心,儒家势力过大,他们还是失败了。林则徐他学儒,、曾国也学儒一个提倡改革,一个好杀人,哪一点有仁字?他们学的是儒吗?

学儒的那么多人中,才出了这么几个看得清儒家弱点,要改革的,不正说明儒家的失败吗?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嘿嘿,秦皇没学过儒吧。
汉武开始提儒,唐宗为统治发明了用学儒好的人当官选官的制度,到了宋祖手上,中国就开始变的很弱了,难道你不知道?他们当然是实干家汉武,唐宗宋祖这三哥们逐步建立晚上儒家的后果,是什么,到宋恶果出现了。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你老师有教过你吧。

那么儒家那原始社会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你不觉的可笑吗?建议大家学奴隶社会,学原始社会的一切,那可能吗?这和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吗?

“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未免也太虚伪了吧,不患寡而而患不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凭什么要平均哪?别人干活白养你,如果不养,还要叹气,我不是忧虑我的贫穷啊,而是忧虑这个社会为什么不平均分配啊。不忧虑财富贫乏而怕社会动荡。

2005-7-13 13:16 六韬五略
[quote]原帖由[i]木野狐[/i]于2005-07-13, 8:59:52发表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5-07-13, 2:40:51发表
拿古人来比今人,没可比性.
我建议楼上的朋友先读一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再说。事先声明,里面是有糟粕,但我希望不要只看到糟粕。 [/quote]
仅看《论语》一部就够了,看多了怕他又要想歪去了!  [/quote]
是啊,每本书自然有其可取之处,只是多少的分别而已。

2005-7-14 01:39 蒹葭苍苍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5-07-13, 13:15:45发表
这一点的确是儒教对思想造成禁锢,但就以此来否定儒家,岂非有失公允?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作为新时代的人,跟上时代才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儒家所提倡的“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些仍具有现代意义,正是我们需要发扬的。另外,中国从来不缺实干家。从先秦的管仲、孙子、商鞅到汉初三杰,到唐朝那些英豪,到范仲淹、王安石,到张居正到林则徐、曾国他们都是实干家。在皇帝方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哪朝的开国皇帝不是。我们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在近代,我们还处于农耕时代,而列强已进入工业社会。落后文明下的实干家,肯定是不如发达文明下的实干家的。如果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西方的农耕时代,跟中国的差距说是天壤之别也是不夸张的。


管仲、孙子、商鞅,汉初三杰他们学过儒?  

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两个学的儒,但他们已经发现儒家的缺点,要革儒家的尾巴,但不小心,儒家势力过大,他们还是失败了。林则徐他学儒,、曾国也学儒一个提倡改革,一个好杀人,哪一点有仁字?他们学的是儒吗?

学儒的那么多人中,才出了这么几个看得清儒家弱点,要改革的,不正说明儒家的失败吗?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嘿嘿,秦皇没学过儒吧。
汉武开始提儒,唐宗为统治发明了用学儒好的人当官选官的制度,到了宋祖手上,中国就开始变的很弱了,难道你不知道?他们当然是实干家汉武,唐宗宋祖这三哥们逐步建立晚上儒家的后果,是什么,到宋恶果出现了。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你老师有教过你吧。

那么儒家那原始社会人类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你不觉的可笑吗?建议大家学奴隶社会,学原始社会的一切,那可能吗?这和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吗?

“仁”、“道”、提出的“克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句未免也太虚伪了吧,不患寡而而患不均,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凭什么要平均哪?别人干活白养你,如果不养,还要叹气,我不是忧虑我的贫穷啊,而是忧虑这个社会为什么不平均分配啊。不忧虑财富贫乏而怕社会动荡。 [/quote]
断章取义,不知阁下读书是否也这样.
我说中国不缺实干家,并不是说管仲等人也是儒家.
宋朝的积弱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要说儒家思想的禁锢,那敢是从南宋开始的,这和宋祖无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去找张建昭补一下宋史)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是经济改革而不是思想改良,其中王安石的改革还包括军事改革.这个和儒家更不沾边.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的颠峰时期
古代中国的领跑,原因在于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稳定的政治的格局.其中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中儒家没多大关系,但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近代的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在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止步不前了.这其中有儒家的思想在起作用,也有明末更落后的清朝入主中原,采取了更保守的政策的原因.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儒家学说并非不懂通,从先秦的孔子因才施教,提出和而不同,肯定管仲,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懂得变通的人.到汉初的叔孙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另外,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阁下取一点而忽略其余的,给人的感觉如果不是有别样用心,就是根本没读过儒家经典,对儒家还停留在无知上.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正因为统治阶级不能做到"克己",所以才会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现在西方国家也讲究克己,芬兰的公务员只能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三文治,如果喝到红酒,就很可能出问题.这个是有严格的纪律,但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恐怕也不行的吧.儒家主张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不要去做不符合礼法和道德的事.在别人目光范围所及之外特别更要重视这一点.而有些人做不到这个,却把屎盆子往儒家身上扣,恐怕也是有失公允的吧.

再说"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和什么社会都无关.假如一个人,吃不饭肚子,就不讲爱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补弃一点,朴实不是愚昧,朴实的意思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这正是现在所缺少的,无论是位高者,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奸诈成性,整个社会无一点诚信可言,还沾沾自喜,自诩盛世.自XX立国以来,哪天不是形势大好,好到被别人越甩越远,而我们还在梦中呢.

2005-7-14 09:01 日悦惺忱
孔子很伟大的,除了过分的讲究礼.

2005-7-14 10:20 读书人
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2005-7-14 10:40 云川
我认为还用,前车之鉴;如果它是坏的,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反面,如果它是好的,我们可以直接学它。应该利用好它的每一点价值

这个儒学文化是否有用和是否应该广为继承传播,或许有些区别,不能太笼统了

2005-7-14 10:49 偷心猎人
[quote]原帖由[i]六韬五略[/i]于2005-07-12, 13:11:00发表
先看看儒家经典出自何出,因何被奉为经典?
我想,那些古人读儒家经典读的比我们多,比我们透彻吧
但是结果呢,大家也都看到了吧 [/quote]
这个的确很难辩驳。

儒家的崇古、厚古薄今的思想传统也令人特别是年青人看不到活力与希望。

2005-7-14 11:28 wenwen
有用是有用,但不应该所有人都儒家,儒家不应该作为主流,儒家做了主流,中国变成什么样子了!!!!

2005-7-14 12:25 fycmouse
文化的传承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传承,跟西方的宗教高度统一不是一个道理么。

2005-7-14 12:33 晋阳侯张辽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 儒学也是一种文化 我们有5000年的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现在的文明啊

2005-7-14 14:05 六韬五略
[quote]原帖由[i]蒹葭苍苍[/i]于2005-07-14, 1:39:15发表
断章取义,不知阁下读书是否也这样.
我说中国不缺实干家,并不是说管仲等人也是儒家.
宋朝的积弱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要说儒家思想的禁锢,那敢是从南宋开始的,这和宋祖无关(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你可以去找张建昭补一下宋史)
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是经济改革而不是思想改良,其中王安石的改革还包括军事改革.这个和儒家更不沾边.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的颠峰时期
古代中国的领跑,原因在于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稳定的政治的格局.其中中国的大一统和农业技术的发达中儒家没多大关系,但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近代的中国落后,是因为中国在从农业化向工业化的过程中止步不前了.这其中有儒家的思想在起作用,也有明末更落后的清朝入主中原,采取了更保守的政策的原因.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儒家学说并非不懂通,从先秦的孔子因才施教,提出和而不同,肯定管仲,就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懂得变通的人.到汉初的叔孔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另外,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阁下取一点而忽略其余的,给人的感觉如果不是有别样用心,就是根本没读过儒家经典,对儒家还停留在无知上.

应该知道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问你,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实行的是平均主义吧,那个时候大家据说民风善良,但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到共产主义社会呢?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你生在一个,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肚子都填不饱,你去讲仁,讲道,再讲克己,这很好啊,很适合皇帝统治你,李自成当年就很克己,宁可死也不愿意反。”
正因为统治阶级不能做到"克己",所以才会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现在西方国家也讲究克己,芬兰的公务员只能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三文治,如果喝到红酒,就很可能出问题.这个是有严格的纪律,但如果没有自我约束恐怕也不行的吧.儒家主张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心,不要去做不符合礼法和道德的事.在别人目光范围所及之外特别更要重视这一点.而有些人做不到这个,却把屎盆子往儒家身上扣,恐怕也是有失公允的吧.

再说"仁",仁就是爱人.这个和什么社会都无关.假如一个人,吃不饭肚子,就不讲爱人,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吧.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弱后难道是到近代才弱后的吗?如果不学崇古的儒家,中国至于改革那么少吗?至于开始从领跑的位置开始慢慢滑落,到最后落后人家一大圈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补弃一点,朴实不是愚昧,朴实的意思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这正是现在所缺少的,无论是位高者,还是普通老百姓,人人奸诈成性,整个社会无一点诚信可言,还沾沾自喜,自诩盛世.自XX立国以来,哪天不是形势大好,好到被别人越甩越远,而我们还在梦中呢. [/quote]
等,竟然你说中国不缺乏实干家,那实干家又不是儒家,那在《儒学文化,你认为还有用吗?…………》这个帖子题目讨论下,你举实干家的例子是想告诉我们,我们不缺实干家,只是实干家都是儒家,或不是儒家?
麻烦你给个准确说法,不要两边头讨好。

但儒家并非固守教条主义者.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一些清醒的人看到了中国危机,主张师夷之长以制夷,大办实业,希望通过实业救国.接着又出现了戊戌变法.而戊戌变法的发起者恰恰是一群儒生.

注意了,儒生的改革,是因为儒生发现了不改革不行,而儒生的改革用的思想和儒家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他们的改革恰恰吸收了外面的思想,抛弃儒家的思想。毛主席也是从小到大在私塾念书,读的是孔子,也能算儒生吧。但他信马列,创造了自己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孔子思想。

稳定的政治格局却是儒家在起作用
是啊,儒家用思想禁锢来阻碍人的思想进步,叫人不要反抗,不思进取,血性慢慢慢的磨光,当然能保证皇帝的位置稳定。

汉初的叔孔通制礼法,也是去繁就简
古代礼法之繁杂,还是汉初的叔孔去繁就简,如果没去,那些礼法还要复杂到什么程度?
就那样了,还叫简,我看叫你用古代的礼法行事,我看你什么事也做不成。

关于崇古问题,儒家并不崇古,只是尊古.并不盲目崇古.儒家所尊之古,是尊其善者,尊重的是传统中有益的思想.
哦,原来是尊古,那么尊的目的是什么?尊重的目的是什么?我到发现,儒家满口都是,按祖宗传下来的做,这是盲崇还是尊重祖宗的果实?看看,司马家多尊重啊,篡位就篡位嘛,还要叫人写昭说,这叫禅让。合法,多尊重老祖宗的规定。


.正是这一特色使中国文明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战乱都能延续下来.相比之下,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国家的文明于今何在

不得不说儒家文化高啊,入侵中国的那么多蛮族,在吸收我们的文化之后,要不被同化,要不就是加速堕落。只是不知道清朝,吸收了儒家文化后,还有多少的进取心呢,而汉文化,又被摧毁了多少呢?在你眼中,儒家文化在,就等于我们的汉文化存在对吗?
你知道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吗?而清的时候土地又有多大吗?

尊古只是儒家学说中微小的一部分,儒家主要的主张是入世,是通过文教使人向善.这一点和现在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主张忠君爱国,为国效命.主张做人爱憎分明,不做苟且之事

这个更好笑了,儒家占主流的几千年来,无数中国人只学儒家四书无经,教了多少人才出来,举两个人,秦烩和岳飞。这两人学儒学的应该都不错吧,知道什么是忠君爱国吧,岳飞的下场大家都知道,他忠的是什么?是国家呢,还只是那个皇帝?那么秦烩呢,他忠的是皇帝还是国家?学儒的读书人,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会做什么呢?要不就是可耻的投降,要不就是无意义的自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呢?恐怕只有你说的,起到稳定国内的稳定。你提的这些主张确实没错,大家现在也要按这个美德来做,可为什么那么多从小学儒的人确做不到呢?教出来两种人,一种是确实按这严格做的书呆子,另一种呢,在人前按这个标准做样子,最简单的就是,满口爱国,确做自毁长城只事,提出的理由就是长城要叛变。他们到底是爱国呢?还是爱他们自己?儒家教了几千年,出的净是这样的人才不悲哀吗?

儒家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不是说要给那些没饭吃的人白食吃.而是要每个人都有能谋生的资本.在农业社会里,就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饭吃.所以中国历代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土地.这恰好证明了儒家这两个思想的价值.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达到了严重的不均,使社会矛盾变得尖锐,在不可调和的情况下,国家就会出现动乱.国家出现动乱,生产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历代统治者都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是儒家的遗憾.也说明了,儒家学说只被统治者有选择地使用.而现在的人,根本没读过儒家学说,却把所有的屎盆子往儒家头上扣,这一点令人无法忍受.

儒家思想简直太先进了,竟然早于马克思就想到了,人类只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保证社会人类的稳定。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知道有何不同啊?我们应该不用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经济学,大家都改学儒家四书五经就可以了,在孔子光辉思想的照耀下,我们将会战胜一切,达到共产,平均的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大家不是很努力的贯彻孔子的思想。


如果一个人贫穷就不去追求完美的人格,那他肯定不会成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因为穷,就去偷去抢,去伤害别人,损人利己,这难道也是正确的?"仁"和"道"都和吃不吃饭肚子无关.而书画棋琴才和吃不吃饱肚子有关.美国有钱,发达,但在全球搞霸权主义,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现在却被全世界很多国家谴责.可见,即使一个国家再民主,再发达,如果不讲道义的话,总会被人唾骂的.

什么叫完美人格?不知道是怎么定义的?又有谁做到了?讲美国,你难道不知道,历史上记住的都是胜利者,一场球赛,不管其中一个队靠什么手段获得胜利,得到冠军。就是多么的有争议,但历史上刻下他们的名字后,大家只会记得胜利者。至于过程,没人会记得。

明朝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中国改革少,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达,自给自足. 这跟西方的海洋性地域有很大的差别.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有饭吃,又是世界强国.谁还会想着去改革. 这是个综合因素,有些专家还就些作出了相关的研究,好像以前在轩辕也发过,我建议你还是去读一下再说.另外,多读点儒家的书,然后再过发表议论,免得被人笑话.

这就是你读儒书读的多,明朝是是世界第一强国,但张居正想到了改革,你要在当时一定也是反对者,大家过的好好的,没P事,改革个P啊。

书没你读的多,还能写唐诗,你应该活在过去。

2005-7-15 00:41 蒹葭苍苍
还是多去读点书吧,免得被人笑。崇尚无为而治、务虚的那是道家。
老毛是儒生。这个论点令人感到很新奇。清朝的改良派接受新的思想是事实,但好像没有抛弃儒家的思想吧。
儒家文化并不等同于汉文化。而且自汉以后的儒家文化都是被阉割过的儒文化,不要把它等同于先秦时的儒家。
是啊,儒家用思想禁锢来阻碍人的思想进步,叫人不要反抗,不思进取,血性慢慢慢的磨光,当然能保证皇帝的位置稳定。建议阁下去读一下《孟子》。
你知道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吗?而清的时候土地又有多大吗?土地大就用吗?中国的疆土是日本多少倍。清朝是本来就落后,游牧民族,农耕文明当时对它来说是先进的。

关于岳父和秦桧问题,我之前已答过,人性问题。在没有儒家文化的国度,也有这样的行为。

如果要把儒家跟马克思主义比较,先看看这两种思想产生的年代再说。

完全人格没有人能达到,但可以把它当作最高目标去培养自己的修养。目标定得高,档次自然不会比那些把目标定得低的人差。再重申一次,张居正是经济改革,根本不涉及儒家思想。既然手段不重要,目的才是重要的,那么,制订那么多国际公约不知又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现在国际舆论又在一致地谴责恐怖主义呢?

当下中国,全盘否定儒家和全盘肯定都是有失偏颇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欧洲。在中世纪的唯心主义中走出来的欧洲并没有全盘否定基督精神,而是以科学的精神,去除了其中的糟粕,保留了其关怀世人等有益的部分。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应该学习欧洲人的做法,取其中有利的于时代的精髓加以继承,将其中糟粕剔除,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事实已经证明,“五四”运动倒不了孔,文革也倒不了。但我们也不能回到迷信孔的老路上。我们应该从中倒孔与迷孔中找出一条新的路,第三条路。

2005-7-20 06:07 忧郁的风
宋明理学家受禅宗的影响太深了,儒学的“修身”被他们简化为“修心”,其实并非儒家本意。但是我决的还是修心是禅宗的中心,规矩是人定的,现在毕竟也不是以前的古时候,要因人而议

2005-8-25 00:44 宇文铭
儒学需要修正,希望出现董仲舒

2005-8-25 07:38 七公主
可以问楼主一个问题吗?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

2005-8-25 07:40 七公主
再问一个问题,楼主言外之意是说儒教无用,原因是历史古老,那么基督等远古产物是否也应无用?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