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20:41
李元芳
情商低的人比情商高的人更幸福?
因为情商低的人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情商高的人经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往往会委曲求全,但这样会让对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2024-12-12 22:32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12 20:41 发表
因为情商低的人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情商高的人经常考虑别人的感受,往往会委曲求全,但这样会让对方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quote]
1. 社會是多次博弈機制,你可以不考慮別人感受,但你很難有第二次機會
2. 現代社會是複雜機制,即個體,或者小村落式的集體永遠不會有發展的可能性
一個人渾身是能力,也不如一幫人合作
所以融入社會的能力愈強,愈容易成功
綜上,情商高更幸福
=====
類似的是不是拳頭愈硬,把別人打服氣了,愈容易成功,道理上顯然不是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12 22:35 编辑 [/i]][/color]
2024-12-13 00:09
李元芳
回复 #2 橙炎陽 的帖子
在社会中,一个情商低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别人,大多数人大不了疏远他,只有极少数有实力又龇睚必报的人会专门报复他,他会认为只是自己遇到坏人了而已,不会认为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在家庭中,一个情商低的人的行为会影响到近亲属(他自己不认为自己影响到别人了),如果近亲属是情商高的人一直忍耐(你不说,他就继续影响你,你说了,那就等于翻脸了),他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当近亲属忍无可忍了,就只能彻底翻脸了。
2024-12-13 00:19
橙炎陽
回复 #3 李元芳 的帖子
家庭另說,這個比較複雜
這點受很多因素影響了,比如財政,比如性格,比如年齡和輩份,有很多因素影響
比如兒子要聽爸爸的話,有錢的考量,有年齡的考量,有輩份的考量,有世俗的考量
爸爸情商再低,兒子也得忍著,這個無解的
講再難聽點,就算爸爸,爺爺,打你,你不也得忍著?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嘛
========
不考慮家庭,拿外部社會來說,沒人需要讓著其它人
這裡情商低的短板很明顯了
升職的機會遠離你,開店生意你也不會做得好
只能一輩子靠賣力氣過日子
========
現代社會很多工作崗位其實技能佔小頭,情商佔大頭
也就是俗稱的會來事,會平事
比如產品經理和普通程序員的區別是甚麼?
賣得好的牛肉麵和賣得不好的牛肉麵店老闆區別是甚麼?
端盤子的小弟和餐廳經理區別是甚麼?
銷售冠軍和銷售菜雞區別是甚麼?
往往就是差個情商罷了
=======
用專業一點的話說,現代大部分的生活價值來自人與人互相交換得來
交換的效率愈高,這個人就愈牛逼
甚至可以幫助他人理順交易(比如倒賣農產品的,可以幫助農民和消費者來牽線)的人
就能從社會獲得更多價值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13 17:23 编辑 [/i]][/color]
2024-12-14 17:03
哆子颜
回复 #3 李元芳 的帖子
情商高的人只是会忍耐吗?未必吧,很多表演型人格的情商也高,靠这个吃饭呢
2024-12-15 09:45
hhp19910906
主楼说的不就是“弱智青年欢乐多”么,如果把人得罪光也不在乎的话,那确实是这样的
2024-12-15 09:46
hhp19910906
回复 #5 哆子颜 的帖子
那不是忍耐,只是有些事不屑计较,需要计较的也不直来直去的计较,用更委婉的手段达到目的
2024-12-15 11:04
哆子颜
回复 #7 hhp19910906 的帖子
这些属于智商的范畴吧,为什么说是情商呢
2024-12-15 14:09
hhp19910906
回复 #8 哆子颜 的帖子
把事办成是智商,把事办好是情商
2024-12-15 20:54
李元芳
回复 #4 橙炎陽 的帖子
有个人自称是学理科的,现在做的工作是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他认为和人打交道比搞科研更难
2024-12-15 21:01
李元芳
回复 #5 哆子颜 的帖子
不是情商高的人只会忍耐,是在某些情况下面对情商低的人只有两种选择,1是忍,但一直忍,对方可能会变本加厉(对方不一定是故意针对你,有可能是不懂人情世故,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给你带来困扰)。2是直接掀桌子彻底翻脸。你不想掀桌子彻底翻脸就只能忍。
2024-12-15 21:03
李元芳
回复 #6 hhp19910906 的帖子
不在乎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得罪别人是两个概念。
2024-12-15 21:26
李元芳
回复 #7 hhp19910906 的帖子
就是因为对方情商低,所以很难用委婉的手段达到目的,你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对方可能根本听不明白你的意思,你直接表达就可能翻脸了。举个例子,一个当妈的对她女儿说“别回来了,我实在累得受不了啦”,(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从小被溺爱,不爱干活,一放假就回娘家让父母伺候,根本不考虑父母年龄大了,而在外地的儿女回娘家,父母肯定要尽全力伺候,时间长了就扛不住了,如果不直接说,情商低的年轻人听不懂,如果直接说,基本是相当于翻脸了)。
还有的女儿要回娘家生孩子坐月子,她哥和她父母住一起,她要回来常住,她嫂子自然是不乐意的,这种情况她嫂子不忍耐,就只能翻脸,不只是和她翻脸,而是和她全家翻脸(她妈是不反对她回来住的,她能提出这个要求本来就是从小被溺爱的,她嫂子反对,她妈肯定站在闺女一边)
2024-12-16 08:39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15 20:54 发表
有个人自称是学理科的,现在做的工作是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他认为和人打交道比搞科研更难 [/quote]
這個不奇怪,特別是不適應社會的人,或者身邊成長社會轉變過一次的人(比如農村進城,國內留洋)
2024-12-16 08:46
橙炎陽
回复 #13 李元芳 的帖子
家人這種關係比難複雜,畢竟有天生的血緣紐帶
對方做得過份,你也不好怎麼著
這個牽涉到一個沉波成本的問題
畢竟從小養大的女兒,如果不再多侍候兩天就要馬上失去女兒的關係
很多人會選擇委曲求全
如果長輩情商低就更麻煩了,中國傳統社會基本是無腦支持長輩的
你敢反抗,整個社會都要來鞭撻你
2024-12-16 10:14
乌鹊南飞3
回复 #11 李元芳 的帖子
元芳兄弟不会认为情商与沟通能力没有关系吧?
2024-12-18 19:08
李元芳
回复 #16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有些事不是沟通能力能解决的,比如你开个网店,遇到一个想用退款不退货方式薅羊毛,你能沟通能力再强也没用吧?当对方情商很低或故意刁难你的时候(这应该属于不是蠢就是坏的人),你沟通能力强有用吗?如果一个女儿经常回娘家常住让老人伺候,她自己情商低,就没觉得她经常回娘家常住会给老人带来困扰,老人怎么办?忍着不吱声,女儿就会一直经常回娘家常住让老人伺候,老人要是婉转的提示一下,女儿情商低,听不明白,老人要是直接说,情商低的女儿会认为是不让她回娘家,以后就不回了,这样关系就闹僵了,而实际上老人只是想让她像正常情况那样在逢年过节回家娘,老人伺候她也没有怨言,但她平时回娘家常住让老人伺候,老人累得受不了,一年伺候十天半个月和一年伺候小半年是不一样的
2024-12-18 19:33
橙炎陽
回复 #17 李元芳 的帖子
情緒商數,全稱情緒智慧商數,簡稱情商(英語: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為EI或EQ),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沙洛維於1991年創立,屬於發展心理學範疇。情商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但也有人質疑情商是否是一種智力能力的擴展表現。跟智商不一樣,情緒商數可以經過指導而有改善。
EQ五個向度
丹尼爾·高爾曼(Goleman)指出EQ由五個向度所組成。
1. 自我察覺
2. 自我規範
3. 自我激勵
4. 同理心
5. 現實檢驗能力
========
一般來說情商EQ是相對應於更早被人類發現的智商IQ
EQ指的是人們對於管理情緒的能力
很多簡中短視頻喜歡說同一句話高情商VS低情商的不同表達方式之類的段子,實際上是以偏蓋全了
這裡他們普遍把高情商視作"會來事",聽得懂弦外之音,或者善於用文字修飾,這裡固然也是情商的一個元素(第4點),但不是完整高情高的意思
元芳這裡大意應該是說傳統意義上的"面面俱到/處事圓滑"之類的意思
放中國文化來說,待人以寬算是有君子的其中一種品德,跟別的忠信孝義之類的品德一樣
有利有弊吧,從功利主義說當然也可以說是不利的,故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18 19:42 编辑 [/i]][/color]
2024-12-21 09:06
乌鹊南飞3
回复 #17 李元芳 的帖子
对付无赖只是智商与武力的问题,沟通能力有助于提早认清无赖嘴脸。武力不同于暴力
家庭与家庭不同。有些原生家庭问题重重,和睦相处也艰难;有些家庭喜欢呵护子女,高考陪读,工作陪住。重点还是在于家庭成员如何 齐家
2024-12-22 10:13
hhp19910906
回复 #10 李元芳 的帖子
目前的科学还是在人的思维范围内,但人是神造的,已经超出人的思维范围了,所以人比科研难搞
2024-12-22 10:16
hhp19910906
回复 #12 李元芳 的帖子
还有一类是因为不在乎,所以也不去意识是不是已经得罪人了
2024-12-22 21:45
李元芳
不是说做到面面俱到,至少得懂得人情世故,举个例子说,以前老人有多个子女,子女成家立业后就有了各自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过年子女们会回娘家一起过年,住在当地的子女晚上会回自己家,不住在娘家(娘家也住不下那么多人),外地回来的子女只能住在娘家(回自己家太远),但外地回来的子女也就在娘家临时住几天,然后就回去了, 不会在娘家常住(毕竟普通人家房子也不宽裕,三个家庭长时间住在一套房子里也不是那么回事,实际上早就放假了,就是为了避免住的时间太长招人烦,所以才等到快过年的前一两天才回娘家),而现在的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一放假就带着全家往娘家跑(为了自己不做饭),等到假期结束才回自己家,娘家房子不够住,就让和老人住在一起兄弟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兄弟去睡沙发),放假时间还长,一年放小半年的假,都在娘家住,根本不考虑这么做会不会招人烦,别人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临时住也没什么,但长期让别人把房子让出来,他们自己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还很心安理得,可以说他们回娘家,老人成了免费保姆,兄弟成了寄人篱下。
2024-12-22 21:57
李元芳
回复 #19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有些事很难完美解决,就说外地子女放假回娘家常住这种情况,他们自己不懂事,当兄弟的怎么办?要是忍,他们就一直这样每年回来常住,让兄弟把房子让出来。要是不忍,把不满说出来,等于翻脸了,有人说兄弟可以搬出去住,先不说没有其他地方住,就算兄弟在外边租房住,这不就等于把不满表示出来了吗?这种情况,你有办法在不影响感情的前提下解决吗?
2024-12-22 22:00
李元芳
回复 #20 hhp19910906 的帖子
人性太复杂
2024-12-22 22:09
李元芳
回复 #21 hhp19910906 的帖子
有人是思维方式问题,比如住在外地的子女过节说要回娘家,老人说要打算去他家过节,老人说打算去他家过节就是不想让他回娘家,因为别的子女对他带全家回来常住已经很不满了,但他就没想到这点,反而觉得老人过节到自己家来路上太辛苦(实际上无论是他回娘家,还是老人去他家,都是老人做饭买菜),坚持过节要回娘家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24-12-22 22:11 编辑 [/i]][/color]
2024-12-23 09:36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2 21:57 发表
有些事很难完美解决,就说外地子女放假回娘家常住这种情况,他们自己不懂事,当兄弟的怎么办?要是忍,他们就一直这样每年回来常住,让兄弟把房子让出来。要是不忍,把不满说出来,等于翻脸了,有人说兄弟可以搬出去住,先不说没有其他地 ... [/quote]
這個近年很多人際交往的書會教到,要學會"拒絕",不要總是當包子
=======
子女不懂事當然是一個大問題
=======
但是傳統文化總想當老好人,很婉約地把事情辦了也是一個問題
或者總想通過旁敲側擊不得罪人又把事情推卻了,這很難的
拒絕時要學會有理據,講道理擺事實,不涉及人身攻擊,那就沒啥好翻臉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23 11:32 编辑 [/i]][/color]
2024-12-25 09:17
斑鸠凉
回复 #24 李元芳 的帖子
爱恨情仇是比较复杂,人与人不同,一般规律比较难提取呢
2024-12-26 10:29
乌鹊南飞3
回复 #23 李元芳 的帖子
跟老人一起住的兄弟,是自己买房,还是继承老人的?这两者区别大了。后者的情况,其他外地子女说不定也是冲着将来老人没后,分家产先造成既成事实来的
2024-12-26 23:44
李元芳
回复 #27 斑鸠凉 的帖子
人性复杂,有些人的做法就不能用常理推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24-12-26 23:55 编辑 [/i]][/color]
2024-12-26 23:52
李元芳
回复 #28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个不重要,所谓人往高处走,离开老家去外地成家立业发展的自然是去更好的城市,而不可能去更差的地方,试想一下,一个人老家是偏远小县城的,他去一线城市成家立业发展,还会惦记县城老家的房子,花费时间精力要和自己兄弟争房产吗?一个能跑到大城市发展的人,就这点格局吗?那些住在当地的兄弟倒有可能去争。
2024-12-27 08:07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6 23:52 发表
这个不重要,所谓人往高处走,离开老家去外地成家立业发展的自然是去更好的城市,而不可能去更差的地方,试想一下,一个人老家是偏远小县城的,他去一线城市成家立业发展,还会惦记县城老家的房子,花费时间精力要和自己兄弟争房产吗 ... [/quote]
南飛兄這個角度讓我都想回答了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2 21:57 发表
有些事很难完美解决,就说外地子女放假回娘家常住这种情况,他们自己不懂事,当兄弟的怎么办?要是忍,他们就一直这样每年回来常住,[color=Red]让兄弟把房子让出来[/color]。要是不忍,把不满说出来,等于翻脸了,有人说兄弟可以搬出去住,先不说没有其他地 ... [/quote]
假如房產是父母的,先不說身後爭不爭房產吧
父母在世,女兒回家住兩天,當兄弟的把房間讓出來給姐妹住,在女兒的立場上來看,也不算不合理
畢竟一年大部分時間當兄弟的都住著,自己再怎麼頻繁也不過幾十天偶爾住住,從權利上而言說得過去
2024-12-27 09:57
斑鸠凉
回复 #29 李元芳 的帖子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能够做到“阅人无数”的明智之士,总是少的
2024-12-27 19:49
李元芳
回复 #31 橙炎陽 的帖子
如果时间不长,当然是合理的,但时间很长还是合理的吗?你觉得多长时间是合理的呢?比如女儿要回娘家生孩子,需要在娘家住近一年,这是否合理呢?比如前边那个例子,她要回娘家住近一年,她嫂子不乐意有错吗?
2024-12-27 20:15
李元芳
回复 #32 斑鸠凉 的帖子
前几年玩灌篮高手手游,组队是随机分配的,我用神宗一郎,组队之后,有一个人用藤真,比赛还没开始,那个人就说“神宗去抢篮板”,神宗一郎本来就不擅长抢篮板这种事,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他是不打算配合了(因为当时队里有神宗一郎的打法是神宗一郎只管投三分球,队友只负责抢球,这种打法如果三分球的成功率高也就罢了,但有些人水平不高,只管三分球,也不传球给队友,还经常投不进,这导致很多人对用神宗一郎的很反感),既然他不打算配合我,我就选择配合他,比赛开始以后,球到我手里我就传给他,让他去得分,他水平倒是很高,得分能力不比我差,三分球成功率也不低,这样打了一阵,他态度有所改变,有时也会传球给我,但我还是很少出手,有把握时才出手,没把握时就把对方球员引开,然后再把球传回去给他,给他制造空位投三分的机会,比赛结束,我只得了十几分(平时一场比赛我都是得四五十分的),我这种做法算不算情商高?:hz1019:
2024-12-28 00:02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7 19:49 发表
如果时间不长,当然是合理的,但时间很长还是合理的吗?你觉得多长时间是合理的呢?比如女儿要回娘家生孩子,需要在娘家住近一年,这是否合理呢?比如前边那个例子,她要回娘家住近一年,她嫂子不乐意有错吗? ... [/quote]
比如說一兒一女的家庭
只有一間"次臥"
平時是兒子住的,如果女兒住得時長跟兒子差不多,就是合理的
具體截取那一段時間來看(比如說是具體看某一年,還是綜括10年來看),就看各人心胸了
當然,前提是權利相似,義務相似
如果兒女的義務不同,那就另說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28 00:04 编辑 [/i]][/color]
2024-12-28 10:01
斑鸠凉
回复 #34 李元芳 的帖子
元芳兄弟智商点赞~情商嘛,与人为善之后,此人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2024-12-28 20:25
李元芳
回复 #36 斑鸠凉 的帖子
时间长了,具体情况忘了,反正后来从他的态度来看,对我是认可的,当时很多人用神宗一郎的人是仇视的
2024-12-28 20:42
李元芳
回复 #35 橙炎陽 的帖子
你这是把双方关系定为买卖关系甚至仇人关系,而非亲属关系。据说按传统风俗,女儿嫁人以后是不能回家常住的,而且回娘家时也要和自己老公分开睡,否则会对自己兄弟不利。现在独生女很多,即使不是独生女,因为现在年轻人只要有条件,也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既然老人没有和儿子住在一起,所以很多已婚的女儿并没有把这个风俗当回事,但是,如果有兄弟和老人住一起,已婚女儿还要回娘家常住就是太不懂事了,抛开风俗风水之类的不说,只说现实的情况,如果她的兄弟是已婚,她会娘家常住,肯定会影响家庭和睦,就算兄弟忍着不吱声,兄弟媳妇也会有意见。如果兄弟未婚,她会娘家常住,也会影响兄弟找对象。
当然,如果她目的就是为了坑自己兄弟,说“我就回娘家常住,你结婚了,我给你搅离婚了,你未婚,我就搅得你找不到老婆,让你打一辈子光棍”,那她回娘家常住就是合理的,因为她把自己兄弟当成了仇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24-12-28 20:44 编辑 [/i]][/color]
2024-12-28 21:07
李元芳
回复 #35 橙炎陽 的帖子
抛开男女或亲情不说,只从说公平角度说,一个人离开老家去外地成家立业,人往高处走,肯定是会去大城市,他的兄弟(或姐妹)在老家和父母住一起住,没有能力搬出去住,说明他的经济条件远比他的兄弟(或姐妹)强得多,一个富人去和自己的穷兄弟(或姐妹)争利益,这么做是否合理?另外,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一般都是娘家的重点培养对象,而那个在老家和父母同住的兄弟(或姐妹)显然属于不被重视的,一个被全家重点培养的人,当有了能力以后是不是应该帮衬一下自己的兄弟(或姐妹)?不帮衬要坑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这算什么?
2024-12-28 23:32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8 20:42 发表
你这是把双方关系定为买卖关系甚至仇人关系,而非亲属关系。据说按传统风俗,女儿嫁人以后是不能回家常住的,而且回娘家时也要和自己老公分开睡,否则会对自己兄弟不利。现在独生女很多,即使不是独生女,因为现在年轻人只要有条件,也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既然老人没有和儿子住在一起,所以很多已婚的女儿并没有把这个风俗当回事,但是,如果有兄弟和老人住一起,已婚女儿还要回娘家常住就是太不懂事了,抛开风俗风水之类的不说,只说现实的情况,如果她的兄弟是已婚,她会娘家常住,肯定会影响家庭和睦,就算兄弟忍着不吱声,兄弟媳妇也会有意见。如果兄弟未婚,她会娘家常住,也会影响兄弟找对象。
当然,如果她目的就是为了坑自己兄弟,说“我就回娘家常住,你结婚了,我给你搅离婚了,你未婚,我就搅得你找不到老婆,让你打一辈子光棍”,那她回娘家常住就是合理的,因为她把自己兄弟当成了仇人 [/quote]
按這個理這個兄弟就沒有在平等的角度思考問題
而是認為次臥就應該是自己的,娘家的房子使用權不該給女兒用,將來產權也不應該給女兒
那就沒得說了
女兒偶爾回一回娘家讓兩老做飯,或者自己睡了幾天次臥讓兄弟去出睡客廳,這種事情牽涉到的價值很低
跟這個兄弟的想法相比,女兒犯的所謂錯誤,不值一提了
2024-12-28 23:38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4-12-28 21:07 发表
抛开男女或亲情不说,只从说公平角度说,一个人离开老家去外地成家立业,人往高处走,肯定是会去大城市,他的兄弟(或姐妹)在老家和父母住一起住,没有能力搬出去住,说明他的经济条件远比他的兄弟(或姐妹)强得多,一个富人去和自己的穷兄弟(或姐妹)争利益,这么做是否合理?另外,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一般都是娘家的重点培养对象,而那个在老家和父母同住的兄弟(或姐妹)显然属于不被重视的,一个被全家重点培养的人,当有了能力以后是不是应该帮衬一下自己的兄弟(或姐妹)?不帮衬要坑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这算什么?[/quote]
那要分兩個層面看
如果女兒的成就來自於娘家的重點培養,應該多回饋娘家
如果女兒的成就自來於自身的努力(或者夫家吧),那她不欠娘家太多甚麼,娘家嘛,稍為回饋一下即可
具體來說就是看女兒自身的成就,和娘家的培養具體量化出來是多少
打個比方女兒如果是個中科院首席院士
而娘家的所謂"培養"只是小時候多給她夾兩塊肉,或者給女兒買了火車票出城
那麼女兒的成就就很難說有娘家甚麼事
比如馬云他的成就對比他的出身,很難說來自於原生家庭的重點培養
周公子的成就對比他的出身,很難說不是來自於原生家庭的重點培養
但女兒不論多還是少,回饋給娘家都是應該的
直接回饋給兄弟,或者把利益都讓渡給兄弟,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除非說父母的立場就是這樣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29 14:10 编辑 [/i]][/color]
2024-12-30 19:58
乌鹊南飞3
回复 #30 李元芳 的帖子
跑到大城市发展,面对新三座大山,需要什么样的格局呢?
2024-12-31 08:17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24-12-30 19:58 发表
跑到大城市发展,面对新三座大山,需要什么样的格局呢? [/quote]
我追加一個問題吧,
假如一個老人有30萬財產,另有3個兒子
A是個老闆,有1000萬身家
B是個普通打工族,10萬身家
C是個老賴,欠了50萬外債
=======
1. 老人應該怎麼分配遺產合理呢?
2. 如果老人沒有特別意見,也就沉默,或者基本同意平分
B和C是否有權利順理成章把A排除呢?
換句話說,是不是更富有的孩子,就理應少分財產呢?
顯然從法律層面上答案是否定的
但我想聽聽大家對道理層面是怎麼理解這事的
2024-12-31 20:15
斑鸠凉
回复 #43 橙炎陽 的帖子
一般来说,如果子女间关系不差的话,有钱的一方会选择放弃那点继承权,没有必要。然而若是没钱的一方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大家也很容易翻脸。闹上法庭倒一般不至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4-12-31 20:16 编辑 [/i]][/color]
2024-12-31 22:48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斑鸠凉[/i] 于 2024-12-31 20:15 发表
一般来说,如果子女间关系不差的话,有钱的一方会选择放弃那点继承权,没有必要。然而若是没钱的一方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大家也很容易翻脸。闹上法庭倒一般不至于 ... [/quote]
早年我在知乎上面見到過一種觀點叫做"老賴的自我合理化"
大意是大部分人都很少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是一個壞人,會很喜歡給自己的行為找理由
大部分人在欠債很久不還之後,會自我合理化這樣的行為,甚至會潛意識地向自己說明欠債不還才是對的
他們的邏輯大概是這樣的:
A. 我欠你錢,但我沒說不還,我此刻周轉不開,你不催我,我自然不用還
B. 我欠你錢,你催了我,那麼不論是你是小貸公司銀行也好,你是親朋好友也好
那麼你沒給我留面子,或者你對我生活造成了不便,那麼你就是一個人渣
既然你是人渣,那我就要給你一個教訓,我就更不應該還你了
=========
就我身邊觀察吧,很多人爭奪起家庭那點利益嘴臉大多都不好
其實很多兄弟姐妹之間爭產也差不多有這種"自我合理化"心裡現象
A. 你不爭,基本就肯定沒有
B. 你爭了,那就給你安一個態度不好,不照顧弟妹/不尊重兄姐的帽子,更不給你
=========
如果是農村,一些諸如宅基地之類的東西,基本離開了農村戶口的人,法律上就大多數時候分不到
這個是中國法律的特色決定的
而基於這樣的國情(法律特色/城鄉經濟發展差距很大)
基本上大家也都默認大城市的子女不能跟老家子女搶財產這樣的文化
=========
綜觀網上有很多視頻網站,可以看到那些霸佔超額財產的,和老賴的執法調解節目
一個個理直氣壯的樣子,基本就沒有一個人是認為自己做錯的
他們佔了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別人的應得利益,然後拿一些雞毛蒜皮的委屈說事
(比如講一些甚麼某天對方推搡了,辱罵了自己之類的破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4-12-31 22:49 编辑 [/i]][/color]
2024-12-31 22:56
橙炎陽
回复 #45 橙炎陽 的帖子
這種現象當然世界各地都有,但中國傳統文化上有其根本土壤
傳統中國文化是很喜歡強調圓滑,厚道的,或者叫懂事,中庸
換句話說很多時候傳統文化是要求你不能正面頂撞別人
或者你正當伸張自己的權利,有時是一種錯事
這種用人情世故給別人下套的方法有很多
也就是俗稱的"你左腳先進門"/"欲加之罪"
像主題說的家人關係很多就有這樣
明明是甲錯了,乙指出,卻成了乙的不是
(子女把老人當傭人使喚,卻不讓老人反抗)
像我上面說的指責老賴,指責霸佔財產,也是一樣的
=========
同樣高發的還有比如婆媳關係,男女關係
很多時候強勢的一方有理時就肯定要指責弱勢一方,沒理時就說弱勢一方態度不對來指責弱者
經常都是基於一些不是"以事論事"的原因,莫名其妙就譴責起來了
2025-1-1 19:32
斑鸠凉
回复 #45 橙炎陽 的帖子
有很多人其实很虚弱,很需要帮助,然而抹不下面子,羞耻于求救而已。因为羞耻于求救,所以理亏的时候喜欢反咬一口,以示能战
2025-1-1 23:41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斑鸠凉[/i] 于 2025-1-1 19:32 发表
有很多人其实很虚弱,很需要帮助,然而抹不下面子,羞耻于求救而已。因为羞耻于求救,所以理亏的时候喜欢反咬一口,以示能战 [/quote]
這個觀點也挺有意思,我倒沒有想過
=====
先不說您這個觀點對不對吧,反正抹不下面子而不能以事論事的確不分東西,都是很多人類的通病
看美國很多執法節目也都是這樣的,警察下來講道理,當事人馬上轉進說甚麼警察打人啦,警察種族歧視
只是說基於文化土壤的不一樣,大家不以事論事的表現形式更不同,但不想以事論事的心態是差不多的
=====
中式的胡攪蠻纏更多的在討論態度上面
聊著聊著就不講事情了,開始轉進說你這個人態度不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1-2 09:38 编辑 [/i]][/color]
2025-1-2 10:33
哆子颜
回复 #41 橙炎陽 的帖子
艳阳老兄是否认为,子女只需要回馈父母,对帮衬兄弟姐妹并没有义务,只看讲不讲情分的问题?
另外,家里两弟兄或姊妹,一个混得很好,另一个始终比不过。父母的责任占几分,自己的责任又占几分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哆子颜 于 2025-1-2 10:34 编辑 [/i]][/color]
2025-1-2 16:49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哆子颜[/i] 于 2025-1-2 10:33 发表
艳阳老兄是否认为,子女只需要回馈父母,对帮衬兄弟姐妹并没有义务,只看讲不讲情分的问题?
另外,家里两弟兄或姊妹,一个混得很好,另一个始终比不过。父母的责任占几分,自己的责任又占几分呢? ... [/quote]
是,回饋父母是人倫大道
幫襯兄弟姐妹道理上談不上甚麼義務,大家都是孩子,同一家子同父母長大的小孩罷了,如果關係不好,憑啥要幫襯?
年齒相差很多的那種長兄為父,另說,但這些也不是白白幫襯的,也應該拿實際利益來交換
比如父母早逝,長兄為父,當大哥的有必要撫養弟妹成人,弟妹就有責任給大哥養老送終,這相當於"異化了的父母關係"
=======
人和人際遇性格等因素本來就各有不同,混得各有高低才是正常的
那怕在學校那些很公式化的物理數學語文英語,同一家的孩子成績也可以有高低
更何況社會這種充滿變數的,成就能一樣才怪
憑啥同一家出來的小孩成就就應該要接近?又不是玩三國志14
至於責任這個應該要有一個大概的現實期待,這個可以從一些統計學樣本,或者大家潛意識結論觀察來看
比如那種富二代留洋家庭,成家獨立後當個小商人,這種成就很正常
如果他日後成就遠高於這步,那才可以說是靠他的自己努力
如果只是停留在小商人這個成就,那說他是靠家庭沒甚麼不對
如果他混得很慘,因為幫襯家庭以致流落街頭,最後甚至坐牢收場,那當然也可以說是他家庭害了他
打個比方父母都是小商人,大兒子是世界首富,二兒子也是小商人
那顯然父母沒有甚麼責任,二兒子也沒有甚麼責任,純粹是大兒子出類拔萃
如果父母都是小商人,大兒子是世界首富,二兒子是個老賴賭棍
那就是純純的二兒子自身責任
如果父母是老賴賭棍,大兒子是世界首富,二兒子是個小商人
那就是父母拖累了二兒子,說二兒子按說成就應該更高,這是有道理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1-2 19:04 编辑 [/i]][/color]
2025-1-2 20:16
李元芳
回复 #42 乌鹊南飞3 的帖子
这个和格局没关系,只和认知有关系,还面对新三座大山?面对新三座大山的人一般是一天都舍不得休息,加班是常态,赚钱是最重要的。
一年休假好几个月回老家住的人和你的新三座大山有毛线的关系?你要是面对新三座大山,你是会每年把几个月时间浪费在回老家闲住还是赚钱?:hz1007:
2025-1-2 20:31
李元芳
回复 #40 橙炎陽 的帖子
这个和男女无关,何为平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女儿一家和一直老人住在一起,户口也在一起,儿子一家在大城市生活,户口也是大城市的,儿子每年带全家回来住几个月,让女儿腾房,这合理吗?
另外,我一直强调是常住导致的问题,从来没有说短时间回娘家住有什么问题,为何你又扯到住几天了呢?不用说住几天没问题,住十天半月也没什么问题,但住三五个月就有问题了。如果每年让你把卧室腾出来,去睡三五个月的沙发,而且年年如此,你会觉得这是合理的吗?
2025-1-2 20:39
李元芳
回复 #41 橙炎陽 的帖子
打个比方说,老大小时候帮家里干活养弟弟妹妹,等老大老了行动不便,年轻的弟弟妹妹要求老大和他们一起轮流伺候老人,合理不?:hz1016:
2025-1-2 20:51
李元芳
回复 #43 橙炎陽 的帖子
前几年在网上看到三个例子,一个例子是某个人说他要和残废的兄弟争财产,让大家给他出出主意,结果评论里骂声一片,大家一边倒的认为他不应该去和残废的兄弟争财产,应该帮助残废的兄弟。第二个例子是一个人残废了,一家兄弟姐妹都不要财产,还一起帮扶他。第三个例子是一个人离婚以后瘫了,他儿子也不管他(估计是前妻不让),是他的兄弟姐妹照顾他,最后他把财产全留给兄弟姐妹了
2025-1-2 21:00
李元芳
回复 #44 斑鸠凉 的帖子
如何表示视为理所当然?有的兄弟姐妹几个人经济条件差不多,都不算富人,也都有房子,老人的房子给他们,他们都不要,互相推让,最后有一个接受了。他怎么表示自己没有视为理所当然?
2025-1-2 21:18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5-1-2 20:31 发表
这个和男女无关,何为平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女儿一家和一直老人住在一起,户口也在一起,儿子一家在大城市生活,户口也是大城市的,儿子每年带全家回来住几个月,让女儿腾房,这合理吗?
另外,我一直强调是常住导致的问题,从来没有说短时间回娘家住有什么问题,为何你又扯到住几天了呢?不用说住几天没问题,住十天半月也没什么问题,但住三五个月就有问题了。如果每年让你把卧室腾出来,去睡三五个月的沙发,而且年年如此,你会觉得这是合理的吗? [/quote]
這個理解成一個遊戲機,或者一個車就好理解了
關鍵在於兄弟姐妹之間在爭的那個物品歸屬權是誰的
假如物品是家族的,不是某個兄弟的,那原理上應該大家均等平權使用,沒有一個人獨佔的道理
假如物品是私人的,那就沒啥分享一說
========
所以上面有人提問說房子產權是誰的
========
如果我家有12個孩子,另外11個都有房,我沒房,那我要掛靠我父母家,每年按理說我只能住1個月,剩下的都等於是別人友情禮讓給我的
假如11個兄弟姐妹都很較真,非要平均分配,以至要我一年睡11個月沙發,只有一個月能睡臥室,我認為這是合理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1-2 23:06 编辑 [/i]][/color]
2025-1-2 23:09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5-1-2 21:00 发表
如何表示视为理所当然?有的兄弟姐妹几个人经济条件差不多,都不算富人,也都有房子,老人的房子给他们,他们都不要,互相推让,最后有一个接受了。他怎么表示自己没有视为理所当然?
[/quote]
補錢呀,或者寫一封感謝信之類
現代社會和原始部落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由按需分配變成了按勞分配
甲急需要乙的一個物品,就可以不再要求別人在白白提供和見死不救之間選一個這麼蛋疼
而有了一個折衷的方式-----乙把物品給甲,而甲付給乙一定的金錢
=========
大部分社會上的爭議問題,補錢都可以解決
也可以倒過來說,很多問題其實是由於一方堅持不肯補錢而憑空製造出來的
典型的例子比如之間那個強行親子鑑定的問題,或者甚麼同一棟樓老人非得安裝電梯的問題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1-3 00:27 编辑 [/i]][/color]
2025-1-3 08:26
橙炎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25-1-2 20:16 发表
这个和格局没关系,只和认知有关系,还面对新三座大山?面对新三座大山的人一般是一天都舍不得休息,加班是常态,赚钱是最重要的。
一年休假好几个月回老家住的人和你的新三座大山有毛线的关系?你要是面对新三座大山,你是会每年 ... [/quote]
他的意思是說錢這種東西的需求幾乎是毫無止境的
這不像米飯,反正點多了吃不完就只能送人
金錢收入從一萬提升到十萬,仍是不夠花的,所以不存在花不完要送給別人這麼一說
這也是收入差距很大的親朋好友很難深交的直接理由之一
差的一方經常會想為什麼他這麼有錢,不能多讓渡一些給我
-----事實上是讓不了的,因為這個東西的需求很高
另外富有是一種社會運轉下的現象
愈富的人就愈依賴於社會體系,換句話說他涉及的社會協作面就愈廣,接觸的人際網絡就愈大
他事實比例上更難照顧他憐憫的那個群體
假設
種田的可支配收入是1000,但他整個生活圈子就只能接觸到5個人,比自己窮的只有1個
廠長的可支配收入是10000,但他的圈子(各級供應商,上下流,自己的伙計,或者一些配套服務的友商)可能有500個人,這裡比自己窮的可能有400個
顯然種田的要救濟不如自己的人更容易,
農夫可以拿出1000去救濟1個人
而廠長要拿出10000去救濟400個人
相對來說廠長其實平均下來能掏出的資源更有限
========
富人要幫助別人更有可能是給資源,給人脈,給一些簡單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給錢
========
當然富的一方也有富的問題
富的一方當然也會想一些諸如窮人素質有問題之類的歧視性思想
----但這裡不作展開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橙炎陽 于 2025-1-3 08:32 编辑 [/i]][/color]
2025-1-3 17:03
斑鸠凉
回复 #55 李元芳 的帖子
给房子还都不要,这身家都有好几百万了吧。最后一个 勉为其难 地接受了,真不容易啊。那名下也不止一套房对吧,兄弟回来住,给他们住另一套房好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斑鸠凉 于 2025-1-3 17:04 编辑 [/i]][/color]
2025-1-3 17:11
哆子颜
回复 #50 橙炎陽 的帖子
富人起点高,混出来差异大,还要赖父母铺路铺得不够。这不是衙内思想嘛
若是普通工薪家庭,两个子女一个留在小县城,一个去了大城市买房。艳阳老兄说说,这算正常情况,还是谁谁谁被父母拖累了?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