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水泊轩辕 » 00后女孩磕头拜90后师父引争议:没觉得有不妥


2017-7-10 10:43 大将文钦
00后女孩磕头拜90后师父引争议:没觉得有不妥

来源:现代快报

[img]http://cms-bucket.nosdn.127.net/4cf82911b1054b38a0b08d89974916e920170710034506.jpeg[/img]
原标题:00后女孩磕头拜师引发争议

7月9日,常州本地论坛上有女孩向年轻男子下跪磕头的图片,引起不少市民的热议,据说这是常州某培训机构的老师收徒时直播的场景。有人对这种“磕头拜师”的做法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认为不应过分上纲上线,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仪式感。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上当事人,了解到女孩下跪磕头的来龙去脉。

常州女孩磕头拜师照片引发热议

图片上一名女孩穿着红衣黑裙跪在地上,弯腰磕头。前方端坐着一名身着白色中式上衣的年轻男子,20多岁。还有3名男性坐在椅子上,像是在见证整个仪式。

发帖网友说,这是他偶然看到的收徒仪式直播视频,没想到竟然还有下跪磕头环节。“是常州一名女孩拜师,好像孩子的家长也在现场,竟然能同意孩子这样拜师!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磕头拜师的做法。”发帖者说。

“不能理解!我不会让我的孩子给任何人下跪,师生应该是平等的,站着、坐着学不到的东西,跪下来就能学到?”一名网友表示。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糟粕。

不过也有人认为,对此事不必太过在意。“很多传统行当收徒弟都要下跪磕头,相声、中医、武术的名家收徒,都有磕头拜师的仪式,不必大惊小怪。”有网友说,下跪磕头本质上是一种仪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时候离不开这样的仪式感。

收徒小伙:仪式蕴含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记者联系上收徒男子李振。他是黑龙江人,1991年出生,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曾在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过,几个月前离职开了家培训机构,教授相声、评书、快板等曲艺方面才艺。

李振说,磕头是曲艺行当拜师仪式的必经环节,师父收徒本身就是双方自愿的事,而且拜师并不是想拜就能拜。他收徒第一是看人品,第二是看专业能力。

李振说,想要学好艺,先要学做人。师父的现在就是徒弟的将来,所以想要教好艺,更要会做人。“曲艺重在传承,看似老套的磕头拜师,其实蕴含的是对传统艺术文化发扬的责任。那天的收徒仪式其实已经简化了,拜祖、敬茶等步骤都省略了。”

李振表示,小时候拜师,也是下跪磕头,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当时只是给师父磕头,但接下来,师父真的为徒弟付出很多,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只为一身本领能有所传承,发扬光大。

学生家长:师父比老师更赋特殊意义

“我一直跟李老师学曲艺,很喜欢这门课程。他除了上课之外,也教很多做人的道理,包括待人接物,说话做事。”此次拜师的女孩小陈是一名00后,才上三年级,她表示并没有觉得这样的仪式有什么不妥。“西游记里孙悟空拜师不也磕头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拿手机、iPad游戏作为娱乐,很少喜欢听评书,电台节目也几乎不见评书,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的悲哀。我得知常州有位教授正宗曲艺的老师后,立马帮丫头报了班。”家长陈先生说,女儿跟李老师学了两年,特别喜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次正式下跪拜师也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让孩子体验这样的传统仪式非常有意义。

陈先生认为,跪和不跪是有区别的,师父比老师更赋特殊意义。“师父不仅有师的威严,还有父亲的慈爱。我希望女儿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师父,学师之品德,习师之技艺,弘扬传统艺术。”

以此为文化传承的招牌不妥当


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葛金华认为,磕头拜师就现代而言,双方自愿本无可厚非,私人交往是私人的事,双方愿意当然可以,但一旦以此为文化传承的招牌不太妥当。

葛金华表示,在人身依附关系中的下跪磕头代表着某种“秘传”和“人身自由的部分出卖”,这在今天的社会实在是“噱头”。反而是被90后小伙所简化了的如敬茶等倒是应该保留,因为其中存有平等的温情与平淡的真情。

常州市高级中学历史老师汤永成则认为,跪拜仪式表达了学生对师父的尊重,让老师有一种责任感,时刻记住徒弟的嘱托。“不能简单理解成糟粕,跪拜是中华民族尊重长辈理念的体现,师生在精神层面上仍然是平等的。”

汤永成谈到这种跪拜与学校师生关系的不同。前者是教授家传的、个性化的本领,教授的内容有知识产权,确定师徒关系的方式可以个性化,后者教学内容是社会化、普及化的,也不适合动辄就用跪拜的方式。

[url]http://news.ifeng.com/a/20170710/51401797_0.shtml?_zbs_sogou_mini[/url]

2017-7-10 10:47 大将文钦
老虎怎么看:hz1016:

2017-7-10 10:51 szwd1997
赵本山和郭德纲带徒弟都要磕头的。

我当年还不是诧异,现在习惯了,只要徒弟愿意就行。

2017-7-10 10:54 大将文钦
一提到90后很多人就觉得是小孩子,实际上最大的90后已经27岁了,最小的90后也已经基本属于成年人了,一个成年人收徒有什么问题吗?

至于跪和不跪嘛,现在求婚男方给女方下跪的很常见,也没见谁说是文化糟粕,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下跪就是糟粕,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下跪就是礼节?:hz1007:

2017-7-10 10:55 小贩
我等着看,天地君亲师的师真能遵师道....

而不只是个仪式.

这个跪拜算是尊敬,总不会比西方现在还有的授勋仪式中 表臣服的跪拜礼更不妥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7-7-10 10:57 编辑 [/i]][/color]

2017-7-10 11:21 KYOKO
如果是拜师、老师生日、过年等拜一拜也没啥,只要不是见着就拜就行

2017-7-10 11:44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大将文钦[/i] 于 2017-7-10 10:54 发表
一提到90后很多人就觉得是小孩子,实际上最大的90后已经27岁了,最小的90后也已经基本属于成年人了,[/quote]

和我一个办公室的一妞就是90年出生的,她专门在朋友圈里自称少女。咱总觉得有点不妥,又说不出不妥在哪里,少女该是多大的?

2017-7-10 11:48 szwd1997
回复 #7 江山笑 的帖子

不许卖萌就是你的不是了。

我不到20时,那时候就知道40岁以下的女人都过儿童节。

请问儿童大还是少女大。

有容奶大嘛。

2017-7-10 12:02 江山笑
回复 #8 szwd1997 的帖子

人家的口气似乎不是卖萌,是认真的。不管我信不信,反正她是信的

2017-7-10 12:03 大将文钦
回复 #7 江山笑 的帖子

人家心理年龄16岁,你有意见?:hz1007:

2017-7-10 12:16 江山笑
我办公室还有一妞未婚的,和我聊天时说她自己毕业工作一年多,但咱看她的长相,似乎不止。

她经常在朋友圈自称大龄少女,发一些诸如 年龄不等于阅历,真诚无关外表之类的鸡汤。

她还口称我 老师,前辈。后来偶尔看到她的档案,83年出生的,该是多大?我86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江山笑 于 2017-7-10 12:18 编辑 [/i]][/color]

2017-7-10 12:34 tiger1970
我学的这派太极拳,传统上就没有师徒这种关系,是文人或者家人那种长辈和小辈的关系。

不过武术界有这个磕头的习惯。有的功夫,你想学,老师也想教你,就会对你说,你磕个头吧。一个头磕下去,他就教你啦。也就是说你算他的弟子或者至少是记名弟子。

对老天爷或者祖宗或者祖师或者对父母师父磕头,我觉得没啥不可以接受的。我写信给平辈都是按照老轨迹“弟虎顿首”结束,顿首就是磕头,而且磕的还比较隆重。

2017-7-10 12:54 大将文钦
回复 #11 江山笑 的帖子

也许是因为你长得显老?:hz1016:

2017-7-10 13:04 KYOKO
刑法上的妇女指的是年满14周岁的女性

2017-7-10 13:22 iorihelt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7-7-10 13:04 发表
刑法上的妇女指的是年满14周岁的女性 [/quote]
煞风景

2017-7-10 13:59 szwd1997
回复 #12 tiger1970 的帖子

你那是属于讲客气,又不是真的磕头。人家这是真磕。

就像网络上说跪求某种,泣血百拜的道理一样。所以说隆重是炒作嘛。

2017-7-10 14:24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0 13:59 发表
你那是属于讲客气,又不是真的磕头。人家这是真磕。

就像网络上说跪求某种,泣血百拜的道理一样。所以说隆重是炒作嘛。 [/quote]

其实武术界这个磕头是现行的规矩。

只有磕头,才意味着是师父和徒弟的关系。否则就只能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得不到全部的传授。
武术界,现行的规矩是,要拜师,要请三个人,一个是引荐人(引师),一个是保证人(保师),还有一个是见证人(证师)。这三个人,加上你师父,加上你,加上你的师兄弟,然后还有观礼的。先磕头拜祖师,后拜师父师娘,然后见师兄弟,然后你自己花钱请客,给师父送拜师礼,师父给你见面礼,最后合影。拜师帖要用头顶着递上去,上写祖宗三代名字和你的誓言之类。给师父收着。
电影里的敬茶反倒没有,不过现在一些收徒弟仪式中也受电影影响,也有徒弟敬茶这个说法啦。

这个东西,其实是古代手艺人学艺的规矩,以后被学武的拿过来用啦。相声界也用类似的规矩。有些学武的,哭着喊着要给师父磕头,就是因为磕了这个头,你就是正宗弟子传人,不磕这个头,你天大的本事,也不是正宗。

不过有些练武的不用这个规矩,比较简单。先师更不用这些规矩,他说我们祖师爷是书生,书生不把武术当营生,所以根本就用的是书生的规矩----你爱学,我就教,也不以师父自居,因为是书生嘛,书生是修身齐家,研究学问,大家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怎么还有师父徒弟这个说法呢。

记得杨露禅当时在王府教拳,报酬多少不论,就是一个条件:给王爷教拳的时候不磕头。他的理由是:当初我磕着头把拳学回来,不能磕着头把拳再教出去。王爷同意啦。如果此传言属实的话,当时至少陈家传杨家还是磕头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7-7-10 14:28 编辑 [/i]][/color]

2017-7-10 14:28 szwd1997
回复 #11 江山笑 的帖子

我以前的观点比较老化,认为前辈起码要大20岁才行。比如我以前做mod,另外一个做mod的也叫我前辈,我就蒙圈了。我说你都有孩子了,我还是个孩子啊。这里我是不是在卖萌啊?

后来看到一些30岁的人叫20岁的人前辈,我就习惯了,人家指的是领域类的资历或者造诣。比如现在不是在播中国有嘻哈吗?吴亦凡就是90年的导师。70后一上台,各位前辈什么的。

2017-7-10 14:31 tiger1970
回复 #18 szwd1997 的帖子

这个前辈好像是跟日剧韩剧学的吧。咱们大陆原来没有这个。
以前称呼本单位的“前辈”,好像民国以前叫“先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7-7-10 14:32 编辑 [/i]][/color]

2017-7-10 14:34 golden
闻道有先后这个观念很好,大家传承的都是无数先人积攒下来的经验,人格上还是平等的。。。

2017-7-10 14:43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golden[/i] 于 2017-7-10 14:34 发表
闻道有先后这个观念很好,大家传承的都是无数先人积攒下来的经验,人格上还是平等的。。。 [/quote]

武术界有个很奇怪的门派,就是张三丰传下的这一派。

张三丰传下的派别,一般来说叫“武当派”。这一派不言师,因为他们认为,祖师就是一个“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从张三丰开始,大家都是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学习武术,不过是兄弟之间互相传授切磋武术而已。
所以造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师承不清,只有一个祖师张三丰大家都知道,剩下的几百年都是兄弟相传,兄弟相称,也不许后人传述和感激前人,因为他们学到的,是道,是自然,作为前人,是没有功劳的,因此“劳而不伐,有功不德”。

太极拳、武当剑(这是一个流派,里面有很多支系),都有一些支派还遵循着这个规矩。
当然,现在绝大多数不是这个规矩啦,而且自称武当派的越来越多。

2017-7-10 14:53 szwd1997
回复 #19 tiger1970 的帖子

我们都是称老师,总,帅等。

2017-7-10 14:57 szwd1997
回复 #21 tiger1970 的帖子

这样的极好的,点个赞。这样的太极拳真是真正有威力的。

你看书实质上是与古人切磋,琢磨,对话。他练武实际上是与自然对话。对于一个凡夫俗子,你跪个鬼啊,然后师傅是个李忠,那更是好笑得紧。

2017-7-10 14:58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0 14:53 发表
我们都是称老师,总,帅等。 [/quote]

现在称总或者老师的比较多。我年轻的时候,称“师傅”。这个师傅不是从师父变化来的,而是从工人师傅那个师傅移植来的。

2017-7-10 14:59 小贩
礼仪就不说了.拋开礼仪,传统的师徒授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没有好处?

前一阵,在讲什么国学时,也有这样拜师的,看了半天,我觉得国学亡了吧.一群酸朽.死去吧.

2017-7-10 15:02 szwd1997
回复 #24 tiger1970 的帖子

现在大家都读书了,40-60后很多人没读什么书,在工厂里面营生,所以师傅在几十年前是尊称。
现在你对非工厂的人或者非年龄很大且没什么文化的人称师傅,和骂人差不多。

2017-7-10 15:08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7-7-10 14:59 发表
礼仪就不说了.拋开礼仪,传统的师徒授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没有好处?

前一阵,在讲什么国学时,也有这样拜师的,看了半天,我觉得国学亡了吧.一群酸朽.死去吧. [/quote]

这么说吧,要是从所谓的“国学”来说,传统上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有这样拜师的。
怎么拜?比如说一个教人,一个学习,那就是一个教一个学啊,教的尽心竭力,学的尊师重道。
不就是学点四书五经六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这个怎么还要师徒相传?
孔子有学生无徒弟,朱子也是有学生无徒弟。学生,就是以前的“从某某游”,因为尊重他的学问,所以追随他以听取见解,不过如此而已。
古代学问,也不讲究师徒传授,而是讲究“心传”。不管相隔多少代,相隔千万里,你只要能理解他,诠释他,发扬他,那你就得了他的“心传”,根本都不必见面的。孔子,得到的就是文武周公的心传,周公跟他差了五百年呢。

老辈子,就算是私塾,老师也是不受礼的,就是大家对孔子像作三个揖而已。何况成年人之间的学习?

而且,我说个实话啊----这帮人光知道要行礼,知不知道要还礼啊?我敢保证都不知道----学生要是磕头,老师怎么还礼啊?别说不还礼,要是不还礼那是失礼,还怎么当老师?
现在国学这种拜师,不是传统文人的做法,也未必是酸朽,而是为了钱和人脉吧(老辈子那种老师学生,那是一种官场关系网,跟这个还不太一样)。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7-7-10 15:20 编辑 [/i]][/color]

2017-7-10 15:11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0 15:02 发表
现在大家都读书了,40-60后很多人没读什么书,在工厂里面营生,所以师傅在几十年前是尊称。
现在你对非工厂的人或者非年龄很大且没什么文化的人称师傅,和骂人差不多。 [/quote]

是的。
所以50岁以下的,一般都不叫人师傅啦。
我现在叫前辈一般是“先生”或者“大哥”、“大姐”,或者直称职务身份啥的(如某长、老总、大夫、老师、主任、军衔等等)。

2017-7-10 16:00 赵哪个云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7-7-10 14:31 发表
这个前辈好像是跟日剧韩剧学的吧。咱们大陆原来没有这个。
以前称呼本单位的“前辈”,好像民国以前叫“先进”。 [/quote]

不对吧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看武侠就已经是用前辈了
那时还没什么韩剧日剧呢
日本那个汉字用的是先辈,发音sianpai
翻译到中文用说前辈~~~

2017-7-10 16:01 赵哪个云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0 15:02 发表
现在大家都读书了,40-60后很多人没读什么书,在工厂里面营生,所以师傅在几十年前是尊称。
现在你对非工厂的人或者非年龄很大且没什么文化的人称师傅,和骂人差不多。 [/quote]

没有吧
我喊公车司机就喊师傅
没觉得有骂人的意思啊
喊人大哥好像自来熟,不习惯~~~
:hz1015:

2017-7-10 16:09 江山笑
回复 #13 大将文钦 的帖子

相反,一般人看到我都认为是大学刚毕业的:lol:

2017-7-10 16:17 szwd1997
回复 #30 赵哪个云 的帖子

别的地方的公车司机是啥文化水准我不知道。

在我们这叫师傅还真是尊重。

动不动的汉骂就出来了,是动不动,不是偶尔。

2017-7-10 17:19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7-7-10 14:58 发表


现在称总或者老师的比较多。我年轻的时候,称“师傅”。这个师傅不是从师父变化来的,而是从工人师傅那个师傅移植来的。 [/quote]

评书里叫授业老恩师:hz1007:一提“师傅”就让人联想起路边修自行车的:hz1019: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7-7-10 17:20 编辑 [/i]][/color]

2017-7-10 17:23 大将文钦
[quote]原帖由 [i]赵哪个云[/i] 于 2017-7-10 16:01 发表


没有吧
我喊公车司机就喊师傅
没觉得有骂人的意思啊
喊人大哥好像自来熟,不习惯~~~
:hz1015: [/quote]

喊大哥不习惯那就喊土豪哥哥吧,女主播经常这样喊:hz1016:

2017-7-10 17:34 tiger1970
所以说磕头一般是有师承的,也不知道楼主写这个人有没有师承。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7-7-10 17:39 编辑 [/i]][/color]

2017-7-10 17:53 hhp19910906
回复 #35 tiger1970 的帖子

郭德纲曾经相声行也没师承,倒是也收了不少徒弟,后来才拜的侯耀文,主帖的那位要是说自己开创一派,也没法否认他

2017-7-10 17:57 hhp19910906
回复 #18 szwd1997 的帖子

不是老化,有点刻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龄不见得是什么决定性因素,在这个专业上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接触的早,成绩好,自然可以称前辈,如果对你有指导的话,也可以叫老师

2017-7-11 08:44 朱炎陽
沿啥好洗的,就是糟粕

2017-7-11 08:49 KYOKO
山寨艳阳的思想毕竟赶不上正版的啊:hz1023:

2017-7-11 09:20 ironsov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7-7-10 14:58 发表


现在称总或者老师的比较多。我年轻的时候,称“师傅”。这个师傅不是从师父变化来的,而是从工人师傅那个师傅移植来的。 [/quote]
度娘的解释是“师傅”本义才是老师,“师父”本义是出家人。

2017-7-11 09:27 KYOKO
回复 #40 ironsov 的帖子

以咱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理解而论

师傅比较口语化,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使用;师父相对正式,很大程度上有正式师徒名分

2017-7-11 09:30 朱炎陽
回复 #39 KYOKO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一概不跪,就是给爷爷上坟都是立着,照我的意思买束花摆墓前就行了,爹妈非要弄点纸烧,就蹲着烧
说白了都是要建立一种威权思想,跪了你还怎么反对祖师爷的思想
这些天看军师联盟,阿瞒站上面胡说八道,下面跪一片,一下子就显得阿瞒说的错的也是对的了.
别说,跪拜这种方式洗脑真好,特别是下面跪一片,上面那个人很容易膨胀

2017-7-11 09:32 KYOKO
回复 #42 朱炎陽 的帖子

您过节的时候不给祖宗跪一下?咱是每年都要跪的:hz1011:

2017-7-11 10:07 大将文钦
回复 #39 KYOKO 的帖子

在某些人的逻辑中,同样的行为,中国传统的就是糟粕,西方传统的就是文化,有个词叫什么来的?:hz1016:

2017-7-11 10:25 朱炎陽
回复 #44 大将文钦 的帖子

西方那个求婚,王室贵族什么的同样是糟粕

2017-7-11 10:46 大将文钦
回复 #45 朱炎陽 的帖子

那为什么有人一边喷中国传统文化中下跪的礼节一边学西方传统文化中下跪求婚呢:hz1016:

2017-7-11 10:51 大将文钦
回复 #43 KYOKO 的帖子

前几年认识一个浙江主播,应该属于村姑,年龄也比较小,她有一次参加一个家族里的什么仪式,也不知道是不是祭祖之类的,回来就发牢骚说她和她妹妹跪了几个小时,腰酸背痛:hz1007:

2017-7-11 10:56 szwd1997
回复 #46 大将文钦 的帖子

我也觉得结婚下跪比较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2017-7-11 10:57 tiger1970
我给先父先师上坟,独自去是下跪磕头,跟家里人一起去是鞠躬。
7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批都是鞠躬啦,比如我兄弟、我妻子和我师妹他们。
他们也不理解我这个下跪磕头。年龄虽然差几岁,其实习惯和心理差的蛮大的。

不过我不烧纸,是献花。
最早的祖宗,祭祀也不是烧纸,也有用鲜花香果祭祀的。

在我的习惯中,跪拜不是表示臣服,而是表示恭敬。一张案子,双方跪坐要是说个啥,很容易就出现了跪拜姿势。为啥要跪坐?家里地方小,孩子学习占一张桌子,我要弹个琴写个字,就没地方啦,于是就在床上放一张炕桌,自然不是盘腿,就是跪坐,再就是伸直腿坐啦。三种姿势轮换来,不太累。
咱们老祖宗也是这个路子,跪坐是常见的日用姿势,跪拜也不是表示臣服而是表示恭敬的。跪坐的基础上,一低头,就是跪拜。

2017-7-11 11:02 tiger1970
回复 #48 szwd1997 的帖子

结婚下跪和求婚下跪是两个意思。

求婚下跪来源于西方,大概最早是骑士表示要忠诚于某个女子的意思,以后转移成了这个。这个确实有“君臣之义”或者说“臣服”的来源本义。

结婚下跪来源于中国,是夫妻共同下跪拜天地拜父母,然后对拜。这是以中国古代传统的礼节来感谢天地父母,同时向对方做出感谢和保证的仪式。现在一般改成鞠躬。不过我觉得谁要是不习惯鞠躬,跪拜也不是不可以。这个没有“臣服”的意思,而是来源于风俗,来源于祖先的动作习惯。

2017-7-11 11:03 朱炎陽
[quote]原帖由 [i]大将文钦[/i] 于 2017-7-11 10:51 发表
前几年认识一个浙江主播,应该属于村姑,年龄也比较小,她有一次参加一个家族里的什么仪式,也不知道是不是祭祖之类的,回来就发牢骚说她和她妹妹跪了几个小时,腰酸背痛:hz1007: [/quote]
迫于压力不得不跪吧,也不要认为理所当然.等老的挂完了,自已这辈不搞这套就可以了
下跪求婚是单膝啊,程度较轻
何况以后还可以让对方双膝跪地找回来,不亏.你懂的,:hz1026:

2017-7-11 11:04 szwd1997
回复 #49 tiger1970 的帖子

请问烧纸是啥时兴起的?好像电视剧里面很多都是烧纸,推个灵车,大部队边走边往天上撒,哦,那是丢纸不是烧纸。

我就不喜欢烧纸,污染空气就不说了,眼睛熏得睁不开。要是讲传统,守孝三年,不说每天烧,一个星期烧一次估计得成瞎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zwd1997 于 2017-7-11 11:08 编辑 [/i]][/color]

2017-7-11 11:04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大将文钦[/i] 于 2017-7-11 10:51 发表
前几年认识一个浙江主播,应该属于村姑,年龄也比较小,她有一次参加一个家族里的什么仪式,也不知道是不是祭祖之类的,回来就发牢骚说她和她妹妹跪了几个小时,腰酸背痛:hz1007: [/quote]

跪几个小时是谁家规矩?反正不是祖宗规矩。
祖宗规矩有“拜”有“兴”,没听说跪下就不让起来的----跪下不让起来那是罚跪。
祭奠的规矩,其实我们很容易找到----《儒林外史》最后一章(现在的版本是倒数第二章),整个写的就是这个。

2017-7-11 11:07 szwd1997
回复 #50 tiger1970 的帖子

对拜可以啊,结婚的仪式有模仿求婚的环节。单膝跪地,说xx你愿意嫁给我吗?xx:我愿意。

感觉不公平啊,当然你要说仪式就是做戏,无所谓了,也说得过去。

2017-7-11 11:1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1 11:04 发表
请问烧纸是啥时兴起的?好像电视剧里面很多都是烧纸,推个灵车,大部队边走边往天上撒,哦,那是丢纸不是烧纸。

我就不喜欢烧纸,污染空气就不说了,眼睛熏得睁不开。要是将传统,守孝三年,不说每天烧,一个 ... [/quote]

我认为既然烧纸被认为是烧钱,那应该是纸币出现之后。
正经的纸币出现,应该不是交子,而是大元宝钞。那就是出现在元朝之后。

2017-7-11 11:21 棕炎陽
[quote]原帖由 [i]大将文钦[/i] 于 2017-7-11 10:46 发表
那为什么有人一边喷中国传统文化中下跪的礼节一边学西方传统文化中下跪求婚呢:hz1016: [/quote]
當年不是有個洋大人見清帝時,雙方一直在吵說要單膝跪禮還是磕頭嘛,說明中洋之別當時由來還是有區別的

2017-7-11 11:31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7-7-11 11:07 发表
对拜可以啊,结婚的仪式有模仿求婚的环节。单膝跪地,说xx你愿意嫁给我吗?xx:我愿意。

感觉不公平啊,当然你要说仪式就是做戏,无所谓了,也说得过去。 [/quote]

这个模仿求婚不是西式婚礼的规矩。
西式婚礼的最好的规矩,现在却很少被使用,真奇怪。

我认为西式婚礼最好的规矩,就是这几段话。

"你愿意娶这个女人吗?爱她、尊敬她、珍视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至死不渝。你愿意吗?" "我愿意。" "你愿意嫁给这个男人吗?爱他、尊敬他、珍视他,无论他贫困、患病或者残疾,至死不渝。你愿意吗。" "我愿意。"

还有:“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还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还有那一句最打动人心的话:“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

我参加过这种西式婚礼,每次听到此时,热泪盈眶。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7-7-11 11:55 编辑 [/i]][/color]

2017-7-11 11:42 tiger1970
回复 #56 棕炎陽 的帖子

好像这个跟中外礼节有关。
我记得是英国人说他们见他们的国王,也是单膝跪地,凭啥见中国皇帝就要双膝跪地,要是按照这个办,这是表示英国使臣自己认为自己的国王不是跟中国皇帝一个等级的,是大伤国体的行为,所以坚决不干。
中国方面就认为进这个国家就要行这个礼,而且还就是觉得英国国王跟中国皇帝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坚决坚持。
结果英国方面说,可以,但是你要让你的同级别大臣也对英国国王画像行双膝跪地跪拜礼。
中国方面坚持不干。
最后的结果,好像是英国使臣与各国使臣一起觐见,但是行单腿跪地低头俯身礼。

也不知道我记错了没有。

2017-7-11 12:02 朱炎陽
回复 #57 tiger1970 的帖子

这个在用啊
西方人搞这套是因为他们是基督徒
婚礼时请牧师主持,双方按圣经起誓
印象中传统基督徒是不能离婚的,所以才会说这段话
现在人去抄这段话笑笑就好

2017-7-11 12:06 tiger1970
回复 #59 朱炎陽 的帖子

我觉得这几段话特别棒。

婚姻本来就是一个男女之间爱到极至的约定,我本人其实也是不赞成离婚的。虽然我不会去干涉别人的婚姻。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