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7 12:08
☆慕容泪☆
与时间赛跑的问题
之前不是有《客从何处来》的纪录片嘛?后来不知为何停播了。
反正饿自己看得也不多,曾宝仪、撒贝宁、谢娜,就这几个。
看了以前,感到非常的感触,突然想起娘家发生的一些事。
就在几个星期前,楼主老家的堂伯父去世,享年91岁,在村子里算是非常高寿的了,堂伯母目前尚在,也是90多岁,也许亲戚们觉得不那么遗憾,但饿自己却感到有很大的遗憾。
原因就是,这也许是老家村子里最后一个曾见过饿曾祖父的人了,每次想到这点就觉得很不应该。
到底曾祖父是个怎样的一个人?长什么样?有什么性格特点?现在恐怕再问不到了。饿的爷爷早在1990年去世,问过饿爸、伯父,还有堂伯父的孩子等,都没见过,都只是大概知道,曾祖父在解放前就去世,大概知道他去世时约50多岁,也就是大概是生于1880年代,卒于抗日战争年代,都只是大概,连准确的生卒年都不知道。这个年代只有堂伯母经历过,但堂伯父与伯母结婚时,已经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前夕,她也没见过曾祖父。
过年的时候,娘家这边亲戚聚家常,很多老者都在回忆青春往事,但大多数老者所能回忆到的,都是解放之后的事,最多就能记起解放前夕国民党兵逃亡的事情,至于侵华日军的历史,在座已无人经历过了。而本地官方日志的记录也不详尽,到底日本人来的时候,本地的环境怎么样?人们生活怎么样?能讲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时,还真越来越有“与时间赛跑”的味道。
其实奥巴马之前还发表过一个演讲还是什么的,进入20世纪10年代,二战老兵正在“加速消亡”,这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经历过二战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管是曾冲锋杀敌的二战老兵还是在战火之下逃亡的普通百姓,他们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不抓时间记录、还原,就要被埋在历史洪流里面了。
唉………………
2017-3-7 12:39
南焰烈云
时光如白马过隙,只能回味不能重新开始。
2017-3-7 13:19
KYOKO
回复 #1 ☆慕容泪☆ 的帖子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人也死光了,咱日子不也照过?
2017-3-7 13:38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7-3-7 13:19 发表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人也死光了,咱日子不也照过? [/quote]
老兄是揚州人還是嘉定人
2017-3-7 14:55
szwd1997
身边的人走了确实有历史感。
逝者再也无法创业历史,脑海里只是他们存量的记忆。
而单纯看史书,用当年明月的话说很多人只当故事看,没有真实感。
而身边是和我们有近距离接触的,所以当他们走后,这种历史感特别近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zwd1997 于 2017-3-7 14:57 编辑 [/i]][/color]
2017-3-8 13:20
zsxmmhd
问题在于其实即便活着,很多老人自身的记忆也并不清晰。
实际上很多老人的记忆被“修订”了
实际上我们翻一些小时候照片,都会发现有些事实和我们的记忆并不一样,比如小时候某个电影院和某个商店的相对位置,我一直记得是那样的,但是最近一翻照片才发现不是那样的。
2017-3-8 14:46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zsxmmhd[/i] 于 2017-3-8 13:20 发表
问题在于其实即便活着,很多老人自身的记忆也并不清晰。
实际上很多老人的记忆被“修订”了
实际上我们翻一些小时候照片,都会发现有些事实和我们的记忆并不一样,比如小时候某个电影院和某个商店的相对位置, ... [/quote]
無所謂啊,這本身也是一種美
人總要活下去,回憶完全不修訂日子沒法過了
2017-3-8 15:12
☆慕容泪☆
回复 #3 KYOKO 的帖子
水王,不好意思,饿真的想来想去没理解你所说的跟饿的主题内容有什么关系。
2017-3-8 15:28
☆慕容泪☆
回复 #5 szwd1997 的帖子
之前看过一则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纪录片,制作方让一位南北战老兵的玄孙子体验一把当年的生活,穿上了尽可能还原的当年南北战兵装,扛着同样的恩菲尔德步枪,走同样的路,夜宿同样的账蓬,这位体验者就说完全有时光倒流的感觉。另外,该则纪录片还邀请了一些南北战亲历者的后代,寻找他们祖辈们的足迹,寻找相关的记载,他们大多表现脸色凝重,跟《客从何处来》的嘉宾差不多,让人沉思及暇想无数。饿认为你说的这种亲近感不在先辈逝去的悲伤,而是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
2017-3-8 15:39
☆慕容泪☆
回复 #6 zsxmmhd 的帖子
有一种理论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其实是真的。人的回忆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样,很容易把想象变成事实。
之前看过一则纪录片,实验人员找一个从来没坐过热气球的女子,用一张她童年的照片P在一张热气球上面,使照片看上去是一个小女孩正坐在热气球上。开始时该女子否认自己坐过热气球,第二次,实验人员继续问,她也继续否认,一直问到第七天,该女子终于认为自己真的坐过了热气球,还把地点和细节都说出来,但事实上,她仍然是没坐过热气球。你所说的“记忆修订”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2017-3-8 18:32
KYOKO
回复 #4 粉炎陽 的帖子
扬州人、嘉定人,都是中国人,咱也是中国银
2017-3-8 18:35
KYOKO
回复 #8 ☆慕容泪☆ 的帖子
不管是曾冲锋杀敌的二战老兵还是在战火之下逃亡的普通百姓,他们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不抓时间记录、还原,就要被埋在历史洪流里面了。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下的普通百姓,他们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已经没有时间记录、还原,已经被埋在历史洪流里面了。泪姐您是否感觉您的生活缺少了点儿什么?
2017-3-8 20:36
☆慕容泪☆
回复 #12 KYOKO 的帖子
饿是觉得你说的不靠谱啊,最大的区别是有没有“健在的目击者”或者说“健在的亲历者”。
不要说珍珠港事件、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远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现在还有“健在的目击者”呢,现在还是有希望从这些健在人的讲述中得到线索,但你说的两个屠城你有可能找到健在的亲历者么?你有可能能与屠城的幸存者们一问一答的“互动”么?
这是有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区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慕容泪☆ 于 2017-3-8 20:41 编辑 [/i]][/color]
2017-3-9 11:37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慕容泪☆[/i] 于 2017-3-8 15:39 发表
有一种理论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其实是真的。人的回忆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样,很容易把想象变成事实。
之前看过一则纪录片,实验人员找一个从来没坐过热气球的女子,用一张她童年的照片P在一张热气 ... [/quote]
一部分是这样。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是那时认知不同。
比如那时娱乐少,电影票贵,看电影次数少,汽车少,不会骑自行车,年纪小走路也慢,所以我会觉得电影院很远,去一次电影院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对于电影院和其他地点,比如商场,位置记忆就会有偏差了。
这就有点类似珍珠翡翠白玉汤了
2017-3-9 12:30
KYOKO
回复 #10 ☆慕容泪☆ 的帖子
不以为然
这个在法律上就是钓鱼执法、误导、诱导,是违规的
2017-3-9 13:24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7-3-9 12:30 发表
不以为然
这个在法律上就是钓鱼执法、误导、诱导,是违规的 [/quote]
老哥連咱這麼熟的都沒聽明白了
為什麼找個一戰老兵聊聊當年會是違規的?
2017-3-9 13:48
iorihelt
回复 #16 粉炎陽 的帖子
说的是那个“记忆修订”吧
2017-3-9 13:54
粉炎陽
回复 #17 iorihelt 的帖子
-_-謝謝,看串了
2017-3-9 16:54
☆慕容泪☆
回复 #15 KYOKO 的帖子
水王不愧是水王,饿也看串楼了。
审讯者掌握这个技术确实有办法栽赃。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慕容泪☆ 于 2017-3-9 16:57 编辑 [/i]][/color]
2017-3-9 17:49
☆慕容泪☆
回复 #14 zsxmmhd 的帖子
说到认识不同。
饿倒有个亲身经历,高中同学聚会,虽然饿从那时身高什么的没再长多少,但一回到当年的教室,虽然讲台、黑板、座椅、窗口之类的东西样式没什么变化,但突然感觉教室非狭窄,眼前的所有事物都比记忆中的要缩小。但还有另一件事,就是东风大货车,四个大灯那种,小时候马路上天天见,现在已经很难再见到,偶尔能见一辆,就觉得这车也是缩小的,这个不知道是跟当时小个子看东西很大有关,还是记忆提取之后有关,还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视力变差有关。
2017-3-9 22:56
zsxmmhd
[quote]原帖由 [i]☆慕容泪☆[/i] 于 2017-3-9 17:49 发表
说到认识不同。
饿倒有个亲身经历,高中同学聚会,虽然饿从那时身高什么的没再长多少,但一回到当年的教室,虽然讲台、黑板、座椅、窗口之类的东西样式没什么变化,但突然感觉教室非狭窄,眼前的所有事物都比 ... [/quote]
[quote]原帖由 [i]☆慕容泪☆[/i] 于 2017-3-9 17:49 发表
说到认识不同。
饿倒有个亲身经历,高中同学聚会,虽然饿从那时身高什么的没再长多少,但一回到当年的教室,虽然讲台、黑板、座椅、窗口之类的东西样式没什么变化,但突然感觉教室非狭窄,眼前的所有事物都比 ... [/quote]
一方面当年个子小,另一方面东风当年算大车了吧。
当年2吨的130和解放东方这种四五吨级最常见,8吨级黄河已经是国产车里最大的,再大必须找外国的太拖拉了。
现在国产重载也多起来了,所以觉得四五吨级别就没那么大了。
2017-3-15 10:38
☆慕容泪☆
回复 #16 粉炎陽 的帖子
顺便说句题外话,最后一位一战老兵已于2009年去世,最后一位有记录证实的生于19世纪(1899年)的人(截止至2016年7月)目前在意大利,是个老妇。童年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也应该屈指可数了,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记忆的人恐怕更少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慕容泪☆ 于 2017-3-15 10:40 编辑 [/i]][/color]
2017-3-15 10:43
KYOKO
回复 #22 ☆慕容泪☆ 的帖子
童年5岁起步吧
一战结束记得1917、1918年?到现在90年,也就是现在满100岁的都算经历过一战,中国怎么也有万儿八千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