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公孙氏飞渡千山外,中郎将大志问中原


2004-9-28 23:13 暮雨晨笛
公孙氏飞渡千山外,中郎将大志问中原

我在帐内来回地跺步,夏季的酷暑丝毫没有让我感觉到炎热,一丝丝的凉意袭上心头,这个夏季太平静了,平静得让人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平静得让人不敢解去身上厚厚的铠甲!放眼神州,烽烟四起;群雄逐鹿,万骨成枯!这便是194年的汗室江山,王侯将相终属谁家无法预见。现在的我虽然有了中郎将的头衔,但是这荣耀会在一夜之间变成灰烬,东北是本为同宗的公孙度,在如今的岁月这并不是和平的理由;正北是乌丸,一个不可理谕的民族,长期的友好往来敌不住一次金钱的诱惑!更为危险的是南方有着号称北方之雄的袁绍,虎视耽耽地注视着我的土地!只有西面的张燕还和我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几乎是四面楚歌的境地该如何面对?公孙家族的命运难道真的要在这乱世中消亡了吗?

议事庭里,我来回扫看,竟找不到一个能让我露出微笑的人来,在这个年代人才是能影响到生存的关键,但是我的帐下……
“禀报主公,末将押运粮草来迟请主公恕罪!”我抬眼一看,是常山赵子龙!我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意,万幸啊,在我的帐下还有一个不错的人才啊,他可在很多方面都有过人之处,应该是重用他的时候了。“子龙免礼,来得正好,一同商议当前的局势吧,……”

整整一夜,当天边渐渐发百的时候,大家定下了一个赌局!用公孙家族的性命去赌一赌这最后的汗室江山。那就是弃城!舍弃现在的蓟、北平,夺取上党!就这么定吧,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上党拥有天然的屏障和险关,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如果攻下上党便可以改变目前四面楚歌的境地。不能再有太多的犹豫了,乱世中机会瞬间即逝,要成功就必须学会冒险。
“众将听令!”我拿起手中的令牌“子龙,速回易京城塞集所有人马粮草进军蓟城,到达后再尽力征兵;蓟城众将加紧训练;关静快马探索汉中以北的五丈原,具探子报有祥瑞之相出现;北平其他武将随我一同点齐所有人马直奔蓟城!”……

两个月后,所有人马齐集蓟城,关静的探索一无所获,看着疲惫的关静我决定让他先回北平,令子龙出马再探,其他人员加紧训练兵马,等待时机的到来。一个月转眼过去,子龙飞马来报,应五丈原当地百姓的要求为太公望建了碑,其他依然无所收获,只能让北平的关静再次探索凉州,而时间已经是八月底了,不能再等了,错过这个机会所有的希望将化为灰烬。擂鼓升帐,开始了这极其冒险的生存战斗:由我亲自带领公孙范、公孙续统领15000人马为第一队;子龙带领邹丹、王门统领10000人马为第二队;田揩、田豫、单经分别带领10000人马为三、四、五队向上党西南的平阳港出发,所有的人马都出发了,留在身后的是两座空城,为了使这孤注一掷的战斗多一份胜算,在出发前对全军的命令是攻取平阳而不是真正的目标上党,行军途中的遇敌方针是无视!人马一刻不停地向前挺进,这时探子快马来报:发现袁绍大批人马向蓟城进发!谁都知道时间就是胜败的关键,如果在攻下上党之前丢掉了现有的两个城池就意味着公孙家族的彻底失败,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前进。就在大队人马进入了山区不久,上党有了动静,张扬亲自带领人马20000,逼近我军,张扬帐下的童昭果然算是个人才,竟然能识破我军的意图,主动出击了,但是,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局面:张扬的人马因此而分成了三部分,上党城内所剩的人马不足20000了,我立刻作出了战术调整:最前锋的子龙队、田豫队饶过张扬直取上党,我和田揩队缠住张扬;单经进军壶关,牵制壶关守军使其无法对上党进行增援。就在这个时候探子急马而来“报!蓟城沦陷!”“报,袁绍大军正向北平进军!”没有退路了,我们必须在北平沦陷之前攻陷上党,好在子龙在撤离易京时拆除了城塞使袁军有了个来回的时间,不然现在北平可能已经陷落了!
上党城下的子龙队和田豫队正在苦战,策马狂奔中举箭奔射!奔射!城头上的敌军不断地中箭,而我军的攻城骑队也落马无数。“报!袁军已接近北平!”而张扬的主力也开始向城池回撤。“传令下去,攻城队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必须攻下上党,不许后撤违令者斩!围堵队伍必须拖住张扬主力使其不得撤向城池,违令者斩!”这时的我已经无法再冷静了,策马向前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我知道这是唯一能鼓舞士气的办法!“来将看刀!”敌方队伍中冲出一骑,是眭固。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二话不说举刀就劈!老天助我,终于在第八个回合将对手斩于马下,随着我的一声大喝,士兵齐声欢呼。而城下的子龙队也在此时发动了连动攻击,无数的敌军落下城头,上党攻陷了!上党攻陷了!当我才踏上上党的城头,探子也急弛而到:北平陷落了!好险啊,如果没有子龙队的那一次决定性的连动奔射,真不敢想象现在的我会是怎样的境地。我停顿了一刻回头说到“传我的令,犒赏三军。明日一早公孙范、公孙续起兵三万据守壶关;邹丹、王门各带一万分别建良子、襄桓箭楼,完成后各留一千,其余前往壶关;其余将领整编城内降军。”“主公,喜报!……”原来关静回来了,他这次找到了兵家奇书——六韬。我接过兵书递给了赵云“子龙,这次的胜利你有着莫大的功劳,这本兵书就给你吧,好好看看,还有你带着兵书再去一趟五丈原,看看能不能再有所收获。”“谢主公!末将还有一事禀报,在此次攻城战中末将发现了一个勇猛的士兵,望主公能加以提拔。”“参见主公!”赵云的身后闪出一人,我定睛一看竟然是个女子!我哈哈大笑“好,子龙,既然是你发现的人才那就由你来训练她,希望在不久之后我军阵营中能多一员巾帼猛将!”


接下来的数月算是好事连连,童昭归顺了我军,并在洛阳找到了失落民间的七星宝刀,其他武将还找到了九锡、吕氏镜,还有就是子龙又在五丈原举行了祭祀,而他提拔的哪个女将也结束了训练,统率80、武力95!呵呵,这样的女将就让他和子龙并肩作战吧,子龙这么帅,我想那个叫潘洁的女将一定会很高兴我这个决定的。七星宝刀我也赐给了子龙,虽然我非常喜欢这件兵器,但是我想我还是让给子龙吧,我方的阵营里需要能和关羽抗衡的将才。把七星宝刀给子龙的那天我看到了这个英伟少年的眼里有一丝感激的泪光,我相信象他这样的人从此一辈子不会离我而去,我想这样做是值得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饷不足,几乎没有多余的银子可以用来内政建设,军粮也只是仅够维持,山区地带商人的来往很少,不是每个季节都会有粮商经过,这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军队的扩充,要好好想想下一步该如何走了。

[[i] 本帖最后由 ethos1001 于 2008-6-30 00:56 编辑 [/i]]

2004-9-28 23:16 pkfge
女子,不过就是没看明白是什么

2004-9-29 00:27 永远的小兵
楼主好文笔啊
转战上党确实不错啊,可以直通洛阳.
其实,在放弃两城时,可以在两城之间造个阵,可以减缓敌人的攻击.

继续,继续!

2004-9-29 09:51 酷酷蛇
继续努力

2004-9-29 21:51 暮雨晨笛
带着诸多的忧虑我来到壶关,登上关隘的城头放眼东望,好一个天下险关!两边是万丈绝壁中间却是一马平川,直望邺城。墙头上的任何一支箭羽都能射穿前来抢关的敌人,真是天险之地。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可以极目远眺,甚至可以看见那进出邺城的商贾,突然,我有了个意外的收获。“来人,传令,探察邺城的兵力情况,快!”身边的子龙看了看我说到“主公,前日有消息报,乌丸国和袁绍军已经正式宣战,末将认为袁绍必定会调动大批人马与之绞杀,而公孙度也极有可能会趁混乱之时袭击北平,这时的袁绍不会有太多的兵力留守邺城,如果在此时拿下邺城应该是有所胜算的。”呵呵,我心里暗暗高兴,子龙确实是个将才,居然已经想到了这点,而且似乎比我想到的更早。“那么你看谁可以任此一役?”“末将不才,愿意前往拿下邺城!”“好,果然是勇者不惧!”不日探子回报邺城人马不足两万五千。

战鼓在壶关的城头上一阵紧过一阵,我站在城头注目着勇士们象泻闸的潮水向东涌去!最前面那白盔白甲的是赵云,黎明的阳光照在头盔上闪闪发光分外耀眼,紧随其后的是那个红盔的女将,与心爱的人一起作战她意无反顾,最后是公孙范,是啊公孙家族的后辈需要在战场上磨砺!依然还是老计策,部队指向的是邺城以东的南皮,这样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其他城池对邺城进行增援,兵不厌诈,没有周全的计略是无法在这乱世中得以生存的。当部队到达邺城脚下,徒然改变了进攻的目标直指邺城,三队人马围住了城池,离弦的箭带着呼啸扎向城头,“小心陷阱!”当攻城的士卒发现城脚下布满了陷阱的时候已经无法勒住狂奔向前的坐骑,连人带马翻入了装满尖刺的陷阱!几千人就这样永远牺牲在邺城的脚下。“传令,增援!”我自己亲自带着增援的梯队奔向邺城,我要让前方的将士知道我永远是与他们在并肩作战!“报!蓟城颜良带两万人马增援邺城。”“速速攻城!务必在敌援军到达之前攻下邺城!”这时,公孙范的人马已经不到三千了,他率领部队开始后撤,我看得眼都红了,对传令的士兵喊到“传我的令给公孙范,他要还是我公孙家的人就不许后退!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得到了我的命令,公孙范带领部队再次杀向城池,万幸的是田揩的增援队到了,公孙范还能再坚持一会。另一头,田豫出城对颜良队进行伪报,希望能拖延敌人增援的速度。“报!田豫伪报失败,颜良大军已接近邺城!”“妈的!这颜良还真不好骗!”我恨恨地骂到,我军所有的人马不过五万有余(包括上党和壶关的守军),若是增援到达我军就更本不可能有胜算的把握!更何况现在若再从邺城曾派部队也已无法赶到,我只能注视着邺城的城头希望奇迹能再次出现在我军这边。

2004-9-29 22:35 暮雨晨笛
这次竟然是潘洁,她用自己娴熟的阵法在颜良到来前的刹那攻下了城池,我军站在城头上箭已经可以射到颜良军队的士兵!颜良军看大势已去,没有恋战,鸣金收兵,向蓟城撤退。一进城内我便传令文职官员马上找到粮商,买进大量的粮草运往上党,子龙休息一夜领军一万前去占领黄河要塞——白马港,其他人员邺城探索,邺城是历代名城,我想会有所发现。“报!,曹操军向我军宣战,大批人马带着攻城器械,由曹操亲自督战意图经官渡、渡黄河指向我军邺城!”我才刚下完命令探子便带来了如此的情报,在场的将士一片哗然。“众将莫慌!”我镇定了一下自己说到“虽然曹贼的人马有四五万之众,但由于携带大量的攻城器械势必行军缓慢,子龙如果能顺利拿下白马港,也能对曹军的进攻形成阻碍,袁绍军在白马港的守军不过三千,子龙所拥一万之众应该能顺利拿下白马港,对曹军形成阻碍,大家还是按照我刚才的命令行事,十天后再作商议!”
地毯式的搜索在邺城展开,竟然找到了司马兵法,而赵云在十天内拿下了白马港,曹军此时才刚刚到达官渡。又是议事的时间了,经过商议做出了以下部署:公孙范带领一万七千多士兵先撤回壶关防御,留一万人马守侯;我带着兵书在城内建碑以感谢先贤的功绩;子龙在白马建碑,但务必在曹军到来之前撤回邺城;其他人员除田豫劝降俘虏郭图外一律再次对邺城进行搜索。“报!蓟城颜良领军两万向邺城逼近!”见鬼!有时我真恨不得杀了这些个探子,这么有这么多的坏消息!南北都有敌军向我逼近,希望子龙一切平安!
紧迫万分的十天,所有的人没有一个闲着,好在郭图归顺了,子龙也已建完了碑准备撤回,而地毯式的搜索也有所成效,找到了铜雀,只是我的建碑却没能完成。再次建碑,我下了决心,其他人员再次搜索。当我建完了碑看到归来的赵云感到十分的高兴,总算是平安地回来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撤退赵云走在最后,曹军的箭几乎射到了他坐骑的马蹄!唉,如此良将实乃难得啊!只可惜我军没有一匹象样的好马,如果哪天有了好马我一定让子龙骑着,让他在每次战役中无论胜负都能平安地归来!咳,咳,现在还不是感慨的时候,敌人就在眼前,在这个时候我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我连夜召集众将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几乎所有的人马都撤回关内了,潘洁带着一万人马饶开颜良去赵云的家乡常山建阵,以便探查子龙所说的奇书,潘洁很想到赵云的家乡去看看所以便要了这份差事领军去了,而赵云却说要单枪匹马地在邺城再多留十天希望在城内有所收获,良久,我还是答应了,因为这次撤离邺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进入,我有些不忍放弃眼下仅有的机会。邻别时我拉住子龙的手只说了一句话“答应我,一定平安地回来,公孙家族不能没有你的存在!”我没有告诉他潘洁又推荐了一名她的姐妹来到营中,我希望依然是子龙来教她。

我站在壶关的城头,遥望着邺城,两大军团在渐渐地向邺城靠近,最终颜良抢先一步占领了邺城,城墙上飘起了袁绍军黄色的大旗。子龙,你可否安好?!已经进入冬季了,迎面的风变得寒冷。“传,探邺城,查子龙将军现在何处!”正当我传令,眼前出现了一骑快马弛向关来,白盔白甲,是赵云!我的眼角有些模糊……,赵云这次还带回了铜锤!



一切又在再次变得安静下来,潘洁建完了常山阵同时留在了常山探察着那部奇书,子龙也已经开始对潘洁的姐妹华桂英进行一系列的特训,文职人员大多在做内政,武职将领依然在洛阳和常山两地探索,得到了几本史书,而子龙所说的奇书依然没有任何的线索……

2004-9-29 22:51 i smile 1111
碑文建设和宝物探索~~好象有点太幸运了
好文.

2004-9-30 02:10 公瑾
不错不错,又有新的战报了

2004-10-12 07:24 永远的小兵
这个写得好,努力,努力!

2004-10-13 02:47 吕奉先
的确好文啊,写成小说,还真不错呢,可叹奉先是个大懒人,写不出什么来。

不过楼主运气真不错,得了两个女将呢,至于那个潘洁和赵云的故事,偶真的是有点…………嘻嘻,还是不说为妙。

楼主这战报写得好,而且总在千钧一发之际有新的情况出现扭转局势,不错。

2004-10-16 21:40 三国在飞
援兵到啦(论坛好啦),你的天下又如何啊?

2004-10-17 01:03 暮雨晨笛
转眼已经到了196年的开春,自从来到上党之后的一年多来,我军阵营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杨修加入了我方的阵营,而子龙也一让潘洁的姐妹华桂英培养成为了一 名真正的女将军;上党城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军算是基本站住了脚跟。东海边的孔融已经在这一年多的时间被灭了,是啊在那样的位子,是很难生存下去的,我的心理感到一丝侥幸,当初在北平的那一次决定是对的,至少目前我公孙家族还生存于这乱世之上。但是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毕竟是山区,城市的发展是很有限度的,更何况单靠这一个城池是无法长久地生存下去的。
忽然随从禀报扬修求见,我停住了思索喧他进来,他带来了一个让人很是遗憾的消息,一山之隔的张燕由于受人的挑唆而和我军的关系变得不和,唉,那可是我在这乱世的两个友好势力的其中一个啊,当时在进军上党的时候好在他没有发兵袭击,而且还让我的部队从他的城池脚下顺利地走过,要不然我军根本不可能会有今天的喘息机会。
第二天,在中军大帐,大家就这事进行了一番商议,所有的人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干脆发兵进行讨伐算了,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祸患,还可以扩大自己的实力。尤其是郭图不但没有因为此事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兴奋,我猛地感觉到之所以事态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很有可能就是我军阵营里有人故意造成的结果,而最有可能的就是董昭、郭图和杨修这三个人,因为文职官员在战场上并不风光,但对于这些是是非非的政治外交却是相当地狡猾和狠辣!难怪今天的商议显得如此地意料之中。哎,算了如今的天下什么事都是有可能的,打心眼里说我真的很不喜欢郭图这个人,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根本就是个祸害,但如今却是这样的人一展伎俩的时候;在场的子龙好象也显得无动于衷,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等待着我的决定。我站了起来说道“郭图先生,我想张扬军的状况应该是您的手段吧?”“主公,这个……”郭图很快恢复了镇定“主公明鉴!属下并不知情。”“主公,”杨修站起身来上前说道“当前之计并不在于如今局面因何而起,重要的是该如何面对”我真的很怀疑他也参加了。“是啊,主公,在微臣看来不如我军就此拿下晋阳,一来我军无失信之过,二来也可扩大我军的势力。”董昭也上前说话。事到如今我想也只能如此了,肉弱强食是乱世不变的真理,根本就无法选择!“但是,如果就在我军进军晋阳之时,袁绍也发兵攻打,我军目前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岂不让袁绍坐收渔利?”我提出了我的看法“更何况我军除了各关隘守军之外能调动的不过三、四万人马?”“主公不必多虑,我军可先由子龙将军带两万五千人马进军晋阳进行详攻,待张扬领军出战便退向襄桓箭楼,这时蓟城的袁绍军一定会发兵晋阳,同时我军进一步挑唆乌丸和袁绍的关系,使其出兵的人数最多只能和张扬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到那时自龙将军再兵出襄桓,而潘洁将军也可从我军先前建成的雁门箭楼出兵,虽人数不多于一万,但也可产生一定的打击效果,从而一举拿下晋阳!”杨修喋喋不休地说道“只要在袁绍再次出兵之前拿下了晋阳并收编了降军,我想他也就无可奈何了,渔者乃是我军也!”嘿嘿,好家伙!也不知这些文人每天都在想什么?!原来是早有预谋。“子龙,你看如何?”“主公,这可谓一石二鸟之计,不但使我军有所壮大也可削弱袁绍的势力,秒计!”子龙向我作了个揖。“好!就这么定了。各将领按计划去到各自的位子,加强训练,定于二月发兵晋阳!”
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出乎我军的意料,当小麦变黄的时候,晋阳的城头上飘扬了我公孙家的红色大旗!张扬到也算是个通事之人,在我军帐下作了将军,镇守雁门。


“报!曹操军兵出白马,进军邺城,在城外和袁绍军相遇,进行激战!”“报!子龙将军、杨修主簿等求见!”所有的人又一次如同相约而来般地同时出现在上党的议事厅内。“禀报主公,曹、袁两家兵戎相见,正是我军用计之时。”子龙这次到是第一个发言的。“此话怎讲?”我看着子龙。“主公,放眼神州,东北袁绍城众兵多;中原曹操将才济济、吕布强悍有力;东南孙策、袁术相互倚靠;西川刘樟地广路险可谓强敌林立,惟有西北马腾、张鲁、长安郭汜因相互攻伐、又受羌族侵扰而势弱,据报,马腾军急于拥帝,后方空虚,威武守军不过三千。目前曹袁两家正值大战无心旁骛,而我军实力毫无渔利之能,东北一但胜负定出,胜者必会兵向我军。届时我军便有覆卵之危!为今之计,选精兵良将,奇袭威武,占凉州,图雍州,将时我军可解后顾之忧而称霸一方,更有甚者拥帝成王!”“子龙将军所言甚是!”其余众人异口同声。子龙的话使我这个四十出头的汉子也听得热血沸腾,我拍案而起“好,进军威武!”
197年1月,进军威武;同年3月占领威武。
198年2月~10月平定凉州;收编马家军。
198年7月进军长安;8月攻占长安;拥献帝。
199年抢占平阳关。
200年强攻羌,同年7月灭羌。
200年7月受封“王”。


历史改写了……

2005-1-11 02:06 晨山尚书
好战报啊,顶一个.

2005-1-13 13:23 永远的小兵
此文文笔不错,也加为精华

2005-1-13 13:37 无闻
写得是不错,不过这是哪个剧本啊?
有这么难吗???

2005-1-13 19:07 酒徒
晋阳是张燕的地盘吧。。
还有那个华桂英四围怎么样啊??
期待下文中!!

2005-1-13 20:07 孔闻岱
写的不错,楼主继续努力出好文

2005-2-28 17:00 十年一剑
顶,写得太好了

2005-2-28 17:19 金戈铁马
高手来啦,曾教过我做图片的。没想到文章写得真棒啊!怎么最近玩三九了吗?

2005-4-12 17:08 7210765
我怎么没早发现这个网站啊
真好啊!~

2005-4-13 09:03 camer
[quote]原帖由[i]吕奉先[/i]于2004-10-13, 2:47:14发表
的确好文啊,写成小说,还真不错呢,可叹奉先是个大懒人,写不出什么来。

不过楼主运气真不错,得了两个女将呢,至于那个潘洁和赵云的故事,偶真的是有点…………嘻嘻,还是不说为妙。

楼主这战报写得好,而且总在千钧一发之际有新的情况出现扭转局势,不错。 [/quote]
奉先是男人不是懒人,阁下的大作偶有幸拜读过!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