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水泊轩辕 » 富二代是如何秒杀普通人家孩子的?


2016-3-1 15:25 李元芳
富二代是如何秒杀普通人家孩子的?

杭州媒体报道,家教老师的年薪都过百万了,那么是谁不惜重金雇佣家教呢?那些老师说: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是找家教,而且读很多门。那些特别拼的,反而是学校的尖子生。在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了。曾是《三联生活周刊》《南方都市报》的专栏作者小象爸对此深有体会,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文/小象爸

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明白婚姻为什么要门当户对,阶层这件事有多重要。但是并不说事情永远没法改变,逆袭也是可能的。





女儿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没多久,就被她同学的背景吓到了。

爸爸,我那个同学有6个私人家教,连体育也有私教……

爸爸,我有个同学为了从宁波到杭州来的上学路上不浪费时间,家里买了辆房车,好让他在车上做作业,每次来回家教在车上给他补习……

我脸上冒出两条汗线。这是读书吗?

富二代么,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别跟他们学,你只管自己好好念书。我说。

那些不学习开着豪车撞在树上的不都是富二代吗。我暗想。

有一天,我到她寝室,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校服,满头大汗在拖寝室的地板。干完后很专注地看书学习。我说,这个孩子真棒,你也要向她学习。女儿说,那个就是有6个家教的同学。

我后来慢慢地开始了解这些孩子,这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常常学习更加努力,特长也更为丰富。他们能早早地看完原版的哈利波特,钢琴等乐器水平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他们普遍很阳光,待人接物大方,同时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竞争意识更强。

当普通的孩子暑假在电脑前痛痛快快地玩游戏时,这些孩子的父母带着他们去参观剑桥耶鲁,告诉他们,这是你未来的目标。

当普通的孩子热衷于讨论谁是校花校草,这些孩子在模拟联合国辩论,讨论什么是正义。

当普通的孩子的看着《快乐大本营》高兴地在沙发上打着滚,这些孩子开始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他们未来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同学。





我小时候,父母就给我们讲一个亲戚父母都是农民,孩子却上了重点大学的故事。最后当然要加一句:读书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

这个故事我大概听了十多年。

我不否认逆境成才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相当片面。你不能一切推给孩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才是第一位。

比尔·盖茨成为首富当然离不开他的律师老爸和银行家女儿的老妈。他读的私立学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买了计算机终端设备。1968年,我们大多数孩子还只知道弹弓和泥巴,哪晓得什么计算机。

前段时间,一个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录取成为新闻,不过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羡慕的份,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毕业的,父亲还是科技上市公司董事长,那女生从小就在美国参加夏令营,学习编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本电影《新恋爱世纪》。

剧中黎明演一个普通白领Bill,带着女友刘嘉玲演的Maggie去一家廉价餐饮店吃饭,饭店前排着长长的队,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屌丝。Bill说,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Maggie冷冷地指着长长的队伍说,这里哪一个人不想出人头地。

穷人的孩子出人头地太难了。

高度的社会流动性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个人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家庭的财富和关系取得成功。

然而不幸的是,本世纪初的大规模调查显示,社会流动性早已经陷入枯竭。社会学家通过研究1970年到9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2749对美国父子的收入和职业后,发现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已经僵化,这段时期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更倾向于维持父母的特权阶层或社会弱势群体的身份。

孩子的身份原来也在“遗传”。

英国的学者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眼下在英国,私立学校学生上牛津和剑桥的比例是公立中学的13.47倍。从上世纪70年代起,英国政府就想法设法打破这种现象,比如加大对公立中学的投入,学校尽量录取各种社会背景的学生,然而这些努力全部以失败告终。

普通人不是不能逆袭,只是机会太小,所以才叫“逆袭”。





现在回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富二代是如何秒杀普通孩子的?(听起来真实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里奥所对美国12个家庭做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她发现富有家庭和穷人家各自有一套培养孩子的体系。

富爸爸富妈妈们普遍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为孩子打听老师、教练、队友的情况。

贫穷家庭的孩子大多是和兄弟姐妹或小伙伴在外面愉快地玩耍。有个来自劳动阶层的女孩卡蒂,她喜欢唱歌,放学后就到唱诗班唱歌。她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在这方面培养她,他们认为:女儿只是在向别人展示一个“聪明伶俐”的自己,这只是卡蒂吸“引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所以他们就错失了培养孩子突出才能的机会。

美国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样归纳道:

富爸爸富妈妈喜欢对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问清楚来龙去脉。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拿出自己的威信,敢和父母顶嘴,能和别人谈判,还能质疑成年人。

贫困家庭的父母则相反,他们常会向一些权威人士让步,他们总是显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来。

富爸爸富妈妈的教育方式称为“协同培养”,其目的是积极地“培养并评估一个孩子的才能、观念和技能”。穷人们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长”的策略。

富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领会到了“权利”的意义。而穷困家庭的小孩“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冷淡、缺乏信任和拘谨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说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定制自我”。

哦,好吧,赶紧对照一下,差距就在这里,如果我们能做到,孩子想必是可以逆袭的。

当然了,最后我还是想说,无论我们身处哪个阶层,富或者穷,都不该放任孩子随意发展,而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社会阶层虽然僵化,但也未必一层不变。你瞧,刚才提到的《新恋爱世纪》中,Bill最后出人头地,并找到了自己的所爱。

[url]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60116A02C7200[/url]

2016-3-1 15:28 李元芳
差距主要是经济条件吧?

2016-3-1 16:16 szwd1997
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条件,社会是一个协同分工的组织。你不懂的都可以外包。

富人孩子的问题不是智力的问题,不是技能的问题,而是没有经历过挫折教育,如果是老年得子的情况还存在全家我最大,飞扬跋扈的几率很高。他是人格的问题,认知的问题,不是水平的问题。富二代的结果导向当然比穷人家的孩子普遍要好。

不懂就不要管,懂当然管比不管好。也许你孩子就是写攻略的人,如果你看了一篇垃圾攻略,让你孩子照着玩,结果很可能你孩子一个宝物都没得到,能不能通关都是问题。

2016-3-1 16:18 szwd1997
人家充了那么多钱买装备,点技能,最后还不能秒杀大多数的平凡号,那才是稀奇得很。那才是新闻。

2016-3-1 18:23 落叶
回复 #4 szwd1997 的帖子

楼上正解,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也就是最近聊教育的帖子多了几个,就会谈到一个核心的问题,阶级固化。记得看过个新闻,说英国某媒体,用20年跟踪了25个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成年之后走的路,所处的阶层,工作,人生和父辈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好像除了一个孩子因为考上律师脱离了原来阶层进入了更高阶层外其他几乎没有例外。这就是阶级固化。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估计阶级固化的问题更严重,美国可能会好一点。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阶级固化没什么不好,当然也没什么好,就是一个现象,而且很难打破,当一个社会长期处于和平,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走向阶级固化几乎是必然的,如果没有非常情况几乎无可能打破。大唐前期的所谓五大士家,追溯起来从两汉魏晋就开始上位了。这可是千年的时光,历经多少战乱。只有到了蒙满异族先后入主中原大肆屠杀,这几大士家才算衰败。克林顿穷小子逆袭美国总统的故事多励志,可是人背后是希拉里家族。这就说明了,阶级固化是很难打破的。而且打破阶级固化的代价很高。所以我认为,在和平时期非暴力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大中盘。上层不一定非要进,中层只要足够多,就可以保持社会的平衡。不过不打破固化不意味着不让建立一个很好的上下流动渠道。因为一个阶层就如同水一般,不能流动会臭的。

2016-3-1 19:38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1 18:23 发表
楼上正解,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也就是最近聊教育的帖子多了几个,就会谈到一个核心的问题,阶级固化。记得看过个新闻,说英国某媒体,用20年跟踪了25个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成年之后走的路,所处 ... [/quote]
1. 49年,不止20年
2. 同意

2016-3-1 23:11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1 18:23 发表
楼上正解,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也就是最近聊教育的帖子多了几个,就会谈到一个核心的问题,阶级固化。记得看过个新闻,说英国某媒体,用20年跟踪了25个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成年之后走的路,所处 ... [/quote]

也没啥固化不固化的问题,那几大世家,最初不也是家里偶尔出个小官,慢慢积累下来的,主要还看家风,权倾一时的多了,成为世家的有几个?

2016-3-1 23:25 sos2290
如果这些人民币战士借助自已的优势,建立一个只有人民币战士才能玩的游戏规则,那么这个游戏最终的结果如何?

所以问题不在于富二代秒杀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个是正常的,没什么好指责。问题在于富人和富二代不会放弃他们的这种优势,随着他们的发展,还会继续扩大这种优势,建立属于他们自已的规则,普通人则被排除在这个规则之外。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上的还想继续想上,在中层的会安于中层?所以啊,一旦确立起这个秩序,都会踩着下面的人往上爬,弱肉强食。

印度人寄托来生、英美可以转嫁矛盾于外部,你要中国人心甘情愿的世世代代被这么踩着,不砍死你才怪了。要改变这种局面不可能,必要的牵制是必须的。

2016-3-1 23:46 李元芳
回复 #8 sos2290 的帖子

富人本来就是少数,普通人是大多数人,让大多数人普通人的孩子都变成富人,这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想出人头地,但这不等于大多数人都能出人头地。人往高处走就得竞争,既然是竞争就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胜利者。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16-3-1 23:49 编辑 [/i]][/color]

2016-3-2 00:04 sos2290
竞争胜利者,他是想继续让这种竞争优势世代传承呢,还是牺牲自已后人的利益去成全别人呢?

所以问题不在于“让大多数人普通人的孩子都变成富人”,而是“这少数人想世世代代骑在上面”。

这不是竞争,是垄断。

2016-3-2 00:23 李元芳
回复 #10 sos2290 的帖子

竞争是个体之间的,一个富人的孩子的竞争对手既有普通人的孩子也有其他富人的孩子,同理,一个普通人的孩子的竞争对手既有富人的孩子也有其他普通人的孩子,你偷换概念把个体之间的竞争改成是富人和普通人的竞争了,一个普通人的孩子逆袭成了富人,他当然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成功人士,总不能说普通人可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成功人士,富人就不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成功人士,只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普通人,这是什么逻辑?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16-3-2 00:25 编辑 [/i]][/color]

2016-3-2 07:52 KYOKO
回复 #10 sos2290 的帖子

这不很正常吗?

富人固然想世世代代骑在上面,穷人难道不想自己翻身然后也世世代代骑在上面??

ps:反特权不是反特权本身,而是反对自己不能享受特权

2016-3-2 09:30 szwd1997
很多人看不惯拼爹,其实拼爹才是坦坦荡荡,正大光明。只是大家都被富二代的极端新闻给蒙蔽,却不知道他们都生活在上层社会圈子。比一般人都懂礼,知识面广(深不深就看个人了)。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就是典型的拼爹。父辈的努力,造福子孙这还是错误?你现在奋斗,难道只为你自己?不想你的儿女过得好一点,起点高一点。你赚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到你死的那一刻一笔勾销?那谁还去奋斗,只要够花就行。

贫富之差,心态迥异。固然相互不理解,但是竞争确实是大洪流中去进行。并不是所有的富人站一波,穷人站一波去竞争。

清华北大是你考取了,才让你进去,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能胜任这一所名校。再好的基础资源给你,还需你自己努力。有钱不反动,努力更不反动。

制度向来都是强者为了恒强而设定的规则,这不是学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如此。没有资历和能力的人当然喜欢爆冷和乱拳打死老师傅了。

再者水王说得对,很多人不是反对某些核心问题,而是反对我不是制度的受益者。

2016-3-2 09:39 杏花疏影
我接触过一个富二代,人家大学毕业找了工作,就去现场考察,在新疆棉花产地待了十年,就把棉花产供销的基本面搞得清清楚楚,人家做棉花期货,一年为公司赚了好几个亿,然后自己出来单做,成了亿万富翁。

至少放在我身上,我觉得我做不到这一点,让我去新疆棉花产地?你妹的,老子不伺候你。

老说人家富二代不好,但很多富二代埋头苦干时,谁看见了?只看到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

富二代是多占了很多资源,是起点比别人高,但自己不努力,早晚得完蛋。很多人把自己没有成功,归结到人家起点上,人家背景上,就不看看自己是否象人家一样努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6-3-2 10:51 编辑 [/i]][/color]

2016-3-2 09:49 武骧金星
回复 #14 杏花疏影 的帖子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定价权:你的努力和你的成就,是由谁来定价的?

多收了三五斗这种杯具自古有之。

2016-3-2 09:5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武骧金星[/i] 于 2016-3-2 09:49 发表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定价权:你的努力和你的成就,是由谁来定价的?

多收了三五斗这种杯具自古有之。 [/quote]
由社会的规则来定价。

2016-3-2 10:29 小贩
官蠢、富懒的认识是不对的。飙单车和飙跑车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3-2 10:34 编辑 [/i]][/color]

2016-3-2 10:47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6-3-2 07:52 发表
这不很正常吗?

富人固然想世世代代骑在上面,穷人难道不想自己翻身然后也世世代代骑在上面??

ps:反特权不是反特权本身,而是反对自己不能享受特权 [/quote]
基本同意樓上神州兄和光哥的
另外提及一點,其實我認為中國或是普遍我所認識的世界裡,階段固化並不是十分嚴重
其實肯靜下心來一代一代累積,要成為豪門是有機會的

美國很多老牌家族諸如洛克菲樂等,都是通過整整一個世紀好幾代人的累積而來的,而這樣的可能性,我認為今後仍然是存在的
所謂世世代代騎上面(被踩在下面)我看法是不至於這麼悲觀

就以水兄這句話來說,要證明說沒錢請家教,家裡沒車沒房的孩子,是世世代代都窮
那至少得觀察個幾代人才能得出結論,而不能斷然在這一刻就這樣說

當然,我說的幾代是由新中國成立後(最好是改革開放後)來數幾代,不要倒推甚麼明末清初這樣數回去,那個年頭缺乏一個公平向上的商業環境,不計

=====

我之前做過一家投資公司的打雜,是幫有錢的家族建立家族資產的
豪門之家我見過幾個,都是通過三代人以上的努力的(他們開口都是我爺爺輩當年怎麼怎麼的)
小富之家見得比較多,一般都是兩代的

誠然我們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窮屌絲在短短的三五十年裡打拼,要跟豪門,富二代,小富二代比,是比較難的
但他們的風光,有他們風光的道理在

所謂真正努力的孩子,也就是懂事會念書那10年8年,到了感慨低人一等,或婚嫁時,也就是30歲前後的人,他們說的努力,大多是指念書那10年很努力
人家累積了好幾代,你非要靠"我考高中,念大學時很努力"在跟他們比拚說誰有房子,誰家的車子好,這無疑打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

遠了不說,就往近的說

很多窮屌絲都說我要在帝都,或某某市買房,我得省吃省用奮鬥40年,我是不是就得世代貧窮了?我認為不是啊
那我就算你代代都屌絲好了,你連續三代都這麼個奮鬥法,到了第四代的曾孫子,一出生家裡三套房產,也不算很屌絲了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粉炎陽 于 2016-3-2 10:57 编辑 [/i]][/color]

2016-3-2 10:49 sos2290
这里做个代换吧,富人毕竟是极少数,穷人是大多数。所以,这就变成了:极少数人制定规则,想世世代代骑在大多数人上面。

所以这个东西注定要崩盘。拼爹没关系,有钱者上也很正常,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不应该形成规则,要有牵制力量。

最近几年为什么谈“阶级固化”,主要的原因不是有人拼爹,而是这种牵制的体系在溃散,而拼爹的力量有参与制定规则的倾向,这才引起了警惕。

2016-3-2 11:00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6-3-2 10:49 发表
这里做个代换吧,富人毕竟是极少数,穷人是大多数。所以,这就变成了:极少数人制定规则,想世世代代骑在大多数人上面。

所以这个东西注定要崩盘。拼爹没关系,有钱者上也很正常,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不应该形 ... [/quote]
比方有個農民的小孩吧,他爸媽不懂教他,也沒錢補習
按理說窮人的孩子,透過努力,念書很好,當個中產/小資是沒問題的,好歹搞個二本/大專沒問題吧?

二本出來的人,就算他聘不起家教吧,那自己親力親為教育孩子應該有這個能力了

按理說沒有甚麼窮人的孩子"世代都缺乏教育"一說
頂多只有窮人的孩子"一兩代內會缺乏教育"

2016-3-2 11:30 szwd1997
回复 #20 粉炎陽 的帖子

中华好诗词台湾那个张仲宇,他爷爷那一辈是文盲。他爸爸和他就形成了文化构建,从钱来说他广告费都茫茫多了。他现在25岁不到,孩子各种铺垫都可以好好的,2代人就完成了。3,4代估计就可以文化世家的雏形了。

当然等别人成型了,又会有人认为他是垄断。

这就好比有些炒股大鳄巴菲特,罗杰斯,我朋友总说他们有钱当然可以放长线,赚钱容易。他们不是从散户成长起来的?天生就有钱?

你不行,你就当秦始皇的太爷爷,就这么简单。等你们几代人登顶的时候,自然规则的设定有你参与的份。

2016-3-2 12:27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6-3-2 11:30 发表
中华好诗词台湾那个张仲宇,他爷爷那一辈是文盲。他爸爸和他就形成了文化构建,从钱来说他广告费都茫茫多了。他现在25岁不到,孩子各种铺垫都可以好好的,2代人就完成了。3,4代估计就可以文化世家的雏形了。

... [/quote]
以事論事就是說,
1. 努力的話,其實不至於世代貧困,頂多是2-3代貧困
2. 但不管怎麼說,連續2-3代貧困,的確也是很值得令人同情的

2016-3-2 12:2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粉炎陽[/i] 于 2016-3-2 12:27 发表

以事論事就是說,
1. 努力的話,其實不至於世代貧困,頂多是2-3代貧困
2. 但不管怎麼說,連續2-3代貧困,的確也是很值得令人同情的 [/quote]
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自身没问题的话,不会出现连续2-3代贫困。

2016-3-2 13:01 李元芳
回复 #23 杏花疏影 的帖子

比如说某人十几岁就结婚生儿子,儿子十几岁结婚生孙子,这算不算自身问题?

2016-3-2 13:10 李元芳
回复 #19 sos2290 的帖子

那是扯淡的说法,富人是极少数,普通人是大多数,即使你让富人的孩子成年后全变成普通人,让少数普通人的孩子成年后全变成富人,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成年后照样还是普通人,这就是所谓的固化?按你这个逻辑,怎么能不固化?让所有普通人的孩子成年后全变成富人,这可能吗?富人本来就是极少数。

2016-3-2 14:12 落叶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6-3-1 23:11 发表


也没啥固化不固化的问题,那几大世家,最初不也是家里偶尔出个小官,慢慢积累下来的,主要还看家风,权倾一时的多了,成为世家的有几个? [/quote]

这说明亲没真正理解阶级固化的意思,打个比方说,你爷爷是某朝宰相,你父亲沾光做了省长。到了你孙辈,你最大也就是个市长,到了你的儿子辈更没出息,就是个县长,但是你们家族的体系早已经成型,在从这个体系里出个宰相是很容易的,而且有时候100个县长要比一个宰相更可怕。这就是士家或者欧美哪种大家族的形成,而穷人或者底层第一先不说能不能做到宰相甚至县长,关键就是即便是有能力做到了也是他个人的成功,一旦不能延续下去又会被打回原形,这就是阶级固化,史区那篇张郃的帖子是很好的说明,实际上整个三国历史就是一个阶级固化的最好教材,为什么魏蜀吴三国能在乱世称雄,又为什么都是几代而亡。这里面真正起到规律性作用的就是阶级固化。

2016-3-2 14:14 风精之羽
回复 #8 sos2290 的帖子

中国历史上不是已经有了这样的过程了么

魏晋时期的门阀,最早还不是一些小官慢慢积累起来的,魏晋时期发展到极点,完全断绝了下层人上升的通道

所以才会有科举的出现,无论科举后期变得多黑暗,多变态,但总还是有才华横溢的穷人通过科举改变自己命运的,类似现在的高考

而且当今社会,恐怕不可能出现魏晋时期的门阀垄断了,感谢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吧

一家只能生一两个孩子的前提下,谁能整出一个家族呢?

2016-3-2 14:22 天下第一水货
如果富二代整体来说比不过穷二代,那么人生还有啥追求?大家一个个的混吃混喝算了,反正越穷越光荣。
实际上也不对。应该说如果富二代比不上穷二代,那么你叫第一代人是想富裕(假设富裕就是成功的标志)还是贫穷?他自己努力富裕了,他的儿子会贫穷,然后他的孙子又会富裕,以此类推。
如果第一代人经过努力贫穷了,他的儿子会富裕,他的孙子又会贫穷。
这种社会不是很令人觉得奇怪和不现实吗

2016-3-2 14:24 落叶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6-3-2 14:14 发表
中国历史上不是已经有了这样的过程了么

魏晋时期的门阀,最早还不是一些小官慢慢积累起来的,魏晋时期发展到极点,完全断绝了下层人上升的通道

所以才会有科举的出现,无论科举后期变得多黑暗,多变态,但 ... [/quote]


不仅仅是这么个问题,以前是以血统血缘甚至乡党为凝聚力形成的门阀士家,而现在则换了个形势,以利益为核心形成的新门阀,并不一定需要血缘,这个可以意会。

至于科举,只是一个上下流动的渠道。起到的作用就是避免水彻底臭了。同时带来类似的福彩那样的对社会麻醉和刺激作用。

2016-3-2 14:33 zhwenh_0421
江湖传说

[size=3]  废除以考分取人的高考,搞以素质取人的高考,问题就解决了。

PS:

  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规则存在缺失、不明确,人们无法感到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规则的保护,总是有一种不确定感。
  ——于建嵘

:hz1048:[/size]

2016-3-2 14:34 x-dvd
震!惊!阶级固化不可避,中国又成最大输家:hz1005:
看了大忽悠和落叶的观点,感觉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果都会被认定为阶级固化。

2016-3-2 14:47 落叶
楼上几位以大忽悠为典型,有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用建国前的定义来说问题,好像这个世界就是穷人和富人的二分法是的。从而得出结论,富人压迫穷人,穷人没有改变的余地只能革命,但是其实却没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小康社会是什么,就是中层占多数的社会体系。以前看过一个美国记录片,他记录的就是普通的美国家庭的记录,当上层社会的那些名流在酒会,沙龙聚会的时候,一个普通的美国警察在下了班以后,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开车回到家,吃过晚饭,和自己的妻子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看肥皂剧,看累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去上班,然后依然如此。这部片子就是忠实记录了很多收入在3万元内的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而这些家庭就是美国的基石。那些街头流浪的黑人不代表美国,布什肯尼迪一类的家族也不是真正的美国,真正的美国就是这些普通人。普通人是什么样就代表了国家什么样,当1949以前,赤贫的农民占了中国的绝对主流,在这种基础下,太祖就是才能比校长差一万倍,最终取得胜利的也是他,这种力量是比高达更加可怕的存在。而当社会由一群收入稳定,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群组成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不会大乱。说白了,为什么一定要像王思聪一样玩女明星,为什么一定要像文大将一样壕掷万金看女主播,就想回到属于自己的家搂着自己的妻子看电视不行吗。在一个社会中,真正内心不平的都是些野心家,公知良心也好,左翼革命家也罢,有没有问问这世间的大多数,愿不愿用生活的稳定换危险的荣耀,不是讨厌王思聪,而是讨厌自己不能像他一样。所以这世间最恶心的就是那些明明是在为自己,偏偏装的好像在为大众一样。只是如今在这个时代,玩不转了,你在演戏给大家看,大家又何尝不是在演戏给你看。还是那句话,普通人是什么样就代表了国家什么样。

2016-3-2 14:48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16-3-2 13:10 发表
那是扯淡的说法,富人是极少数,普通人是大多数,即使你让富人的孩子成年后全变成普通人,让少数普通人的孩子成年后全变成富人,大多数普通人的孩子成年后照样还是普通人,这就是所谓的固化?按你这个逻辑,怎么 ... [/quote]

还没明白?富人拥有这些优势,是正常的,问题也不在这里。

可以参照科举制度以前的中国,当处于优势的人占据了更多的话语(尤其是政治权力之后),他们就开始谋求建立一种围绕着自已转的游戏和政治规则。在这个规则体系下,只要你出身于上等的,或者有钱人的家庭,那么你先天就具有竞争优势。而中等或者下等家庭,再怎么努力都没用。

之所以我们现在觉得没事,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个政策下,很难形成新的大家族,各个家庭对于自已的孩子都极力的培养,所以“豪门出孽子”这种情况很少。但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一个家庭的有很多个孩子,一个家族的后人就更多,良莠不齐自然就出现了。到时候侵占公共资源的不光是精英子弟,那些庸碌无为的高门后人一样会享受这种待遇,而且他们的比例更大,侵占更多的资源,中等和平民家庭就倒霉了,比如中国的后汉及魏晋时期。

这是中国的传统主要社会矛盾之一,之所以要科举要考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避免这个。

特色时代在16大以后允许资本家入党,为资本集团渗透入政治领域打开了大门;近年以来针对高考(现代版的科举)的小动作越来越多;同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平民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才导致了近年来的社会反弹和担忧。这个跟仇富什么的没关系,自古以来担心这个问题的人多如牛毛,没听说全是“穷鬼”。

个人感觉,要说大难临头这个夸张了,不过适当的牵制必须要有。

2016-3-2 15:10 sos2290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14:47 发表
楼上几位以大忽悠为典型,有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用建国前的定义来说问题,好像这个世界就是穷人和富人的二分法是的。从而得出结论,富人压迫穷人,穷人没有改变的余地只能革命,但是其实却没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 ... [/quote]

以前我也对中产有希望,不过现在看,最靠不住的就是这帮人。如果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当然中产最稳定,但这种稳定,是不靠谱的。因为这些矛盾的爆发,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产在这个过程中,只会随波逐流,存在感极低,与其说他们稳定社会,倒不如说他们什么都不干,这无可指责,但不要指望他们负什么责,不现实,人家也没这义务。

至于说“富人压迫穷人,穷人没有改变的余地只能革命”-------- 这是不对的。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这么呼吁,是主张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过多的刺激穷人,以此来避免不稳定。只有认识到这些矛盾的存在,才能去化解矛盾,否认这些矛盾的存在,纸是包不住火的,一直这么捂着,那才是真要出事,这就是我们的区别。

自改开以来,一直对这些矛盾避而不谈,试问这些矛盾是化解了呢,还是更严重了呢?随着中国经济速度的放缓,很多隐藏的社会矛盾会陆续的激化,在这个当口还要继续掩耳盗铃,只会激化矛盾,而不是相反。你想啊,人家心头有火,还被逼着一直捂着,这么搞恰好是激进思想的土壤。

不要一听到“矛盾”,就联想到“革命”,没人这么说,可以肯定的是它会带来不稳定---------- 这难道不是对中产们希望的稳定生活最现实的威胁?

举个最现实的例子,现在有10块钱,楼上几位只是主张给普通人留1-2块钱,这怎么就成了误区了? 难道你觉得这还不够优惠,非要把10块钱全拿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os2290 于 2016-3-2 15:13 编辑 [/i]][/color]

2016-3-2 15:34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14:12 发表
打个比方说,你爷爷是某朝宰相,你父亲沾光做了省长。到了你孙辈,你最大也就是个市长,到了你的儿子辈更没出息,就是个县长,但是你们家族的体系早已经成型,在从这个体系里出个宰相是很容易的[/quote]

这话有点意思,想起了刘备,虽然他祖宗越来越没出息,到他小时候几乎是个卖鞋的屌丝,不过切莫以为他是个普通的屌丝,他家族的人脉是直通上层的

2016-3-2 15:35 sos2290
不能以听到贫富问题,就以为别人在说穷人要革命,这才是误区。即使抛开”革命“这个问题,担心的东西也多了去。我随便说三个轻的。

一、整个社会的拜金风潮会更加热切,对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观造成冲击;

二、社会的不公平加剧,社会风气和治安恶化;

三、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人的思想会如何,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关系;

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的,而且已经有不少人和家庭深受其苦,这其间中产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对此表示担忧又怎么了?

2016-3-2 15:49 szwd1997
回复 #36 sos2290 的帖子

1:拜金又不是错,别人的孩子压着我的孩子是哪方面压?自然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地位/职位没人家高,钱没人家多。不甘于人后,总想无端的过得比别人好,这本身就是拜金。我就不羡慕那些钱比我多的地位比我高的,我不用操心他们的担心。

2: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上面水货说的就是道理。你奋斗了白奋斗,儿子穷死,这就是公平?本身祖辈牛,子孙传承福荫这就是一种价值传导,让人有奔头。我有雄图报复,哪怕我死了,子孙也可以延续我未尽之业。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富人客观上占据很多资源,表面上让穷人选择的余地小了。但社会的大幅推动靠的就是那些富人的开拓。以前是你穷我穷大家穷,吃顿饱饭那是梦想。
现在是富人吃山珍海味你吃肉,富人玩飞机你玩车。他比你过得好,是应该的。因为他对社会的贡献比你大。他是国家战略激活经济的棋子,而你只是流水线的工人而已。工人比老总过得好,那才是大大的不公平。小兵比将领过得好,那才是天理不容。

还好大多数不是这么想,不然我真不知道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会倒退成什么样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zwd1997 于 2016-3-2 15:51 编辑 [/i]][/color]

2016-3-2 15:52 落叶
[quote]原帖由 [i]sos2290[/i] 于 2016-3-2 15:10 发表


以前我也对中产有希望,不过现在看,最靠不住的就是这帮人。如果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当然中产最稳定,但这种稳定,是不靠谱的。因为这些矛盾的爆发,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产在这个 ... [/quote]


这话根本就错了。任何社会都有矛盾,只是矛盾是交错的,复杂的,叠加的。你所谓的社会矛盾,所谓的穷富之间的矛盾,所谓的既得利益阶层和不平衡阶层的矛盾。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的。只是矛盾有先后,今天中国的所有主要矛盾问题,把它归罪给某个阶层某个人,个人感觉都有点找替罪羊的感觉,其实个人更认为这就是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太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今越来越被人诟病,但是他有法子吗,他也想大家一起来发展,但是这么大个国家,这么穷个国家,能一起来吗,就好像一个农家老爹,七八个儿子一起都要结婚,老头撑得住吗,他只能让一个儿子先结婚稳住家族,其他的只能打光棍慢慢等待好转,但是娶到老婆的老大不可能把老婆跟你们分享啊,所以矛盾就来了。到了温胡,说无为而治也罢,说无所事事的十年也罢,但是问题在于,对于中国,他们有比太宗更好的办法吗,没有,那你就照着人规划好的路慢慢走下去,同时把矛盾尽量捂着盖着,这没办法,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只能如此。今天中国不过是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捂着盖着往前走,等待矛盾的彻底爆发,还是强行的先解决掉一部分问题在前进。这个我就不论了。不过用了60年,还给世界一个至少列强级别的中国。这份答卷至少合格了吧。越发展问题就越多,问题多了怎么办,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就放着,就好像老毛放下台湾,老邓放下钓鱼岛。没有他们的放下,就没有今天老习的捡起来。就好像一个大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总会比一个小作坊多。但是没有人会因为这就不想让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一个大企业。

2016-3-2 15:53 江山笑
阶级固化是无奈的,别说比大人物,就是小人物之间也不能比么,那些民工就算经历两三代人,也未必比得上一个城市小土著,一般小土著自己有一两套房子,一般民工三代也赚不到。

2016-3-2 16:04 落叶
回复 #39 江山笑 的帖子

对头,今天中国的问题,无非就是“民工”依然多而已,所以努力的方向就是尽量减少“民工”的数量,增加城市小土豪的数量。只不过在S忽悠看来,所谓的努力,只是让更多人变成“民工”而已,总体来说他的认识不算错。因为无论小土豪们怎么变多,相对于大土豪们来说,他们也就是“民工”般的存在。这就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因为如前所说,已经结婚的大儿子是不愿意和兄弟们分享自己的老婆的。所以朝廷才会捂着盖着来个维稳十年,就是等更多儿子能结婚,但是他没想到,儿子越来越多,而且已经结婚的大儿子们还居然想纳妾。矛盾自然更加激烈,但是无论怎么激烈。只有结过婚的儿子越来越多。稳定就是主流。

2016-3-2 16:11 szwd1997
回复 #38 落叶 的帖子

是的,矛盾随处而在。感觉不到矛盾东西一定不是活物。

不做事的人当然不会出事。邓小平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就走另一条路。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先放下,这表面上像逃避,实则一种朴实的人生智慧。

一些愤青见到日本就骂,要知道不是日本中国连电视机冰箱都不知道啥时能用上。不是邓小平出使日本跟他们很诚恳地说:帮帮我们。放下钓鱼岛争端,谈谈我们共同的儒家,一衣带水,友好邻邦之类的,没有昔日的铺平垫稳的低姿态务实发展。还有机会给你今天吃饱了的键盘侠抵制日货?

问题多,说明你强大。正如胖子不好翻身,瘦子满世界乱窜。每当想起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我就很感动:我们这一代的智慧不够,留给更有智慧的下一代去解决。加上停止运动,发展生产。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就觉得这个老人谦卑而慧明。

2016-3-2 16:17 szwd1997
回复 #31 x-dvd 的帖子

中国怎么成最大输家了啊,我看好中国的经济和前景。

2016-3-2 16:36 x-dvd
回复 #42 szwd1997 的帖子

不知道啊,咱看轩辕这评论,一会儿感觉美利坚吃枣药丸,一会儿感觉中国衰败不可避,弄不懂啊:hz1005:

2016-3-2 16:50 落叶
回复 #43 x-dvd 的帖子

哟,d神这样的达者,也会这么困惑吗,因为我们不是决策者也不是精英,我们只是在看戏,所以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在看动漫或长篇局,观者当然可以吐槽了,八阿哥还是四阿哥继承大业,美人终究会投入谁的怀抱。水王究竟有没有纳妾成功,大清有没有逆转终成盛世。甚至四阿哥最爱的到底是八阿哥还是十四阿哥,都可以说到说到嘛。只是电视剧是有剧本的,是有广电把着关的,大概还是能看出来结局的。而现实没有,这才更刺激。

2016-3-2 18:48 KYOKO
回复 #40 落叶 的帖子

有点儿复杂,不是全能看懂,但兄弟娶老婆那段看懂了

赶脚现在天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没有合拢的趋势。结婚的儿子是越来越多,但前面的儿子都纳上好几个妾了,后面的儿子才刚刚有一个老婆。你能说因为所有儿子都有老婆了就稳定了?我怎么赶脚后面的儿子会越来越不胡呢??

2016-3-2 19:19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14:12 发表
这说明亲没真正理解阶级固化的意思,打个比方说,你爷爷是某朝宰相,你父亲沾光做了省长。到了你孙辈,你最大也就是个市长,到了你的儿子辈更没出息,就是个县长,但是你们家族的体系早已经成型,在从这个体系里出个宰相是很容易的,而且有时候100个县长要比一个宰相更可怕。这就是士家或者欧美哪种大家族的形成,而穷人或者底层第一先不说能不能做到宰相甚至县长,关键就是即便是有能力做到了也是他个人的成功,一旦不能延续下去又会被打回原形,这就是阶级固化,史区那篇张郃的帖子是很好的说明,实际上整个三国历史就是一个阶级固化的最好教材,为什么魏蜀吴三国能在乱世称雄,又为什么都是几代而亡。这里面真正起到规律性作用的就是阶级固化。 [/quote]
三國,或者說近一點,清朝的那種情況不太好拿來說事,因為相對現在來說,當時的社會是不公平公正的
今天的社會相對未來來就是否公平,這點不可考,但今天中國的社會用今天的標準來看,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三國時代連法律,治安都基本上做不到公平,窮人說不定走在路上都被打死了,這時談上升渠道當然是很難存在的

=====

2016-3-2 19:27 KYOKO
回复 #46 粉炎陽 的帖子

艳阳怎么证明三国时代用当时的标准来看是有问题的??

穷人走在路上被人打死了,我富人可以请保镖所以很安全,这很公平嘛。你没上升渠道这就对了,咱爹是李刚,你爹是杨白劳能一样吗?

2016-3-2 19:30 粉炎陽
努力除了是一個深度值,咱們還有一個長度值
就是你是否真的很努力是一個問題,但是你努力了多久也是一個問題

比如讓我跟光哥比賽寫詩,特別是寫鹹濕的詩

我可能當下用上100分的努力,我幾日幾夜不吃不睡地推敲
我寫出來,都必然及不上光哥隨隨便便花個一個小時,用70分的努力要寫的好

=====

這種情況其實要局部地講,這並不公平,我比光哥努力,但光哥寫得更好
但長遠地講,其實很公平,光哥從前已經付出了幾十年的浸淫,他不可能跟我這種水平站同一起跑線

=====

今天大家講貧富懸殊無非就是體現在買車買房上

比如兩個年青人,一個用了100分的努力,但他只開始了十年
另一個打從爺爺輩起,就一直用70分的努力維持到今天共花了50年

我認為後者的努力雖然不深刻,但是總量更大

=====

很多今天的人慨嘆窮人努力了也沒用,這個問題有可能是一個真的現象(比如那窮人真的是極端地衰)
也有可能是一個表象,類似於說問:我考試前一晚溫習到爆血管,整晚通宵,懸梁刺股,我為什麼不是考第一

拜託,你溫習了幾天啊?

2016-3-2 19:43 zhwenh_0421
好奇心重

[size=3]  水王你出手也真是够狠的,这么长的东西,让我乖乖地读了一遍……

PS:

  【油漆未干】一司机大雾天晚上迷了路,隐隐约约看见路边有一个路标,就把车停了下来。可是雾太大,怎么也看不见写的什么字。于是决定爬上去看看。好不容易爬到顶上,终于看清上面的字:现金+50。

:hz1024:[/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6-3-2 19:46 编辑 [/i]][/color]

2016-3-2 19:49 落叶
[quote]原帖由 [i]粉炎陽[/i] 于 2016-3-2 19:19 发表

三國,或者說近一點,清朝的那種情況不太好拿來說事,因為相對現在來說,當時的社會是不公平公正的
今天的社會相對未來來就是否公平,這點不可考,但今天中國的社會用今天的標準來看,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三國時代 ... [/quote]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举例有误。三国时代要看怎么说,本身他是战乱社会,人命都贱如草,就不要谈什么公正公义了。但是就封建社会本身来说,和平时期的社会是没有问题,就好像我们今天都会说现在的社会有问题,但是没人会否定现在的社会本质是进步了的,但是未来会不会否定我们这个时代的所谓标准。那就不知道了。

同理至少三国时代已经比奴隶社会要进步了吧,凡事占一个角度看是错的,但换一个角度看也许就是对的。奴隶社会贵族可以随意处死奴隶,封建社会皇帝可以诛心,在现在看是不对的。当时看有问题吗,不是和忠君孝父拜神一样天经地义的事儿吗。别说时代不同,就是同时代也不能一概而论。取消死刑的国家指责没有取消的国家不人道,这公平吗,那是因为人家有不能取消的理由,归根结底是还没有到那个时代。这就像进化一样,不是大家能一起共享高潮的,大清时的国人看着欧美的文明自卑,却没想过非洲的黑兄弟连自卑感这种东西都没有。

2016-3-2 20:43 落叶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6-3-2 18:48 发表
有点儿复杂,不是全能看懂,但兄弟娶老婆那段看懂了

赶脚现在天朝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没有合拢的趋势。结婚的儿子是越来越多,但前面的儿子都纳上好几个妾了,后面的儿子才刚刚有一个老婆。你能说因为所 ... [/quote]

很简单,水王,40楼前一段是说,为什么中国明明在发展,明明是人普遍富裕了,普遍生活进步了,但是骂娘的却越来越多,这就是个二合一的问题,虽然社会的发展让大多数人已经达到了温饱无忧,其实本质上已经脱离了他本身的阶层,但是由于发现处在更高层的人的离他反而越来越远。所以不平衡反而更大。打个比方,原来你有10元,你邻居有100元,你们有差距,你想超过他。但是努力了一个阶段之后,你收入100元,这时你却“欣喜”的发现你邻居收入是100万元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忽视掉自己的进步而厌恶起邻居,这就是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S他们这些左翼愤怒的就是这点,“穷人”无论怎么样努力,对比富人就还是“民工”一样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贫富差距问题。“贫”不是固定的,而是参照“富”来定义的。即便你有1000万,但是我的邻居有1000亿,那你就还是“贫”。太祖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他怎么解决的呐,就是把所有人或者尽量多的人拉到一个水平线上,大家都穷,你就没工夫不平衡了,都勒着裤腰带搞工业化先把国家发展起来再说。结果就是大锅饭,就是文革,因为他解决不了人人都想做王思聪(付出尽量少,得到尽量多)的问题。用文革这么激烈的手段都解决不了,所以老人家闭眼了,把问题仍给了太宗,太宗怎么办,他是滑头啊,中国500年来最大的滑头,所以他避实就虚,不能都到天堂,也不能都到地狱,那就先让一部分人到天堂,然后忽悠还在地狱那帮,你们忍忍,等我们到了天堂一定回来接你们,这一等就尼玛等了快40年了。但是太宗是对的,为什么,可以参考一下曹老板的望梅止渴。社会有时候需要忽悠才能前进。既然老子也解决不了这问题,那就先解决一部分再说,太宗的最大优点就是他的务实,中国幸运的就是在太祖之后有太宗。

但为什么会没有人回来接咱去天堂呐,这就是前面说的阶级固化,其实不要说一个国家内,就是国家与国家也有阶级固化,就好像中国无论怎么努力,好像已经看见了发达国家的屁股,但是就是摸不到,这种先发优势,太大了。就是40楼后一个观点,结了婚的大儿子不会和你小兄弟分享他的老婆。而且还要纳妾,所以差距进一步加大,公知们在哪儿嘴炮,是想打翻这些大哥们夺嫂子玩小妾,极端左翼则是想把他们拉回水平线,不能老子一直自撸你们在哪儿爽,但是这条路,太祖早走过了,他都没走通,你们有太祖那水平吗,笑。

所以办法只有一个,拖住时间继续发展,等更多小弟娶媳妇。大哥只有一个二个,他们可以纳妾,纳很多的妾让让自撸的兄弟不满爆棚,这种不满是可以打破整个家族的,但是只要能娶妻的小弟人数大于自撸的兄弟,这个家族就是稳定,这就是用橄榄型社会取代过去的金字塔型社会。

2016-3-2 20:45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19:49 发表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举例有误。三国时代要看怎么说,本身他是战乱社会,人命都贱如草,就不要谈什么公正公义了。但是就封建社会本身来说,和平时期的社会是没有问题,就好像我们今天都会说现在的社会有问题 ... [/quote]
用三國的眼光來看,三國的人不一定會(清楚地)意識到三國社會是不行的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三國,誠然是不行的

但諸如SOS之類的聲音,他們的觀點是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今天中國社會仍是不公義的,原因就是貧窮代代傳承
這點有點存疑,這是我提出的看法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粉炎陽 于 2016-3-2 20:49 编辑 [/i]][/color]

2016-3-2 20:47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20:43 发表

所以办法只有一个,拖住时间继续发展,等更多小弟娶媳妇。大哥只有一个二个,他们可以纳妾,纳很多的妾让让自撸的兄弟不满爆棚,这种不满是可以打破整个家族的,但是只要能娶妻的小弟人数大于自撸的兄弟,这个家族就是稳定,这就是用橄榄型社会取代过去的金字塔型社会。
[/quote]
上面SOS說得很清楚,除了革命,還有別的問題,比如治安問題,自擼的兄弟未必能推翻整個家,但能隨機找幾個落單的娶妻兄弟教訓一下
這個威脅聽起來誠然很無語......先不論公正性,機率上的確存在=_=

2016-3-2 20:54 落叶
回复 #52 粉炎陽 的帖子

那是因为他们是理想主义者,问题在于,王思聪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屌丝能吗,一个健康的孩子和一个先天就残疾的孩子能比公正吗,这个人类世界,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所谓进步就是尽量平衡这种先天的不公正,但是绝对的理想主义究竟是好还是坏,我是一直存疑的。

2016-3-2 21:28 三国赤壁周郎
别把富二代当成西门庆或者刘阿斗,中国从古到今都有不少优秀的富二代、官二代。李世民、诸葛亮、陆逊、韩愈,甚至被誉为阉宦之后的曹操,他们的后来事业的成功或多或少是沾了祖宗的光。中国不缺少名门世族出身的英雄豪杰。连我们伟大的国父孙中山,据说也是书香世家。这本来没什么好奇怪的。事实上这些人更偏向于贵族,道德水平、遵纪守法方面也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像我爸是李刚只是极少案例。像李嘉诚、霍英东的家族一向都有很好的社会声望。

2016-3-2 21:45 三国赤壁周郎
回复 #10 sos2290 的帖子

问题是,即使允许竞争,穷人也很难在竞争中胜出。更何况,富人不想让自己孩子去做穷人的事,这也不是过错。

2016-3-2 22:25 三国赤壁周郎
最要命的是,穷人辛辛苦苦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换不来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也换不来更好的尊重和更多的掌声。

2016-3-2 23:04 卫天龙
我一直没看明白你们在吵什么……

应该说有的人认为现在的社会不公平加剧,有的认为现在阶级可以流动就可以了

嘛,虽然有人的有几句话不太赞同,但是最近没心情吵→_→

2016-3-2 23:14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3-2 20:54 发表
那是因为他们是理想主义者,问题在于,王思聪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屌丝能吗,一个健康的孩子和一个先天就残疾的孩子能比公正吗,这个人类世界,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公正的。所谓进步就是尽量平衡这种先天的不公正 ... [/quote]
相對殘疾,這種絕對是政治正確,在美國(或任何文明社會)原則上都提倡殘疾人和正常人享受權利是100%一樣,甚至正常人略吃虧,我認為都有可能
因為殘疾幾乎是100%先天問題(排除甚麼孕婦抽煙,近親OOXX之類的)

富二代是先天不公還是後天這點還是挺存疑的
我認為只能算微先天,或是局部先天

畢竟微觀在那個二代本身,的確是"先天富",但宏觀看整個家庭,這是"後天富"

在美國非要說富人和窮人享受權利100%一樣,甚至讓富人略吃虧
這時道理上就不必然正確了

當然,我並不是提倡凡事以美國當標桿,詞不達意,但大抵是這麼個意思,落葉兄這個殘疾類比不妥

2016-3-2 23:16 李元芳
回复 #57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谁规定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体育比赛算是相对公平了吧,那么多运动员都付出很多汗水和努力,但能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是极少数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