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水泊轩辕 » 留美女博士回国探亲熟睡中被父砍死 父亲竟称不后悔


2016-2-25 11:21 大将文钦
留美女博士回国探亲熟睡中被父砍死 父亲竟称不后悔

来源: 大众网

    山东烟台招远市贾家庄子村的留学美国女博士赵庆香,千里迢迢回国探亲时,和自己的双硕士学位的丈夫魏涛一起被砍死在家。

    赵庆香和丈夫魏涛在研究生毕业前申请到了美国多所院校的博士学习的全奖,人生跃入精英门槛。但她的父亲却强烈反对她留学。认为她当务之急应该是赶紧参加工作,帮家里解决经济困难。

    据说,小夫妻俩出国的费用,是男方家庭供应的。在美国读书有多苦,以前说的人少,现在大家大约也知道一点了,学习课业适应生存之艰难,难以描画。赵庆香期间还怀孕了,学习之余还打工挣钱,她源源不断地寄钱回家。帮家里建起新房,又买了房。

    灾难却在她回国到娘家探亲时降临。

    父亲摊大手掌再次要钱

    “你弟弟都28岁了,因为有癫痫,一直娶不上媳妇,这次看好了一个,对方要求必须在县城里买房。现在就全靠你帮他了。”

    赵庆香十分为难:“我们刚刚开始工作,没有什么积蓄,这五年也没少往家里寄钱,这次还要带孩子回美国团聚(赵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公婆在照顾),开支也很大,能不能缓一缓,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定给你邮钱回来。”

    这样的回答,激起了父亲的仇恨。她父亲尤其憎恨女婿魏斌,女儿以前从不敢违抗自己任何要求,现在有了男人了,竟然敢藏私了?

    在回娘家探亲几天中,关于买楼的逼迫,无时无刻不在进行。26号,女婿订票准备返回天津了。没有逼出钱财的赵玉令渐渐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他指令妻子再去作一次努力,要钱。赵庆香表示:在美国真的不容易,不要再逼我了。

    确信女儿不会出钱了,(其实赵庆香这次回来给又给了他1600美元,当时兑换人民币约1万多元,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也不能算少,而赵女自己身上,只剩下不足1000美元,准备回国)赵父彻底疯狂而绝望:“女儿白养了!唯一的儿子因为她不肯帮助,娶不上老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活不好,你们也别想好好地活!”他操起斧头直奔女儿女婿房间,先一斧子砸开了女婿的脑门,又朝还在沉睡中的女儿头部猛砸…….

    在法庭上,他声称自己不后悔。

    可以想象,在他的价值观世界里,他真的不后悔。因为儿子才是他的孩子,女儿首先不是人,即使是,也是人家的人。

    好友揭秘真相

    博士夫妇去世后半年,新华网刊登了二人生前好友的公开信,信中称自己和赵庆香是大学4年的同窗,赵庆香家里条件有限,学习十分刻苦,每年都能争取到奖学金,和部分助学金。

    和魏斌举行婚礼的钱都是由魏斌家里出的。之后,两人一起申请赴美留学。

    赵庆香出国时,还是婆婆主动拿出2万2千元来支持她,并为她准备好行装。

    “早在他们夫妇还在学校读书时,他们就开始向庆香的父母寄钱。很快,她父母就在当地自己的旧舍旁盖了一个新的院子。之后不光是她父母,连她的亲戚们都开始不断的向他们要钱。这次回国,赵玉令再次提出,想在县城里买个洋楼。魏斌夫妇表示家里只有他们三口人,已经有两个院子的房子了,再买洋楼未免有些奢侈,再者,他们这次要将孩子接回美国,上托儿所也会增加开销,暂时他们没有能力支付这样一个大房子。他们的拒绝惹怒了赵玉令,他趁他们夫妻二人午睡时,残忍的下了毒手。”

    法院审理结果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并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赵玉令心胸狭窄,思想意识封建落后,因女儿、女婿在美国工作,便认为二人应当帮助解决家庭中的所有困难,而当其愿望未能满足时,竟起杀人之恶念,将女儿、女婿当场杀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依法予以严惩,其虽有自首情节亦不能从轻处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判决被告人赵玉令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人民币1万元。

[url]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2/25/c_128749651.htm?night=0[/url]

2016-2-25 11:32 小贩
升米恩,担米仇。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16-2-25 11:39 阿巽
所谓愚孝

2016-2-25 13:51 风精之羽
所以说,有弟弟的姑娘娶不得啊,尤其是农村的

2016-2-25 13:53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16-2-25 11:39 发表
所谓愚孝 [/quote]
这与愚孝没关系。

是她爹混蛋。

2016-2-25 13:5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6-2-25 13:51 发表
所以说,有弟弟的姑娘娶不得啊,尤其是农村的 [/quote]
不是有弟弟的姑娘,而是有个不正形的弟弟或哥哥真是要小心啊。

2016-2-25 13:56 李元芳
回复 #5 杏花疏影 的帖子

这说明婚前女方家多要彩礼是为了女婿好?

2016-2-25 13:58 落叶
如光哥所说,和任何人都没关系,就是这老头混蛋到极点,这么一搞,自己老伴守寡,自己有病儿子没人管了,女儿女婿没了,外孙自幼失去双亲。整个家族都被他毁了,这种人渣就多余活在世上,每看到这种新闻我就更坚定反对取消死刑。

2016-2-25 13:58 杏花疏影
这个新闻有点眼熟,好象几年前就看过了。

2016-2-25 14:00 李元芳
回复 #6 杏花疏影 的帖子

所以父母要给子女的婚姻把关,不光要考虑对方个人条件,还要考虑对方家庭情况。

2016-2-25 14:04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5 13:55 发表

不是有弟弟的姑娘,而是有个不正形的弟弟或哥哥真是要小心啊。 [/quote]

话说,80年代以后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的,基本上第一个都是女儿吧

也就是说,有弟弟的姐姐很多,但有弟弟或者妹妹的哥哥是很稀有的,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威力

而有弟弟的这种家庭为什么会有个弟弟,原因很清楚,既然如此,当姐姐的必然要为弟弟付出一些,所以有弟弟的姑娘风险是很高的。

2016-2-25 14:05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落叶[/i] 于 2016-2-25 13:58 发表
如光哥所说,和任何人都没关系,就是这老头混蛋到极点,这么一搞,自己老伴守寡,自己有病儿子没人管了,女儿女婿没了,外孙自幼失去双亲。整个家族都被他毁了,这种人渣就多余活在世上,每看到这种新闻我就更坚 ... [/quote]

我觉得应该恢复凌迟的。。死刑实在没有威慑力。

2016-2-25 14:07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6-2-25 14:04 发表


话说,80年代以后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的,基本上第一个都是女儿吧

也就是说,有弟弟的姐姐很多,但有弟弟或者妹妹的哥哥是很稀有的,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威力

而有弟弟的这种家庭为什么会有个弟弟,原因 ... [/quote]
那人家弟弟要是上进,过得好呢?也不需要如何优秀,只要是明事理,就可以了。

关键是看弟弟如何,而不是姐姐有弟弟,这弟弟就完蛋,有的哥哥也一样。

2016-2-25 14:13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5 14:07 发表

那人家弟弟要是上进,过得好呢?也不需要如何优秀,只要是明事理,就可以了。

关键是看弟弟如何,而不是姐姐有弟弟,这弟弟就完蛋,有的哥哥也一样。 [/quote]

你还是没看明白啊。。。

有弟弟这种情况,貌似都是农村里,如果一胎是女孩,允许生二胎

这种一般来说,多少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姐姐如果上学好,工作好,基本弟弟的结婚费用就指望姐姐了

如果不够钱供两个孩子上学,基本上当姐姐的就得辍学去打工了

在这种家庭,是不用指望一碗水端平的。。

而且我有个同事说他们那的习俗就是坑姐姐,基本没人愿意取有弟弟的姑娘,因为是一辈子的负担,除非是换亲

2016-2-25 14:16 李元芳
回复 #11 风精之羽 的帖子

姐姐条件好,为弟弟付出一些很正常,但得有个底线,不能要求姐姐不顾自己家庭,把娘家人当第一位

2016-2-25 14:1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风精之羽[/i] 于 2016-2-25 14:13 发表
你还是没看明白啊。。。

有弟弟这种情况,貌似都是农村里,如果一胎是女孩,允许生二胎

这种一般来说,多少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姐姐如果上学好,工作好,基本弟弟的结婚费用就指望姐姐了

如果不够钱供两个孩子上学,基本上当姐姐的就得辍学去打工了

在这种家庭,是不用指望一碗水端平的。。

而且我有个同事说他们那的习俗就是坑姐姐,基本没人愿意取有弟弟的姑娘,因为是一辈子的负担,除非是换亲[/quote]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是说弟弟如果明事理,就不会出现坑姐姐的现象。

2016-2-25 14:18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16-2-25 14:16 发表
姐姐条件好,为弟弟付出一些很正常,但得有个底线,不能要求姐姐不顾自己家庭,把娘家人当第一位 [/quote]

重男轻女的家庭你说这个有用么?

2016-2-25 14:20 风精之羽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5 14:18 发表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是说弟弟如果明事理,就不会出现坑姐姐的现象。 [/quote]


肯定有不坑的,但坑的比例也绝对不低就是了。。而且有的情况不是弟弟自己要坑,而是父母出面帮着坑,毕竟重男轻女是父母的态度,不是弟弟的态度

主贴的情况就是父母坑,弟弟其实只是自己有病,实际也没做啥的

2016-2-25 14:31 大将文钦
回复 #17 风精之羽 的帖子

有些家庭也未必是重男轻女,而是心歪,做父母的专门坑自己不喜欢的子女,让自己不喜欢的子女去贴补自己喜欢的子女,而那些被坑的子女恰恰都是为人厚道、老实的,所以才会被坑,人善被人欺就是这个道理。:hz1016: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将文钦 于 2016-2-25 14:33 编辑 [/i]][/color]

2016-2-25 14:34 杏花疏影
我见到重男轻女的,但打交道不多。

唯一一个打交道多的是,我有一任女友,她的哥哥混得不好,没上大学,她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公务员,他不去,非要自己创业,结果创业失败,生活不免就差了些。

当时我一个月5K多,我的女友3K多,她父亲就对她说过,3K多,你一个人怎么能花得完啊,还不给你哥一些,她哥听了,就极不乐意。她也就过年过节,给家里些钱,也没有怎么太付出过。给她哥钱,她哥也不要。他父亲曾经还对她说过,某某人在外一年,就给家里5万美元,当时我听了,就吓了一跳,那时美元对人民币是8+,那可是接近40多万人民币,以我当时的收入,哪里拿得出来啊。

最后我们虽然分手,还真没有他父亲重男轻女的因素。

2016-2-25 14:36 大将文钦
回复 #14 风精之羽 的帖子

你认为他们不会一碗水端平,但他们自己却认为自己是一碗水端平,因为在某些父母心目中,偏袒某个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hz1026:

2016-2-25 14:41 小贩
无论是 嫁娶,记住一般情况下,你的对象就是“一家”。

年青的时候,有个女朋友,长得不错,人也贤惠。一开始我听说他爸好酒,觉得穷点,没事。后来我听说他弟吸毒 。就黄了。

2016-2-25 14:42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5 13:58 发表
这个新闻有点眼熟,好象几年前就看过了。 [/quote]

查了一下好像这是个十几年前的旧案。
[url]http://society.qianlong.com/4431/2002-9-1/53@399508.htm[/url]
还有一个同样内容的链接,是新华网的报道,成文时间是2002年9月1日:
[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9/01/content_545748.htm[/url]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6-2-25 15:46 编辑 [/i]][/color]

2016-2-25 14:42 李元芳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5 14:34 发表
他父亲曾经还对她说过,某某人在外一年,就给家里5万美元,当时我听了,就吓了一跳,那时美元对人民币是8+,那可是接近40多万人民币,以我当时的收入,哪里拿得出来啊。 ... [/quote]

你应该对他父亲说:你照照镜子,看看你那个揍性,值5万美元吗?

2016-2-25 14:4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李元芳[/i] 于 2016-2-25 14:42 发表


你应该对他父亲说:你照照镜子,看看你那个揍性,值5万美元吗? [/quote]
人家可没向我要,人家只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而且是对他姑娘说的,你一样也可以理解成是让姑娘多挣钱。

2016-2-25 14:51 李元芳
回复 #25 杏花疏影 的帖子

别人家的孩子有出息是别人家父母有本事、教育得好,他自己教育不出能一年给家里5万美元的子女,这说明他自己没本事,他还舔脸说什么

2016-2-25 16:39 若云邪尊
长叹一声。社会啊

2016-2-25 18:51 关内侯
从现实角度来说,老父亲如此逼迫女儿,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养儿防老的习惯。儿子未来的事情打理顺利了,才能照顾的了老人。

现在女儿一家伙奔到外国去了,说个不好听的话,将来老人要是死在床上,谁来料理后事?女儿有时间有孝心能赶回来,没时间可能连电话都打不通,这个时候除了小儿子还能有谁?

2016-2-25 19:31 墨叶
回复 #28 关内侯 的帖子

这个女儿多次援助兄弟,你说这样的话也太让她心寒了。

2016-2-25 19:46 赵盾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6-2-25 14:42 发表


查了一下好像这是个十几年前的旧案。
[url]http://society.qianlong.com/4431/2002-9-1/53@399508.htm[/url]
还有一个同样内容的链接,是新华网的报道,成文时间是2002年9月1日:
[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url] ... [/quote]
对,就是你举的这个报道。这个新闻是站在赵父那边的。

不过后来还有一个贴子。

我知道的魏斌和赵庆香
2002年09月11日
魏赵横死,已五六个月。本不欲再重挖旧痛,但报道失实,网上沸沸责其“不孝”,我作为二人朋友,何忍袖手。现将我知道的情况写出,请大家起码听一听这边的声音。我与赵庆香相识于1997年7月,当时我们均刚到美国德州小城Lubbock, 注册于Texas Tech University。赵的性情比较内向柔弱,初到美国,大概经济,思想负担又都很重,97年12月便回国一次,与魏偕归。那时签证情况尚好,魏很容易拿到了F2。我的感觉是,魏是赵的精神支柱,魏略有大男子作风,但绝非混不讲理之人。两人经济情况我不甚了解,但从他们日常生活看来决不宽裕,都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住房食宿能省则省。魏98年申请入学转F1读化学,银行存款证明是从我们几个朋友处各借的零碎银子凑起来的。他们98年10月得子,其时魏已转读计算机,只有赵的全奖(1100/月?)支持,两人都需读书,实在没有时间精力金钱负担(魏那时对我说他们是“弹尽粮绝,人困马乏”),于是98年12月托我带回家。之所以不能亲送,因为魏是F2转成的F1,担心有去无回;赵因为产后身体不好,已多休了产假,耽误了实验进度,其导师已颇不悦。两人作此决定,实属万般无奈,不知掉了多少眼泪。我觉得以后的种种,这孩子因成为夫妇俩未来生活的重心,对二人的决定起了很大作用。我于99年7月硕士毕业,离开了Lubbock去Houston继续读书,与二人联系不太频繁。我知道的有关他们的事实是:1. 两人经济状况不好。我自己单身一人,没有内债外债,从未给家里寄过钱,在Lubbock的两年中只攒了七千余元。赵的全奖与我差不多,魏后来也有了计算机系助教(?)的工作,但若他们要还债,要给天津,山东寄钱,还要在自己的银行户头里存点儿救命钱的话,当学生的四年里很可能什么也剩不下。我确知他们美国四,五年,除了去Dallas办过一次事儿,顺便到Houston看看我和另一个朋友,及去New Jersey工作之外,从未外出旅游(我常笑他们白来美国一趟),遑论回国。若是稍微宽裕,早就把孩子接回来了。两人在NJ工作数月,听说仍只买了一辆旧车,因赵告诉我魏的工作地点在宾州(?),每天来回要开四个小时的车。二人经济稍微稳定,这次回去就是要接儿子回来,听说为此在附近的幼儿园排了不知多久的队,并刚刚租了一间Town house。网上已有人替他们算过这工作的几个月到底能有多少纯收入,我不知他们有多少存款,但若有,我相信是为一家三口的灾枝病叶和儿子打算。2. 赵来美国是博士入学,但她后来是硕士毕业。据她告诉我博士之后只有博士后一途,工资比硕士还低,何况Texas Tech的化学系水平不高。这个细节本来无需公布于众,但所有我看到的报道都称她是博士,我觉得有夸大以造成新闻效应之嫌。3. 以我和他们的接触,他们绝非什么看不起农民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若有什么鄙视心理,其程度也绝不比网上义正词严的衮衮诸公高。至于什么“美国化”,“美国式道德”,“二年洋”,认识他们的人都会觉得好笑(他们给未起名的儿子买机票时只好先起英文名字,赵说感觉好像汉奸)。两人都很纯朴传统,何况二十几年在国内,生活观价值观哪是那麽容易就变的,更别说他们过的是什么寒酸封闭的美国日子。想讨论中美文化道德的文化人,请别拿他们的例子说事儿,我替他们感到受侮辱。4. 我与他夫妇相识五年,赵的确从未主动提到过她山东的家人。即令说起,也一笔带过,因此我对山东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是事实,但我不知原因。惨事发生后我猜测他们和山东的关系可能一直不是很好,积怨久蓄,一朝引燃。我很奇怪她跟她母亲的感情如何,女儿跟妈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她父母从未见过外孙,这事我也很觉有问题。后来听朋友说赵曾说过其父是个大孝子,我猜赵父的为人,大概极其耿直,容易偏激,眼里不能揉一粒沙,何况有自尊心/虚荣心的因素在。我看过的八九月的报道,都是感情上偏向赵父一边,起码有以下问题:1. 全为赵父所述。尤其是争吵一段,可信度有多少。魏不像是说那种话的人。2. 重要的经济问题,即两人现在经济情况到底怎样,一句没有。其实如果记者持公允的报道态度,完全可以询问魏在天津的父母。因为孩子在天津,我相信他们与天津的联系极多,魏父母对他们在美国的情况应很知情。3. 魏赵,尤其是赵,与山东的关系一向如何。孩子为何没见过外祖父母。这也是可以几方面采访的,但我什么也没看到。4. 赵父到底是否了解二人的经济情况和未来打算。如果不知,是因为什么。这样的关键问题,报道中丝毫不提,只说“缺乏了解沟通”。这整件事我觉得与道德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两方面并没有极其不同的道德观。大部分还是经济问题。我知道的情况是如此,对于其他内情则不敢臆断。总的说来,我觉得他们是为了儿子牺牲,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道德上,顶多可以说夫妻俩在上下两代人之间更为下一代考虑。只是没想到父母儿子之间,前前后后只有不到两个月的缘分。(事后朋友告我,赵上火车前对儿子说,妈妈这次回来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这应是魏的家人现场目睹。我欲泪下。)这是我知道的事实。而逝者已矣。

[url]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547452[/url]

2016-2-25 20:02 关内侯
[quote]原帖由 [i]墨叶[/i] 于 2016-2-25 19:31 发表
这个女儿多次援助兄弟,你说这样的话也太让她心寒了。 [/quote]

你觉得我说的这种事情不存在?

2016-2-25 20:08 白炎陽
[quote]原帖由 [i]关内侯[/i] 于 2016-2-25 18:51 发表
从现实角度来说,老父亲如此逼迫女儿,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养儿防老的习惯。儿子未来的事情打理顺利了,才能照顾的了老人。

现在女儿一家伙奔到外国去了,说个不好听的话,将来老人要是死在床上,谁来料理后事 ... [/quote]
關鍵
1. 女兒不是沒有給錢,只是父親不滿意

撫養無能力工作的父母(況且他們是否無工作能力還是兩說)是兒女義務,這個角度說如果覺得不夠,是可以打官司的,而不是操斧子

2. 父親要求的也顯然超過撫養義務,動輒都是幾萬的房啊甚麼的

這就不算是撫養了,而是要"賺錢"了

3. 女兒今年也才30歲,事業剛起步
殺雞取卵沒有意思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白炎陽 于 2016-2-25 20:14 编辑 [/i]][/color]

2016-2-25 20:18 关内侯
我说的是养儿防老这种陋习造成的悲剧,也不排除有的长女也有这种思维。

2016-2-25 20:29 李元芳
回复 #30 赵盾 的帖子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4898b0102f0dh.html[/url]

这个是完整版,前边内容更多,要是把孩子带在身边,恐怕也会遭了毒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李元芳 于 2016-2-25 20:32 编辑 [/i]][/color]

2016-2-25 20:34 zeloti
这父亲就是人渣,不仅根本没把女儿及其家庭成员当人,还没把自己当人
[quote]作家陈岚这个名字应该被无条件警惕[/quote]
顶这个,这位确实不是什么善茬好人,从其作为爱狗人士表现的歇斯底里可见一斑

2016-2-25 21:00 tiger1970
回复 #35 zeloti 的帖子

其实既然这个案件被公开审判十几年啦,判决书应该能查到吧。
听任何一面的话,我觉得都没有判决书认定的情况准确。

其实女儿、女婿、岳父都死了十几年啦,现在外人把这案子再翻出来全国公布,对活着的人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2016-2-25 21:01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6-2-25 21:00 发表
其实既然这个案件被公开审判十几年啦,判决书应该能查到吧。
听任何一面的话,我觉得都没有判决书认定的情况准确。

其实女儿、女婿、岳父都死了十几年啦,现在外人把这案子再翻出来全国公布,对活着的人也不 ... [/quote]
我记得他父亲02年就枪决了。

2016-2-25 21:07 tiger1970
回复 #37 杏花疏影 的帖子

对啊,都快十四年啦。那个小孩子,现在应该是十七岁,正是准备迎接高考的时候。
他的父亲、母亲,14年前死于他姥爷的手中,他姥爷14年前被判处死刑。
他有爷爷奶奶,也许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的。
他的姥姥、舅舅很可能和他之间再没有音信。

现在他终于长大啦,如果他6岁上学,现在应该是第11年,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正是迎接高考的突击阶段。
现在一个作家,把这个事情写出来,举国皆知。

2016-2-25 21:09 tiger1970
还有他的爷爷奶奶,14年前失去了儿子儿媳。但孙子还在。
14年后,这个事情被外人翻出来,而现在,他们已经70多岁啦。他们只有这个17岁的孙子。

2016-2-25 21:18 KYOKO
以孝治天下

父亲杀子女罪减一等

ps:艳阳表问咱为嘛能罪减一等:hz1012:

2016-2-25 21:59 白炎陽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6-2-25 21:07 发表
对啊,都快十四年啦。那个小孩子,现在应该是十七岁,正是准备迎接高考的时候。
他的父亲、母亲,14年前死于他姥爷的手中,他姥爷14年前被判处死刑。
他有爷爷奶奶,也许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的。
他的姥姥、舅舅很可能和他之间再没有音信。

现在他终于长大啦,如果他6岁上学,现在应该是第11年,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正是迎接高考的突击阶段。
现在一个作家,把这个事情写出来,举国皆知。
[/quote]
這個....我說句抱歉,我認為這種社會新聞寫出來的利大於弊
對整個社會是很大的警剔,而這個遠大於對那個小孩的心理壓力

2016-2-26 09:04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白炎陽[/i] 于 2016-2-25 21:59 发表

這個....我說句抱歉,我認為這種社會新聞寫出來的利大於弊
對整個社會是很大的警剔,而這個遠大於對那個小孩的心理壓力 [/quote]

我不反对写出来,但是干嘛在人家孩子冲击高考的节骨眼上重提?
反正这事儿2002年就发生啦,已经等了14年,再等两年孩子高考完再提,行不行?
或者提前一年多,在孩子刚上高一还有两年功夫调整情绪的时候就提,行不行?

2016-2-26 10:50 武骧金星
首先这是个旧闻了。当时看到还挺震撼的。

现在回头想,这起事件内里,该当有许多未曾披露的隐情才对。仅仅因为不给钱,就能让一个老父亲手拿斧头狠剁女儿的脑袋?未免也把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想得太离谱了点。

一块石头捂个十年都热乎了,更何况是从小养到大的女儿呢。如此之大的怨恨,究竟是哪来的呢?需知凡是怨气,必然是遭受了挫折,不公,羞辱才会产生,如果父母在家乡生活幸福,那女儿哭穷至多是感到遗憾,断然不至心生怨气乃至杀人的程度。

只可惜,当事人都已过世,事实的真相也就永远沉埋于迷雾之中了。

2016-2-26 11:13 sos2290
这是骗眼球吧,不说日期,只说回家探亲,这年才刚过,不仔细点的话,很容易理解成今年过年回家探亲。

2016-2-26 11:35 天下第一水货
此中必有隐情。
一般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根本就不会让女孩子读太多的书的,不管这个女孩子是多么的优秀。特别在家庭困难的情况。
该新闻中,该女孩读到了博士,也许她读硕士、博士未依靠家庭的资助,但是她读大学前应该是依靠父母的。如此一个重男轻女的父母怎么会让女孩一路读完大学

2016-2-26 11:59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天下第一水货[/i] 于 2016-2-26 11:35 发表
此中必有隐情。
一般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根本就不会让女孩子读太多的书的,不管这个女孩子是多么的优秀。特别在家庭困难的情况。
该新闻中,该女孩读到了博士,也许她读硕士、博士未依靠家庭的资助,但是她读 ... [/quote]
最初的新闻是说,[quote]女儿女婿回国,给了亲家一万美元,却只给自己一千美元,心里很不平衡,[/quote]

这个我到是相信,但后来死者的同学说,女的先出国,男的后出国,女的出国钱都是婆家出的,连照顾孙子,都没要一分钱,如果是这样的话,小两口回国,给婆家1万美元,只给娘家1600美元(600美元直接给弟弟),这是挺合理的。

2016-2-26 12:01 tiger1970
回复 #46 杏花疏影 的帖子

当时的新闻说这个女子读书起初是依靠自己家而不是依靠婆家,或者至少是依靠自己家发挥最大能力后再依靠婆家的。
那新闻说:“前些年,为了供女儿上学,赵玉令一家省吃俭用,备受艰辛。他认为,现在家里出现困难了,年薪6万美金的女儿肯定有能力解决困难。”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6-2-26 12:04 编辑 [/i]][/color]

2016-2-26 12:0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6-2-26 12:01 发表
当时的新闻说这个女子读书起初是依靠自己家而不是依靠婆家的。 [/quote]
那是肯定的,上大学只能是自己家。好象说是硕士就不是靠自己家。是女孩儿靠自己。

不过,据说这女的是1990年上大学,那时大学学费还不贵。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6-2-26 12:06 编辑 [/i]][/color]

2016-2-26 12:16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2-26 12:05 发表

那是肯定的,上大学只能是自己家。好象说是硕士就不是靠自己家。是女孩儿靠自己。
不过,据说这女的是1990年上大学,那时大学学费还不贵。 [/quote]

90年上大学学费当然不贵,就算是加上住宿费书本费交际费啥的,也不贵。也就是一个正常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90年的时候每个月生活费50块钱在学校里大约顶不住。
他家还是个农民,能供一个女孩子上大学四年,其实也很不容易的。

2016-2-26 12:21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6-2-26 12:16 发表


90年上大学学费当然不贵,就算是加上住宿费书本费交际费啥的,也不贵。也就是一个正常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90年的时候每个月生活费50块钱在学校里大约顶不住。
他家还是个农民,能供一个女孩子上大学四年, ... [/quote]
每个月50元,肯定顶不住。

我90年上高中,在外住校,还不是大城市,怎么也得70、80元,在同学中,还是省的呢。

也不一定,当时上大学,每月还有20元左右的补助呢。高中可是没有的。

但过的肯定是极为艰苦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杏花疏影 于 2016-2-26 12:23 编辑 [/i]][/color]

2016-2-26 14:48 tiger1970
回复 #50 杏花疏影 的帖子

那她父母负担更大啦。我记得我1989年刚毕业的时候,好像也就七八十元月薪。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