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0 06:09
湖湘思者
鲁迅精神分析
鲁迅精神分析
鲁迅先生逝世八十年了,因他引起的争议却甚嚣尘上愈演愈烈——抹黑与漂白并存、赞美与责难同在。出乎意料的是无论赞美者还是责难者都被“鲁迅精神”弄得神魂颠倒昏头转向,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深陷于非黑即白的思维陷阱难以自拔。今天该是为风靡了一个世纪的“鲁迅精神”画上一个完美句号的时候。
鲁迅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赞美者说:鲁迅精神是嫉恶如仇永不妥协的硬骨头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文化的革命造反精神。责难者说:鲁迅精神是破坏民族团结的卖国精神,是为中国最大独裁者摇旗呐喊的专制精神。到底谁对谁错孰是孰非?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肯定无济于事,我们还需要条分缕析地从源头上去进行探索。
评判一个普通人,人们通常会从共同遵循的道德原则入手,看他的言行是否善良、诚实、公正与无私。评判一个政治家,人们会依据其言行在历史进程中所起或正或反的作用展开分析。而评判一位文学家,人们则会依据他的作品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来进行掂量。遵照一般道德原则或特殊政治标准对文学家抹黑或漂白的做法均不可取,因为一个人、一种精神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界定,这种“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方式只会让问题越理越乱,人的认识也容易走向极端,陷入阴阳逆转物极必反的怪圈。
揭秘人性的弱点需要超凡的胆魄和敏锐的头脑,鲁迅先生嫉恶如仇、不惧强权、耿直、率真的秉性使他写出许多流芳千古的名篇,祥林嫂、孔乙己、阿Q、闰土等虚构人物历经百年依然栩栩如生,让每一位读者百感交加唏嘘不已。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无疑是成功的,他的笔如匕首和解剖刀,在揭示人性丑恶和社会弊端上深刻、犀利而精准,他笔下那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在近百年的华夏文坛至今无人可及。
文学的思想性靠形象思维体现,形象思维通过语言组合,赋予万事万物以生命活力来传递我们内在的认识与感受,这些认识与感受既有能为语言传达的意识成分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意识成分,它们表现的是人类共有的人文思想。文学的政治性则靠逻辑思维来体现,逻辑思维通过概念组合进行推理而展开,表现的是政治强加于人的可以言传的思想观点。为政治服务的文学很容易使文学家丢弃艺术赖以生存的根本,摒弃形象思维而改用逻辑思维去构建作品,这种作品自然难以形成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艺术形象也会因此变得支离破碎难以成型。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生涯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当他用深邃的文学思想构建作品时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一旦用肤浅的政治思想来构建作品便会出现如《狂人日记》和《药》之类败笔,尤其是当他把大量政治术语融入自己的作品时,他的偏激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学上的造诣与政治上的幼稚使鲁迅的作品良莠不齐,结果便产生两种了截然不同的影响,鲁迅身前身后陷入褒贬不一的尴尬境地原因就在这里。
好的作品能让读者眼前凸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坏的作品只会留给读者一些偏激的观念与观点。《故乡》《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奉献给读者永恒不灭的艺术形象,《狂人日记》和《药》除了给读者留下“‘吃人与被吃’的中华封建史”和“中华民族劣根性”之外再无任何启迪。那些狂热吹捧《狂人日记》和《药》的人也不想一想:如果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吃人与被吃”的极端对立关系,如果阶级与阶级永远处于残酷杀戮的敌对状态,那样的民族早就会了无痕迹地湮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哪里还能在几千年后遭人调侃与咒骂呢?
毋庸置疑,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是伟大的,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却是渺小的。那些认定鲁迅是伟大思想家的人依据的正是以上两个理由:倘若“民族劣根性”和“中国封建文化”果真名副其实,鲁迅是伟大思想家的说法便能成立;倘若它们名不副实,他作为思想家的伟大就得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用非黑即白思维定式去抹黑或漂白一个人是极端错误的,用同样方式针对一个民族自然也不对。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一个民族也不例外——既有丑陋一面也有美好一面。当一个人将丑陋面无限放大,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地将丑陋强加在整个民族身上时,莫须有的“民族劣根性”便凌空出世了,这是无限放大恶将恶绝对化产生的必然结果。此外,偏激的思想很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与性格的偏执,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同胞无一例外都当成了阿Q时,自然会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概,这种感概使他在与他同样偏执的人眼中显得高大、伟岸、悲天悯人;然而,当一个人面对谭嗣同、秋瑾、陈天华和上海抗战视死如归的八百勇士这样的同胞发出那种感慨,在深明大义的国人眼中,他就会显得猥琐、荒诞、滑稽可笑了!
要弄清“民族劣根性”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先得探寻“民族劣根性”的起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为了给自己的侵略寻找借口,凭空捏造出“劣等民族”一词,而“民族劣根性”正是“劣等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显而易见,“民族劣根性”是法西斯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莫须有的耻辱,该词我已在《莫须有的民族劣根性》一文中作过详尽分析,此处不再重复。如果我们用“民风奸邪”替代“民族劣根性”,用“民风淳朴”替代“民族优根性”,一切便会真相大白:
“民风淳朴”往往出现于和谐盛世,“民风奸邪”则发生在腐败末世。民风何以会如此天差地别呢?原来“民风淳朴”通常源于明君贤相的表率,上行下效致使全国风清气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民风奸邪”则源于昏君奸臣的恶范,“上梁不正下梁歪”结果导致举国上下贪腐成风奸佞横行盗贼满天飞。盛世与末世在每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交替出现屡见不鲜,民风如此,民风赖以形成的民族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民族的“劣根性”并非代代相传,“民族劣根性”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封建社会”与“封建文化”。据新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封建”指“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土地上建国”。“封建社会”则指“一种社会形态,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没有土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被地主剥夺”。“封建文化”根本查不到相应词条。
很显然按字面解释“封建社会”已经牵强附会矛盾百出,由此推演出来的“封建文化”自然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据“封建”的解释,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才算真正的“封建社会”,而封建割据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恰恰又是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期,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由此诞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漂洋过海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明进程。然而,从“五四”及文革“批孔反儒”的汹涌势头看,“封建文化”剑指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确凿无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这两个杜撰出来的语焉不详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成了文革思维的不二法门。
探本溯源,“封建文化”由“封建专制”衍生而来,然而“封建专制”这一专属名词恰恰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界的最大谬误之一。中国的专制体制源自公元前的秦帝国,完善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毛帝国。早在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我国封建时代已寿终正寝,相继更迭的王朝少有“封建社会”的残影。
“封建专制”一词混淆了“专制独裁”与“封建社会”的区别,掩盖了专制独裁的本质。专制独裁是因为权力的高度集中,它们又岂容“封建势力”插足?“封建专制”与“专制集权”虽然都是对具体政治形态的指称,区别却很大,前者用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为衡量标准,在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成立前的所有专政形式统统属于“封建专制”。因此,我国几千年数百个王朝无一例外都成了万恶的“封建专制”,这就混淆了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一个民族既然有盛世与末世之分,既然有突飞猛进和停滞不前的不同时段之别,怎么可以冠之以“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而全盘否定呢?事实证明反“封建文化”非但不能促进时代进步,反而使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文革时风靡全国的破四旧焚书毁庙、打砸抢斗人成瘾、儿子揭发父母、学生鞭抽老师、造反派相互残杀以及红五类对黑五类祖孙三代的血腥屠杀……
鲁迅先生之所以受国人爱戴,是因为他具有独立人格、不畏强暴、敢于对社会丑恶现象说不;是因为他监督政府、批判现实、揭露痈疽。鲁迅先生之所以受国人诟病,是因为他在民族危亡之际中了日本法西斯的奸计,将匕首与投枪投向自己同胞而不是凶恶的侵略者;是因为他的“民族劣根性”的误判给自己民族带来的巨大伤害。
鲁迅先生嫉恶如仇、宁折不弯、越挫越勇的勇气可圈可点,但他对同胞的冷漠与睚眦必报却不足取。仇恨恶行能让我们大义凛然勇往直前,一旦将仇恨定格在人身上,我们对人性就会丧失信心,冷漠也会应运而生。
鲁迅先生针砭时局、治病救国、振兴中华的骨气可圈可点,但他开出的无政府主义和阶级斗争药方却不足取。该药方对暴君和暴政虽有极强破坏力,对人类应有的秩序同样具有毁灭性毒害。如果我们将明君贤相与昏君佞臣等同视之,将所有权力统统当成暴政,将所有掌权者统统当成恶魔,我们很容易变成一点就着的人肉炸弹,结果必然导致玉石俱焚的可悲结局!
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一个敢爱敢恨的文学奇才,他的精神本与他的为人一样有光亮也有阴影,然而当他被世俗政治供上祭坛成为某种符号,其命运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逆转:他的阴影会被人无端放大,时代的过错也会层层压在他身上,让他不堪其重不堪其辱——
在如火如荼的抗战年代,“鲁迅精神”居然成了他人争权夺利的工具,他犀利而尖刻的文字鬼使神差地让众多国民不再将矛头指向日本法西斯,而是指向那些拼死抗战的勇士和备受凌辱的同胞。
在一党独大万马齐喑的和平年代,“鲁迅精神”始终使国民将斗争矛头指向自己同胞——残酷打击无情斗争痛打落水狗,无形中助长了造反派彼此厮杀的气焰,致使文革的疯狂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鲁迅精神”又成了仇恨一切权威与传统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核武,他们一边高呼“批孔反儒”的文革口号,将“孔儒”当成不共戴天的仇敌;一边高举“全盘西化”的“五四”旧旗,全然忘了上世纪中叶“全盘西化”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殊不知任何外来先进思想如果不与本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联姻,只会重蹈淮南为桔淮北成枳的覆辙!
斯人已逝,再多的赞美与责难于他何干?如果鲁迅先生有幸归来,我相信他一定会像诸葛先生那样发出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的感叹。面对后人这些偏激的赞美与责难,他会一笑置之不理不睬,因为深受偏激之苦的他最能体味其中的苦与乐。我坚信聪慧过人、坚毅不屈、幽默诙谐的周树人先生,绝不会再犯过去那种低级错误了。
鲁迅先生永远消失了,鲁迅精神却会永世长存。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文人如他这般将文学家的伟大与思想家的渺小奇妙地柔和在一起,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偏激的思想和偏执的性格使他终其一生都处在痛苦的矛盾与纠结中。今天,当我们重新清理他的宝贵精神遗产时,请千万别将他的偏激与偏执也一并继承下来。
2016-2-20 08:39
小贩
学习,继承一般使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来肯定比较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鲁迅做为中国文化转承启阖过程中的一个“偏激、偏执”因素并不消极。
PS.个人心得,很多东西没有经过否定,再否定这么一个认识过程,往往用不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2-20 08:42 编辑 [/i]][/color]
2016-2-20 19:58
hahaku719
其实西方的封建和中国的封建字面意义是不同的,中国的封建单指分封建土。西方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主要形式就是以宗教权威打压思想自由,政治的表象也是分封建土,骑士、城堡、领主的割据。中国i这种割据分封,可以说从秦始皇统一就基本结束了。但请不要光看表象,中国社会,政治专制打压思想自由,政治高于学术的真正封建,是从秦皇汉武开始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就此结束。发展的顶峰是鲁迅所居的清朝,清朝是有史以来的最顽固的封建。
来个强烈对比,西方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开始走出封建。而中国自清朝至今,是越来越封建!没有改进的迹象。拉关系走后门,上面有人下面就好办事,对人不对事。黄牛倒票,医院和黄牛勾结高价卖号,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里外勾结欺压消费者,山寨假货曾出不穷,买了假货次货无从投诉,摔倒老人无人敢扶。。。。。。。。
鲁迅,深知封建之祸害。但他并不是以打破封建为己任的。他是一个被封建残害的失败人物。抨击权威的同时忘了自己姓什么。秋瑾在日本反对日本政府欺压中国留学生,并且因此丧命时。鲁迅以敬孝为由逃离了日本,拒绝与中国留学生一起战斗。全国人民如火如荼抗日时,鲁迅躲在日本人那里骂中国人。而鲁迅从来不骂日本人---这是一个忘了自己姓什么的中华孬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16-2-20 20:08 编辑 [/i]][/color]
2016-2-21 09:52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6-2-20 08:39 发表
学习,继承一般使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来肯定比较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鲁迅做为中国文化转承启阖过程中的一个“偏激、偏执”因素并不消极。
PS.个人心得,很多东西没有经过否定,再否定这么一个认识过程 ... [/quote]
如果鲁迅否定的正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那种否定便是消极的,我现在否定那种否定不正是你说的“否定之否定”吗?
2016-2-21 09:55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2-20 19:58 发表
其实西方的封建和中国的封建字面意义是不同的,中国的封建单指分封建土。西方封建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有很大不同,主要形式就是以宗教权威打压思想自由,政治的表象也是分封建土,骑士、城堡、领主的割据。中国i ... [/quote]
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看成一个整体而进行批判,这种思想方法何其荒谬!
2016-2-21 11:29
小贩
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看成一个整体而进行批判,这种思想方法何其荒谬!
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看成一个整体而全盘接受,这种思想方法何其荒谬!
2016-2-21 21:53
hahaku719
在某个论坛上与人谈到:
有人说美国有学者政客抨击民主制度。中国某些人对此的解读是民主制度有问题,不应该实行民主,美国人都反对民主,美国人都被民主玩的焦头烂额了。我对此的解读是: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民主需要的是什么?--------不同的声音。这才是民主。
中国,儒家,是很听不得不同的声音的。国家健康发展,就是离不开各种不同声音的汇集。现在中国有些人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大秦帝国的编剧很强悍,借张仪之口把儒家(孟子)骂得体无完肤。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他的出发点可能是狠批复古主义者,有继承毛泽东批孔的传承。但很容易陷入另一种儒家式思维运作方式:反对就应该永远反对,支持就应该永远支持。这就又走入极端了。
对待鲁迅也是如此:千篇一律的支持?千篇一律的反对?还是应该有反对就有支持?有支持就有反对?
支持鲁迅的批判精神,反对鲁迅的卖国痞子行为。鲁迅忘了中国的根!为了批中国的文化,而把中国两个字忘得一干二净!
还是儒家:允许不同的观点共同存在。儒家发展到清朝,已经是完全容不得不同声音了。有不同的声音就要反对之,就要歼灭之。惟我独尊!清朝以前的儒家还是受到很多不同声音的牵制和影响的,汉武帝时期,有法家在明,道家在暗,对儒家进行牵制。明朝时道家发展得风生水起,对儒家形成强烈的掣肘,而且儒家内部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各种声音共存。清朝就完全不行了,明朝思想的繁盛时代一去不返。连儒家都没有自主权了,全部听命于皇帝。
现在也是,唯唯物主义独尊,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为何不能共存?唯心唯物在欧洲历史上是长期共存的,在世界哲学史上也是,因此而造就了人类思想的昌盛。而现在的中国,和清朝很象。儒家的糟粕部分被完全继承,精华部分被完全丢弃,唯唯物独尊,最好把唯心赶尽杀绝,这是严酷的思想专制。
中国人的一大糟粕被完整继承:完全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不喜欢听促进刺激的话。牢记:阿谀奉承者,是你的敌人。三国演义有个片段:庞统见曹操,庞统先一个劲的的阿谀奉承,曹操不喜。曹操因此能成为佼佼者,英雄。整天听阿谀奉承,会越来越固步自封。孔子大学:大学之道在于亲民。朱熹把他改了:大学之道在于新民。只有不断听到使自己不舒服的话,才能使自己不断自新。请珍惜反对你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16-2-21 22:04 编辑 [/i]][/color]
2016-2-22 08:35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2-21 21:53 发表
在某个论坛上与人谈到:
有人说美国有学者政客抨击民主制度。中国某些人对此的解读是民主制度有问题,不应该实行民主,美国人都反对民主,美国人都被民主玩的焦头烂额了。我对此的解读是: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 [/quote]
你分析得很对,“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主张唯我独尊的帝王并不会真正独尊儒术的,他们独尊的只是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使儒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是历代专制帝王要将孟子赶出孔庙的真正原因,我以为任何时候都不能走极端,在对民主的认识与推崇上也不例外,把民主固定成某种模式来推广,同样也容易走极端。只允许一种解释,将不同意见者当成民主的敌人并非真正的民主思想,允许对民主的不同解释才是民主的真谛。这也是民主与独裁的分水岭。
2016-2-22 09:51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2-21 21:53 发表
在某个论坛上与人谈到:
有人说美国有学者政客抨击民主制度。中国某些人对此的解读是民主制度有问题,不应该实行民主,美国人都反对民主,美国人都被民主玩的焦头烂额了。我对此的解读是: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 [/quote]
外儒内法一直是统治者实际用的,我不觉得孔孟时期的儒家有你说的那么迂腐和不容,还是汉武帝开始有这个走向。
2016-2-22 14:03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2-22 08:35 发表
你分析得很对,“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主张唯我独尊的帝王并不会真正独尊儒术的,他们独尊的只是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使儒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是历代专制帝王要将孟子赶出孔庙的真正原 ... [/quote]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被误解了,这是清朝才有的。
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用儒的缘由其实是一样的。汉武帝并不想用儒家,孔子的货色历来就不被统治者看好。汉武帝时期,儒家早已风生水起,排挤其余各家。汉武帝要统治国家,只能利用已经成势的儒家,他其实是法家的,和秦始皇一样,只不过对待儒家更柔和一些,秦始皇是直接大刀上去砍了。汉武帝不能砍了,只能操控之,用法家酷吏严刑对付儒家。也不会让儒家做的太稳,丞相走马灯的换,董仲舒也只打发到边远地区去做小官,成不了权力中枢的。
孔孟其实历来被统治者不待见,只是被皇帝利用而已。清朝结下这个苦果。清朝以前,官僚和统治者之间还能形成互相掣肘,互相牵制的平衡机制,到了清朝则被完全打破。清朝大刀一举,采用严酷的屠杀方式和文字狱对付汉人。康熙废除明朝诸儒,完全废除明朝时王阳明、王廷相等的思想,立宋儒朱熹。乾隆时认为朱熹的学问反抗精神太强,于是再次介入操控,形成宋儒和汉儒的对弈,汉儒既是董仲舒了。在皇帝的操控下,再次文字狱的介入下,汉儒对宋儒形成了压倒性优势。于是汉武帝就被扣上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帽子。鲁迅就是诞生在这个及其压抑的年代。
2016-2-22 14:27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2-22 08:35 发表
你分析得很对,“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问题的关键,其实主张唯我独尊的帝王并不会真正独尊儒术的,他们独尊的只是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使儒家有了真假之分,这也是历代专制帝王要将孟子赶出孔庙的真正原 ... [/quote]
极端思想是任何时候都有的,但是采取两端平衡后,就能很好地控制极端思想。孔儒的弱点就在这里。孔儒提倡中庸,中庸和平衡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
这么个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
这句歌词很好听是不是?地位都说清楚了是不是?
可惜,这个词是错的。
正确的是:老百姓只是秤盘里的东西,而不是秤砣,秤砣是那全人类都在共同追求的真理,理性。统治者是秤杆子,一端挑着理性,一端挑着老百姓。秤杆子,秤盘,秤砣,是为三。这三者互动才是平衡状态,而不是中庸那么简单。统治着失去理性时,秤盘子是会被打翻的。儒家的问题就是在于没有找到这三者的平衡。法家认为对老百姓不需要讲理,秤杆子跟你讲理,所以也是不行的。历代统治者都是使用儒法结合的方式。造成的现象仍然是跟老百姓讲理讲不清,有的甚至直接剥夺老百姓讲理的机会。
民主制度为何现在能够昌盛,因为他找到了这三者平衡。法律是全民共同制定的,那么大家都严格执行吧,不执行的就对你不起,让你无话可说。不向儒家那样只有少部分人参与制定,大部分人任人宰割而已。任人宰割者会随时起来拆了这根秤杆子。
另外再说一点,真正能让中国长久经营,兴衰交替的决定性思想是道家。中国历来的皇帝都信道家。儒家这个泼妇骂街的角色,对道家的攻击也是不遗余力的。你现在听到道家只会炼丹嗑药,那是儒家给道家栽赃上去的。道家的政治思想才是中国的顶梁柱。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16-2-22 14:29 编辑 [/i]][/color]
2016-2-22 15:03
小贩
真理?牛顿还是爱因斯坦?或则达尔文?他们要是没诞生,人类就不要过日子了?
2016-2-22 15:17
小贩
儒表法里?道本兵用???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就是“太极端”,一个民族能把火药玩成烟花而不是火炮,这倒底是“幸,还是不幸?”
特别是对现世的批判,没发现,其实论证“传统文化精神”失败的论据越来越不足了吗?
传统文化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到底起没起作用?
A.不起作用,那还批判个P啊。恋尸么?都过去快一百年了,还要挖坟掘墓?
B.起作用,那还批判个P啊,要上天么?60年一个世界第二,逆种们该好好反省一下了。不是讲科学么?以事实为依据么?
2016-2-22 16:31
桠枫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6-2-22 15:17 发表
儒表法里?道本兵用???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就是“太极端”,一个民族能把火药玩成烟花而不是火炮,这倒底是“幸,还是不幸?”
特别是对现世的批判,没发现,其实论证“传统文化精神”失败的论据越来 ... [/quote]
说的好
2016-2-24 06:54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2-22 14:03 发表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被误解了,这是清朝才有的。
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用儒的缘由其实是一样的。汉武帝并不想用儒家,孔子的货色历来就不被统治者看好。汉武帝时期,儒家早已风生水起,排挤其余各家。汉武帝要 ... [/quote]
汉武帝当然想用儒家,但是他用的是被董仲舒篡改后的假儒家,真儒家只有那些明君和仁君才会启用,历史上的开明盛世都是真儒家思想占据上风才得以形成的。
2016-2-24 06:58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2-22 14:27 发表
极端思想是任何时候都有的,但是采取两端平衡后,就能很好地控制极端思想。孔儒的弱点就在这里。孔儒提倡中庸,中庸和平衡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
这么个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 ... [/quote]
你大大误解孔子的中庸了。
中庸之道
俗话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如果再添上偏激的情绪和情感,人的智商与情商便会大打折扣。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老子在洞察到“物极必反”的奥秘后,便倡导“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孔子在看到“过犹不及”的结果时,也极力推崇适可而止的“中庸之道”。古老的西方人对此亦有同感,亚里斯多德说过“中道是最好的”。
为什么东西方哲人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中庸之道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崇尚理性与思想的缘故。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思想是人类理性的核心,中庸则是呵护人类思想的摇篮!
中庸的反面是什么?是走极端,是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正即邪的对立极端思想,而所有的极端思想都是对思想的背叛!绝对的善和绝对的真理会挤占思想赖以存活的空间,使思想变成了无生气的教条。思想是平等之人相互激发相互磨砺出来的,思想需要思想者拥有宁静的心境与谦和的情怀。不容辩驳的好与坏、毋庸置疑的肯定与否定之中没有思想的容身之所,在那里只剩下盲目的崇拜或刻骨的仇恨,而对方一旦成为我们盲目崇拜的对象或不共戴天的仇敌,那盲目的爱或疯狂的恨便会替代思想成为主宰我们行动的唯一动力,许多蠢事、恶事、荒唐事也会应运而生。
“中”在先秦古籍中的释义有三:1、中间、中等、两者之间。2、适宜、合适、合乎标准。3、人心、内心、人的内在精神。孔子反对走极端的“中庸”思想和老子“守中”思想异曲同工。老子深谙天之道,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道理。既然善与恶不是谁固有的本质,既然真理与谬误不是谁可能拥有的专利,我们又何苦将个人意见视作绝对真理非得凌驾于众人之上呢?
老子不偏不倚的“守中原则”是一种思想方法,孔子的“中庸思想”则是“守中原则”在道德生活中的活学活用。君子“戴仁而行,抱义而处”,凡事适可而止、内外协调、阴阳平衡、不走极端,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人生态度呀!
今天一提起中庸之道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把中庸当成了“平庸、折中、调和”的代名词。这种误解从洪秀全开始发端,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至顶峰,“不破不立”是其思想基础,“封资修”是其对立面,直到今天,文革思维在神州大地上依旧时有泛滥。打倒孔家店的人还喜欢请出鲁迅为其站台。鲁迅《立论》中说有户人家生了男孩,满月时请客。来客中有说这孩子将来会升官发财的,有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既不愿说谎也不想遭打的人只好支支吾吾说些模棱两可的话。文章中鲁迅不过在调侃说真话的尴尬,并无讽刺中庸之意,有人之所以牵强附会引此为例,完全是因为对中庸的误解太深了。
勇敢是针对自我生命的一种态度,贪生怕死胆小如鼠之辈自然不能称为勇士,拿生命如草芥的玩命之徒也不能归于勇士之列,这是为什么呢?过犹不及呀!只有不偏不倚取其中道者才有资格担当勇士之名。
诚实也不例外,谎话连篇之人自然与诚实无缘,时时处处都说真话的人则会变成《立论》中的迂腐之徒,亦无诚实可言。与勇敢一样,诚实之人也只有那些不偏不倚取其中道者才能当之无愧。
极端思想不能算是真正的思想,那只是一些蛊惑人心的政治口号罢了;偏激的情绪情感也不是人的正常感情,而是一种变态的疯狂。偏激之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自以为掌握了善与真理的钥匙,他们高高地站在自己虚拟的道德绝顶之上,肆无忌惮地为他人张贴“邪恶”与“谬误”的标签。殊不知善恶本一物、真假同一源,世间万物原无尊卑贵贱,是非曲直常常互换互变!
我把盲目崇拜归入极端思想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盲目的爱怎么会与疯狂的恨同床共枕呢?这是因为如果你对那些盲目崇拜者的崇拜对象稍有不逊,他们立刻就会对你疯狂仇恨起来,恨不得食肉寝皮将你碎尸万段! 非理性的爱离非理性的恨只有半步之遥,它们同样是极端思想引发的变态的情绪情感。
盲目崇拜和疯狂仇恨的人啊,你们深受极端思想的毒害已经很久了,何不现在就返璞归真重归中庸之道?难道宽厚仁慈、善待他人不比被人愚弄、彼此仇恨更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吗?
2016-2-24 07:00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6-2-22 15:17 发表
儒表法里?道本兵用???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就是“太极端”,一个民族能把火药玩成烟花而不是火炮,这倒底是“幸,还是不幸?”
特别是对现世的批判,没发现,其实论证“传统文化精神”失败的论据越来 ... [/quote]
只有首先弄清什么是传统文化,才谈得上批判和弘扬。
2016-2-24 09:08
小贩
啥是传统文化?
2016-2-25 06:55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6-2-24 09:08 发表
啥是传统文化? [/quote]
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总之不能统而称之,李慎之曾经用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来试图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意,我以为即便是儒家也不能统而称之,而是可以不断进行划分的。
真儒的思想路径:君君臣臣——民贵君轻——从道不从君——君权民授;
假儒的思想路径:君君臣臣——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神授。
由此可见真假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可以由此来分类的。
2016-2-25 08:23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2-25 06:55 发表
这可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总之不能统而称之,李慎之曾经用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来试图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意,我以为即便是儒家也不能统而称之,而是可以不断进行划分的。
真儒的思想路径:君君臣臣——民 ... [/quote]
没错,因为统治阶级的要求,儒家在不断变化。孔孟的儒家比后世要先进开放。
2016-2-25 08:41
小贩
你说得这么复杂,小贩听不懂。看来,小贩是搞不得传统文化了....
还好,咱读过小学,你们忽悠不到我的:咱华夏传统文化“易”,穿好看点,掐指一算选个好日子恭恭敬敬祭天地拜祖先,平平安安过日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2-25 09:01 编辑 [/i]][/color]
2016-2-26 08:02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Shadowleech[/i] 于 2016-2-25 08:23 发表
没错,因为统治阶级的要求,儒家在不断变化。孔孟的儒家比后世要先进开放。 [/quote]
统治者也不能一概而论,毫无疑义,明君仁君喜欢的是真儒家,暴君昏君喜欢的是假儒家,中华历史有盛世与败世之分正源于此,将所有统治者名之为统治阶级予以否定是偏激的阶级斗争观念造成的。
2016-2-26 08:08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6-2-25 08:41 发表
你说得这么复杂,小贩听不懂。看来,小贩是搞不得传统文化了....
还好,咱读过小学,你们忽悠不到我的:咱华夏传统文化“易”,穿好看点,掐指一算选个好日子恭恭敬敬祭天地拜祖先,平平安安过日子。 [/quote]
即使没读过书的人也能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浸透在语言文字诗歌戏剧故事传说之中,只有那些被文革思维牢牢控制的人才会将中华传统文化当成洪水猛兽予以排斥。
2016-2-26 08:39
小贩
不如直接熏陶,读多了书放肚子里憋坏了....
2016-2-26 10:46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2-26 08:02 发表
统治者也不能一概而论,毫无疑义,明君仁君喜欢的是真儒家,暴君昏君喜欢的是假儒家,中华历史有盛世与败世之分正源于此,将所有统治者名之为统治阶级予以否定是偏激的阶级斗争观念造成的。 [/quote]
也对,不可一概而论。
2016-2-26 16:20
桠枫
看了半天,你所谓的传统文化怎么味道不对啊,给腐儒招魂似的:hz1001:
2016-2-27 06:47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2-26 16:20 发表
看了半天,你所谓的传统文化怎么味道不对啊,给腐儒招魂似的:hz1001: [/quote]
你可不可以不用文革语境说话?你要批儒家也得拿出点“干货”来呀!
2016-2-27 11:01
桠枫
我只知道儒家把什么好东西都弄到自己手上。法家代表人物诸葛亮也成了儒家人臣典范,你一边说要继承孔子思想,一边又抛弃孔子的克己复礼,说儒家在进步。好吧,儒家进步了,那么孔子的就是落后的吧,那你还捧落后的东西干嘛
2016-2-28 17:35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2-27 11:01 发表
我只知道儒家把什么好东西都弄到自己手上。法家代表人物诸葛亮也成了儒家人臣典范,你一边说要继承孔子思想,一边又抛弃孔子的克己复礼,说儒家在进步。好吧,儒家进步了,那么孔子的就是落后的吧,那你还捧落后 ... [/quote]
只有将儒家细分成官宦儒家和民间儒家我们才有谈话的基础,孟子、王阳明、王夫子、黄宗羲、谭嗣同这些儒家代表鼓吹的都是民本思想,并不为官家喜欢,你怎么能将他们和董仲舒、朱熹同日而语呢?
2016-3-5 14:04
hahaku719
回复 #29 湖湘思者 的帖子
什么是官,什么是民?
朱熹明确反对皇权专制,三次觐见皇帝都劝皇帝以存天理去人欲,要求限制皇权。将孔子的亲民改为新民。明朝朱熹思想鼎盛时,个个都是反专制的能手,皇帝被搞得焦头烂额。
朱熹本人还因此被诬陷,说他什么和一个妓女过不去。这些经详细调查都是依附皇权的某些人的陷害,无中而生有。
董仲舒就是皇帝的傀儡,让他改思想,他就改,孔子说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他手里就改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下级无条件的服从上级。
孟子比孔子高明的地方在于,孔子不涉及的哲学问题,孟子开始初窥门径了。孔子说克己复礼曰仁,孟子问:为何要仁,仁从哪里来?
程朱陆王都是在孔孟基础上继续发展。
其实诸位,关于中国儒家的问题,可以看看中国另外的两家:佛、道,是如何在中国历史上发展演变的,儒家在其中又是起到什么作用。皇帝作为一个调停者,又是如何控制、限制,发挥其发展的,四次灭佛,儒释道三教合一等等。儒家在道佛两家的影响下,其实一直都在对孔子进行缓步纠正、改进和进步。直至1644年,正常发展的脚步嘎然而止。之前经历过数次类似文艺复兴式的思想大转变。
老子,和王阳明一直是世界对中国哲学研究的关键兴趣所在。这两个人代表中国哲学的顶尖水平。
2016-3-5 14:20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2-27 11:01 发表
我只知道儒家把什么好东西都弄到自己手上。法家代表人物诸葛亮也成了儒家人臣典范,你一边说要继承孔子思想,一边又抛弃孔子的克己复礼,说儒家在进步。好吧,儒家进步了,那么孔子的就是落后的吧,那你还捧落后 ... [/quote]
汉朝其实是儒法道三家并举的,诸葛亮兼具这三家。实用性发面,当然是法家最强,但是法家的短板很明显:过于专制,只集一人一时之力。所有要有儒、道的调和。历史上数任改革大家,都是法家思想---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王安石,张居正。但基本都很难成功,也就是人亡政息。
2016-3-5 14:31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5 14:20 发表
汉朝其实是儒法道三家并举的,诸葛亮兼具这三家。实用性发面,当然是法家最强,但是法家的短板很明显:过于专制,只集一人一时之力。所有要有儒、道的调和。历史上数任改革大家,都是法家思想---管仲,商鞅, ... [/quote]
法家的问题是太赤裸裸宣扬驭人勾心斗角了,没有儒家的外在包装,人人都搞这一套,说是说帝王绝对核心,谁真的服你。只能依靠强权力和巨大的利益压制,一旦你衰弱了别人就会取而代之。所以单纯推崇法家的都长不了。
2016-3-5 14:34
Shadowleech
单纯搞法家的也未必不成功,但自己下场多数好不了。商鞅同学、李斯同学就是例证。
诸葛亮我不觉得是单纯的法家啊。
2016-3-5 14:39
hahaku719
回复 #29 湖湘思者 的帖子
皇帝很喜欢王阳明。王阳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诸侯能用,不是诸侯没眼光,是孔子的问题。孟子也就座上宾的角色。
荀子开始,儒家堕化向法家,实用性增加,受到国君的喜欢。
朱熹是个顶级刺头,皇帝不喜欢。
王阳明则全然不同,嘉靖皇帝数次下令调王阳明进内阁。第一次被杨廷和所阻,杨廷和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拥护者,坚定的反专权思想,嘉靖一来就发动大礼议,要求削弱皇权。这时嘉靖想到招王阳明进内阁,杨廷和当然不同意。而后王阳明授意张孚敬拥护皇权,张孚敬反对杨廷和成功。张孚敬当上内阁后,嘉靖再次要求王阳明入阁,这一次张孚敬反对。王阳明是有平等心,有偏向道家出世思想的,入不入阁无所谓。和孔子奔得焦头烂额想要求政完全不同。
张孚敬虽然反对王阳明入阁,但是王阳明门人弟子开始大举进军权力中枢。心学思想也开始从各方面普及明朝的上上下下。
王夫之,反心学,反道家,他的思想属于张载、王廷相一路。
黄宗羲,王阳明心学后起,师从刘宗周。
晚明诸多理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等等都是反专制的。非但反对皇权专制,甚至反对内阁专制。要求虚君,罢内阁,六部分权制衡。
2016-3-7 07:09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5 14:04 发表
什么是官,什么是民?
朱熹明确反对皇权专制,三次觐见皇帝都劝皇帝以存天理去人欲,要求限制皇权。将孔子的亲民改为新民。明朝朱熹思想鼎盛时,个个都是反专制的能手,皇帝被搞得焦头烂额。
朱熹本人还因此 ... [/quote]
你的分析十分正确,中国的哲学进程,除了老子和王阳明,周敦颐也要算一个,孔子可以算半个,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诠释上。
2016-3-7 07:16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5 14:20 发表
汉朝其实是儒法道三家并举的,诸葛亮兼具这三家。实用性发面,当然是法家最强,但是法家的短板很明显:过于专制,只集一人一时之力。所有要有儒、道的调和。历史上数任改革大家,都是法家思想---管仲,商鞅, ... [/quote]
诸葛亮不能算法家,只能算儒家,因为他骨子里是儒家思想,方法上博采法家。其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儒释道合璧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了解诸葛亮必须读诸葛亮集,从他的文章中才能知晓。
2016-3-7 07:19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Shadowleech[/i] 于 2016-3-5 14:31 发表
法家的问题是太赤裸裸宣扬驭人勾心斗角了,没有儒家的外在包装,人人都搞这一套,说是说帝王绝对核心,谁真的服你。只能依靠强权力和巨大的利益压制,一旦你衰弱了别人就会取而代之。所以单纯推崇法家的都长不了。 [/quote]
说儒家维护皇权是一种误解,真正的儒家奉行的是民本思想,孟子的“君轻民贵”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16-3-7 07:23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5 14:39 发表
皇帝很喜欢王阳明。王阳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诸侯能用,不是诸侯没眼光,是孔子的问题。孟子也就座上宾的角色。
荀子开始,儒家堕化向法家,实用性增加,受到国君的喜欢。
朱熹 ... [/quote]
最后的儒家大师要数谭嗣同,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真正的儒家信仰。
2016-3-7 08:30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3-7 07:16 发表
诸葛亮不能算法家,只能算儒家,因为他骨子里是儒家思想,方法上博采法家。其实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儒释道合璧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要了解诸葛亮必须读诸葛亮集,从他的文章中才能知晓。 [/quote]
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纯粹的儒家或法家。
看看诸葛亮的施政方针:法正主张宽型省法,施行仁政,以慰民望。诸葛亮表示反对。说刘璋暗弱,民知仁不知法,所以暗弱,诸葛亮刑法颇严,严格管束。凡军中杖二十以上者,均亲自过问。这是典型的法家作风。法家的特点是一人之法的专制,而非万众之法,非公议之法。儒家主张仁政,诸葛亮也有仁政。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什么仁政,不在于什么严刑峻法,而是根据适时的情况选择取舍而用之。凡是改革派,绝大多数需要先确立自己的专制地位方能施行改革,这就倾向于法家。而为了慰民望,又不得不行于仁。又像儒家。根本问题在于儒家根本不知道怎么施行仁。就像宋襄公那样的草包一个。大多数酸儒都希望实行这样的政治,可以说是毫无用处。施政者大多知道儒家的这一重大弊病。
儒法都源出于道家。诸葛亮也有道家的风范。法家的缺陷在于过于专制,但实用性很强。儒家的缺陷在于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实用性不强。关键原因都在未领悟真正的道家哲学。公正,该如何去做!
2016-3-7 08:50
Shadowleech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7 08:30 发表
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纯粹的儒家或法家。
看看诸葛亮的施政方针:法正主张宽型省法,施行仁政,以慰民望。诸葛亮表示反对。说刘璋暗弱,民知仁不知法,所以暗弱,诸葛亮刑法颇严,严格管束。凡军中杖二十以上 ... [/quote]
法家的核心就在于以术驭人,法只是个手段。但是纯粹法家,一旦你的力量弱了,术不行了。别人就会用更强的术驾驭上来,参照秦,参照法家的曹家。
2016-3-7 12:41
桠枫
:hz1012:最后进来鄙视一下,说别人是被文革洗脑,我还说你是被腐儒洗脑:hz1007:
任何好的东西都是儒家的,然后就算是不符合孔孟什么的,那么也是进步。
那么我要不要说什么好东西都是法家的,后面的不符合法家思想的都是改良进步:hz1003:
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思想是怎样的看他的文章有毛用:hz1001:要看他是怎么做事的:hz1009:
如果按照你的观点,那么“不负少年头”就当真是一等一的爱国热血男儿了。:hz1011:
2016-3-7 12:49
桠枫
编辑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桠枫 于 2016-3-7 17:53 编辑 [/i]][/color]
2016-3-10 09:00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7 08:30 发表
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纯粹的儒家或法家。
看看诸葛亮的施政方针:法正主张宽型省法,施行仁政,以慰民望。诸葛亮表示反对。说刘璋暗弱,民知仁不知法,所以暗弱,诸葛亮刑法颇严,严格管束。凡军中杖二十以上 ... [/quote]
拘泥于儒家和道家是用枝节替代了根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是儒道不分家的,在周敦颐和王阳明身上体现得最明显。将儒家和法家并列是一种误解,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平台。
2016-3-10 09:04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Shadowleech[/i] 于 2016-3-7 08:50 发表
法家的核心就在于以术驭人,法只是个手段。但是纯粹法家,一旦你的力量弱了,术不行了。别人就会用更强的术驾驭上来,参照秦,参照法家的曹家。 [/quote]
说得对,法家更多只是技术层面的。
2016-3-10 09:10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3-7 12:41 发表
:hz1012:最后进来鄙视一下,说别人是被文革洗脑,我还说你是被腐儒洗脑:hz1007:
任何好的东西都是儒家的,然后就算是不符合孔孟什么的,那么也是进步。
那么我要不要说什么好东西都是法家的,后面的不符合法家 ... [/quote]
我既然将儒家分成真儒和假儒就不会被洗脑,只有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与错来认定某事物才容易被洗脑。
2016-3-10 17:02
桠枫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3-10 09:10 发表
我既然将儒家分成真儒和假儒就不会被洗脑,只有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与错来认定某事物才容易被洗脑。 [/quote]
我既然信仰唯物主义就不会被洗脑,唯物主义不是简单的对错与好坏,认清现实,承认现状才是它的特点。
2016-3-13 06:42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3-10 17:02 发表
我既然信仰唯物主义就不会被洗脑,唯物主义不是简单的对错与好坏,认清现实,承认现状才是它的特点。 [/quote]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将矛盾分成了正和反,由此引申出残酷的阶级斗争理论,正是这个理论对国人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洗脑。
2016-3-13 14:31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3-13 06:42 发表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将矛盾分成了正和反,由此引申出残酷的阶级斗争理论,正是这个理论对国人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洗脑。 [/quote]
唯物主义最根本的毛病是将存在弄颠倒了。很多西哲都批驳过唯物主义。海德格尔:马克思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存在关系完全弄颠倒了,哲学被他走向终结。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将存在的因果关系完全弄颠倒了。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有大段批驳马克思的。
马克思的极端主义其实是受到了另一位更极端的黑格尔的影响。
读读佛经有好处,先推荐上座长部第一经--梵网经。破除了邪见。
经中例举哪些是哲学上的邪见:
恒常见。唯物主义物质恒常存在,就是恒常见。唯心主义的本体永恒存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永恒存在也都属于恒常见。
断灭见:唯物主义认为人死灯灭,死后一切都归于无有,就是断灭见。宇宙大爆炸,世界末日这些都是断灭见。
除了佛以外,只有道家破了所有的邪见,道德经的第一句就是:非断非恒,既不断灭,也不永恒。
2016-3-14 00:07
桠枫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3-13 06:42 发表
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因为它将矛盾分成了正和反,由此引申出残酷的阶级斗争理论,正是这个理论对国人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洗脑。 [/quote]
少来,唯物主义在于承认现状,你看唯物主义哪条里有阶级斗争?别把唯物主义和新中国建立后采用的一些手段划等号。而且刚解放的时候没有这个阶级斗争,如何将利益再次划分??也对,儒家思维改朝换代后换的只是皇帝,底层泥腿子还是泥腿子,地主豪强和读书人阶层依然保留自己的阶层。多好,总算明白了最近几年为什么儒家想要再次复兴了,原来是赵家需要啊。
事实上,稍微了解科学的就知道科学一直都是唯物的,从已知条件逻辑推导出结论,然后用试验来证明。莫非你觉得这是唯心?文艺复兴后,欧洲重走古希腊的理性主义道路,唯心的宗教信仰不再占据主导,我也认为它是唯物的。
哲学我懂的不多,我只是更注重实际的东西。
打个比方说,如果有神,那么神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就承认有神,否则就是没有。你儒家牛逼,那么只要有一个国家是靠儒家在近代复兴的,或者现代哪家企业是靠儒家那套理论成为行业领军者,再或者有哪怕一个改变时代的科研成果是靠儒家的那套理论搞出来的,那么我就承认儒家牛逼。否则说再多也是嘴炮。
还是那句话,说点实际的,不要放屁。
2016-3-14 00:11
桠枫
另外,就辩证唯物主义来说,世界是变动的,物质是不灭的,改变的只是形态。莫非你认为世界是唯心的,我思即我在?别扯淡。
2016-3-14 20:43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3-14 00:07 发表
少来,唯物主义在于承认现状,你看唯物主义哪条里有阶级斗争?别把唯物主义和新中国建立后采用的一些手段划等号。而且刚解放的时候没有这个阶级斗争,如何将利益再次划分??也对,儒家思维改朝换代后换的只 ... [/quote]
你没看过马克思原著吧?连原著都没看过,只能是迷信马克思了。
马克思原著积极鼓吹阶级斗争,要发动全民阶级斗争,反对一切压迫阶级,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最信奉马克思的第一人是建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改名为纳粹党的希特勒先生。希特勒后来发觉马克思不好用,直接信奉了黑格尔,更极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有还原论倾向,认为世界是雅利安德国人创造的,那必须由德国人来统治世界,德国人来终结世界。推崇人种等级论。直到德国真正的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出现,才严厉批判了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极端主义。海德格尔最大的功劳是从王阳明那儿来的---人道主义,人人平等,以人为本,致良知。德国为什么二战后反省的很清醒很彻底?就是因为海德格尔。
以物为本,物质第一性的颠倒哲学,认为共产主义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唯物主义,现在只还有一个国家是真正信奉这套玩意儿的------朝鲜。坚信唯物共产主义的朝鲜,认为中国和苏联都走了修正主义,背判了马克思。看看现在的朝鲜有多极端吧。
2016-3-14 20:59
桠枫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14 20:43 发表
你没看过马克思原著吧?连原著都没看过,只能是迷信马克思了。
马克思原著积极鼓吹阶级斗争,要发动全民阶级斗争,反对一切压迫阶级,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最信奉马克思的第一人是建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改 ... [/quote]
我又不信马克思,别给我扣帽子。
我只是很实际而已。如此实际我觉得是唯物的。
话说回来,现代社会有几个是真正的左派呢??叶公好龙者多。
2016-3-14 21:01
桠枫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14 20:43 发表
你没看过马克思原著吧?连原著都没看过,只能是迷信马克思了。
马克思原著积极鼓吹阶级斗争,要发动全民阶级斗争,反对一切压迫阶级,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最信奉马克思的第一人是建立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改 ... [/quote]
虽然马克思主义根本就不算了解,但是朝鲜我只是知道一点,你家的马克思主义才有世袭制吧。朝鲜说自己信的是马克思就是了啊,我说我是创世神,你怎么不来拜我?
2016-3-14 21:08
桠枫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14 20:43 发表
以物为本,物质第一性的颠倒哲学 [/quote]
啧啧,你家的规定是哲学不能是物质为第一性啊?
如果所谓的哲学不能以物质为第一性,那么好吧,唯物主义不是哲学。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认为自己是实际的,唯物的,我管他是不是哲学。“哲学”这个词也不过是人类自己标注出来的,说这东西是哲学,然后就成哲学了。然而,世界却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世界是怎样的,怎样去认识他,和人的规定有一毛钱的关系么??
世界就在那里,怎样去认识它是人的选择,你一定要标注某种客观存在的认识不是“认识”,不是“哲学”,那又如何呢??它始终客观存在着,别把自己当成神,规定某东西应该是怎样的,这不是唯心是造的世界。就这么简单~
2016-3-14 21:15
桠枫
突然又想起了物理界的一段话
爱因斯坦:波尔,上帝不掷骰子。
波尔:爱因斯坦,别规定上帝怎样做。
哲学,按照它的解释,只是认识世界的方式。
世界在那里,是物质的,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它,在我看来就是哲学。如果这不是哲学,那么将哲学这个词的定义改一下,或者再创造一个词来定义唯物主义好了。
2016-3-14 21:27
桠枫
关于阶级斗争,这个我毕竟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得出自己的答案。
不过就毛的阶级斗争来说,在新中国建立前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就行了。历史已经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至于建国后的社会革命,出发点很好,用来解决阶级固化,官僚主义,各种社会问题等等,它失败了,我只能说大势如此。历史总是螺旋前进的。
2016-3-15 08:05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6-3-13 14:31 发表
唯物主义最根本的毛病是将存在弄颠倒了。很多西哲都批驳过唯物主义。海德格尔:马克思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存在关系完全弄颠倒了,哲学被他走向终结。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将存在的因果关系完全弄颠倒了。罗素在西 ... [/quote]
唯物主义的错误不在于颠倒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而在于将它们割裂开来。此外就是将矛盾(阴阳)割裂而分成正与反。这样就导致了以后的所有错误推理,极端思想也就由此而生。
2016-3-15 08:21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3-14 00:07 发表
少来,唯物主义在于承认现状,你看唯物主义哪条里有阶级斗争?别把唯物主义和新中国建立后采用的一些手段划等号。而且刚解放的时候没有这个阶级斗争,如何将利益再次划分??也对,儒家思维改朝换代后换的只 ... [/quote]
儒家奉行的是中华自然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方式不会走极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繁华盛世都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占据上风时才出现的,台湾、日本、韩国之所以能平稳过渡到民主社会也得力于此。老毛之所以把儒家思想视为洪水猛兽,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是所有极端思想的天敌。
2016-3-15 08:30
湖湘思者
[quote]原帖由 [i]桠枫[/i] 于 2016-3-14 21:27 发表
关于阶级斗争,这个我毕竟没经历过那个年代,无法得出自己的答案。
不过就毛的阶级斗争来说,在新中国建立前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就行了。历史已经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至于建国后的社会革命,出发点很好, ... [/quote]
考察阶级斗争理论是对是错,关键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是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人民至上的立场上。真正的儒家应该牢牢扣紧以民为本的原则,而不是以国家(皇权或者党权)为本的原则。
2016-3-15 11:58
桠枫
[quote]原帖由 [i]湖湘思者[/i] 于 2016-3-15 08:30 发表
考察阶级斗争理论是对是错,关键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是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还是站在人民至上的立场上。真正的儒家应该牢牢扣紧以民为本的原则,而不是以国家(皇权或者党权)为本的原则。 [/quote]
你颠倒黑白和不要脸的本事已经强到家了,和你没什么好说的了。请继续~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