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4 12:04
ouyangnitian
求学书法的地方
最近有闲,想学学书法,有没有什么好推荐的地方,到哪里可以找到好的资源呢。有什么个人心得就更好了。
想找点字帖看看,我发现,看起来也挺舒服的,有时候也常有动笔的欲望
属意欧体,身边有一本欧体的字帖(好像多不推荐欧体入门)
2016-2-14 13:40
住持方丈
当年上书法课时,老师把各家的书法摊开让每个学生自己看,第一眼看中的 觉得舒服好看 就练哪家的字,先生说了自家一眼看中的才 学得会 练得好. . .
2016-2-14 13:52
赤炎陽
[quote]原帖由 [i]住持方丈[/i] 于 2016-2-14 13:40 发表
当年上书法课时,老师把各家的书法摊开让每个学生自己看,第一眼看中的 觉得舒服好看 就练哪家的字,先生说了自家一眼看中的才 学得会 练得好. . . [/quote]
這個有點道理
關鍵是老師本人能不能教通這麼多的字也是個問題
就教我的老師而言,我看法是他趙體比較好,讓他教我別的,我認為他不一定行
有時候師資資源多的人,用這招能成
反之資源不多的人,我看法是老師擅長甚麼,學生就學甚麼好了=_=
2016-2-14 13:57
ouyangnitian
回复 #2 赤炎陽 的帖子
老虎家怎么走
2016-2-14 14:00
ouyangnitian
回复 #4 赤炎陽 的帖子
唉,曾经有个语文老师毛笔字写得很好,可惜我那时候没兴趣,都忙着考试,现在可没地方找老师了
2016-2-14 14:37
住持方丈
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还是苏门答腊虎?
2016-2-14 15:25
tiger1970
[quote]原帖由 [i]住持方丈[/i] 于 2016-2-14 13:40 发表
当年上书法课时,老师把各家的书法摊开让每个学生自己看,第一眼看中的 觉得舒服好看 就练哪家的字,先生说了自家一眼看中的才 学得会 练得好. . . [/quote]
这是启功先生的观点,我也是这个观点。
这个寒假在教我儿子练习钢笔字(他还算不上练书法)。我没有让他临摹我的字,而是取出一些钢笔字帖让他选,他选了陈鸿的字。我本来是想让他选荆霄鹏的字,不过他既然选了陈鸿的字,也好。
我当初楷书入手是颜真卿的多宝塔,随即是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蔡襄。这些年对沈度、赵孟頫、文征明很感兴趣。
我的观点还有一个必须说----无论如何,初学不可临碑,只可以临帖。现在条件好啦,一定要临帖。碑这个东西是以前条件不好时才弄的。自从1990年以后,字帖出版条件得到相当大的改善,那为什么不学帖?
我推荐的适合初学的楷书字帖是:
1、唐人临王羲之黄庭经(类欧体)。
2、唐灵飞经四十三行(颜体多宝塔练习者应该能喜欢)。
3、隋智永真草千字文日本藏本(放大临最好)。
4、唐颜真卿自书告身(笔法强劲到极点啊)。
5、宋蔡襄谢赐御书诗(兼王羲之颜真卿两大高手风格于一身)。
6、元赵孟頫妙严寺记(规矩流利)。
7、元赵孟頫道德经(赵松雪的代表作啊代表作)。
8、元赵孟頫汲黯传(爽利,类似俞和乐毅论,所以也有传说是俞和写的)。
9、元鲜于枢老子上篇(喜欢虞世南类型并喜欢稍微放纵一些的的向此靠拢)。
10、元俞和临乐毅论(锋芒毕露爽利之极)。
11、明沈度四箴帖(流利华美之极)。
12、明丰坊书古诗四帖后(喜欢欧体可以临,可惜字太小)。
13、明文征明前后赤壁赋(喜欢欧体可以临)。
14、现代沈尹默《书法大成》楷书字范(这字太标准,起笔有魏碑意味,可以学,但是要注意这个特点)。
至于褚遂良,极好,但不太适宜初学。另一个是宋徽宗,功力深,笔法清晰,极好,但风格过分突出啦。宋高宗其实很好,但我就是不推荐他----学啥也不学他的。黄鲁直大字很好可惜很难找到出版的帖。其实有很多题跋也很好,这个需要去找。
第三句话是:摹是学习书法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初学的最重要手段。
摹,在初学阶段占据90%的时间。
2016-2-14 16:29
ouyangnitian
回复 #8 tiger1970 的帖子
碑和帖什么区别,碑有残缺,贴完整一些,是这样吗
第三句话是:摹是学习书法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初学的最重要手段。
摹,在初学阶段占据90%的时间。
你的意思,最好入手,先摹?
我只临过,没摹过:hz1011:
2016-2-14 16:48
tiger1970
回复 #9 ouyangnitian 的帖子
碑帖的区别很大。
1、我说的碑,其实是包括刻帖的。
碑,就是书法家把字写在纸张上,让工人描到石头上刻出来。也有书法家直接写在石头上让工人刻的,这个一般是用朱砂写,叫“书丹”。碑,主要的用途是让人看文字内容。
刻帖,就是把书法家写在纸上的东西,让工人描到石头或者木板上刻出来流传,主要的用途是让人学书法家的字。
2、我说的帖,其实就是书法家写在纸张或者绢上的原作,当然我们看不见原作,看见的是照片的印刷品,有的出版社出版的照片质量好,印刷清楚,清晰度高,有的差一些,有的还是黑白照片。
3、这两个东西的区别马上就可以想到----正因为一个是原作照片,一个是工人刻石,所以一些比较细的连笔,刻石的时候往往刻不出来;但是从照片上能看出来;这是第一;第二则是在写字的时候由于行笔速度,提按高度和笔旋转的位置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笔画中,在纸张上呈现的墨的浓度也是不同的。而如果是刻石的话,则根本没有这一说。
4、微妙的笔墨浓度和连笔,就让人看出书法家当时是怎么让这只笔走起来的,他的手腕是怎么走的,指头是怎么动的,这一笔和下一笔之间是怎么连的。但是刻石就没有这个东西。
换一句话说,笔法----我说这些东西,就是笔法的核心。刻石,在笔法上是大量丧失的。
5、毛笔写出的字,无非就是笔法、结构、章法三个要素,而笔法决定一个书法家的水准。
很多现代书法教程,起笔要藏头,收笔要护尾,矫揉造作,完全不如古人爽利----其实想想就知道,古人也是人啊,也要图方便图好看啊,你那样扭过来扭过去,它不好看,而且速度上也憋死人啊。这就是只学碑不学帖的害处。
-------------
至于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其实很多书法大师都摹过前人而且该摹本居然成为杰作,比如褚遂良就摹过兰亭序,米南宫、赵松雪、丰道生也没少干这种事。
摹,最大的好处是:第一结构上可以迅速找到位置以入门;第二笔法上能够迅速掌握;第三如果帖分辨度比较高的话,对了解用笔是绝对的直观。所以,我建议初学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摹,即使是学很长时间后,这个摹也要拿出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时间来搞。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6-2-14 16:53 编辑 [/i]][/color]
2016-2-14 22:23
ouyangnitian
回复 #10 tiger1970 的帖子
谨受教
另外有没有什么好的网站推荐的
2016-2-15 02:13
小贩
要找人学,最好是当地的书法家。比如,“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顿挫之类书上看其实都说得很清楚。但是你见一人把这几点亲自在面前写出来,并讲解,慢动作告诉你执笔,行意,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
2016-2-15 08:49
tiger1970
回复 #11 ouyangnitian 的帖子
这个倒是没有。
我还真不上书法网站。
2016-2-15 09:04
小贩
建议还是找位书法名家拜下师。特别是入门阶段,运笔很重要。虽然书上都有说要点,但不如实地看一下别人是如何处理。
不用学多了,学两个字“永、飞”,最好学隶书。蚕头燕尾,提顿转挫。老师边讲解边示范,可省十年功,最关键的是不会走歧路。
我现在对于拜师这一事其实很热衷,无论是回顾儿时的书法和年青时的厨艺,都有百思不得其解,然后一朝得解豁然开朗的感觉。
包括计算机方面的东西,一些小技巧,看一眼,在工作时可省很多事。而自己对着书琢磨,往往不能领会。比如,曲大拇指按CTRL或ALT键。
师付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言大妙。
2016-2-15 09:13
小贩
蚕头燕尾,看书上的箭头好象是几个动作。其实,只是“笔转,笔提”,没那么麻烦啊。还是找人写给你看最好。
2016-2-15 09:23
KYOKO
最近有闲,也就是以后会没闲。。欧阳很可能就是热三天,今天学了,过阵子说不准就放弃了。你让他找人学,这不是害人害己吗。。
2016-2-15 09:29
小贩
所以学两个字就行了,找个熟人引荐,按行情拎点礼物,就说想学两个字,按我说的 永飞 为主,然后再看看写几个字,不到三十分钟。
当然,如果你的字写得有“意识”能结上师承也是不错的。
“运笔”很关键,而且很麻烦,很多“小动作”,但是看一眼,你回头看书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不说你自己琢磨透不透,万一要是错了呢?
这也是我提醒要先学“隶书”的原因,蚕头燕尾的笔法都会了,其它字体的藏头护尾就不在话下了。
字体、章法,从临摩到意会反到不是门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2-15 09:43 编辑 [/i]][/color]
2016-2-15 09:50
ouyangnitian
回复 #17 小贩 的帖子
老师可不好找了,我是学计算机的,认识的人里还真没有会写书法的。
所以才想到网上找些资料自学一下。
前阵子在网上找到九成宫醴,但是正如老虎所说,碑文的确不清晰,看看可以,临摹就不靠谱了
2016-2-15 09:53
小贩
临贴,是学体,字的结构和笔形。形象就行了。别人都是欧体,柳体的过来的,怎么就不行了?
2016-2-15 09:56
tiger1970
回复 #17 小贩 的帖子
先从隶书入手其实不太适合现代人。
舍弟就是从曹全碑入手,走隶书到章草到草书反到真书和行书的路子,字也写的相当好。但是,先要有几年的无长进期,也就是说,学到的东西无法马上应用。
要做书法家,走隶书入门的道路可以,但是仅仅要写好字,还是走真书入门的路子吧。
写字,只学一两个字,那是有基础者的学法,而不是无基础者的学法。
正如我们太极拳,当初有人请教太极拳怎么打,有一位老师喝多啦,当场起身打了一个起势,那人一看就明白啦,从此功夫大进,终身对该老师恭敬有加。这是为啥?是因为这个人也练了几十年啦,一看,就明白。
你要是跟刚学的或者学了几年的来这么一下试试,人家不是说你保守就是骂你神经病。为啥?看不懂,就是讲,他们也听不懂。
孔子和子贡曾经曰过,能闻一知十的,也就是颜回啊。为啥?不是因为颜回特别聪明,而是他的学术功力最强。
2016-2-15 09:58
小贩
再告诉你一个偷师的办法吧,有现场书法表演的时候,注意看:笔筒是圆的,是可以转的。(这一点很关键)
书上的那些箭头,其实就是笔杆一转。(注意,不是笔头)。
2016-2-15 10:00
小贩
我只是说学隶书的两个字“永飞”,这两个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笔法。
至于学体,当年,我家里是把柳,颜,欧,赵,四本字贴扔给我,老爸说,你喜欢那个就学那个。
2016-2-15 10:05
tiger1970
回复 #19 小贩 的帖子
历代学欧阳询柳公权的很多很多,特别是现代,多如牛毛。
但是你是否注意到,学成的不多。
古人说过字无百日功,也就是说,学习写字,一百天内可以写的很好。
现在的孩子们,何止是一百天?读书近二十年,天天在写字,结果还是蟹子爬。
为啥?就是因为他们其实没有在写字,而是在画字。
光说藏头护尾,如何藏,如何护?藏头护尾是必要的还是不必要的?如果是必要的,为什么必要?这都是应该搞清楚的。否则,那成了不求甚解,谈什么笔法,谈什么写字?
掌握技术,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啥这样做。否则一变化,就是胶柱鼓瑟----因为写字者不知道为啥要这样做嘛。
2016-2-15 10:14
tiger1970
回复 #22 小贩 的帖子
这个两个字就包括所有笔法的说法,太自信了吧。
笔法是运笔过程中提按旋转运行的技术表达出的痕迹,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笔的运动,包括水平和垂直运动以及它们的组合运动,这里面还涉及到手腕、手指、手臂、肘(姑且不说肩膀和其余的部分),是一种在不断变化的人体和毛笔结合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
第二个是毛笔运动在纸张上留下的痕迹,由于不同毛笔的特性,提笔落笔的高度,位置,行笔速度,旋转笔的程度,导致这个痕迹的宽窄和长度以及色彩的浓度(墨分五彩啊)发生变化,是这种变化留下的痕迹。
就写两个字,哪儿能包括这么多东西啊。
有个事情你们发觉没有?很多现代书法家,写草书并不是很快而是很慢,草书不是应该很快的吗?为啥他们这样写?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在创作而不是应用----他们是在尽量创作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这里面姑且不说结构和章法,单单笔画就需要长考后谨慎的用笔----因为书法是一次创作作品,是无法改的。换一句话说,就是现代书法家不如文征明赵松雪他们(就更别说王右军颜鲁公欧阳率更啦),所以只能用这种办法。
2016-2-15 10:18
小贩
我学毛笔字,5岁开始,你要求我知其所以然???学成??是指要做书法家吗?这是冒尖冒出来的。
但学习写书法,总不能从仿宋开始吧?
咱必须是先学笔法,藏头护尾,收起收落,这是父亲和老师教的。当然后来一些藏头护尾的缘由到是明白了,在这要说么?那就是书法史啦:)
我认为,先学会笔法,同时临摩学字体。然后就可以欣赏书法作品体会章法、行意。(很多学校小学就有书法课,但是不教笔法的确是弊病。其实老师也有教,只是没空一个一个学生去教吧。)就象,有人觉得藏头护尾麻烦,但实际上在笔法上来讲,是笔筒一转或半转的事。怎么会影响书写效率?
不学临牌,当然也可以学其它大家的贴子。不过,柳,赵,欧,颜算是比较正统的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2-15 10:29 编辑 [/i]][/color]
2016-2-15 10:23
tiger1970
其实,我本人的观点啊:
九成宫容易学死,多宝塔往往学野,玄秘塔容易学丑,胆巴碑容易学烂。
这不是书写者的问题,而是没有指导的问题。
我的对策是应该这样学----
写九成宫十几遍之后,改褚遂良倪宽赞或者圣教序数遍,再改孟法师碑十几遍,再写九成宫,就不死。
写多宝塔之前,先写郭虚己墓志铭,就难野。
写玄秘塔之前,也是先写郭虚己墓志铭,写玄秘塔之后再写褚遂良阴符经,再写柳体,字就漂亮。
写胆巴碑之前,先写文征明前后赤壁赋和俞和乐毅论,基础打下,就不烂。
高手有高手的路数(颜欧柳赵),一般人即使想模仿,也是不那么容易入门的。
2016-2-15 10:27
小贩
这样学,就能学成了???
我觉得,楷书学一本,再学王羲之行书,一般人就够用了。
学所有的东西,都有入门,修行两个阶段,入门有高低,修行无止境。讲讲入门就好了,修行的道道讲不清楚的。(起码我觉得我讲不清楚。)
2016-2-15 10:44
tiger1970
回复 #25 小贩 的帖子
谁说学书法不能从仿宋开始?
你写没写过标语牌?我年轻时候倒是天天写。干宣传工作嘛。
我坚决主张普通人学书法同时学习美术字,特别是写标语牌,大广告牌之类的东西,对书法的长进----对结构和笔法的理解绝对是促进,而且在结构上,甚至是关键性的促进。
当然,你写书法可不能写仿宋黑体宋体啊。
这是我的一个最重要的诀窍,一般人我还真不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他也不懂,而且现在都用电脑做牌子啦,也难找到这样机会。
我以前年轻时候连我们单位门口标注单位名的大牌子都是我亲手刷的。
你把藏头护尾的原因当成书法史?天啊,这难道仅仅是书法史的内容吗?
每一笔为啥这样写,为啥不同人有不同写法,其中又有什么不能变动的,有什么可以变动的----这些东西居然是仅仅局限于书法史?我彻底晕啦。
既然说到这里,索性说白啦,你看到的帖中,护尾或许有,明显的藏头,你看见的多还是少?不说碑,就说帖,从王右军以下算起,有几个?即使是颜真卿以后,有几个?或者说从笔法上看绝对不藏头的,少不少?一点也不少。为什么?
当初我年轻时学书法,多次想过这个问题。后来到书协去玩,一位老师只对我说了两个字:空转。
从此明白啦,很多地方迎刃而解。
为啥要转笔?一笔一转,怎么能不影响效率?但即使这样,为啥还要转笔?这都是学问----提示一下,从书写工具和书写姿势入手去想,然后推进到书写效果。再结合帖(碑是看不出的),你就会知道每一笔怎么转,并推出规律----这个要是从师父学当然好,不过要是不是亲爹(说实话啊,我也就对儿子这样耐心过,连对我媳妇儿都没这样耐心),谁也没有那么多耐心去给人一笔一笔讲这个。
事实上,颜欧柳赵只能算是现代正统,而不是传统上的正统路子。
传统上的正统路子,说实话,是馆阁体,一种流利优美丰润的书法。颜欧柳赵这种四人入门的方法事实上是对馆阁体的反击。
馆阁体的代表人物是明朝的沈度。
馆阁体的入手,最大的是虞世南和欧阳询,代表着优美和壮美两个方面,而赵松雪董香光等人的作品则承担着传承笔法的任务。
事实上,我教人很现代。我教儿子就用现代书法家的硬笔作品----他才9岁嘛。
等他能把硬笔字写像样,看看能从谁入手毛笔吧。
2016-2-15 10:46
小贩
受教,闪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6-2-15 10:47 编辑 [/i]][/color]
2016-2-15 10:51
tiger1970
回复 #27 小贩 的帖子
学不成至少学不烂。
怕的是,学了半天,越学越烂。
就比如学硬笔学庞中华,比我稍小的那一拨都学这个,因为没有其他人的硬笔字帖。结果大多数人学的比不学还烂。
为什么?庞中华的字不好吗?回答是----字是好的,但是特征过于明显,不懂他为啥这样写的,反倒成了画字,结果越写越烂,还不如不写。
现在的孩子,天天练书法,有几个能学好的?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师父不传。为啥不传?有的是因为太繁琐懒得教;有的是因为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学识问题;有的是因为自己就学错啦(现在收钱的国学班很多有这个问题)。
但,是不是这书法就不能学啦?不是。学书法的地方,就在于古人真迹。我们看不见真迹,就看高清晰度的照片。说个实话,不做广告----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帖,是现在所知国内出版社清晰度最好的。没有第二。从古人真迹,绝对可以看出笔法。
至于结构章法,反倒容易学。
2016-2-15 10:59
tiger1970
回复 #27 小贩 的帖子
还有,王羲之行书,王羲之的哪个行书?
现在冯承素兰亭序大行其道,是个孩子就临摹。这东西能是个人就临摹的吗?
兰亭序水准太高,其笔法的变幻本来就大,结体的变化也十分复杂,不用说学一本楷书字帖,就是学上个五六本,够不够格临摹兰亭序的?
按说一个字帖写10遍,至少像个样子,可现在的孩子写兰亭序就是写五十遍,有几个能写到60分的?为什么?不够格!
其实啊,写王羲之行书有个窍门,就是写陆柬之文赋。王羲之变化多,陆柬之文赋变化少,但是规矩全有。饭要一口一口吃。
以前没有照片,古人学王右军兰亭,是从定武兰亭开始的,不断的改,不断的接近。现在倒好,直接上最逼真的冯承素兰亭,吓死宝宝啊?咱们现在条件好啦,不必要从定武兰亭开始走弯路,陆柬之文赋就是个引路明灯。这个帖,有吉林的放大本,有上海的清晰本,我建议都买来,一点一点的看,一点一点的学。学这个后,再学平安、丧乱等帖,并参照赵松雪兰亭十三跋照片,然后再学冯承素兰亭,大概能学到些东西。
2016-2-15 11:00
小贩
你觉得从那本贴里开始学,不会变成照猫画虎?
我的意见是先找老师,学运笔入门。因为运笔是手指上的动作,书上的描写不尽人意。
至于什么贴合,你有你的坚持,其它人也有其它人的道理。总不能现在编书法入门的就纯粹在瞎搞吧?
再者,什么是馆阁体?馆阁体能不能带点“柳、欧、颜、赵、王”的笔法?
临碑贴就是学其形的,看原作才能写意。当然,如果觉得字迹模糊不堪认读,这也算是.....,呵呵。其实,有些碑几乎都是残字呢,但比一些整篇而言,贵不可言。
2016-2-15 11:23
tiger1970
回复 #32 小贩 的帖子
1、初学本来就是照猫画虎的过程。关键是绝大多数人照猫画不成虎也画不成猫,反而画成狗甚至画成垃圾。
2、我也不反对找老师。不过根据我自己教人和别人教人的经验,我除了我儿子,别人我不会很细致的教----别人也是这样,除了亲儿子,谁能那样耐心啊----这里面还是要靠自己的悟性啊,老师教个原则,你要自己推导啊。这个对刚入门的来说很难,所以择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何况,现在的书法老师,多是自己练出来的,未必能写就能懂。
3、谁说编书法入门的在瞎搞?我的评论是:相当一部分编书法入门的没有瞎搞,还有一些至少态度是认真的。
4、馆阁体当然可以带颜欧柳赵的笔法,但是颜欧柳赵这种入门体系却不是传统的正统入门体系,而是近百年才形成的正统入门体系----既然你说正统,那就只能说正统----现在这个体系是正统,以前不是。
不过我不反对现在这个方式,这样写其实不错,不过需要知道,现在这种入门方式,更重要的是强调个性----强调个性,就意味著同样时间下,在书法的共性上,下的功夫不那么深----废话,同样时间就这一个蛋糕,个性多了共性就少。
5、自从清朝中叶以后,碑学大兴,这个是时代所致,在当时是合理的。
可是自从照相技术和数码印刷技术大量发展之后,换一句话说是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上世纪末从中国开始(此时中国的技术开始不弱于日本),帖这个东西,就成为必然的啦。看真人的照片,总比看真人的影子值钱。
我学褚遂良。我买过一本日本人给圣教序拍摄的照片,文物出版社给影印啦。看见这照片后,我在书店里当场就差点跪下(当然跪的不是日本人而是褚遂良)。这东西和拓本是完全不同的,拓本如果说值石头的档次,照片就是黄金的档次,而照片还是现代拍摄的,拓本还是旧拓本。
我不是说这个照片多完整,而是说,照片,即使是碑的照片,看到的笔法更真实,更直接,拓本上搞不清楚的东西,照片全都清晰显示啦。
为什么书法家一定要去亲自参谒那些名碑?难道仅仅是处于崇拜的心态?真的不是----而是因为拓本是有局限的,不亲眼看见碑刻,是搞不明白的。
舍弟去西安玩,一共七天,在西安碑林里待了七天。
我去那些类似的地方,也是如此。
不懂的人当笑话谈,懂的人说:呆的时间还少啦。
2016-2-15 11:31
小贩
我权且认为你在教导我们不要“照虎画成猫”吧。呵呵.....
不过,照虎画成猫也是必然的过程不是吗?能把猫画好就不错呐。
2016-2-15 11:31
tiger1970
回复 #34 小贩 的帖子
还有,你主张学隶书,因此我觉得隶书曹全碑你是知道的。
你注意到没有,上海书画的曹全碑和别的出版社的曹全碑不太一样?
上海书画的,字的中间有一条虽然很细很淡,但是却清晰的一条墨痕?
其余的出版社,绝大多数这条墨痕不太清楚或者看不出来?
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拓时留下的痕迹。从这条痕迹,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曹全碑的原字和拓本之间的差距----一个碑的拓本,是和碑上字本身是不一样的(换一句话说拓本的字与碑上真实的字相比有变形),这是常识,但怎么个不一样法?这就要靠好拓本。
但是我们看见的拓本,事实上是拓本的照片复印本。
上海书画的本子,就是比别的出版社本子强。为啥?一个是能拍摄到原拓本,不至于翻拍别人的照片;第二个是现代数码技术广泛运用,好纸张,好油墨,才有好本子----当然,价钱也贵。
这照猫画虎,这猫本身就不是真猫,画出的不像狗才怪。
现代的技术,特别是本世纪末的数码技术,将掀起一场书法上的革命。
数码技术,让学书者看到了尽量真实的范本;网络技术,让学书者看到了最高级书法家的运笔视频。
在这种条件下,出不来王羲之倒也罢了,只要有用功的,如果出不来赵松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期待着超过赵松雪董香光文征明的后辈的出现。
我没资格教导你或者你们,我的水准有限。我只是说我的感受和心得,也许能帮到你或者别人。很多东西,没有听众是很难受的,特别是你知道了某些东西之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6-2-15 11:35 编辑 [/i]][/color]
2016-2-15 11:37
小贩
其实,我觉得你说的,照着仿宋体也能练成书法是有道理的。
2016-2-15 11:41
ouyangnitian
王羲之黄庭经 这个找了一下,是小楷,这不合适吧,大字都写不好,玩不了小字啊
2016-2-15 11:42
tiger1970
回复 #36 小贩 的帖子
只照仿宋体练成传统的毛笔书法十分困难,因为有个还原的过程。
但是在学习传统的毛笔书法的同时,学习用标准美术字(宋、黑体、仿宋)来写大标语牌之类的东西,对掌握结构,是绝对的一大杀器,比单纯学习书法有用的多。为啥?因为这种字体笔画太单调啦,根本不可能通过笔法的变化和细微的位置不同以及改变总体字形来避免结构上的重复。这对书写者来说是个挑战----但是这个问题一定有答案,只要找出本书或者找到个字库,马上就知道答案----这太方便啦,简直就相当于武术中的“喂手”。学不好才怪。
2016-2-15 11:46
tiger1970
回复 #37 ouyangnitian 的帖子
小楷放大来写。
初学不要找刻本,就找唐人临本。
不过我不主张上来就学这个本子----我那个名单列第一位是根据时代排的,不是根据临写顺序排的。
要是从未写过的,不写碑而写帖,我觉得学蔡襄或者沈尹默都行,我推荐蔡襄。
关于蔡襄的东西,百度一下吧----
蔡襄《谢赐御书诗》,1053年,卷,纸本。29.3cmX241.5cm。日本大正八年(1919)6月7日,此件为中村不折(1866—1943)从文求堂购得。现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2006年3月来华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另有一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疑伪。
这东西也就在中国出现一次啊,也就拍摄了这一次照片。咱们能出版的也就是这一次照片。你说珍贵到什么程度。
台北的那一本我也见过照片,更飞扬生动一些。应该是临本。《三希堂法帖》中收的就是台北本。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6-2-15 11:58 编辑 [/i]][/color]
2016-2-15 11:56
小贩
看完后,我觉得,我打算从新开始学书法了.....
2016-2-15 12:00
tiger1970
回复 #40 小贩 的帖子
晕......
其实学一个东西要是学上瘾,挺好玩的。起居坐卧都是它,衣食住行都不顾。
2016-2-15 12:01
ouyangnitian
其实我就想写几个工整的字,看上去欧体的是最工整的
推荐几本好买的字帖吧
2016-2-15 12:04
ouyangnitian
回复 #41 tiger1970 的帖子
没到这地步,就是某一天,突然觉得很想写几笔字,在说以目前的生活状态,也没办法投入太多的精力,不过把打dota的时间转过来了罢
2016-2-15 15:33
tiger1970
回复 #43 ouyangnitian 的帖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推荐以下字帖:
真书:
1、唐颜真卿书郭虚己墓志铭。新出土的,字迹清楚,颜真卿早期作品,个性较少,功力还可以。文物出版社出版过普及本。我一次就买五六本,用来临摹。写坏一本再换一本,便宜。
2、唐欧阳询书虞恭公碑。这个一定用文物出版社出的普及本,因为这个本子是个选字本,字是原大,还不那样破破烂烂的,容易学。
3、宋蔡襄谢赐御书诗。好像常见的是吉林美术出版社的原色摄影本,比较规矩。其余的我前面介绍啦。
4、现代沈尹默《书法大成》楷书临范。既然是临范,那绝对正规,好学。可是学会容易,想脱离其风格就难啦,因为沈尹默的笔法是很有个性的。这个见于中国书店的《书法大成》一书,大32开,不算厚。不过这书现在能不能买到不好说,反正以前书店都成堆成堆放在街上卖特价书......真是珍珠卖个白菜价啊。沈尹默的其余字也很好,不过《书法大成》是有针对性的,就是给初学者的,所以他这个字绝对是从正规好学这个路数走的。
2016-2-20 20:53
ouyangnitian
今天去了趟广州体育中心那的书店,
没找到老虎说的那些帖,基本上就能看到什么九成宫,多宝塔之类的,都是“碑”,看不到“帖”:hz1017:
网上找到的也多是碑,目前还没找着好的。倒是田章英的大片大片,但是我不喜欢他的字,看起来就像印上去的,没有一点灵性,虽然我要求不高,没想要当书法家,但总得找个自己喜欢的吧
这帖真不好找,如果有找到的,也请分享
2016-2-21 19:09
tiger1970
回复 #45 ouyangnitian 的帖子
那就多宝塔。
九成宫功力太深,一般人学不成;
胆巴碑需要的功力太深,一般人也学不成;
玄秘塔特点太明显,一般人还是不好学。
只有多宝塔,特点虽然有,但是基本是主流,那就学这个吧。
初学的字帖,我是主张尽量不带有个性的东西。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