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求教:李鸿章是十九世纪三大伟人之首?


2016-4-10 11:18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0 10:54 发表


或许如你所言,俾斯麦来了天朝也不行。但比有没有想过把李放到普鲁士会怎么样呢?

在做 谁更伟大 这一比较的时候,是在比 伟大 ,而不是比谁更烂。 说白了鸡飞不到鹰的高度,哪怕鸡偶尔能比鹰飞得高。 [/quote]

俾斯麦来晚清大败是肯定的,李去普鲁士成败倒是难说,或许能,或许不能。

但两人在本国史上都属于枭雄级的人物,据说两人见面也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显然不是鸡和鹰的对比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江山笑 于 2016-4-10 11:25 编辑 [/i]][/color]

2016-4-10 11:35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0 10:43 发表
晚清四大名臣 曾左李胡 ,曾是排第一位的。 曾受封侯爵、李是伯爵。至于盖棺定论的谥号,曾 文正 ,李 文忠。
  可见在清廷眼中曾的分量比李要重。  
  李很聪明、很精灵、有能力,但并不伟大。 [/quote]

曾之“伟大”在于灭长毛救清廷,李之“伟大”在于洋务抗外。

所异者,曾胜而李败,曾的排名自然优于李

但两人换个位置,曾也是和李一样下场。

若谈“伟大”二字,鄙人标准,若曾称得上伟大,李伟大更过之,若晚清无伟人,自然李也不算啥伟人。

2016-4-10 20:07 纸风车
我觉得,卑斯麦和伊藤博文是可以入选的,第三位是谁有待商议。

2016-4-14 14:23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江山笑[/i] 于 2016-4-9 12:22 发表

把那俩伟人放到晚清来也一样大败跪地求饶的,闹不好败的更惨,时势造英雄罢了。 [/quote]

格兰特不清楚,僻斯麦是下敢斗议员,上敢斗德皇的铁血首相。李鸿章敢得罪那个老佛爷?换僻斯麦来华,你想因为祝寿停建水师就能给扛回去。

2016-4-14 16:24 天下第一水货
[quote]原帖由 [i]当阳侯杜元凯[/i] 于 2016-4-14 14:23 发表


格兰特不清楚,僻斯麦是下敢斗议员,上敢斗德皇的铁血首相。李鸿章敢得罪那个老佛爷?换僻斯麦来华,你想因为祝寿停建水师就能给扛回去。 [/quote]
僻斯麦敢得罪德皇,不代表他在清朝敢得罪老佛爷,或者说他得罪了老佛爷后肯定能全身而退,说不定第二天就是人头落地,然后世界上再没有了僻斯麦这号人物。

2016-4-14 17:05 杏花疏影
俾斯麦要在清朝,肯定上不了位。

2016-4-14 18:07 春秋战国三国1
晚清无伟人。论成就曾优于李,谥号系统还是很好的反应了他们的差距。与俾斯麦惺惺相惜,哈哈,这不能抬高李鸿章。李整体成就优于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春秋战国三国1 于 2016-4-14 18:11 编辑 [/i]][/color]

2016-4-14 18:14 朱炎陽
政治伟人...一看就是中国人意淫的
19世纪的伟人是开创电气时代的那拨人

2016-4-14 18:41 江山笑
从当时世界角度看,李只是个弱国宰相,根本谈不上对世界有多少影响,当然不算啥19世纪伟人

但从近代中国角度看,无论如何你无法否认,在晚清政坛上洋务派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政治势力。

李缔造的北洋水师和淮系陆军是晚清同时期最精锐,最近代化的海陆军,代表了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准

2016-4-14 19:50 落叶
在清末那么个时代,护摊子的注定出不了伟人,只有掀桌子的才能成为伟人。所以中堂和大头能力手段都远远高于大炮,但是伟人国父之名却落不到他们头上。

2016-4-15 07:48 江山笑
满清在中堂时代还没有到要翻桌子的地步,就算几百万长毛加洋鬼子也掀不翻桌子,中堂是明白人不会去送死

至于大头,一世英名就因为一时冲动,但我对大头的评价还是功大于过

2016-4-15 08:04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江山笑[/i] 于 2016-4-15 07:48 发表
满清在中堂时代还没有到要翻桌子的地步,就算几百万长毛加洋鬼子也掀不翻桌子,中堂是明白人不会去送死

至于大头,一世英名就因为一时冲动,但我对大头的评价还是功大于过 [/quote]
大头本来就是功大于过。

其实民国的创始人应该是他,他才应该叫国父,孙中山才是窃国大盗。只不过,他后来一称帝,就被后人踩得一塌糊涂。

2016-4-15 10:38 lhl704625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4-15 08:04 发表

大头本来就是功大于过。

其实民国的创始人应该是他,他才应该叫国父,孙中山才是窃国大盗。只不过,他后来一称帝,就被后人踩得一塌糊涂。 [/quote]

民国的创始人不是大头,只能说他是大清的终结者。 民国在1912年1月1日成立,大头那是还是大清的臣子。  
而且也不能说什么 “只不过”一称帝就被踩。大头解散国会,终身总统,称帝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并不是什么 一时糊涂。 最后还推脱,说是被杨度忽悠,一点担当都没有。
他自己终结了民国改成帝国,被迫改回民国后,还赖在总统位置上。  大头才是窃国。

另外说孙文窃国? 这从何说起?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0:57 编辑 [/i]][/color]

2016-4-15 11:18 lhl704625
清末的局势,立宪派要的是英式立宪,革命派要是的美式共和,而大清要的是日式立宪。
  所以立宪派的主张其实和革命派更相近,反而和大清疏远。这也是为什么辛亥之后立宪派和革命派合作的原因。
  至于大头,手持抢杠子的骑墙派而已。   民国是立宪派和革命派合作的结果,孙文是革命派的一个代表人物。
  说孙文是国父有夸大之嫌,不过比他合适的人恐怕也不多。
  而且27年以后的国民政府,处处受孙文 《建国大纲》的影响。 和大头没有毛线的关系。
PS : 我说的立宪派是国内的,而不是海外的康梁诈骗集团。

2016-4-15 11:24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0:38 发表


民国的创始人不是大头,只能说他是大清的终结者。 民国在1912年1月1日成立,大头那是还是大清的臣子。  
而且也不能说什么 “只不过”一称帝就被踩。大头解散国会,终身总统,称帝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并 ... [/quote]
大清不终结,民国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就是被灭。因此,大头才能算民国创始人。

大头称帝是早有预谋,但他如果不称帝,现在的名声要好得多。

至于孙文窃国,武昌起义不是他,灭清政府不是他,最后他成了第一任临时总统。我觉得他才是窃取了这个果实。

2016-4-15 11:48 lhl704625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4-15 11:24 发表

大清不终结,民国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就是被灭。因此,大头才能算民国创始人。

大头称帝是早有预谋,但他如果不称帝,现在的名声要好得多。

至于孙文窃国,武昌起义不是他,灭清政府不是他,最后他成 ... [/quote]

孙文是被人推举的,也可以看做是妥协的产物。但不是他自封。
中华民国的国体是同盟会协商制定的,孙文是同盟会的领袖。 老袁后来是接受了这一体制,最起码表面接受了。
  至于武昌起义,确实不是孙文直接发动,但和革命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哗变的新军有很多受了 孙文革命的影响。 按今天的话说,精神同盟会员。而蒋翊武、孙武等都加入过同盟会。
  灭国和建国是两回事,灭了明的是 老李,不过大清不会认老李是太祖。同样,灭清的是老袁,但民国不是他建立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2:03 编辑 [/i]][/color]

2016-4-15 11:52 tiger1970
1、我记得清朝的让位圣旨上有授权袁世凯组建共和政府的说法。
2、但有意思的是,溥仪《我的前半生》上明确写道: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曾以这个身份给隆裕太后送过来个正式文件,上面写的意思大致是共和政府已经奠定,民生安居乐业,特此报告的意思,在遗老中引发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上述是记忆,可能不太准确。

2016-4-15 12:08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1:48 发表
孙文是被人推举的,也可以看做是妥协的产物。但不是他自封。
中华民国的国体是同盟会协商制定的,孙文是同盟会的领袖。 老袁后来是接受了这一体制,最起码表面接受了。
  至于武昌起义,确实不是孙文直接发动,但和革命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哗变的新军有很多受了 孙文革命的影响。 按今天的话说,精神同盟会员。
  灭国和建国是两回事,灭了明的是 老李,不过大清不会认老李是太祖。同样,灭清的是老袁,但民国不是他建立的。
[/quote]
与清代明是没有可比性的。明灭,与清朝取代没关系,而清朝亡了,由民国取代,这是大头与革命党商议好的,让大头当总统,结果孙文回来,中华民国成立,他是第一任大总统,尽管是临时的,但创建民国功劳就归他了,他就是窃国。

如果李自成与清朝商量好了,明亡之后,李自成当皇帝,国号顺,后金臣服,那么李自成自然就是开国皇帝。

2016-4-15 12:09 lhl704625
回复 #77 tiger1970 的帖子

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欠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就是让老袁和南边协商。协商的结果是老袁接受南方的体制,而孙、黄等人暂时退出政坛。

2016-4-15 12:27 lhl704625
[quote]原帖由 [i]杏花疏影[/i] 于 2016-4-15 12:08 发表

与清代明是没有可比性的。明灭,与清朝取代没关系,而清朝亡了,由民国取代,这是大头与革命党商议好的,让大头当总统,结果孙文回来,中华民国成立,他是第一任大总统,尽管是临时的,但创建民国功劳就归他了 ... [/quote]


同盟会对南北和议不满,才召集会议推选孙文。   也就是同盟会当时没同意 选袁为民国首任总统。
而且 老袁在1月2日 致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款。  伍、唐的条款没有被双方接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2:31 编辑 [/i]][/color]

2016-4-15 12:35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2:27 发表



同盟会对南北和议不满,才召集会议推选孙文。   也就是同盟会当时没同意 选袁为民国首任总统。
而且 老袁在1月2日 致电伍廷芳,否认伍、唐所订条款。  伍、唐的条款没有被双方接受。 [/quote]
我记得南北和议之所以不同意,原因就是孙文的介入。

2016-4-15 12:47 lhl704625
回复 #78 杏花疏影 的帖子

其实很简单, 辛亥以后革命党就和立宪派在全国活动,全国多地都脱离了清廷的控制。 革命派和立宪派在一定程度上合流了。
  他们是要建立民国。而老袁带着北洋军南下,恰恰和革命派的意愿相反。 只不过后来被忽悠,有点像地方督抚,辫子一绞 革命了。
  革命党留下的体制框架好坏暂且不论, 老袁接受体制是事实。如果体制是他建立的,倒还好说。可惜体制是革命派建立的。

2016-4-15 12:52 杏花疏影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2:47 发表
其实很简单, 辛亥以后革命党就和立宪派在全国活动,全国多地都脱离了清廷的控制。 革命派和立宪派在一定程度上合流了。
  他们是要建立民国。而老袁带着北洋军南下,恰恰和革命派的意愿相反。 只不过后来被忽 ... [/quote]
我承认这个体制不是老袁建立的,而是他接受的。

但问题在这里,革命党的实力弱,如果大头硬打,革命党肯定完蛋,而立宪派完全可以被拉拢,这又符合大头最初主张。所以民国成立与否,是掌握在大头手中。

2016-4-15 12:58 lhl704625
回复 #81 杏花疏影 的帖子

是同盟会内部没同意。南北和议就好比李中堂和伊藤签约,需要两国皇帝批准(盖章)。
孙是同盟会领袖,但并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不管孙文的意见如何,同盟会的意见是不同意。
就如以后的“二次革命”,孙建议开打,但没有获得通过。

2016-4-15 13:18 lhl704625
回复 #83 杏花疏影 的帖子

说白了就是革命党小股东主导了股东大会,成立民国公司,制定了公司章程,推选了临时董事长,把想入股的老袁暂时排除在外。作为大股东的立宪派表示接受。
而后又和大清公司合并,成为更大规模的民国公司。这时大清CEO老袁才正式成为了最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所以老袁要是算民国的建立人,我感觉不太合适。


其实老袁是一个要实惠的人,只要能掌管公司就行,至于是不是建立人,并不是首要目的。
孙文被称为国父,最早是在他死后的追悼会上。 抗战时被国民政府正式追认。 孙被称国父 是有些夸大,但窃国真算不上。另外很多国家的国父都有被夸大的嫌疑。
不过作为27年以后的民国和退到湾湾的民国 的国父,应该问题不大。

PS :这边 冯国璋、曹锟等发电反对共和,另一边 段祺瑞发 要求共和第一电、第二电。 老袁是两头下注,哪边有利就选哪边,至于是不是建立民国,他没兴趣。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4:05 编辑 [/i]][/color]

2016-4-15 14:17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3:18 发表
不过作为27年以后的民国和退到湾湾的民国 的国父,应该问题不大。
[/quote]

恩恩,大头是实力派,大炮是偶像派,至于国父这顶帽子,谁赢了谁戴嘛

不过有一点我要指出,今天的弯弯民国和以前有本质区别了,如果非要说今日弯弯国的国父,我认为就是让大陆咬牙的“阿辉伯”。

2016-4-15 14:39 lhl704625
回复 #86 江山笑 的帖子

这不是还没改过来吗。以后怎么样不好说,不过现在最起码孙文名义上是中国民国 国父。
  湾湾的宪法和政体都受三民主义和 建国大纲 的影响。
  修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 国父 这个词本来就有是比较虚化的,名义上是 就可以了。

  阿辉后面有个小英,等老伯一死,你认为小英会给老伯背书?人家小英想 这个位置很久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5:10 编辑 [/i]][/color]

2016-4-15 14:46 lhl704625
楼歪的有点多了 ,还是说说 李中堂 吧。

再插一句闲话,袁看着老李不行了,劝老李把大学士的位置让给翁同龢,
李中堂对这老部下可是相当气愤。
袁不知道李是伟人吗?太不把老上级、伟人放在眼里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5 14:51 编辑 [/i]][/color]

2016-4-15 16:28 tiger1970
回复 #88 lhl704625 的帖子

我怎么觉得李鸿章是在保袁世凯呢?
袁世凯是李鸿章的人,地球人都知道。
翁同龢上来,李鸿章下去,自然重新洗牌。
于是袁世凯要纳投名状,否则自己就彻底完啦。
而李鸿章也希望袁世凯能坚持下去,否则自己的那点心血也就彻底完啦。
所以两个人很默契的演了这出戏。

因为李鸿章举荐的是袁世凯。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记得在《文史资料选编》的某文章中,写到李鸿章的儿子(好像是李经方)见隆裕太后,大哭。隆裕太后说也不用这样哭。他说:想起袁世凯是李鸿章举荐的,最终他倾覆了清室,感到难过。结果不久就遭到了袁世凯的警告。所以说,袁世凯确实是李鸿章举荐的。

2016-4-15 20:30 江山笑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5 14:39 发表
这不是还没改过来吗。以后怎么样不好说,不过现在最起码孙文名义上是中国民国 国父。
  湾湾的宪法和政体都受三民主义和 建国大纲 的影响。
  修宪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说 国父 这个词本来就有是比较虚化的,名义上是 就可以了。

  阿辉后面有个小英,等老伯一死,你认为小英会给老伯背书?人家小英想 这个位置很久了。

[/quote]


弯弯国的“中华民国宪法”基本形同废纸,如果不是我朝武力威胁,早被废了扔垃圾桶了。

小英捍不动岩里政男太祖的位置的,她充其量做太宗,也不错。

是扯远了,有机会另开一贴聊弯弯

2016-4-16 11:05 lhl704625
好了还是说说李中堂。
其实天朝的近代史就是一部 开放国门,融入世界的历史。 从中古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比西方,天朝封闭的太久,差距过大。而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人由于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认识极为有限,
造成了改革的步伐太小。比如“同光中兴”,虽然纵向对比有很大进步,但横向一比,被普鲁士和霓虹远远甩下。
霓虹高层对世界的了解比天朝高层强不少,黑船事件之前“兰学”就在高层流行。  
中兴名臣 包括大头其实都是旧派人物,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时代的悲剧。但今人也不能因为同情,而做出感性的判断。
近代史是以欧洲为中心,李中堂在天朝可谓是 西方问题专家。但放到西方。。。。。。  俾斯麦有很高明的外交手腕,和李中堂说的那些话是一种外交辞令和恭维,当不得真。 沙俄的维特伯爵回忆录倒是记载维特本人的一些真实想法。  李中堂访俄时,俄国发生了 霍登踩踏事件,维特如实上奏了。李中堂得知后大不以为然,教育维特说“你们这些当大臣的没有经验。譬如我任直隶总督时,我们那里发生了鼠疫,死了数万人,然而我在向皇帝写奏章时,一直都称我们这里太平无事。当有人问我,你们那里有没有什么疾病?我回答说,没有任何疾病,老百姓健康状况良好。您说,我干吗要告诉皇上说我们那里死了人,使他苦恼呢?要是我担任你们皇上的官员,当然我要把一切都瞒着他,何必使可怜的皇帝苦恼?
李中堂在这边自鸣得意,而维特在书中却这样写道:“在这次谈话以后我想,我们毕竟走在中国前头了。

李中堂在天朝官场风生水起,可谓是开明人物。但把他放在西方,以他的学识,用天朝的这一套,是根本玩不转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6 11:43 编辑 [/i]][/color]

2016-4-16 11:30 lhl704625
回复 #89 tiger1970 的帖子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还有一种解读。
有的认为是李鸿章误解了袁,袁是为了李好。
不过我认为,李中堂身为在天朝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老前辈,对官场的各种门门道道极为了解,误会袁的可能性很小。
  是不是演戏我不好说, 如果是演戏的话, 要么他们是影帝级的表演,要么就是把满朝文武当瞎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6-4-16 11:31 编辑 [/i]][/color]

2016-4-18 11:34 落叶
[quote]原帖由 [i]lhl704625[/i] 于 2016-4-16 11:05 发表
好了还是说说李中堂。
其实天朝的近代史就是一部 开放国门,融入世界的历史。 从中古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
相比西方,天朝封闭的太久,差距过大。而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人由于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 ... [/quote]


说的好,点赞。

2016-4-18 11:50 tiger1970
回复 #92 lhl704625 的帖子

李鸿章、袁世凯,哪个不比影帝还厉害?在当时能从枪林弹雨明枪暗箭中滚出来还能干到这个位置,拿小金人是没问题的。

2016-4-26 12:53 斩魔圣剑
中堂本质上虽然只是旧官僚,但其水平恐怕其死后直到今日,中国也没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size=5]“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的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最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翻译插话: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得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记者: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鸿章:我知道,你们又将进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利法》的言论,我只是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利法》进行较大修改。
   美国记者:阁下,您能说明选择经加拿大而非美国西部回国路线的理由吗?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没有受到善待?
   李鸿章:我有两个原因不愿经过美国西部各州。
第一,当我在清国北方港口城市担任高官时,听到了很多加州清国侨民的抱怨。这些抱怨表明,清国人在那里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他们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利法》不但不给予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当地华人代表递交的要求保证他们在西部各州权益的请愿信。
第二,当我还是一名优秀的水手时,就知道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比别人年纪要大好多岁,从温哥华回国的航程要比从旧金山出发更短些。我现在才知道,清国“皇后号”船体宽阔舒适,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难以找到如此之好的远洋客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我们知道,《格利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清国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商品,取消你们的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当成清国什么高官,而要当成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成达官贵人,而要当作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一名普通公民。请让我问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因为你们不限制你们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搞农业的人不限于搞农业,他们还将农业、商业和工业结合了起来。你们不象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作坊。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帮助华人一臂之力,取消排华法案。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size]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