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中国超高速发动机研究者获奖


2015-10-9 06:48 赵庄姬
中国超高速发动机研究者获奖

 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人才会议和中国科协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有关精神与要求,激励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推动航空科技创新、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中国航空学会八届二次理事会研究决定设立“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简称“冯如奖”),并审议通过了“冯如奖”评选表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力求将其打造成为全国航空领域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科技精英奖。中国航空学会八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从2011年开始评选冯如奖,每两年一届。前两届冯如奖评选结果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两届共17位获奖者实至名归。
  第三届“冯如奖”评审通知于2015年5月中旬向全会各级组织发出。截止2015年7月1日,有关单位会员、地方航空学会和专业分会共推荐提名27位候选人。经材料审查和征求人选所在单位及有关方面意见,学会于2015年7月24日召开了第九届理事会人才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进行第三届冯如奖评审。会议采取两轮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9位拟授奖人选,经学会网站进行了为期20天的公示。通过中国航空学会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定,9位代表成功当选,依据得票依次为:王永庆、黄维娜、梁晓庚、冯军、杨朝旭、黄长强、王振国、昂海松、李孝堂。 2015年9月16日,2015(第二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王振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领域专家,曾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等多项重大攻关项目,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1,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3)、授权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99篇;培养博士28名,其中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比诺贝尔奖含金量高

2015-10-11 00:56 小贩
院士如果当成奖励,比诺奖更实惠,住房+项目经费全都有。诺奖不是说买不起房嘛,要是院士,估计四环内有房不难,而且物业费都不用交。

院士要是下地方做项目,地方上还另有经费和住房安排。

拿诺奖和院士相提并论,明显的是不了解行情,逗乐呢。

象青蒿素那样的项目,立项后肯定有个研发带头人,然后决定方向和实验手段。每个科题成员在不同的圈子里工乍,最后形成成果。一个研究员得了全功,这明显是欺负老百姓不了解“课题项目的管理和规划”流程。
这样的事情就算在私企里都是不合理的,比如弄了个软件项目,你个普通编程员要“著作权”?逗逼吧?

不过,总头目也不一定会把诺奖放在眼里。想想中国的学术腐败就知道了,里面的油水可大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5-10-11 01:08 编辑 [/i]][/color]

2015-10-12 09:50 赵庄姬
我只想说,搞超高音速飞行器的那帮人,怎么着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学术水平,绝对不比诺奖得主们差!

2015-10-12 10:08 墨叶
回复 #3 赵庄姬 的帖子

本来就是不同的标准。

“但他们的学术水平,绝对不比诺奖得主们差!”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幸好中国搞科研的还是脚踏实地。

2015-10-12 10:23 小贩
院士有多少特权,金版应该比较了解。
我说的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还在学校。说到,校里要是找个院士带课题会有那些条件。

2015-10-12 10:24 KYOKO
回复 #5 小贩 的帖子

当上院士是不是一辈子就不愁鸟。。

2015-10-12 10:25 小贩
权利大,责任和烦恼会更多。没见院士一个个都愁白了头吗?

2015-10-12 10:29 KYOKO
回复 #7 小贩 的帖子

穷人和富人都有烦恼,我还是希望有有钱人的烦恼。。

2015-10-12 10:33 szwd1997
回复 #8 KYOKO 的帖子

我大舅退了30w,我会告诉你吗?

2015-10-12 10:34 KYOKO
回复 #9 szwd1997 的帖子

没看懂,为嘛退30w?

2015-10-12 10:42 銀炎陽
[quote]原帖由 [i]赵庄姬[/i] 于 2015-10-12 09:50 发表
我只想说,搞超高音速飞行器的那帮人,怎么着都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们的学术水平,绝对不比诺奖得主们差! [/quote]
諾獎原則上是在比傑出貢獻的吧
不是說學術水平愈好就愈容易獲獎?

也就是說一個是郭靖,一個是獨孤求敗,武功就算獨孤求敗高吧(假設),對人類貢獻還是郭靖大嘛

2015-10-12 10:45 szwd1997
回复 #10 KYOKO 的帖子

公务员,事业单位要退钱退福利,响应习大大的廉政建设。

2015-10-12 10:46 KYOKO
回复 #12 szwd1997 的帖子

咱想相应都没资格。。

2015-10-12 10:54 小贩
[quote]原帖由 [i]銀炎陽[/i] 于 2015-10-12 10:42 发表

諾獎原則上是在比傑出貢獻的吧
不是說學術水平愈好就愈容易獲獎?

也就是說一個是郭靖,一個是獨孤求敗,武功就算獨孤求敗高吧(假設),對人類貢獻還是郭靖大嘛 [/quote]

杰出贡献?这也不太好比吧?

2015-10-12 10:57 zhwenh_0421
天外有天

[size=3]  拿诺奖没当院士好,当院士没进常委好……

PS:

  准入资格可以不论的话。

:hz1048:[/siz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hwenh_0421 于 2015-10-12 10:58 编辑 [/i]][/color]

2015-10-12 11:01 小贩
准入资格有什么不好?

2015-10-12 11:11 銀炎陽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5-10-12 10:54 发表


杰出贡献?这也不太好比吧? [/quote]
主觀頒獎,不需要公認準則
但無疑諾獎就是再不好比,其認受性還是數一數二地高

諾獎誠然不絕對客觀,但比它相對更客觀的,好像也不多
你說孫揚游得不算快,那誰比他快呢?快艇嗎?

2015-10-12 11:32 KYOKO
回复 #17 銀炎陽 的帖子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咱一向鼓吹奥运会有裁判打分的项目统统死蛮基

2015-10-12 11:35 小贩
[quote]原帖由 [i]銀炎陽[/i] 于 2015-10-12 11:11 发表

主觀頒獎,不需要公認準則
但無疑諾獎就是再不好比,其認受性還是數一數二地高

諾獎誠然不絕對客觀,但比它相對更客觀的,好像也不多
你說孫揚游得不算快,那誰比他快呢?快艇嗎? [/quote]

数一,数二,这是谁认为的?

2015-10-12 11:35 小贩
[quote]原帖由 [i]銀炎陽[/i] 于 2015-10-12 11:11 发表

主觀頒獎,不需要公認準則
但無疑諾獎就是再不好比,其認受性還是數一數二地高

諾獎誠然不絕對客觀,但比它相對更客觀的,好像也不多
你說孫揚游得不算快,那誰比他快呢?快艇嗎? [/quote]

数一,数二,这是谁认为的?

2015-10-12 11:37 KYOKO
艳阳你看,一主观小贩就跟你挑理了:hz1007:

2015-10-12 11:39 銀炎陽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5-10-12 11:35 发表


数一,数二,这是谁认为的? [/quote]
我在問你啊,請你講出幾個你認為比諾獎認受性高的
我們好接著討論

諾獎誠然不絕對客觀,但比它相對更客觀的,好像也不多
你說孫揚游得不算快,那誰比他快呢?快艇嗎?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銀炎陽 于 2015-10-12 11:52 编辑 [/i]][/color]

2015-10-12 11:42 銀炎陽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5-10-12 11:35 发表


数一,数二,这是谁认为的? [/quote]
我說呂布在三國武力是前段班的,你要反駁我,那你拿一些你認為比呂布武力高的,咱接著討論吧
難不成要我在三國七八百個武將裡逐個說明為什麼他們輸給呂布
:hz1008:

2015-10-12 12:27 小贩
你说三国志,还是三国演艺啊?

2015-10-12 12:31 小贩
知名不等于公允.
国际球联能代表“公平”?
联合国能代表“正义”。
诺贝尔基金成了“科学家”度量衡......,得多大的脑洞啊!

2015-10-12 13:37 赵庄姬
于敏完灭所有诺奖得主

2015-10-12 15:47 墨叶
回复 #26 赵庄姬 的帖子

中国搞科研往往脚踏实地,你又何必拍他们的马屁。

2015-10-12 16:09 KYOKO
回复 #27 墨叶 的帖子

咱记得袁隆平也说过亩产万斤。。

2015-10-12 16:23 小贩
钱学森亩产万斤....

不过,如果整立体种植。一亩地,搞出十亩种植面积还是有可能的。

2015-10-12 16:24 小贩
亩产万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言,一种是谎言。

2015-10-12 17:17 墨叶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5-10-12 16:09 发表
咱记得袁隆平也说过亩产万斤。。 [/quote]

钱学森的亩产万斤是指理论值,理论上亩产的上限是超过万斤的。以前看过不是太确定了。
袁的亩产万斤也是理论分析,即使有错也是学术问题。

2015-10-13 10:36 zhwenh_0421
司法独立

[size=3]  第三方做裁判比运动员(甲方或乙方)做裁判更合理,这是常识。

PS:

  价值观对了,方法论就一定有。

:hz1051:[/size]

2015-10-13 10:38 小贩
龟兔赛跑,干狐狸鸟事。

2015-11-7 06:51 juhen
来支持一下 获取通宝!

2015-11-14 23:12 颖颖
[quote]原帖由 [i]墨叶[/i] 于 2015-10-12 17:17 发表


钱学森的亩产万斤是指理论值,理论上亩产的上限是超过万斤的。以前看过不是太确定了。
袁的亩产万斤也是理论分析,即使有错也是学术问题。 [/quote]

按钱学森那个计算,估计要玩命搞转基因了。

2015-11-14 23:47 墨叶
回复 #35 颖颖 的帖子

不知道你看过钱学森亩产万斤的原文没。
这个好像是原文。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时,我认为钱学森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不妥的。
隔行如山,被人利用了。

2015-11-14 23:50 墨叶
回复 #35 颖颖 的帖子

转基因肯定需要的,只有转基因才能增加吸收率。

2015-11-15 00:23 颖颖
回复 #37 墨叶 的帖子

原文看过,我的观后感是吸收效率估的太高了。想实现到那个水平,除了转基因没有别的办法。

2015-11-15 00:46 颖颖
回复 #36 墨叶 的帖子

粗算一下:
一克单糖的热量是 3.87 cal([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bohydrate[/url])
约等于 16 焦耳([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lorie[/url])
因此,一千克单糖的热量是 16000 焦耳 = 0.0044444 千瓦小时([url]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oEX66_Szp71Vv0U9G6nxhsFL77IBJX8_T3Y_wq8YvHfXuKfzu5CianelfZEQzC2FXaHBlBSOnWrjf06Kbl_3LQwSXhUiDwG6QT93CSJiAj3[/url])

按照现在比较权威的中国日照数据([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lar_irradiance#/media/File:SolarGIS-Solar-map-World-map-en.png[/url]),中国大陆主要产粮地区,每年平均日照量为 1400 千瓦小时/平米=933333 千瓦小时/亩。如果利用效率是 100%,可产单糖 2.1 亿公斤(933333 / 0.004444 = 2.1 亿),也就是 4.2 亿斤!

照这样算来,在 100% 能量转换下的 94 万斤也是瞎编的,估计写 4.2 亿斤怕吓到太祖。。。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11-15 00:55 编辑 [/i]][/color]

2015-11-15 00:58 颖颖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钱学森误把每天日照量当成每年日照量了。这样算出来的亩产 = 4.2 亿斤 / 365 = 115 万斤。这个和他算的亩产 94 万斤倒相差不远。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11-15 01:01 编辑 [/i]][/color]

2015-11-15 01:36 颖颖
回复 #36 墨叶 的帖子

[quote]原帖由 [i]墨叶[/i] 于 2015-11-14 23:47 发表
不知道你看过钱学森亩产万斤的原文没。
这个好像是原文。
“我们算了一下,一年中落在一亩地上的阳光,一共折合约94万斤碳水化合物。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color=red]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color]自然,高等植物叶子利用太阳光的效率不可能是百分之百,估计最高也不过是1/6,这就是说,单位面积干物质的年产量大约是15.6万斤。但是植物生长中所积累的物质,只有一部分粮食,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所以照这样算来,单位面积的粮食的年产量应该是7.8万斤。这是说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晴天。如果因为阴天而损失25%,那么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同时,我认为钱学森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不妥的。
隔行如山,被人利用了。[/quote]


[img]http://www.it863.com.cn/uploadfile/2013/0814/20130814095243946.jpg[/img]

[img]http://s15.sinaimg.cn/large/4c3ea809td5e1d9f8ccce&690[/img]

你那个 94 万斤是哪来的?我查的截图里没有这个说法哦。不会又是后人掺的私货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11-15 01:40 编辑 [/i]][/color]

2015-11-15 12:47 墨叶
回复 #41 颖颖 的帖子

钱学森共写了3篇。我是百度的,不确定

“如果植物利用太阳光的效率真的是百分之百,那么单位面积干物质年产量就应该是这个数字,94万斤!”
94万斤是推理的中间过程,不是结论。

“这是说,作物要在全年都生长,如果仅在暖季才长,也许要再打一个2/3的折扣,那么平均亩产量是3.9万斤了。”
这才是最后结论。

这个不是论文,主要数据全靠估计,太粗糙了。
所以被骂也正常。

2015-11-15 15:28 颖颖
回复 #42 墨叶 的帖子

你贴那段文字我也看到了,只是图片版的没有看到,所以还不能 100% 辨别真伪。

2015-11-15 16:26 KYOKO
回复 #42 墨叶 的帖子

现在有没有人做统计

比如一亩田每年被照阳光多少,亩产多少,然后算一算阳光利用的百分比

2015-11-15 17:47 颖颖
回复 #44 KYOKO 的帖子

我上面不是算了么?袁隆平最高产水稻,亩产撑死一吨,可吸收的单糖绝肯定更低。中国主产粮区的一亩地年日照,相当于 21 万吨单糖的热量,太阳能利用率大概是百万分之五。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5-11-15 17:49 编辑 [/i]][/color]

2015-11-15 18:29 小贩
红薯是不是粮食?
土豆是不是粮食?
椰枣呢?面包树呢???

2015-11-15 18:30 小贩
如果只是说“粮食”亩产万斤,已经达到了。

水稻亩产万斤好象还有点遥遥无期....

2015-11-15 18:32 小贩
新品种红薯亩产超万斤(图)http://news.163.com/14/1117/05/AB7TMPSE00014AEF.html

2015-11-15 19:21 墨叶
回复 #48 小贩 的帖子

好像钱学森明确提到水稻小麦也能上万斤。
否则,就按“像稻、麦这一类作物的谷粒重量,约占重量的一半,”算5千斤也没有达到。

2015-11-15 19:35 颖颖
回复 #49 墨叶 的帖子

我贴那个图片,钱学森认为谷类能达到亩产 40000 斤(2000 斤的 20 倍)

完全秉着谈科学态度去讨论,我认为这个目标不一定达不到,尤其是能随便转基因的话。

2015-11-18 14:13 小贩
皮肤要是能光合作用,不穿衣服.呼吸氮气,喝点碳酸钙,就可以度日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