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29 02:11
喋血中原
曹操又不缺亲儿子,为什么要收养子曹真
三国里面收养子、义子的不少,其中有改跟他们姓,也有不改的,不改姓的多有利用成分(比如吕布是最典型的例子),而如果都跟着姓了,那还是非常重视的。
一般来说,到了改姓的地步,多数是这个当爹的自己当时还没孩子,比如刘封。关平历史上他是关羽亲子。但是,曹操收曹真为养子,就很奇怪了。
曹操大概是三国里面最不缺儿子的了,亲儿子就有25个,虽然成活率不太高,有十来个早夭的,但活到成年的还有十多个。此外,因为曹操对女人的爱好比较特殊(喜欢人妻),所以也带来了不少拖油瓶,比如杜夫人和前夫的儿子秦朗。曹操虽然对这些拖油瓶也很好,可以说视如己出,但是毕竟也没有给他们改姓啊。
而且,在亲儿子里面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有,比如曹彰、曹彪等。其他也姓曹的本家亲戚中的名将,如曹仁、曹洪则更多。既然如此,为什么曹操还要收个养子呢?而且更搞笑的是,明明他原来不姓曹,非要给他起名叫“曹真”,生怕被人家说成是假的,真是有意思。而且曹真战功不弱,就不怕他这个养子将来变成蜀汉的刘封。刘封因威胁到刘禅的地位,被刘备赐死。如果不是曹丕有能力,曹真将来难保不成为曹操的亲儿子威胁。曹操不但收养他,视为己出,还给他兵权,如此大用,实在不妥。刘备当年收养刘封是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后代或者嫡长子(刘备有个长子,后来因为战乱不知所踪)不知所踪才这么做。曹操为何要如此厚重曹真?为何不收为侄子或者让自己的本家兄弟收为养子?
2015-10-1 22:12
yzhoho1985
然而收不收养曹真 对于曹魏来说并没什么关系
2015-10-1 22:46
赵庄姬
回复 #1 喋血中原 的帖子
曹爽后来不就大权独揽了么?
2015-10-1 23:16
KYOKO
这问题。。
需要这么干,可以这么干,想这么干。人性复杂的,不能一言以概之
2015-10-2 10:10
落叶
三国志里说曹真之父是曹邵,那曹真姓曹就没问题了,而魏略里说真父秦邵,那如果采信魏略的说法,其父为救护曹操而死,曹操感激,将真收为子并赐姓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曹真不但能力强,而且受众人评价也很高,说明是个魅力很高的人物,可能少年时代就有体现了,那么曹操之爱才,对曹真待之比一般假子厚也就正常了。
其三,收部下或者与本家渊源较深的小辈为子,将其变为“一门”也是封建时代君主的一种常用手法。
刘备收刘封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一门单薄。
2015-10-2 10:44
KYOKO
回复 #5 落叶 的帖子
但像曹氏这样对养子及其后代不忌讳、当宗室、委以重任还是不多的
2015-10-2 11:05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5-10-2 10:44 发表
但像曹氏这样对养子及其后代不忌讳、当宗室、委以重任还是不多的 [/quote]
李克用、朱元璋笑而不语
2015-10-7 15:59
三国赤壁周郎
曹真的伯父秦南夙和父亲秦邵,都为了曹操的事业付出了生命,曹操怜惜曹真,就收养了他。父辈们的鲜血,换来了一个未来的大将军。
2015-10-7 16:02
KYOKO
回复 #8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或者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曹真本身很能干,夏侯楙就当不了大将军
2015-10-8 00:07
赵庄姬
回复 #9 KYOKO 的帖子
曹纯死的早,虎豹骑就归曹真管了。等到老将们死光光后,曹真自然是下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
2015-10-8 19:06
喋血中原
回复 #8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曹真什么时候有个叫秦南夙的伯父?
2015-10-12 08:33
普罗米修斯的船
只能说曹老大搞政治的,眼光长远呢
2015-10-15 15:18
诸葛周
回复 #11 喋血中原 的帖子
真本姓秦,养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兴平末,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寇问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变其姓。
这是父伯南夙解释之误。实指秦伯南,也没有说是曹操的养子,曹操大概是让他过继给曹氏某个亲眷,所以是养侄子。
至于正文中: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
这个与诸子同的意思应该是与自己的儿子一样的照顾,自小跟曹丕一起玩、一起成长,并没有说明收为养子。
另外,《魏书》还有记载: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这里的记载视乎跟上面的有出入,有必要研究一下是怎么回事。曹邵跟秦伯南是同一个人吗?但两则记载死法怎么不完全相同。
2015-10-15 16:51
喋血中原
回复 #13 诸葛周 的帖子
袁术的家乡在南阳,早年可能依附过黄婉,由于曹操在自己家乡招兵,触犯了黄婉和袁术的利益,袁术奉黄婉之命带兵去攻杀曹操。所以说“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也合理。
2015-10-15 21:05
诸葛周
回复 #14 喋血中原 的帖子
不可能,年代不同,初平中和兴平末,这就说明,只有一则记载是实。你觉得,曹真之父是被黄琬所害,还是被袁术所害?
2015-10-15 21:35
诸葛周
表面看,黄琬所害的记载与正文比较符合些,但黄琬后来参与了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也就不可能认可董卓的为人。曹操招募兵马是为了讨伐董卓,黄琬为此跟曹操过不去?有人说,袁术有个部下叫黄琬,不是参与谋杀董卓那个黄琬,不是同一个人,这也不对,因为袁术安排的豫州刺史正是鼎鼎大名的孙坚。而另一方面,袁绍也安排了一个叫周禺的,做豫州刺史,周和孙还为此开仗,实则就是二袁在开仗。如果说豫州刺史是黄琬,当时袁术连地盘也没有,如何指挥黄琬?若说袁术受黄琬指挥,这也不妥。袁术为什么要和曹操过不去?曹操举义兵是要讨伐董卓的,袁术即使不是真心讨伐董卓,也不可能在那时得罪曹操,曹操背后至少有张邈做靠山,袁绍也跟曹操很友善。袁术是因为讨厌袁绍,得知曹操跟袁绍很友善,所以对曹操下手?袁术当时根本不能掌握州府,袁绍当时也是光杆司令,二袁、曹操都是半斤八两,犯不着内讧。如果这个时候内讧,还讨什么董卓?
所以,这两则记载,都有问题。只能解释为黄琬不知道曹操招兵是为了对付董卓,他可能还听说曹操是董卓的心腹,发现曹操来自己地头招兵,以为是奉董卓之命,所以才对曹操下手。曹操也以为黄琬是董卓的人,他这次招兵很秘密,没有跟黄琬交底,结果黄琬擦觉后,立马追杀曹操,曹操跑掉,秦邵替代自己遇害。
当然,黄琬害曹操可能不是因为董卓的立场问题,或者两家本来就有私仇,曹操自己找上门,所以黄琬逮住机会,要害曹操报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5-10-15 21:39 编辑 [/i]][/color]
2015-10-15 21:43
诸葛周
附录黄琬的事迹:
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太尉黄琼之孙。尚书令黄香曾孙。
早年时即聪慧善辩。后任五官中郎将,因公平选举而得罪权贵,被诬陷为朋党,遭禁锢二十余年。直到光和(178年-184年)末年,才为太尉杨赐举荐,解锢拜为议郎。迁青州刺史,转任侍中。中平(184年-189年)初年,出任右扶风,征拜为将作大匠,历任少府、太仆。后出任豫州牧,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封关内侯。
董卓秉政之时,征召黄琬入朝为司徒,又迁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因与杨彪一同反对董卓迁都长安而被免职。不久拜光禄大夫,转任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等共同谋划诛杀董卓。李傕、郭汜攻入长安,收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52岁。
黄琬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认可董卓的,只是由于董卓迁都,因为和杨彪劝阻不听,被免职,才对董卓彻底失望,转而参与王允暗杀董卓的计划。这也可能是黄琬要害曹操的原因,黄琬起初认可董卓,曹操这小子却招兵反叛朝廷,所以就凭公执法,对曹操下手。
所以,黄琬为什么要害曹操,只有天知道。但黄琬害曹邵的可能性要比袁术所害要有理据得多。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5-10-15 21:47 编辑 [/i]][/color]
2015-10-17 19:11
zhanggeyu
只能说曹老大有眼光呀,事实证明曹真不也是一生忠于曹氏不是么
2015-10-20 16:56
晕菜
收养几个能力强的同族给曹丕当干城用,类似的还有夏侯尚和曹休
2016-6-2 06:01
当阳侯杜元凯
回复 #1 喋血中原 的帖子
曹操收养了一堆养子,不止曹真一个。后来被司马懿砍头的何晏也是。当时战乱不少人被杀后孤儿寡母的,母子都被曹操收养,何晏就是三国演义开篇时大将军何进的后代。母亲有时候成为曹操侍妾。曹操对这些养子也一视同仁,除了不能继承王位外,其他都不错。后来里面出几个能人,不奇怪。
2016-6-2 16:42
sos2290
注意看曹操收义子的种类,可以管窥其动机。
收养同族为义子,可以壮大宗族,扩大本支在宗族中的影响力;收养烈士子女,可以收买手下的人心;最后,曹爷抢人家的老婆可是不少的,善待其子,名声上就好听得多,既可以和睦家庭,消弭负面影响,又能增添臂助。
2016-6-27 14:32
13983751146
回复 #1 喋血中原 的帖子
笼络重臣呀:hz1001:
2016-6-28 15:10
qhx84218
诸侯不是一直有这么拉拢人或势力的手段么,不要想得太复杂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