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同时掌握多种语言的人,他的思维是用什么语言?


2015-7-20 13:41 三鬼夏树
同时掌握多种语言的人,他的思维是用什么语言?

比如天上有一只鸟飞过,你第一眼看到鸟时,想到的是“Look!A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

还是先想到“有一只鸟在天上飞”,然后才转身对身边的朋友说“Look!A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

2015-7-20 15:06 白河
最先想到的应该还是母语
至少咱是这样

2015-7-20 15:18 feiyue1206
聋哑人呢。。。

2015-7-20 16:22 hhp19910906
我猜他们会闪过一个念头“这有个鸟”,而不是某种语言,然后把这个念头用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思维是与生俱来的,语言是后天学的,自然是思维优先了,无非母语更熟练一些,还是思维更先入为主,至少我是这样,虽然我不会那么多的语言,但第一反应也不是母语

2015-7-20 17:04 szwd1997
不一定是母语,应该是最常用的。比如李昌钰的转换肯定第一是英语。

2015-7-20 20:35 乌鹊南飞3
可能因人而异。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平时口头讲的都是四川话,但是思维是用普通话,当然这可能跟在外省待了很多年有关。我想英语用得多的人,应该也会有这种情况

2015-7-21 09:12 白炎陽
[quote]原帖由 [i]三鬼夏树[/i] 于 2015-7-20 13:41 发表
比如天上有一只鸟飞过,你第一眼看到鸟时,想到的是“Look!A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

还是先想到“有一只鸟在天上飞”,然后才转身对身边的朋友说“Look!A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 [/quote]
跟游泳類似吧,語言學會了不會忘,到了某個環境會突然很熟練地拿出來
在英語環境泡沒機會用中文的話,思維會換英語的
反之亦然
方言亦然

2015-7-21 22:27 Oskarlre
我比较同意炎阳的, 所谓抽象/逻辑思维啥的都是所谓的最熟悉语言环境。

例如如果这个事情我第一次接触是中文,我会用中文思考(例如化学,生物), 如果第一次接触的是英文(例如我微积分是在美国学的)那么我就得用英文想一遍,然后翻译成中文。

至于实际的形象思维,实际和语言没大关系, 我身边是英语环境的时候不会想中文,反之亦然,比较麻烦的是并列情况(例如翻译,或者身边两种语言的都有)经常会串场。。。

2015-7-22 14:07 白炎陽
[quote]原帖由 [i]Oskarlre[/i] 于 2015-7-21 22:27 发表
我身边是英语环境的时候不会想中文,反之亦然,比较麻烦的是并列情况(例如翻译,或者身边两种语言的都有)经常会串场。。。 [/quote]
同意O版的:hz1007:

2015-7-22 16:09 ptcn
[quote]原帖由 [i]Oskarlre[/i] 于 2015-7-21 22:27 发表
如果这个事情我第一次接触是中文,我会用中文思考(例如化学,生物), 如果第一次接触的是英文(例如我微积分是在美国学的)那么我就得用英文想一遍 [/quote]


刚要回贴,发现小O已经把意思全说的,。。。。。。NND

看来,咱对E文的掌握程度和小O相当哈,因为只有确实“掌握”了一种以上的语言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结论。

语言是意识进行的形式。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ptcn 于 2015-7-22 16:11 编辑 [/i]][/color]

2015-7-29 21:46 Oskarlre
回复 #9 白炎陽 的帖子

不止一次做翻译的时候和美国人说中文,和中国人说英文了。。。。然后看着对方迷茫的眼神。。。:hz1015:

顺便回ptcn一句, 我比较认同我爸的理论, 掌握语言两个特性, 一个是看是不是会用那个语言开玩笑。 一个是会不会用那个语言唱歌。

2015-8-1 09:46 黃炎陽
[quote]原帖由 [i]Oskarlre[/i] 于 2015-7-29 21:46 发表
掌握语言两个特性, 一个是看是不是会用那个语言开玩笑。 一 ... [/quote]
不同意,按道理這世界有很多幽默是相通的,開玩笑不一定需要語言基礎
比如講黃段子,基本不需要語言能力,懂那幾個單詞就行了
要我用日語,韓語講一段黃段讓大家笑一笑我自認木有問題

比如在美國的很多黑人和西班牙人,英語糟糕得一團漿糊,但開起玩笑來比誰都好
私以為掌握一門語言的的特性應該是能夠用該語言把一類繁瑣的概念講清楚
比如說清世界大戰的形響,或是講清一部手動檔汽車怎麼開,或者講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分野之類的
內容不需要全對,但是至少要體現出足夠的表達能力

而這些表達的方式,行文,單詞量,句式,都不是日常能學會的
一個在美國混得很好的外國人,真正有系統地學過語言,有看書讀報的,對比一個在美國超市收銀天天跟人家HI BYE的外國人,二者的分野應該在此

而更加不在唱歌,中國選秀節目這種的唱英文歌都比很多老美標準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黃炎陽 于 2015-8-1 09:47 编辑 [/i]][/color]

2015-8-3 20:53 Oskarlre
回复 #12 黃炎陽 的帖子

开玩笑不是黄段子。。。 而是在那个文化下用特定语言进行的玩笑。。。 需要对语言和文化进行掌握。。。

话说炎阳你把玩笑=黄段子,需要反省哈 (开玩笑):hz1016:

你说的东西是高等教育里面的“掌握”,其实是语言里最容易的部分,也是“日常”里面最少接触到的。 开个哈佛东亚年会,与会的这帮人对复杂概念解释都能做到,但是让他们去街上买菜溜达,聊天估计集体扑街。。。 这点中国留学生中博士生表现的很明显。

唱歌分模仿和运用两部分,有些音乐天才模仿的是声音(其实对语言能力提高不大)但是绝大多数人通过唱歌能够正音,并且提升口语能力的(至少能说话听懂了)。

2015-8-4 17:24 黃炎陽
回复 #13 Oskarlre 的帖子

1. 黃段子=/=開玩笑我絕對同意,但黃段為甚麼不算開玩笑的一種?想必應是O版口誤了沒有詳細指出特一類的玩笑
2. 留學生這個O版所言甚是,我也一時沒講明白,應該加一個限制,就是"本科專業除外",比如問化學系留學生歷史問題,但當然又會有一個疑問,就是如果有個業餘研究歷史的化學系留學生

2015-8-4 22:36 Oskarlre
回复 #14 黃炎陽 的帖子

其实说白了就是运用。 如何用最精确的词汇表达自身意义的同时,熟练的在各方面(从生活到专业)来深入浅出的说明问题。 同时要结合语境来对陌生词汇举一反三的理解并掌握。

当年我在伊拉克巡逻,闲的无聊,正好一起巡逻的是英语文学本科毕业。 于是抓他练红宝书里的单词,最后全班一起上帮我学。。。

我们学习方法是,首先对词汇进行评价,按最口语化为1(完全不会出现在书面语里)最书面化为5, 全班投票,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剩下平均值。 然后全班这天里想法的创造语境用这个词。  不多,每天五个。

于是我红宝书里一些单词掌握的非常熟练, 从这个培训里我还顺路提高了很多语感。。。(看别人如何造句) 后来考GRE,直接拿了97%的阅读成绩。。。(一共复习了三周)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词汇总量也许不如很多身边的华人博士,但是应用层面我甩他们几条大街去 :-P

2015-8-4 23:54 黃炎陽
非常同意

2015-8-11 17:27 zsjesen
肯定首先是思维先跳跃啦,其次应该是和自己平时用语有关系,不是你在学习的.......

你人在国内,肯定说国语多。就会出现国语。

你人在国外,肯定是说当地语言多,就会出现当地语言喽。当然,我们很多人在别看人在国外,还是用国语多....(哎,说多了都是眼泪)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