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12 16:03
feiyue1206
封非嫡子爵位,会不会造成非嫡子比嫡子高
比如说某人为王,他嫡子肯定是王位继承人,皇帝喜欢他,又封了他其他儿子为王,这样不是就造成了,事实上一段时间内,他其他儿子比嫡子要高吗?
历史上类似的都是怎么处理的?
卫青到有点像这种感觉情况,可是继承长平侯的卫忼小时候封的侯被废了。
2015-7-12 16:18
KYOKO
还有一种情况
比如张三封的是伯爵,他的儿子功劳很大,可以封侯爵,这同张三不矛盾吧?
如果这个儿子恰好是嫡长子,那他空出的未来伯爵位可以让给其他兄弟的??
以上
2015-7-12 16:31
夜阑
:hz1016:徐达家啊,大儿子继承魏国公,被朱棣搞死,小儿子勾搭朱棣世袭定国公
2015-7-12 16:36
KYOKO
回复 #3 夜阑 的帖子
兰兰说的大儿子是徐辉祖?
《明朝那些事儿》上说的很简单,也不知朱棣的时候他还是不是魏国公?小儿子袭爵是嘛时候的事儿??
2015-7-12 16:53
武三郎
阑姐举例不当
徐达那是多少年后的事情了
2015-7-12 16:55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5-7-12 16:03 发表
比如说某人为王,他嫡子肯定是王位继承人,皇帝喜欢他,又封了他其他儿子为王,这样不是就造成了,事实上一段时间内,他其他儿子比嫡子要高吗?[/quote]
王爵也不一定都是世袭罔替的,若封非嫡长子为王,就不止是在一段时间内比嫡长子要高了。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由父荫获得的封赠,是要遵循长幼的顺序的,但又不是只有爵位可以封,可以给官职,长子封大一点的,其余诸子封小一点的。
如果不是由父荫,是儿子自己立功或者受重用得到的封赐,那比嫡长子高也很正常。但是只要父亲仍然当朝,儿子一般只能获得比父低的爵位。所以父为王,嫡长子为世子,其余诸子又被封王的情况,应该很少出现吧。如果是嫡长子为世子,其余诸子封了个较低的爵位,其地位不会比世子高。比如皇帝家的太子和已封王的皇子,地位自然是太子更高。
楼主没说哪个时期。可以参照曹操诸子,曹植的临淄侯和曹彰的鄢陵侯是在曹操死之前就封了的,但曹丕在成为世子之前是五官中郎将,成为魏王世子的,其位就高于临淄侯和鄢陵侯。即使在成为世子前,五官中郎将似乎也不一定就比封侯的低。
“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止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告子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5-7-12 17:08 编辑 [/i]][/color]
2015-7-12 16:55
阿巽
魏国公和定国公是两支,魏国公算是袭的中山武宁王爵位,定国公是靖难得爵
荣宁二府的一门两公应该是开国时打出来的吧
2015-7-12 18:00
武三郎
初,赵主曜长子俭,次子胤。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曜曰:“籓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聪曰:“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之比也,吾当更以一国封义真。”乃封俭为临海王,立胤为世子。
比如这个
2015-7-12 18:55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张建昭[/i] 于 2015-7-12 16:55 发表
楼主没说哪个时期。可以参照曹操诸子,曹植的临淄侯和曹彰的鄢陵侯是在曹操死之前就封了的,但曹丕在成为世子之前是五官中郎将,成为魏王世子的,其位就高于临淄侯和鄢陵侯。即使在成为世子前,五官中郎将似乎也不一定就比封侯的低。
[/quote]
如果曹丕不是暗示的世子,只有一个无爵位的五官中郎将,明显比侯爷低吧
2015-7-27 20:34
张建昭
回复 #9 feiyue1206 的帖子
只看爵位的话确如此,但实际地位要看具体情况。
2015-7-28 09:51
tiger1970
封王,甚至封爵位都不是随便封的。
要是他其他儿子够得上封爵的资格,自然就比继承他爹单纯的第一顺位爵位继承人要高啦,这个不是根据爵位顺序,而是根据功劳啥的。这个很正常啊。
再是,二楼问的是这个问题吧,比如曾国藩还活着,曾纪泽却立了大功,到了封世袭罔替公爵(他爹是世袭罔替的一等侯爵)的资格,那该怎么办,是吧。
我觉得,公爵的功劳是公爵的,侯爵的承袭权是侯爵儿子的----不能因为人家功劳大,就剥夺人家该有的承袭权啊。
这种情况在我记忆中的史实上没有。如果要我设想----应该是曾纪泽封世袭罔替的公爵,同时承袭他爹世袭罔替的侯爵----换一句话说,曾纪泽如果有两个儿子,如果没有新功的话,一个承袭他爹的公爵,一个承袭他爷爷的侯爵。至于谁承袭哪个位置----我想是爷爷的在先爹的在后,不过可能征求一下曾纪泽的意见。
不过曾纪泽实际上只有一个亲儿子,排名老二,一个过继过来的儿子原来是曾纪鸿的,排名却是老大,三、四儿子早逝。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老二继承公爵,老大继承侯爵啦。
2015-7-28 09:56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5-7-28 09:51 发表
封王,甚至封爵位都不是随便封的。
要是他其他儿子够得上封爵的资格,自然就比继承他爹单纯的第一顺位爵位继承人要高啦,这个不是根据爵位顺序,而是根据功劳啥的。这个很正常啊。
再是,二楼问的是这个问题吧 ... [/quote]
因为儿子的功劳封爵不是我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因为朝廷对父亲的喜爱,而封了他儿子爵位,不是他儿子自己挣的
2015-7-28 09:58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武三郎[/i] 于 2015-7-12 18:00 发表
初,赵主曜长子俭,次子胤。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曜曰:“籓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聪曰:“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 ... [/quote]
这个例子也不是太恰当,因为刘俭是嫡长子,不过大约是这个意思吧。
2015-7-28 10:19
tiger1970
回复 #12 feiyue1206 的帖子
没有这种情况。
因为喜爱曾国藩,所以封曾国藩为侯爵,封曾纪泽为公爵?
因为喜爱徐达,所以封徐达为公爵,封徐辉祖为王爵?
绝不可能有的。要是有这种情况,这皇帝还怎么干?......这......这已经不是“滥赏”的问题啦,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这会被所有大臣怀疑皇帝的精神是否正常,甚至可能奏明太后,废了他(比如宋光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28 10:22 编辑 [/i]][/color]
2015-7-28 10:28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5-7-28 10:19 发表
没有这种情况。
因为喜爱曾国藩,所以封曾国藩为侯爵,封曾纪泽为公爵?
因为喜爱徐达,所以封徐达为公爵,封徐辉祖为王爵?
绝不可能有的。要是有这种情况,这皇帝还怎么干?......这......这已经不是“滥赏 ... [/quote]
回帖前,能不能看看主贴
2015-7-28 10:34
tiger1970
回复 #15 feiyue1206 的帖子
我对主贴的理解就是我11楼的观点。
我14楼的话是对于12楼的回答。
我认为,你主贴1楼说的跟12楼说的是两回事。
1楼说的是:假如曾纪鸿够封公爵的资格(或者立功,或者被重用),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曾纪鸿该封公爵就封公爵,曾纪泽既然功劳没他弟弟大或者没被重用,就老老实实当他的侯爵第一顺序继承人呗。
(2楼说的是:假如曾纪泽够封公爵的资格,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曾纪泽该封公爵封公爵,该承袭侯爵承袭侯爵,这两个爵位都没曾纪鸿什么事情,不能因为曾纪泽功劳大结果反把人家的侯爵承袭权力给废除啦。)
这两个回答,我一起放在11楼。
12楼说的是:假如曾纪泽本人不够封公爵的资格,皇帝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封曾纪泽公爵,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因为喜欢曾国藩,直接封曾国藩为公爵,为郡王亲王就行呗,或者封曾纪泽为子爵男爵也罢,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曾纪泽的封爵要越过曾国藩----这个思路正常吗?)。如果有,表明皇帝心智失常,大臣可以援引宋光宗的例子把皇帝撵下去(当然可以尊为太上皇)。
这个回答,我放在14楼。
我理解的对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28 10:46 编辑 [/i]][/color]
2015-7-28 10:44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tiger1970[/i] 于 2015-7-28 10:34 发表
我对主贴的理解就是我11楼的观点。
我14楼的话是对于12楼的回答。
我认为,你主贴1楼说的跟12楼说的是两回事。
1楼说的是:假如曾纪鸿够封公爵的资格(或者立功,或者被重用),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曾纪鸿该怎么封就怎么封,曾纪泽功劳没他弟弟大或者没被重用,就老老实实当他的小侯爵呗。
(2楼说的是:假如曾纪泽够封公爵的资格,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曾纪泽该封公爵封公爵,该承袭侯爵承袭侯爵,这两个爵位没曾纪鸿什么事情。)
这两个回答,我一起放在11楼。
12楼说的是:假如曾纪泽本人不够封公爵的资格,皇帝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封曾纪泽公爵,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如果有,表明皇帝心智失常,大臣可以援引宋光宗的例子把皇帝撵下去(当然可以尊为太上皇)。
我理解的对吗?
[/quote]
[quote]比如说某人为王,他嫡子肯定是王位继承人,[color=Red]皇帝喜欢他,又封了他其他儿子为王[/color],这样不是就造成了,事实上一段时间内,他其他儿子比嫡子要高吗?[/quote]
2015-7-28 10:50
tiger1970
回复 #17 feiyue1206 的帖子
你说的就是我这个理解吧----
“1楼说的是:假如曾纪鸿够封公爵的资格(或者立功,或者被重用),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曾纪鸿该封公爵就封公爵,曾纪泽既然功劳没他弟弟大或者没被重用,就老老实实当他的侯爵第一顺序继承人呗。”
“12楼说的是:假如曾纪泽本人不够封公爵的资格,皇帝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封曾纪泽公爵,曾国藩的侯爵怎么承袭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因为喜欢曾国藩,直接封曾国藩为公爵,为郡王亲王就行呗,或者封曾纪泽为子爵男爵也罢,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曾纪泽的封爵要越过曾国藩----这个思路正常吗?)。如果有,表明皇帝心智失常,大臣可以援引宋光宗的例子把皇帝撵下去(当然可以尊为太上皇)。”
也就是说:皇帝因为喜欢侯爵曾国藩,所以加封曾纪鸿(而不是第一顺位继承人曾纪泽)同样为侯爵,对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思路啊。
要是喜欢曾纪鸿本人,所以加封曾纪鸿为侯爵,这完全说的通。
因为喜欢曾国藩,所以赏赐加在不该承袭侯爵的曾纪鸿身上,这也说的通。赏个举人身份,赏个轻车都尉世职,都说的过去。但是要是这赏赐加重到跟曾国藩一样大,那就完全说不通啦。朝廷名器,是说给谁就给谁的吗?一点规矩一点法度也没有?特别还是跟他爹曾国藩比较?他爹曾国藩被喜欢,封侯爵,正常;他曾纪鸿因为他爹曾国藩被喜欢,也封侯爵?还越过他哥哥曾纪泽?这不是个正常思路啊。
如果说朝廷太喜欢曾国藩,觉得他死后只有一个儿子能封侯,酬赏还是太薄,这样可以给曾国藩封两个侯爵,将来曾纪泽曾纪鸿各继承一个,没有直接封曾纪鸿的道理。(但事实上,如果朝廷真的觉得一个侯爵太薄想封两个侯爵的话,那就该升为一等公爵啦,不必封两个侯爵。因为你的设想是王爵,已经升无可升,所以我就这样举例子吧,咱们权当当时的最高爵位是侯爵。)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28 11:02 编辑 [/i]][/color]
2015-7-28 10:59
feiyue1206
我一楼里很明确说的是,“皇帝喜欢他,又封了他其他儿子为王”,怎么能扯得上他儿子有功劳?
一楼里也说了卫青的例子,虽然不是我想知道的情况。卫青功劳大、汉武喜欢卫青,三个儿子都封了侯爵(虽然后来都被废了)。刘聪封刘曜儿子的例子也不是太恰当,但是儿子因为父亲受封王爵也是存在的。
其他的儿子比父亲爵位高、儿子因功劳受封,我回帖有涉及吗?
2015-7-28 11:07
tiger1970
回复 #19 feiyue1206 的帖子
你主贴说的第一句就是“某人为王”。
换一句话说,就是皇上喜欢老王爷,想一想老王爷死后只有一个孩子能继承王位,太少。所以加封老王爷的另一个孩子为王,这样老王爷死后,他们家就有两个王位了,对吗?
这不就是我12楼说的那种情况吗?不过为说起来清楚,我给改成侯爷啦,用曾国藩他们一家打比方。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老王爷既然没死,老王爷次子凭什么把位置拉到跟老王爷一样?天下无人能服(除非凭功劳和重用程度,结果这个你给否啦)。要是真要想在老王爷死后这家有两个王位的话,两个王位一起给老王爷就是,不需要在老王爷没死的时候封老王爷的另一个孩子。
我这个理解对吗?
当然,在老王爷死后,老王爷世子顺位继承当了王爷,皇帝再封老王爷次子当王爷,这个还是正常的----反正恩自上出,两个王位都是从老王爷的地位来的。
但老王爷活着的话,老王爷的任何一个儿子都不会因为老王爷的原因受封为王爷,因为这是不正常的思路----这样把老王爷往哪里摆?或者暗示希望老王爷早死?
(假设王没有等级,或者均为亲王,无可再升)
不过前面说乱了责任在我,我把对一楼和二楼的回答一起放在11楼说啦。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28 11:16 编辑 [/i]][/color]
2015-7-28 11:15
feiyue1206
初,赵主曜长子俭,次子胤。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曜曰:“籓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聪曰:“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之比也,吾当更以一国封义真。”乃封俭为临海王,立胤为世子。
-----
这种情况出现过,父子都是王,还不是儿子自己挣的
2015-7-28 11:22
tiger1970
回复 #21 feiyue1206 的帖子
你说的这个情况啊,其实是个刘曜世子因皇帝的干预被废立的事情,而不是因为刘曜的功劳多封了一个王。
这件事的实际是:
刘曜本人是位置较高(或者说有特殊含义)的中山王,为什么说位置较高(或者有特殊含义)?因为他有专征之任。
他的世子是刘俭。
但皇帝刘聪认为刘胤更合适继承刘曜的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有专征之任),所以废掉了刘俭改了刘胤,刘胤继承这个中山王以后,“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之比也”。
而刘俭无罪被废----只是由于他不得皇帝喜欢(或者皇帝觉得与他弟弟刘胤相比他比较无能),所以皇帝闵之,给他一个地位比较低的临海王作为报酬。
正如古代皇帝被废(一般在借口上都是有罪被废)后,一般都是给个爵位来安抚一样。连慈禧给光绪立的大阿哥废后还弄了个入八分的镇国公呢。何况刘俭无罪被废,所以给他个王位,以作安抚。
事实上,从皇帝的话里面已经看出来啦,皇帝废掉刘俭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会打仗----因为理由就是这个世受专征之任。换一句话说,只要是中山王,就要会打仗。就用这个理由废掉了刘俭----皇帝就认为刘胤比刘俭更有会打仗的潜力,这个大家都没法子。但是刘俭不会打仗,可是人家毕竟是顺位在前啊,要是不考虑这个顺位,那以后不就没规矩了吗?所以格外给个王位做安抚,也是表示遵守规矩----没罪的王爷嫡长子,就该有一个王位。不过这个中山王本身不单纯是一个王位,而是有世代专征之任的,所以你们别人不要以此为例。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5-7-28 12:07 编辑 [/i]][/color]
2015-8-11 08:52
张建昭
回复 #21 feiyue1206 的帖子
"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
——这也算是自己争的吧,至少是喜欢他爹也喜欢他本人,尽管还没什么功劳。
而你说的仅仅因为喜欢爹,所以封非长子爵位,而且是跟爹同级的爵位,确实有点神经不正常,历史上应该很少见。在比较正统的王朝,而且皇帝也算是个正常人,就干不出这事来。能干出这事的一般是外族、山大王之类的对儒家伦理不怎么鸟的人。
封诸子稍低的爵位,长子不封还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爹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长子默认就是世子,也不用争此一时。如果爹的爵位是是一代一代往下降等的普通世袭,那一般长子之外的诸子的封爵就要比降等的爵位还低了,否则就是违背了长幼之序。
2015-8-11 09:56
五袋石果
楼主说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适合的情况就是卫青,长子是长平侯世子,其他儿子都因父荫而封侯。现成的侯爵自然比侯爵的继承人地位高。所以可以设想下,卫青的次子‘三子和卫青同为侯爵,是侯爷,卫青的长子只是“小侯爷”。
至于说“父荫”封王,有这种情况吗?有的话也是演义里面的吧,隋唐演义里李渊是唐国公,李渊的表弟封李渊的儿子为西府赵王,不过这位赵王殿下也可以算是自己挣来的爵位。
一个人是可以有超过一个的爵位的,后代继承时,可以打包继承给一个人,也可以奏明今上同意后分别继承给不同的人。这个中外皆然。比如清朝,三等公之下并非是一等候,而是一等候兼一云骑尉,按清朝爵制,应该还可以兼两个云骑尉。
回到主贴,庶子封爵,有可能会造成爵位高于嫡子,时间可能是短期的(到嫡子袭爵为止),也可能是长期的(嫡子即使袭爵仍然低于庶子)。如郭子仪,长子封太原郡公,其他儿子封爵者三分别为赵国公、代国公(尚升平公主)、祁国公,爵位高过长子。
2015-8-11 11:13
KYOKO
回复 #24 五袋石果 的帖子
爵位还有食邑的不同
2015-8-11 11:26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五袋石果[/i] 于 2015-8-11 09:56 发表
楼主说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适合的情况就是卫青,长子是长平侯世子,其他儿子都因父荫而封侯。现成的侯爵自然比侯爵的继承人地位高。所以可以设想下,卫青的次子‘三子和卫青同为侯爵,是侯爷,卫青的长子只是“ ... [/quote]
卫青不合适。因为卫青的儿子都封侯了,没出现这种情况,“长子是长平侯世子,其他儿子都因父荫而封侯”
2015-8-11 11:47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五袋石果[/i] 于 2015-8-11 09:56 发表
回到主贴,庶子封爵,有可能会造成爵位高于嫡子,时间可能是短期的(到嫡子袭爵为止),也可能是长期的(嫡子即使袭爵仍然低于庶子)。如郭子仪,长子封太原郡公,其他儿子封爵者三分别为赵国公、代国公(尚升平公主)、祁国公,爵位高过长子 [/quote]
简单查了一下,郭子仪的这几个儿子看起来都是因功封爵
2015-8-11 13:39
五袋石果
[quote]原帖由 [i]feiyue1206[/i] 于 2015-8-11 11:26 发表
卫青不合适。因为卫青的儿子都封侯了,没出现这种情况,“长子是长平侯世子,其他儿子都因父荫而封侯” [/quote]
在卫青活着时,卫青是长平侯,长子是长平侯世子,没有封侯,其他儿子分别有阴安侯、发干侯等。卫青去世后,由世子袭爵长平侯。
阴安侯和发干侯,绝非因功封侯,都是荫封。长子不是,卫青既然封侯,按照汉律,长子是天然的继承人。没有意外,必然袭爵的。
郭子仪那个,只是其他儿子的爵位高过长子,不过确实可以算是立功挣来的。(代国公郭暧尚公主,长子袭爵,女儿适皇子,虽然没当上皇后却当了太后,三个儿子又尚公主,显贵的很。)
2015-8-11 13:55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五袋石果[/i] 于 2015-8-11 13:39 发表
在卫青活着时,卫青是长平侯,长子是长平侯世子,没有封侯,其他儿子分别有阴安侯、发干侯等。卫青去世后,由世子袭爵长平侯。
阴安侯和发干侯,绝非因功封侯,都是荫封。长子不是,卫青既然封侯,按照汉律,长子是天然的继承人。没有意外,必然袭爵的。
郭子仪那个,只是其他儿子的爵位高过长子,不过确实可以算是立功挣来的。(代国公郭暧尚公主,长子袭爵,女儿适皇子,虽然没当上皇后却当了太后,三个儿子又尚公主,显贵的很。) [/quote]
你搜搜卫伉,你就知道说错了。
三子同日封侯,后来被废了,卫青死,长子卫伉(此时已经无爵位)袭爵
2015-8-11 15:11
五袋石果
回复 #29 feiyue1206 的帖子
还真是这么回事啊。卫青和他的儿子们居然都封侯了,刘彻也够胡闹的了,按照刘彻的本意,卫青的长平侯,本来是打算传给谁的啊?
2015-8-11 20:46
fengxv
爵位虽然封到某人头上,但归根到底是皇帝的,皇帝说怎么就怎么,所以还是有相当的随意性的。
都头说的这种情况,我看了下,晋初颇有其例。晋武帝大封宗室为王,司马孚和他的七个儿子同日封王,但是长子只是世子。又,赵王司马伦的长子被立为世子,另外也有两个儿子同时封了王。
虽然支子封爵与父同,但其地位并不会也与父相同,亦不会高于(袭父爵后的)长子,毕竟是宗法社会,还有宗族内的大小。8楼所举之例,此意甚明。
2015-8-11 20:58
feiyue1206
[quote]原帖由 [i]fengxv[/i] 于 2015-8-11 20:46 发表
爵位虽然封到某人头上,但归根到底是皇帝的,皇帝说怎么就怎么,所以还是有相当的随意性的。
都头说的这种情况,我看了下,晋初颇有其例。晋武帝大封宗室为王,司马孚和他的七个儿子同日封王,但是长子只是世子 ... [/quote]
两个例子都很好!谢谢
话说这种情况下,正式的朝会或者类似的场合,世子不是很委屈,还不如弟弟
2015-8-11 21:13
fengxv
没查过,但我觉得世子应该不会不如支子的,因为这类场合不可能只依据爵位排座位的,各种实际因素都可能产生影响。
2015-8-18 12:56
wantianxing
君为臣纲
封建伦常,一个家庭里,嫡子肯定比非嫡子地位高,
但封爵的话,天地君亲师,肯定皇帝排序更高,功劳大,对皇帝更重要,嫡子也靠边站
2015-11-5 09:51
feiyue1206
最近发现,皇子皇孙同为王的情况其实很多的。隋唐之际尤为明显。不过还没发现明显的非嫡子/嫡次子比嫡长子高的情况。
2015-12-27 11:31
0939677870
會有可能造成類似玄武門之變得狀況,當時李世民被封秦王,秦屬關中,長安又在關中內,從而導致了玄武門之便,玄武門之便,其實是李淵的錯阿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