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13 11:57
天霜寒
(转载)单雄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今日闲暇无事,偶尔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有同感,特转来与大家分享
单雄信: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简明演义传记】
号“飞将”,名通。隋唐第一十八条好汉,上界青龙临凡,生得面如蓝靛,发赛朱砂,身长一丈,性同烈火,声若巨雷。使一根金顶枣阳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专好结交豪杰。
文帝时,为山东二贤庄庄主,收罗亡命,专做没本生意,
反山东时,黄土岗独挡官军,继而接应秦琼,共同投奔瓦岗寨。
李密入主后,为西魏烈虎大将军。
下江都时,为二运粮官。
攻东岭关时,因不服罗成,私打“铜旗阵”,险些丧命。
秦琼等遭李密放逐后,心灰意冷,弃官周游,于洛阳被招为王世充驸马。
李世民攻洛阳时,独闯唐营,力竭被擒,不降而死。
【点评】
单雄信本来可以逍遥自在、无虑无忧的过完一生的。作为南七北六十三省绿林的“总瓢把子”,天下随你各处劫来财物,尽要坐分一半;凡是绿林中人,他一枝箭传去,任你江湖豪杰,无不凛然遵命。这样的生活,应当说是无比美妙的。可是,为了救出刚刚才结拜几天的兄弟,他竟可以毫不留恋的抛下这一切,甚至不惜搭上一家老小的性命。——这样一个“为朋友者生,为朋友者死”的单雄信,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顶级的好人。
问题是,好人未必注定就有好报。——经过了若干年的聚散离合以后,身处王世充麾下的单雄信独闯唐营,被李世民擒住了,在他就要人头落地的时候,那些已经在李世民手下混出了名堂的所谓兄弟们——包括徐茂公、罗成、程咬金、张公瑾、史大奈、屈突通等等等等,不但没有一个像他以前做的那样,救他于屠刀之下,甚至还有一些落井下石之辈,恨不得他快点去死。
首先要单雄信死的自然是李世民。李世民绝对是恨不杀单雄信而后快的——当年在御果园,堂堂三军统帅的秦王,竟然被单雄信匹马单槊追得四下里狼狈逃窜,险些连小命都要送掉。这对于平日里战无不胜、占惯了便宜的李世民来说,无疑是毕生的奇耻大辱。更何况他与单雄信还有杀兄之仇。所以,李世民是绝对不会放过单雄信的。但是从当时的情形看,杀一个单雄信很简单,难的是在杀了单雄信之后如何稳定人心。因为他的手下中,大多为当年贾家楼结义的豪杰,而李密的前车之鉴又在不远的以前,他不能不考虑善后问题。于是,天赋过人的李世民演出了一幕完美的戏剧——首先,他翻出了楂树岗射死单雄信大哥的刻骨仇恨,这逼得单雄信无法开口求饶。继而,他又指出曾在御果园被单雄信追杀的事实,这就争取到了瓦岗旧将们的同情。接着,他又演出了高潮的一幕,向单雄信跪了下去,这一跪大有学问,自古只有臣跪君,从来没有君跪臣的道理,这一跪,最大程度的强化了杀死单雄信的合理性,等于直接宣告了单雄信的死刑。最后,他还是将功夫做到最足,又成功使同样身为贾家楼结义核心人物的徐茂公亲口说出了“斩首”这两个字。——单雄信死定了。
单雄信真的死定了吗?我看不然。其实以当时的情形,革命即将成功,大局初步已定,对单雄信的处置,完全可以换一个方式——先将其押进大牢,待天下平定以后,再让贾家楼结义的旧友们慢慢加以劝说,以单雄信“天下之事,惟友情最大”的性格,应当说还是很有转圜的余地的,至不济的,即便到时候放出单雄信,在已经实现统一安定的局势下,除了郁郁终老,单雄信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如果事情真的能够就此解决,那就太完美了。可惜单雄信遇到的那般兄弟实在可以说是“非人哉”。
在这些“非人哉”的兄弟中,徐茂公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早在反山东的时候,徐茂公就摆明了要置单雄信于死地。一方面,他妥善安置了所有兄弟的家眷,却独独将单雄信一家老小留在二贤庄不管不顾,任由蔡建德满门抄斩,这是典型的“除根”行为。另一方面,他安排了所有兄弟先行撤退,却独独将单雄信一个人留在黄土岗抵挡全城追兵,这摆明了是要“斩草”。后来在洛阳,已经投靠了李世民的徐茂公,竟没有一点顾念昔日的兄弟情谊,直接就将本来已经成为单雄信主要军事力量的秦琼、罗成、程咬金等三人挖走。最后,又是他,代表贾家楼诸友,亲口说出了“苦劝不从,只得斩首”这一丧尽天良的话语,而且还亲手安排素与单雄信有隙的罗成监斩。——完全是惟恐单雄信不死。有时候我很奇怪,徐茂公与单雄信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深仇大恨,会导致他终生念念不忘要置单雄信于死地,以至于有时候这种信念甚至比单雄信要找李世民报杀兄之仇还要来得强烈?
相对于徐茂公,罗成的动机就显得简单多了。说白了,虚荣心极其强烈又兼极度自私的他,对于人缘、风头始终在其之上的单雄信早就看不顺眼了,更何况自己还有在洛阳屈身于其屋檐之下的耻辱,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小王爷罗成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所以在众人不好意思动手时,他干净利落的擒住了单雄信,并且毫不推辞的斩掉了单雄信。
至于其他人,比如张公瑾、史大奈、屈突通、屈突盖等等这些唯唯诺诺、仰人鼻息、见风使舵的庸碌之辈,既然李世民这位最高主子明确暗示了,徐茂公这只“出头鸟”也有了,连罗成这个“刽子手”都出现了,那么,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杀单雄信都是顺理成章的了,自己又何必傻成单雄信那样。
于是,单雄信死了。
西方经济学理论有一条定律叫“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吴思的“潜规则”体系有一条定律叫“新官堕落”定律,而作为民间传说中赫赫有名的“飞将”,单雄信的死则充分说明在政治权谋范畴,还有一条定律叫“好人淘汰”定律。
有时候我忍不住会想,临死前的单雄信,面对着这些往日里称兄道弟、信誓旦旦的“白眼狼”们时,心里究竟想些什么?是否正如那个程咬金所说的,“来生做一个有本事的好汉,将这些没情的朋友,一刀一刀慢慢的剁他。”
2015-6-13 13:06
159951123
单雄信来生不就是变成了盖苏文,杀了二十七家国公吗?
2015-6-13 14:00
盈歌
将军自笑朝天去,背嵬青山抚古琴
霜寒兄大才,说的真好,读罢不由想在游戏中彻底放弃烧包转而好好玩一把怒目男的养成游戏.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乱世之上,最适用的法则恐怕还是杀伐果断的帝王心术与丛林法则.扛把子快意恩仇似的江湖儿女真性情只适合于草民三两人在茶余饭后故事里的谈资,却注定不能成为定鼎中原坐拥大兴京横扫洛阳城一统天下的伟业注脚.
所以,被抛弃已是宿命,演义戏曲文书说辞终是后世之人情节的载体,借一场千年前悲情英雄汉的末路铭文,言一句今朝时抑郁士子心之穷途胸臆.
个人认为大白的剧本刻画十分的老道世故,决战于沧暮之滨之前扛把子回来说了一句根本不恨烧包,想必冷静了一些时日之后还是明白了将与帅的本质不同,都是性命,扛把子二贤庄出来的弟兄是性命,那瓦岗本土弟兄就不是性命,一路过关斩将大隋降兵就不是性命,诚然,真实的历史上一定不能排除尔虞我诈的阴谋阳谋,党同伐异的概念,假敌之手消灭政敌异己也并非不存在,在这里我只想单纯的就游戏而论[腹黑请参详姜维传,剧本写的跟学术考证级别似的],多少赤子之心的儿郎们,说原谅了就是原谅了,说理解副元帅了,就是理解烧包了,无关其他.
有管毅陪伴的10年,一路走来,彼此成长,小管今年终于习得神枪望帝啼血,从此独步天下,权谋遍布六军镜,终成一代人杰.
有人说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勇敢冒险的伊泽瑞尔,我更觉得每个人的心中,更有一个温良恭俭让却又懂担当的德昭先生.[开个玩笑,私以为当初大白大大也是个逗比,管德昭仨字看上去大气万千,帝王气象,但真的就不含一星半点的"管得着"谐音的傲娇么,哈哈哈]
15年春节首次跳票,让茫茫人海中一个岁岁除夕安静守候的呆逼惊了一声冷汗,还好还好,总算是再见德昭,于是,再一次细品感恩的幸福.
谢谢一众大神的辛勤奉献,有人的青春是百脑对程璐的诉不尽,有人的青春是梁萧对莺莺的碧海心,我的青春,就是看着风尘三侠戏剧性的引申,若即若离的爱恨情愁,与那少年不识的滋味,相伴,相长
最后
懂了
然酒徒萧索
不似少年时
2015-6-13 15:59
天霜寒
:hz1004:我是搬来的,不是我写的文章,惭愧
2015-6-13 16:01
天霜寒
其实我想写篇单雄信的文章滥竽充数参加十周年征文讹点稿费的,所以百度了一下找点参考,可是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觉我想的基本都被写出来了,唉,还是死了参加征文的心吧
2015-6-13 16:53
妖月之痕
所以说,单雄信最恨的是秦琼吧。虽然最无情的是徐茂公,与他矛盾最深的是罗成,但他对秦琼的恩情却是最深的,而然秦琼不但曾毫不犹豫地弃他而去,又在最后关头一言不发,至少如果我是单雄信的话,一定会抱着对秦琼无尽的怨念而去吧。
2015-6-13 17:18
天霜寒
书中秦琼被调去押运粮草去了,单雄信死前最遗憾的就是未能再见书包一面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天霜寒 于 2015-6-13 17:39 编辑 [/i]][/color]
2015-6-13 17:38
天霜寒
我比较喜欢电视剧隋唐演义里面的处理,秦琼在被命令押送粮草之后就猜知秦王、徐三要对单雄信不利,十分不情愿领命,被徐三以所谓粮草辎重为行军第一要务为由强命出行,在单雄信被斩之时,秦琼和单通心心相印,昏绝于地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天霜寒 于 2015-6-13 17:46 编辑 [/i]][/color]
2015-6-14 20:31
冰月霜翎云天羽
回复 #8 天霜寒 的帖子
隋唐电视剧就是这版最好了,当年看的时候我对严宽的印象还停留在李建成的时代,结果发现严宽对于秦琼的把握出奇的不错,张翰这种争议性人物居然也是中规中矩的演了一路,堪称神奇啊。。。虽然cos关二哥让我差点喷出来。。。。
2015-6-14 21:28
wdqade
玩了这么多年 第一次跳出来挺一下。。。
罗成、秦琼、徐道士等辈粉丝众多。。。
他们对单老二再怎么心黑手狠 都有无数人以无数的理由推给单老二自身的性格原因
何其可笑啊。。
看看秦琼跟罗成怎么在单雄信眼皮底下演戏吧。。还小孟尝赛专诸。。
看楼上某兄的某版电视剧 心心相印昏绝于地 那多容易 反正不用陪着死 做个秀还能得个讲义气的美名 巴不得每天昏绝于地
看演义 秦琼每次昏绝于地 喊着要自杀 最后都会被一众义气兄弟劝停。。吆喝作秀够足 义气名声也赚足 牛哉
2015-6-14 23:29
自摸男
有点意思。。。。。。
2015-6-15 14:42
东山公
做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想当秦琼没本事,退而求其次想当程咬金却混成了单雄信!
2015-6-15 20:09
zyc1002
咋个混法?是想说都是重骑吗?
2015-6-15 23:31
东山公
想当秦琼,没有秦琼的武功和名望,也没秦二哥的人缘,退而求其次,学个三板斧当大脑袋娶个老婆过日子,却不料混成了个个兄弟都想他死的单雄信,你说悲哀不悲哀?!:hz1051:
2015-6-16 01:07
闪光的哈萨维
基本上楼主不能把评书演义的剧情太当真了。单雄信是隋唐里面少数几个确有其人的人物,翟让的亲信之一。不过作为武将,此人的职业操守实在不大好。几易其主不说,还往往为臣不忠,或者败事有余。李密杀翟让的时候他直接磕头投降,还能厚着脸皮带头去接管翟让队伍;李密打仗,他有胆量乱出主意瞎指挥一通;王世充让他上阵厮杀,他却在徐世勣面前转头就溜。如此种种,让李世民实在不敢恭维,这才要了他的性命。
2015-6-16 09:49
东山公
回复 #15 闪光的哈萨维 的帖子
直接原因是因为单雄信一箭射中了李世民的脸,李世民是想当皇帝的,在古代,脸上有疤(毁容)是不能当上皇帝的,纵使你有能力。所以就算众兄弟跪求李世民,李世民还是要杀单雄信。或者是有另一个版本:兄弟们都是李世民的马仔,指望李世民当皇帝自己跟着混个公侯将相,现在被你单五哥一箭崩了,众兄弟跪求砍了单五哥!:hz1009:
2015-6-16 10:11
普化天尊
回复 #15 闪光的哈萨维 的帖子
说的是评书演义里义薄云天的绿林到总瓢把子,和历史上没啥关系:hz1011:历史上哪有什么罗骚包,也没有贾家楼结义啊
2015-6-16 13:38
x-dvd
历史上单通还是飞将呢,差点把李元吉串串了:hz1003:
2015-6-16 16:24
天霜寒
[quote]原帖由 [i]闪光的哈萨维[/i] 于 2015-6-16 01:07 发表
基本上楼主不能把评书演义的剧情太当真了。单雄信是隋唐里面少数几个确有其人的人物,翟让的亲信之一。不过作为武将,此人的职业操守实在不大好。几易其主不说,还往往为臣不忠,或者败事有余。李密杀翟让的时候 ... [/quote]
拜托,现在讲的就是演义啊,讲历史的话,罗成裴三成都姜松什么的都是子虚乌有啊
这游戏也不是按照历史来的啊,是在兴唐基础上的艺术再加工
2015-6-16 16:27
天霜寒
[quote]原帖由 [i]x-dvd[/i] 于 2015-6-16 13:38 发表
历史上单通还是飞将呢,差点把李元吉串串了:hz1003: [/quote]
以前看过霍建华、舒淇版的红拂女,里面有句台词“大唐第一名将李元吉”,顺便吐槽一下,这部电视剧程咬金连李密都打不过,老婆还被人睡了
2015-6-16 17:02
上官刃
大隋唐192 先斩后哭单雄信在线收听_mp3下载_喜马拉雅听 [url]http://www.ximalaya.com/#/7042984/sound/2638214[/url]
宣南书馆
王玥波每周六说隋唐 说到4周年庆 终于到了锁五龙斩雄信
虽然也有嘴里拌蒜的时候
但整场书下来 还算干净利落脆 比我听别的老几位说的隋唐都好
台上台下全带泪的书场我还是第一次见
尤其程咬金劝酒时候骂的那句“供的都是螺丝转,烧的都是他妈盘儿香,吃饭的时候他们还一人来了一个炸藕合呢”
最后到秦琼听见三声追魂炮响让徐黑虎薛万龙去探,自己从马上掉下来,然后看着单通的脑袋不相信,自己骗自己是齐彪、程咬金被杀的样子,全场泪奔。
最后借秦琼抱着单通脑袋坐在地上哭,说书人背了一段:418句长23分钟的柳片儿贯口,全场掌声雷动。
劝大家有兴趣的听听。
2015-6-16 21:44
东山公
回复 #19 天霜寒 的帖子
裴三儿是有历史原型的,叫裴行俨,裴仁基的儿子,随父亲在李密失败后投靠王世充,后不满王世充经常搞封建迷信,想反叛却被王杀死。
2015-6-16 22:26
wdqade
历史上秦琼还临阵投唐呢 找谁说理去
按小说单雄信是没智商的义气 秦叔宝是高智商的义气
那实在是混得好多了
2015-6-17 17:45
hhp19910906
印象里兴唐里是放走了,然后自知报仇无望,然后自刎了,要不就是徐茂功他们一人割下大腿一块肉,全结义之情,具体哪个记不清了,前面那个不用说了,是单雄信不甘于失败,不想活了,后面那个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按照当时的人的价值观,能割一块肉已经和死没什么两样了,曹操也割过头发,注意是当时的价值观。再有,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以前的文学作品中黑李世民是完全没必要的,不符合作者的本意,李世民和刘备是文学作品中仅有的俩明君,基本定位在这,文学作品还是按照作者的思路来看比较好,如果是历史,另当别论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