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1 20:03
诸葛周
能力一般的诸葛瑾为何受到孙权重用
诸葛瑾除了有个能干的弟弟和骄傲的儿子,视乎没有什么个人之处。侍奉孙权42年,要么不做事,要么做不成事,即使做事,做成的也是鸡毛蒜皮的事,那种事谁不会做。
从26岁出仕以来,诸葛瑾先后经历了赤壁、濡须、合肥等战,中间夹带刘备和孙权为了荆州的问题明争暗斗,在这15年期间,诸葛瑾啥都没干,连龙套都没跑过。
41岁,奉命出使蜀地见刘备,催还荆州,没有办成。
45岁,跟随吕蒙征讨荆州,诸葛瑾人是跟去了,可也没什么作为,事后孙权却封他做宣城侯,白捡的。
47岁,刘备大举进犯,要报夺荆州之恨,诸葛瑾奉命去讲和,也没讲成,孙权没责怪他,后来有小人告其状,说他暗通刘备,孙权还为他辩解。
48岁,孙权称王,诸葛瑾跟着沾光,提拔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刚升官不久,就赶上曹丕伐吴,总体来说东吴是打胜了,不过诸葛瑾这一路却是打了败仗,但他依然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连批评也没有。
52岁,诸葛瑾和孙权兵分两路攻打襄阳,两路都战败了,诸葛瑾没受到处罚也罢了,可他居然还能升官,从左将军提升为骠骑将军,想那蜀汉张飞,追随刘备一辈子,鞍前马后,陷阵冲锋,也不过如此官爵,诸葛瑾啥都没干成,却做到这份上。
55岁,孙权称帝,诸葛瑾自然沾光,做到了大将军,领豫州牧,官位仅随陆逊之后。
62岁,跟陆逊去打襄阳,后来由于情况有变,两人商量退兵。出于陆逊的安排,由诸葛瑾在船队里坐镇,在船里老老实实坐着,陆逊自己带兵向襄阳进发,敌人惧怕陆逊,立即回到城中。诸葛瑾便引传而出(估计就是下一道开船进发的命令),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何故,反而不敢追赶,因此全军安然退回,诸葛瑾就干这种平凡得不能平凡的事情。
可是他的官位却屡屡上升,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最平凡的事。孙权因为爱屋及乌,连他儿子诸葛恪都委以重任,后来更以国家相托于诸葛恪,让其为首席顾命大臣。为东吴屡建功勋、颇有威望的陆逊却被逼死,他却寿终正寝不说,儿子也跟着沾光(他那儿子其实也没多大哪能耐,但很多专家、学者都说他有才,才是有一点,不过他专政的时间比曹爽还短,才两个年头就被一个孙峻的混蛋干掉,孙峻可是出了名的混蛋,跟他姑妈孙鲁班鬼混的那厮,曹爽可是栽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之手,这谁比谁有才还说不准,估计跟曹爽一样,也是沾了老爸的光)。他那名垂千古的二弟诸葛亮,虽然是蜀汉权臣,能干是能干,可是官大责任重,最后操劳过度而死。真可真是人比人,比死人。
诸葛瑾,一个很普通的人,为何能有如此待遇,深得孙权信任。这难道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哥哥或者有个好儿子的缘故吗?诸葛瑾为何如此受宠,他的魅力何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诸葛周 于 2015-3-21 20:12 编辑 [/i]][/color]
2015-3-25 18:33
三国赤壁周郎
孙权有两个奇怪的地方:
一个是诸葛瑾受到重用之谜;
另一个是孙权不废张昭之谜。
老张经常惹火孙权,语气态度比虞翻重多了,政治上又跟孙权不一致(赤壁那时居然提出向曹操投降),孙权没有像曹操对待孔融一样杀他已经算给面子了,居然也没有落得虞翻被贬交州的下场,虽然孙权表面上敬而远之,不予重用,但终归待遇上、礼节上都是给足老张的。还老是惹毛孙权,最后认错的还是孙权,总比虞翻、张温强多了。
2015-3-26 08:11
绝世天骄
以前看有学者说,诸葛瑾吕范都无战功而被重用,目的是牵制那些有战功的大将。孙权对这两人的军事才能是心中肚明的,不然不会通常只让他们承担配合工作,而不做主帅。
2015-3-31 06:41
lubur
古往今来会做领导朋友的人待遇都不差,孙权不是说,他与诸葛瑾“神交”,绝不变节投降刘备嘛
2015-3-31 16:47
孔方
自古功高莫过从龙,诸葛瑾一直跟随孙权左右,得到其信任而受重用是很自然的事情。
比如刘备麾下的麋竺没什么像样的功勋,但因为在陶谦死后迎立刘备而从此备受信用,入蜀后更是位居群臣之首。
对于帝王来说,你功勋赫赫还得担心你功高震主,你功劳不多但忠心耿耿才是永享富贵的根本。
2015-3-31 17:15
孔方
回复 #2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虞翻、张温都是江东士族,在吴郡和会稽郡都是有家族势力的,而虞翻是个刺头、张温则锋芒太露,孙权又是个外宽内忌的人,打压他们也就很自然了。如果他们像顾雍一样沉默寡言的话,即使不能拜相也至少是个善终。毕竟孙权需要江东士族支持来坐稳东吴的江山,但又担心江南士族的宗族势力太强会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需要任用江东士族,但又时刻提防,顾雍看清楚了这点,所以哀荣备至,虞翻、张温显然没看清楚这点,那就只能身死无日了。
至于张昭,他是南来北士,在江东没有宗族势力,却有巨大的名望。孙权尊崇他既是给其他南来北士树立个榜样,让这些人继续投效自己,也是以此来制衡江东士族,让他们明白皇室手上还有其他人可以用,你们敢不听话我就换马。但孙权不会真的重用张昭,毕竟他有前科,孙权称帝时离赤壁之战已经二十年了,他还不忘拿话挤兑张昭,可见孙权对他的记恨,只是政治需要才不动他而已。好在张昭听懂了,所以交出部属,孙权不为已甚给了个闲职,如果张昭这时候敢硬气一把,估计结局会比陆逊惨。
2015-4-21 21:24
碎星湖
知乎上有人说,诸葛瑾“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平凡的业绩”,由于很会做人,所以才能在渣权手下落个好名声2333333
2015-5-4 23:25
关老爷
诸葛瑾评价儿子诸葛恪还是非常中肯的 从这点来看他知人之明是有的
2015-5-5 12:05
tiger1970
就是因为诸葛亮。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亮是蜀汉的执政者。
看他这官儿: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然后,他一直在西边。
换一句话说,在加上一个盟约的情况下,此人在西边,西边基本就不用担心啦,不会出现冲突毁约的情况。蜀汉的那帮将军会卖他一面子,东吴诸将则是他的属下。无论东吴还是蜀汉那帮守将要是有个言差语错,他在那里一“镇”,闹不起来。既然吃不掉西边,孙权也怕西边不稳。
而且,他在西边无论防守或者进攻,都会得到蜀汉的帮助。要是换了陆逊一个人单独在哪儿,就有个与蜀汉建立信任(或者打怕蜀汉)的问题。可是诸葛瑾就没有这个阻碍。
换一句话说,诸葛瑾其实是蜀汉吴联盟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不需要他很有才华很能打,只要能领得住兵,能维持住治安,能供应上后勤,就行。
而且换了别人代替他的位置,就是不行,即使要达到同样效果,成本太大。
所以,就算他不怎么样,也要升。诸葛亮的权力越大越稳定,他越升。而他的升职,反过来有促使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利更大更稳定。
2015-5-5 13:06
x-dvd
咱又来歪楼了,诸葛瑾和诸葛亮立场敌对,为啥还能像没事人一样互相通信呢?
他们自己不知道避嫌?双方的君主不忌讳?
2015-5-5 15:09
tiger1970
回复 #10 x-dvd 的帖子
从诸葛亮集和曹操集来看,诸葛亮与东吴大臣之间的通信是很多的。诸葛亮把孙权直接叫成“至尊”。
曹操也与诸葛亮通过信,还给诸葛亮送过东西。
事实上,蜀汉与吴,从诸葛亮执政签订盟约开始,就不是敌对的立场,而是坚定的盟友。这个同盟得到了相当好的维持。
而蜀汉与魏,则是敌对的立场。但是即使这样,诸葛亮集中,也有给魏国大臣的信件记录。
但是刘备和曹操,从道理上来说,一个是左将军豫州牧或者益州牧或者汉中王,另一个是丞相或者魏王,反倒还是一殿之臣,也许通个信也不过分。
2015-5-6 19:27
偷心猎人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有虎的评价,可见诸葛瑾并非能力一般
2015-5-7 11:11
hhp19910906
回复 #10 x-dvd 的帖子
纯不讲理的抬一句杠,毛泽东还和阎锡山有属心往来,就不怕被打成反革命?
正经说应该是刘备对诸葛亮绝对放心,可能没那么信任,但对于通敌这样的事是绝对放心,其次,东吴本来就有谈公事吵架,吵完了喝酒的文化,公事不影响私交,所以通信也没什么,更何况还是兄弟之间的书信,家书都不让写,那还怎么以人为本
2015-5-7 17:48
偷心猎人
[quote]原帖由 [i]x-dvd[/i] 于 2015-5-5 13:06 发表
咱又来歪楼了,诸葛瑾和诸葛亮立场敌对,为啥还能像没事人一样互相通信呢?
他们自己不知道避嫌?双方的君主不忌讳? [/quote]
不说他们,在三国即便是对立双方的指挥官、演义中的死对头,也有很多互相通信的记录:司马懿和诸葛亮就互相通信,司马懿在给诸葛亮的信中就说黄权对诸葛亮赞不绝口
与演义不同,三国的人其实还是比较开放质朴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偷心猎人 于 2015-5-7 17:51 编辑 [/i]][/color]
2015-5-7 18:02
三国赤壁周郎
[quote]原帖由 [i]偷心猎人[/i] 于 2015-5-6 19:27 发表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有虎的评价,可见诸葛瑾并非能力一般 [/quote]
我觉得诸葛诞到像一只猛虎,割据淮南,野心不小。这诸葛瑾倒像是高级宠物犬,所谓“吴得其狗,魏得其虎”。:hz1016:
2015-5-7 22:33
hahaku719
孙权是保疆土,守成的主。守成最要重用的人是------厚道的人。
赵无恤奔晋阳,出谋划策,挺身救险,冲锋陷阵等等都是张孟谈的大功劳。不过事成后,赵无恤却封厚道的老实人高赫为第一功!
有这样的人在身边,你才觉得心里踏实。在你落魄的时候才觉得有点些许保障,你的团队才有稳定的基础。
刘邦出谋划策靠张良,领兵带队靠韩信,阴谋诡计靠陈平,不过这些人,功劳都在萧何之下。没有萧何的刘邦,就不是正规的起义军,而是流寇。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hahaku719 于 2015-5-7 22:38 编辑 [/i]][/color]
2015-5-8 09:36
白衣天子
诸葛瑾能力其实也还是不错的,《世说新语》说: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2015-5-23 19:43
我自凤歌
一龙、一虎、一狗,哪个能力一般?
2015-5-24 10:59
郭文
很多人还忽略一点,孙权老家是富春人,与当时江东的大族不一样,而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都是跟着他和他哥哥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其中又以鲁肃和诸葛瑾是孙权起家的时候追随过来的,与孙策一点关系也没有,再有就是朱然,虽然是朱治的义子和亲外甥,但施家本身却不是吴郡大族,朱然本人又是孙权的同学。所以孙权一直重用这些人,来保证他老人家的朝廷里永远不会被张、朱、顾、陆吴郡四大家族把持,后来提拔钱塘全家也是如此。
2015-5-29 09:48
wzz1968
两汉时期的人才察举制度和孝廉制度,是皇权必须和地方宗组势力相互妥协.
诸葛家族是荆洲地方势力的代表,而孙权占有荆州的三分之一,诸葛又为人低调,对孙权忠心耿耿.就是这么简单.,
2015-5-29 09:49
wzz1968
南下的张昭是孙策时期的重臣,是北方士族的代表,孙权作为政治花瓶供养者.
2015-5-29 15:11
liangbenson
一来诸葛瑾是名士,重用名士是当时的风气;二来诸葛瑾一直跟随孙权,是心腹;三来诸葛瑾属于北人南渡,跟江东大族无关系,用之可牵制江东大族;四来诸葛瑾其实各方面也不差啊
2015-7-28 21:31
喋血中原
事实上,江东大族的主要成员对孙权和吴国是赤胆忠心,孙权自己疑心心有鬼,非要制造一些事端来整江东大族,是他心肠太坏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