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14 18:03
乌鹊南飞3
有没有好一点的佛学论坛
讨论比较多,人气至少不能比轩辕还低。今天在网上搜了一圈,找到的都是资料比较多,讨论比较少,一般有也是回一句“南无阿弥佗佛”了事。我希望的讨论是关于佛经中的观点,比如《金刚经》说: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否?具足诸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须菩提回答“否也世尊”?就像这一类比较含学问而不是一味讲信不信的讨论
2015-3-14 18:04
KYOKO
贵轩情何以堪,竟然沦落到和哈佛相提并论的程度
2015-3-14 18:15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5-3-14 18:04 发表
贵轩情何以堪,竟然沦落到和哈佛相提并论的程度 [/quote]
轩辕的人气比以前低了,不过还是能接受啦,冷的地方你难道还没见到?
PS:感觉佛学论坛很多也是被招安了,不被招安的也许种种原因封了也难说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3-14 18:17 编辑 [/i]][/color]
2015-3-14 18:50
KYOKO
冷的地方我见的都是发帖数为个位数的,不能和贵轩相提并论
2015-3-14 19:07
小贩
你找“如是我闻”问问?
玩这个比较专业的,我看到的多是“国学论坛”,他们也说佛。不过不怎么吵架。
2015-3-14 19:31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小贩[/i] 于 2015-3-14 19:07 发表
你找“如是我闻”问问?
玩这个比较专业的,我看到的多是“国学论坛”,他们也说佛。不过不怎么吵架。 [/quote]
如是我闻好像没有论坛,只有网站。国学论坛说的话题多了,比较分散,有没有人气比较高的?
2015-3-14 19:32
白炎陽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5-3-14 19:31 发表
如是我闻好像没有论坛,只有网站。国学论坛说的话题多了,比较分散,有没有人气比较高的? [/quote]
會員"如是我聞"
最近水區新秀一名
2015-3-14 19:32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5-3-14 18:50 发表
冷的地方我见的都是发帖数为个位数的,不能和贵轩相提并论 [/quote]
轩辕的人气在佛学论坛里算高的了
2015-3-14 19:36
如是我闻
我只看不说....
学而不思,叙而不议.....
2015-3-14 19:44
如是我闻
人气比较高的,水军比较多。多有商业意图,慎之.....
除了“少林寺”,真有大德高僧的,多数是耐得住寂寞。
2015-3-14 20:12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如是我闻[/i] 于 2015-3-14 19:44 发表
人气比较高的,水军比较多。多有商业意图,慎之.....
除了“少林寺”,真有大德高僧的,多数是耐得住寂寞。 [/quote]
看见一大片都是一个人发主题,然后几个人点赞的
2015-3-22 12:06
hahaku719
水木社区,人还多一点。
金刚经通篇讲的是无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2015-3-22 17:03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5-3-22 12:06 发表
水木社区,人还多一点。
金刚经通篇讲的是无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quote]
看了下,“佛理研讨”确实还可以。谢谢
虽说无相,但是金刚经却有:“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可见透过现象还是可以观本质。从科学的角度看,实验现象也是不可或缺的
2015-3-22 22:06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5-3-22 17:03 发表
看了下,“佛理研讨”确实还可以。谢谢
虽说无相,但是金刚经却有:“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可见透过现象还是可以观本质。从科学的角度看,实验现象也是不可或缺的 [/quote]
科学角度要进佛法确实很困难。
楞严经第一部分七层证心的一开始就把见相是相的科学视角破掉了。可是说是开启了哲学的大门。不过佛是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证心,要比一般的哲学深邃得多。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这句可以这样理解,用个禅宗著名的话头:
凡夫见山是山
修行者见山不是山
觉者见山还是山
因为凡夫见到的山是假的,不真实的
修行者是在去伪求真的过程中,不着相
觉者见到的才是真山
2015-3-23 19:20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5-3-22 22:06 发表
科学角度要进佛法确实很困难。
楞严经第一部分七层证心的一开始就把见相是相的科学视角破掉了。可是说是开启了哲学的大门。不过佛是从缘起性空的角度来证心,要比一般的哲学深邃得多。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这句可以这样理解,用个禅宗著名的话头:
凡夫见山是山
修行者见山不是山
觉者见山还是山
因为凡夫见到的山是假的,不真实的
修行者是在去伪求真的过程中,不着相
觉者见到的才是真山[/quote]
佛家强调“实证”,是需要科学方法规范化,很多人都是以为知而言知,精进佛法谈何容易
须菩提第一次回答: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句话金刚经里多次出现,这一次须菩提却“涕泪悲泣”,可见之前他答错了。所以后面他又说“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可见观三十二相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思考三十二相是如何修来,而不是拘泥表面,这是一种方便法门可以达到观如来的目的。因此我才认为,这是可以科学分析的地方,而不是仅仅以心观心,难以言传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3-23 19:22 编辑 [/i]][/color]
2015-3-25 19:50
hahaku719
[quote]原帖由 [i]乌鹊南飞3[/i] 于 2015-3-23 19:20 发表
佛家强调“实证”,是需要科学方法规范化,很多人都是以为知而言知,精进佛法谈何容易
须菩提第一次回答: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 ... [/quote]
佛法需要用“心”来实证,而不是科学的用“物”来实证。
眼见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幻的因缘造作。而科学则认为一切眼见才是真,这个方面康德哲学的“物自性不可知”就将科学这一认假为真的全部破掉了----楞严经第一部分的七层证心。
2015-3-26 20:18
乌鹊南飞3
[quote]原帖由 [i]hahaku719[/i] 于 2015-3-25 19:50 发表
佛法需要用“心”来实证,而不是科学的用“物”来实证。
眼见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都是虚幻的因缘造作。而科学则认为一切眼见才是真,这个方面康德哲学的“物自性不可知”就将科学这一认假为真的全部破掉了 ... [/quote]
量子力学实际上打破了过去以物的局限,而重视观察者的作用,当然,量子力学的发展还是很不完善的,也很繁琐。科学的本质,是以实验一步步验证设想的理论,因此是可以用于心证的
眼见的虽然不真实,但是却反应出真实,正如《楞严经》佛祖开悟阿难,也是用了舒金色手臂的方便法门。这也是见色生心。一味略过这些步骤,就像重大乘轻小乘一样,终为无根之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乌鹊南飞3 于 2015-3-26 20:29 编辑 [/i]][/color]
2015-3-26 20:35
小贩
眼睛看到的,就是眼睛看到的。。。。。和你想知道的关系还远着。。。。
识、知、慧......
一层层来。
PS.六识:你昧,怪我咯?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5-3-29 17:36 编辑 [/i]][/color]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