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7-25 12:50
卫天龙
生活问题:大家是怎么看待变化的环境的?
算是由CLANNAD引发的吧,比如校舍、家一类代表着原本记忆的东西的拆除更新,原本算是发展的必然事件,有时候也是为了一定的好处才做的,但比如说砍了小时候家门前的树、拆掉小时候常去的公园,农村的可能涉及到田地和树林的被占用……这些原本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的消失,总觉得让人难受
或者说……亲友的离去和这也是类似的吧,不是生离死别的话还好点,那么,大家在这种时候,是转移视线,还是能开朗的接受,亦或是……有什么能解决的办法呢?
2014-7-25 13:10
无事公
任何人在面前自己熟悉的画面消失时,只能接受,不可抗违。
而每个人接受的能力不同,受打击的程序也就不一样。
对于每个人来说,除了不去说、不去想,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就好比一个人断手断腿了,如果一直活在悲伤,那这个人整个人就废了,但其实他只是废了一只手或脚而已。
任何东西都要向前看,没手没脚了,你要想着,等自己有钱了,如果幸运的话,可能会等到可以移值的手。
如果房、物等消失了,就想着以后我会拥有更多类似的东西。
朋友没有了,可以找新的朋友。老婆没有了,可以找新的老婆。
在得到新的同时,我们又可以怀念过去的。
有时候,当你年纪渐长,你发现,原来回忆是多少的美好。
得不到的,永远都是一种美。
2014-7-25 13:19
郝伯道
小时候村子里修路
很像记录原来的土路啥样子的
可惜那时候还没拥有相机
2014-7-25 13:26
tiger1970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我小时候的环境,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但是我的梦基本都是在小时候的环境中。
家父去年去世,我长子也早在九年前去世。我当时是十分悲伤的,甚至几年都难以缓过来。
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2014-7-25 13:37
muzhi
中学时很纠结
到20岁左右就感慨,凡有始者皆有终,有时间去纠结失去的东西,还不如去创造新的东西
25岁之后,只感觉人生短暂,想做的事太多,再不抓紧生活,我自己的人生都要完结了,于是没空多想这些了
2014-7-25 13:38
卫天龙
回复 #2 无事公 的帖子
问题是人类的记忆似乎不是永恒的东西,按照现代的假设,甚至随便一个手术,只要切到了地方,都能消除记忆,如果说这太远的话,自然的忘却恐怕更恐怖吧
2014-7-25 13:56
szwd1997
这个东西就是个经验的问题,我们没有涉猎一件事的时候总觉得很新奇,等我们真正明白了也觉得没什么了。岁月可以铸就淡定,如果你是一名动乱时期的战士,你身边天天都有人倒下,你自然也就习惯了。
真的就是那句普通的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人生最宝贵的就是记忆,而不是其他。当一个人习惯活在回忆里,这个人就已经老了,不管他是18岁还是88岁。
如果抗拒郁闷的方法很多,我以前的领导喜欢去迪吧high一下,我呢从不去那些地方,郁闷的时候就去翻翻书,读读诗词,看看人物传纪。我就不信天下就我最悲苦,找到一些共鸣的句子,真正把泪流出来,也就好了。
2014-7-25 14:09
卫天龙
回复 #7 szwd1997 的帖子
有关“哭出来就好了”这个,是有什么原理还是只是单纯的规律呢?
习惯是被动的,看新的其实又是在刻意忽略旧的,就解决方案来说,似乎不属于上策
2014-7-25 14:11
卫天龙
回复 #4 tiger1970 的帖子
摸上刀再答,答案有变化不:hz1026:
2014-7-25 14:21
tiger1970
回复 #9 卫天龙 的帖子
我真的试验过。
先父、先师都是去年去世的,我的长子则在9年以前去世。
有时候半夜睡不着,就练刀。我的刀多,样式也都不同,似乎每柄刀都有生命似的。
有相当的心理安慰作用。
当时就觉得,至少,我还有孩子、妻子、母亲,还有这几柄刀陪着我。
我有时候确实是抱着刀睡觉的。
我的刀,每柄都有我自己给起的名字(我现在常用的几柄,分别叫“河”“江”“渭”“汉”“淮”“湘”,其中江、河是长刀,其余是短刀,河、渭是直刀,其余是弯刀----当然都是定制的不开刃的武术表演刀,不是工艺品刀,也不是真刀)。
不爱刀的人,一定用不好刀。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25 14:26 编辑 [/i]][/color]
2014-7-25 14:27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4-7-25 13:56 发表
真的就是那句普通的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人生最宝贵的就是记忆,而不是其他。当一个人习惯活在回忆里,这个人就已经老了,不管他是18岁还是88岁。
[/quote]
這句話也得到不了多少安慰,徒添傷感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新的永遠不來,永遠活在舊的這刻
2014-7-25 14:31
szwd1997
[quote]原帖由 [i]卫天龙[/i] 于 2014-7-25 14:09 发表
有关“哭出来就好了”这个,是有什么原理还是只是单纯的规律呢?
习惯是被动的,看新的其实又是在刻意忽略旧的,就解决方案来说,似乎不属于上策 [/quote]
人要寻求进步的同时,必然有相反的力道来制约你,积压久了,必然有积怨。哭是一种释放的方法。
就好像有些脾气不好的人,一狂吼心情就舒畅的,但是这种行为要伤害别人,而自己哭并不伤害任何人。
这个不是被动和主动的问题,而是一个感知的问题。所谓新奇和诧异就是你面对的事物,在你脑海里是0。当你80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什么了。
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希望拥有一座玩具汽车城,我日思夜想,最后我爸终于给我买回来。我爸第一次给我买四国军棋的时候,也是很亢奋。你总不能让我时刻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的鸡冻吧。
悲伤是同样的,当你内心填补的足够多的时候,你的抗体就强,这不是背弃而是自然适应。有时候一个人不够快乐,恰恰是因为他伤得还不够深。
2014-7-25 14:37
伪昆仑
回复 #10 tiger1970 的帖子
这不就是九歌神刀?
2014-7-25 14:37
tiger1970
难过的时候我不会哭,虽然小时候先父不禁止我哭......这是因为我要是哭啦,我媳妇儿该怎么办?她那么娇弱......还有我的小孩子......
我感到悲伤的时候,往往是不睡觉,以前是写书法练刀,以后有了计算机,就是熬夜跟计算机做对手打游戏,打累啦,练刀。
我只玩以下游戏:三国志2、5、7;三国志英杰传;苦丁香战国风云;win纸牌。
新游戏我不会打,也不爱学。
2014-7-25 14:38
tiger1970
回复 #13 伪昆仑 的帖子
九歌神刀是什么?
------------
查了一下,是用九歌命名的刀啊。
那有什么,我的刀剑都是以中国大河而且必须是三点水旁命名的。
比如说山东的济、潍,河北的潞,山西的汾,陕西的泾,河南的汴,四川的渝,浙江的浙、湖南的沅......能用的字多着呢。
这还是大名,就是学名。还有小名,是我经常叫刀剑的名字。
比如“河”叫“白波”,“江”叫“海云”,“渭”叫“石涧”、“湘”叫“澹月”......也都是根据刀剑的身体光泽和纹路来命名的,也必须有三点水的一个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4-7-25 14:47 编辑 [/i]][/color]
2014-7-25 14:44
粉炎陽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4-7-25 14:31 发表
悲伤是同样的,当你内心填补的足够多的时候,你的抗体就强,这不是背弃而是自然适应。有时候一个人不够快乐,恰恰是因为他伤得还不够深。[/quote]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又豈是可以量化的
我愛的人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
對於一名將軍來說,士兵可能只是一個數字,死到第100個,他可能會麻木
但是對於戰士同袍來說,第一百個同袍死了,和第一個同袍死了,感情上的悲痛,是不會愈益麻木的
親人離別所帶來的痛,難道會有方法來訓練習慣嗎?私以為難
但願人長久
2014-7-25 14:47
卫天龙
回复 #12 szwd1997 的帖子
不知道怎么反驳,但是不服
小学改建——我初中时候的事,那时候我算着经历过这个
初中改建——高一回去看老师的时候见到的
高中宿舍改建——高二升高三暑假
但是这次看完clannad感觉更强烈
老年人的思维不一定活跃,还有可能是脑细胞无法完成“悲伤”一类的指令了呢
然后很不靠谱的引用一下
[quote]原帖由 [i]szwd1997[/i] 于 2014-7-24 11:12 发表
一个人再快乐,睡觉就过去了?但是一个人痛苦,不是一觉就能过去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你听说过没?
[/quote]
这个快乐和悲伤似乎是不能类比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卫天龙 于 2014-7-25 14:49 编辑 [/i]][/color]
2014-7-25 14:56
szwd1997
回复 #16 粉炎陽 的帖子
这个不需要训练,当一个人不够强大的时候,其实这是一种福,为什么说平平凡凡才是福,简简单单才是真。波澜壮阔固然快意,但他的负面影响很可能让人短期伤痛欲绝。
你所说的亲人离去,难习惯,是对的啊。我是说亲人离去对我们的影响,而不是说不能悲伤。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和姥姥以前看过很多死人,姥姥死的时候,她没有掉眼泪,我的舅舅们都哭成了泪人。当然,我可没说不掉眼泪的人是好样的。我一项认为做人要感性,做事要理性。
我所说的适应指的是,拿我打比方吧。如果我家死了1个,我哭,恢复期2年,我家死了第二个恢复期1年,我家死了第20个的时候你认为是多久?
正如长期挨打的人,抗击打能力就强一样。不是有专门的挨打泄愤公司吗?
2014-7-25 14:59
szwd1997
回复 #17 卫天龙 的帖子
其实我倒不想劝你不要伤感什么的,我倒觉得多年以后你会享受此刻的感觉,也许多年以后你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至少我认为这种真实的感觉值得存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szwd1997 于 2014-7-25 15:08 编辑 [/i]][/color]
2014-7-25 22:18
无事公
[quote]原帖由 [i]卫天龙[/i] 于 2014-7-25 13:38 发表
问题是人类的记忆似乎不是永恒的东西,按照现代的假设,甚至随便一个手术,只要切到了地方,都能消除记忆,如果说这太远的话,自然的忘却恐怕更恐怖吧 [/quote]
人的记忆是这样子的,当然你那个什么手术的除外:
当你某一段记忆消失了,不是恐怖,而是说明你的脑子需要记得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过去了。你的大脑是在告诉你,你应该做的事,是眼前的事,所以,它帮你把这些事记下来了。
而那些消失回忆,大脑是觉得它们可以不再存在了,或者此时不需要它们的存在,于是大脑就让它们消失了。
这是大脑的自主行为,没什么好恐惧的。
2014-7-25 22:25
卫天龙
回复 #20 无事公 的帖子
好像有研究表明人的脑子一辈子一直在记事也用不完
2014-7-25 23:03
szwd1997
回复 #21 卫天龙 的帖子
你说的那个是白痴学者,他的前身也就是自闭症患者。他们过目不忘,可以记住很多书籍,记忆力完爆普通人。他们的大脑被开发了,我们普通人的大脑随着年岁的推移,记住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2014-7-26 10:07
卫天龙
回复 #22 szwd1997 的帖子
嗯……那那几个大脑被开发的人忘过东西没
2014-7-26 10:44
szwd1997
回复 #23 卫天龙 的帖子
我布吉岛,我看得是一个专题片,类似于探索与发现这样的片子。
意思是说,天生智力有缺陷的一些人,他们生活都不能自理,但他们几乎过目不忘,你说一个日子,他可以告诉你,这是星期几,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比如这一天哪个地方暴动了,哪个地方球赛了,几比几,下雨还是晴等等。
正常人用的脑区域是差不多的,而白痴学者用的脑区域和我们不同,他们用的那一块普通人也有,但是没有开发出来,或者说没有激发出来。
至于他们忘过东西没我怎么知道,专题片也没说。总之那些人有很高的术业能力,但是系携带不能,穿衣不能等等。
2014-7-26 10:59
卫天龙
回复 #24 szwd1997 的帖子
好吧,看样子在为什么忘还没搞明白的今天讨论着问题还早了点……
2014-7-26 11:13
zhwenh_0421
变变变变
想起了罗大佑的《鹿港小镇》……
PS: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hz1044:
2014-7-26 11:20
szwd1997
回复 #25 卫天龙 的帖子
忘记还需要研究嘛?感性的分析就能得出。即某些事对你的重要程度,越重要自然就忘不了,不重要自然就忘了。所以为什么忘?是因为那件事对你不重要。
比如我问你2001年5月3日,你和你妈妈说了啥?你肯定是不知道的,即便这个日子是你妈妈的生日,也有N多生日了,没有特别里程意义的东西,随着信息的不断刷新,自然就忘了。
比如我学前班参加数学报听写,我是全班速度第二,第一名错了一个,我就排第一了,这个不要记,想忘都难。再比如你有个朋友,经常坑你的爹,你顶多记得住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人比较坑爹,但是你记不住他第78次坑的是你的哪次爹。因为对你不重要。
以上再次总结:对你影响大的事一辈子都忘不了,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忘,就是那件影响很大的事在今后的岁月中很频繁的发生,你顶多脑海里只留下第一次那件事的经历。
2014-7-26 12:11
卫天龙
回复 #27 szwd1997 的帖子
与事实不符
当想起来必须做的是、很重要的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跪地上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