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略说清朝兴衰(部分转文)


2014-2-24 21:44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36 发表
朱元璋因为“光天圣人”杀人一样[/quote]
能不能不胡扯?被杀的人活到建文帝时期,朱八八真能杀人。

2014-2-24 21:46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36 发表

咱不问你大明朝时期那里是谁,我就问你沙俄侵犯时,是否有部落受到了侵略,而清朝没有出头。
其次,明朝对于台湾被荷兰等外来殖民者占据是否也算是屈辱史? [/quote]

明朝的屈辱史应该是倭寇,是辽东惨败等等。但台湾还真算不上。

明朝时,只在澎湖设有机构,其管理并不及于台湾。后来郑芝龙崛起,台湾变成了其纵横七海的海盗基地。荷兰人来了以后,曾在1633年和郑芝龙进行了一场海战,结果荷兰人大败,被郑芝龙的舰队打只剩三艘舰船逃走。从此之后,荷兰人老实了下来,和郑芝龙签订了贸易协定,郑芝龙同意其在台湾落脚。

换言之,台湾是荷兰人从郑芝龙手上取得的,而郑芝龙是在大败荷兰人之后,在利益交换的前提下将台湾暂借给他们的。——这可真不算是屈辱。

2014-2-24 21:52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1:44 发表

能不能不胡扯?被杀的人活到建文帝时期,朱八八真能杀人。 [/quote]
哦,敢问他活到建文时期的史料出自何处?还有高启是不是也是建文年间死的?你妈妈没教过你话是说的不是“扯”的吗?骚年。

2014-2-24 21:52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4-2-24 21:46 发表


明朝的屈辱史应该是倭寇,是辽东惨败等等。但台湾还真算不上。

明朝时,只在澎湖设有机构,其管理并不及于台湾。后来郑芝龙崛起,台湾变成了其纵横七海的海盗基地。荷兰人来了以后,曾在1633年和郑芝龙进 ... [/quote]
倭寇也算不上。其实倭寇中的日本人比例不高,他们主要都是海上的走私商人。

2014-2-24 21:54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36 发表

避讳是文字狱的最初形式,从对统治者不敬的理由开始避讳,到清朝为了统治而开始文字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至于腹诽,可以参见霍光。就如同朱元璋因为“光天圣人”杀人一样,不是说在明朝文字就不会被杀头。
[/quote]

避讳不能算文字狱。

避讳是明规则,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哪些字不能说,不能写,如果你触犯了,那确实是你的错,谁都怨不着。——因为你违反了明文法。

但文字狱是潜规则。也就是说没有人告诉你哪些话不能说,比如“清风不识字”,没有任何一个法律条文禁止写这样的字。再比如“维民所止”,这是《诗经》的句子,是国家经典,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说这句话有问题。但是你一旦说了、写了,就有人以曲解、附会的方式告诉你:你犯罪了。——你冤不冤?

避讳的规则,是摆在明面上的,它的解释权在所有人手中。

但文字狱的规则,是隐藏在暗处的,它的解释权只在整人者的心里。

所以,避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制度,而文字狱则是一种迫害人的手段。

2014-2-24 21:58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52 发表

哦,敢问他活到建文时期的史料出自何处?还有高启是不是也是建文年间死的?你妈妈没教过你话是说的不是“扯”的吗?骚年。 [/quote]
小屁孩,没有根据的乱说,不是扯吗?你妈妈应该告诉你,别人给你扫盲,你应以礼待之。

所谓光天圣人案不过就是杭州教授徐一夔,有野史说他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览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雉发也,‘则’字音近贼也。”遂斩之。

徐一夔写的文章《故文林郎湖广房县知县齐公墓志铭》中说齐公“生元至元丁卯,卒洪武庚寅,以明年附葬”,也就是说,这个齐公生于1267年,死于1298年,明年就是建文元年。徐一夔当然不可能死在齐公之前,所以至少也是死于建文元年之后。再加上一个证据是《杭州府志·古今守令表》中的记载,徐一夔担任杭府教授,从洪武六年到建文二年。

高启死与文字狱有半毛钱关系?他是死于苏州知府魏观谋反案,懂吗?

朽木不可雕也。

2014-2-24 21:5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4-2-24 21:46 发表


明朝的屈辱史应该是倭寇,是辽东惨败等等。但台湾还真算不上。

明朝时,只在澎湖设有机构,其管理并不及于台湾。后来郑芝龙崛起,台湾变成了其纵横七海的海盗基地。荷兰人来了以后,曾在1633年和郑芝龙进 ... [/quote]
全文之中我没说台湾是屈辱史,只是反问那位仁兄,为何在北方荒蛮之地被割让就是屈辱?尼布楚条约和雅克萨大捷确实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但所谓“割让”国土二十五万,也属无稽之谈,本来就是无主之地,谈何割让?准确的来说是中俄第一次领土疆界的划定。

要划分清朝的领土,还真不好说,人口荒芜之处,究竟算不算是中国领土,还是无人区,这要看怎么看,清朝取自明朝江山,顺便降服蒙古新疆,对沙俄的条约大多是不重视土地和意识上的吃亏,没有“屈辱”一说。  他说清朝当时和俄罗斯是“举国之力”我反驳了,他无视。非要说清军战况吃大亏,我只能无奈的再说一句。二次雅克萨之战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死于清军炮火。如果这算屈辱,那么明朝时台湾也算屈辱。

2014-2-24 22:01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27 叫我东郭先生吧 的帖子

雅克萨谈不上屈辱。

但《恰克图条约》把蒙古人习惯游牧地贝加尔湖地区划给俄国,确实给中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失。

2014-2-24 22:02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1:58 发表

小屁孩,没有根据的乱说,不是扯吗?你妈妈应该告诉你,别人给你扫盲,你应以礼待之。

所谓光天圣人案不过就是杭州教授徐一夔,有野史说他上贺表,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帝览之大怒曰: ... [/quote]
骚年,是不是明朝所有的不利史料都不可信?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

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作《万寿表》中有“寿域千秋”,斩。(《朝野异闻录》)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被视为“帝非”,斩。

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斩。

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作表笺误,下吏死。(《明史-苏伯衡传》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

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被认为讥讽天朝,腰斩。(《皇明记略》)

不但大臣因文字横遭不测,就连藩国朝鲜也不能逃脱,朝鲜国王李成旦进表笺,有犯上字样,明太祖当即下令将进贡物品全部打回,还要朝鲜交出撰写此文的郑总。朝鲜恐惧,将郑总押送至南京,太祖下令,发配云南,仍令辽东都司不许高丽人通界,也不许商客贸易。(《国初事迹》)



当然,你可以无耻的说都是满清人编造的,我对此毫无异议,对你你说大明朝在宇宙插旗帜我都认同。

2014-2-24 22:07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128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这也是意识上的错误,绝不是“屈辱”问题。第一清朝没有被俄罗斯打得“被迫”签合约,其次雍正皇帝签订这项条约之后,沙俄的确到近代鸦片战争前基本没做什么大动静的,至此双方安稳。损失一定有但我不赞成屈辱一说。

2014-2-24 22:18 三种不同的红色
回复 #129 叫我东郭先生吧 的帖子

明代文字狱,确实洪武年间比较多。

不过即使如此,也难以和康雍乾时相比

2014-2-24 22:18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02 发表

骚年,是不是明朝所有的不利史料都不可信?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 ... [/quote]
小屁孩,百度出来这么一堆。

高启,徐一夔啊,我说过了吧。

所谓朱元璋的文字狱,还真是扯淡的比较多,钱谦益就驳过来复之事。

麻烦你先给我解释一下光天圣人这事,好吗?

2014-2-24 22:21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131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我没说要比,只是说这事都有,如果说满人到达了高峰,也是和汉人学的。所以满人是有文字狱,明朝也有,大家彼此彼此,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2014-2-24 22:23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18 发表

小屁孩,百度出来这么一堆。

高启,徐一夔啊,我说过了吧。

所谓朱元璋的文字狱,还真是扯淡的比较多,钱谦益就驳过来复之事。

麻烦你先给我解释一下光天圣人这事,好吗? [/quote]
怎么?又开始顺利转进?你倒是一个个给我证明明太祖是无辜的呀!现在开始纠结小字眼的东西了,还有之前我问你的问题你倒是都回答了呀,一问你你就消失,然后再突然出现阴阳怪气的挑个头,我咋这么看不起你呢?你现实中是不是也这样?

2014-2-24 22:25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23 发表
怎么?又开始顺利转进?你倒是一个个给我证明明太祖是无辜的呀!现在开始纠结小字眼的东西了,还有之前我问你的问题你倒是都回答了呀,一问你你就消失,然后再突然出现阴阳怪气的挑个头,我咋这么看不起你呢?你现实中是不是也这样? [/quote]
我转进?

121楼,针对你的光天圣人,我的回复如下: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1:44 发表

能不能不胡扯?被杀的人活到建文帝时期,朱八八真能杀人。 [/quote]
这是我的原话,转进什么了?

明明是你在转进好不好?

你到是让人能瞧得起啊。

2014-2-24 22:26 叫我东郭先生吧
恰克图条约的领土方面的付出,主要是俄国人获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

但需要考虑当时的两国关系形态是,俄罗斯在东北亚积极扩张。而清朝主要目的是阻止沙俄向满蒙核心区扩张。

而划沙俄的给色楞格河下游地区,应该没有什么蒙古部族藩王属地。总之对清朝算是无人区。
即使划给清朝,其实也无力维持。因为未必有蒙古部族去放牧留驻。一个无人区是无法阻止沙俄殖民者的渗透。

一方重视进取,一方对核心利益区外未有效控制区域弃如敝屣,结果自然可知。这种条约,和1840年以后的战败后的被迫割让涉及核心利益的领土大不相同。

2014-2-24 22:30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25 发表

我转进?

121楼,针对你的光天圣人,我的回复如下:


这是我的原话,转进什么了?

明明是你在转进好不好?

你到是让人能瞧得起啊。 [/quote]
哎呀,你记忆力只有几个小时吗?之前谁放个屁说朱元璋一个人顶康熙往后所有帝王的,然后我针对你的一堆理论进行询问,然后又是谁突然出现说[color=Sienna] 水王,你就让这些人出乖露丑,这帮人就这么样的水平,大家就权当看笑话集锦了[/color]在这里找父爱?

然后又来一句 知道“东学西渐”吗?完全忘了自己以前说过什么,如同放p一样,消散在空气中。没说一次就消失走人,如同幼儿园的小朋友实在无聊只好聊闲骚扰他人,孩子,你多大了?

2014-2-24 22:31 司马光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这帮人都傻啊,一个人写则被杀了,其它人非要效仿。

2014-2-24 22:3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21 发表
我没说要比,只是说这事都有,如果说满人到达了高峰,也是和汉人学的。所以满人是有文字狱,明朝也有,大家彼此彼此,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quote]

明朝的文字狱,大多集中于洪武一朝,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朱元璋的个人性格。——也就是说是一种偶发性的。朱元璋以后的皇帝,基本就很少了。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更不用说了,风气大为开放,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左评事,就敢指着万历皇帝鼻子骂“酒色财气”,皇帝还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但清朝不一样,它是在系统性、制度性地压制思想,而压制的手段就是文字狱。这不是这个皇帝或那个皇帝的个人原因造成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清朝二百多年。其高潮虽然是康雍乾三朝,但就是道光年间的龚自珍仍然在哀叹“避席畏闻文字狱”。

所以,文字狱这东西历代都有,不是清朝的发明。但把它作为一个压制思想的手段,有意识、不间断地执行百余年,这还真只有清朝。

2014-2-24 22:34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31 发表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 ... [/quote]
是被,清朝那帮文人也傻,一个人写了还不过瘾都要写,都要被杀。你这思路倒挺新颖。可以开宗立派了。

2014-2-24 22:3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14-2-24 22:33 发表


明朝的文字狱,大多集中于洪武一朝,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朱元璋的个人性格。——也就是说是一种偶发性的。朱元璋以后的皇帝,基本就很少了。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更不用说了,风气大为开放,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左评事,就敢指着万历皇帝鼻子骂“酒色财气”,皇帝还只能干瞪眼没办法。

但清朝不一样,它是在系统性、制度性地压制思想,而压制的手段就是文字狱。这不是这个皇帝或那个皇帝的个人原因造成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清朝二百多年。其高潮虽然是康雍乾三朝,但就是道光年间的龚自珍仍然在哀叹“避席畏闻文字狱”。

所以,文字狱这东西历代都有,不是清朝的发明。但把它作为一个压制思想的手段,有意识、不间断地执行百余年,这还真只有清朝。[/quote]
我没说清朝文字狱危害小,我只是要表达,清朝文字狱专制顶峰发展的产物。朱元璋所作所为原因可以先不提,但是不可否认他起的头。后来清朝在乾隆之后不也逐步减少了文字狱吗?在清末连革命理论都传到大街小巷了,清廷也不得不重视舆论。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后的产物?大家都是如此。危害只是一时的,只要政策不延续就会逐步放松,朱元璋后明朝风气能开放,清自乾隆后也能开放,本朝轰轰烈烈十年运动弄得国人口生一致爱护领袖,到了现在政治宽松不也无所忌讳了吗?

2014-2-24 22:38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30 发表
哎呀,你记忆力只有几个小时吗?之前谁放个屁说朱元璋一个人顶康熙往后所有帝王的,然后我针对你的一堆理论进行询问,然后又是谁突然出现说 水王,你就让这些人出乖露丑,这帮人就这么样的水平,大家就权当看笑话集锦了在这里找父爱?

然后又来一句 知道“东学西渐”吗?完全忘了自己以前说过什么,如同放p一样,消散在空气中。没说一次就消失走人,如同幼儿园的小朋友实在无聊只好聊闲骚扰他人,孩子,你多大了?[/quote]
好臭,我说朱元璋顶从野猪皮到康麻子所有清朝皇帝,可不是什么康熙以后。


“水王,你就让这些人出乖露丑,这帮人就这么样的水平,大家就权当看笑话集锦了”这是因为有人老是出低级错误。

“东学西渐”我更是笑话有人又出错而已。

不过,这些与光天圣人,有毛关系?

又在转进?

没我教育一下你,别人还以为你只是有人养,没人教呢。

2014-2-24 22:40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34 发表

是被,清朝那帮文人也傻,一个人写了还不过瘾都要写,都要被杀。你这思路倒挺新颖。可以开宗立派了。 [/quote]
好,上面那些则,你拿出史料来。

我可没说什么清朝那帮文人造谣,这是你说的。

这些史料,是那些清朝文人说的,拿出史料来。

2014-2-24 22:42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38 发表

好臭,我说朱元璋顶从野猪皮到康麻子所有清朝皇帝,可不是什么康熙以后。


“水王,你就让这些人出乖露丑,这帮人就这么样的水平,大家就权当看笑话集锦了”这是因为有人老是出低级错误。

“东学西渐” ... [/quote]
怎么?不敢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耻呀?我问你什么你答不出就消失,列出一堆康乾时期的天灾,被人用明代的太灾堵回去了,就不吭声了,后来看别人找到漏洞反击,你又出来打顺风的嘴炮,现在我列出那么多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实例,你又纠结一两个不妨无视其他,你的小脸皮怎么这么厚呢?要不要我放过你让你回家喝奶呀,骚年!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40 发表

好,上面那些则,你拿出史料来。

我可没说什么清朝那帮文人造谣,这是你说的。

这些史料,是那些清朝文人说的,拿出史料来。 [/quote]
你要什么史料?现在是让你解释呢?你又顺利左右言他了,怎么了?没料了?用不用我等你,让你去厕所找找灵感?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2:44 编辑 [/i]][/color]

2014-2-24 22:48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2:42 发表
怎么?不敢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耻呀?我问你什么你答不出就消失,列出一堆康乾时期的天灾,被人用明代的太灾堵回去了,就不吭声了,后来看别人找到漏洞反击,你又出来打顺风的嘴炮,现在我列出那么多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实例,你又纠结一两个不妨无视其他,你的小脸皮怎么这么厚呢?要不要我放过你让你回家喝奶呀,骚年![/quote]
小屁孩,我就知道你会转进到这里。

第一,我一直讲的是仁宣之治,别人嘴里的仁宣盛世不要放在我的身上;

第二,洪武等年的灾荒与仁宣之治有毛关系?还我打顺风,你以为别人与你一样,连小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欠奉;

第三,“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color=Red]岁不能灾。[/color]”

既然是盛世,居然还能几乎年年有灾?

你不是扯了好多次光天圣人吗?我当时就指的是这一条,你转进到什么地方了?

什么其它啊,那些与光天圣人有关吗?

打的就是你这种不学无术人的脸。

2014-2-24 22:50 司马光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
上面这些东东的史料啊,你眼瞎吗?还是脑残?你刚才说,不是说我说清朝文人造谣吗?

列出来啊,在史区里说话,没史料依据,你扯什么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司马光 于 2014-2-24 22:51 编辑 [/i]][/color]

2014-2-24 22:5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司马光[/i] 于 2014-2-24 22:48 发表

小屁孩,我就知道你会转进到这里。

第一,我一直讲的是仁宣之治,别人嘴里的仁宣盛世不要放在我的身上;

第二,洪武等年的灾荒与仁宣之治有毛关系?还我打顺风,你以为别人与你一样,连小学生的历史知识都欠奉;

第三,“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

既然是盛世,居然还能几乎年年有灾?

你不是扯了好多次光天圣人吗?我当时就指的是这一条,你转进到什么地方了?

什么其它啊,那些与光天圣人有关吗?

打的就是你这种不学无术人的脸。 [/quote]


1骚年,你又精神胜利法了。我问你朱元璋问题,你消失,别人搓你天灾理论你消失,现在开始高端转移话题。

2人家说了是对应一百年的历史,你瞎呀!

3,你现在去解释楼上那列出的灾害表,看看十一年时间是否有灾。现在转进多不好。

盛世和天灾有什么问题?你家盛世老天爷就风和日丽呀?你皇帝和老天爷签订契约了?表示那年不可以有旱灾虫灾?你的理论谁教出来的?还是你无师自通去哪个精神病院拜师?

现在我让你回答我以前的问题,你能回答就说,不能就认输,怎么不改面对?还是没有勇气献丑?光天圣人你说是无辜,我让你了,现在我让你找其他的例子反驳。你拿出来呀,在这里啰嗦什么?

[quote]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
上面这些东东的史料啊,你眼瞎吗?还是脑残?

列出来啊,在史区里说话,没史料依据,你扯什么啊? [/quote]

你懂顺序吗?骚年,你是不是瞎?我是第一个问你朱元璋的问题的,每次打完嘴炮不给依据的也是你,你到有自知之明。还是你天生小儿麻痹?回去看看你的帖子,都是放个p走人然后啥也不说。看来你刚才撒尿的时候照了下自己什么德行,才会给自己这么准确的评价。

2014-2-24 23:10 司马光
1骚年,你又精神胜利法了。我问你朱元璋问题,你消失,别人搓你天灾理论你消失,现在开始高端转移话题。

------------------------------------------------
我转移话题?我说的很清楚,大略的说一下,贴子还在前面呢,下面就是“朱元璋一个人做了从野猪皮到康麻子所有清朝皇帝的活”,你来问我,抱歉,一来我回的是杀猪的贴,与你无关,二是你的水平太差,就比如说,小屁孩你连长毛之乱与洋务运动,谁前谁后都不清楚,连仁宣之治多少年,就不了解,这种水平,我不想扫盲。

2人家说了是对应一百年的历史,你瞎呀!
----------------------------------------------
你瞎啊,还是被傻了,他说的清清楚楚,仁宣盛世。

另外,明朝一百年历史,与康乾盛世几乎年年有大饥荒有毛关系?为


3,你现在去解释楼上那列出的灾害表,看看十一年时间是否有灾。现在转进多不好。

盛世和天灾有什么问题?你家盛世老天爷就风和日丽呀?你皇帝和老天爷签订契约了?表示那年不可以有旱灾虫灾?你的理论谁教出来的?还是你无师自通去哪个精神病院拜师?

---------------------------------------------
我什么说过,那十一年没有灾啊?人家“岁不能灾”,才称治世,康乾盛世几乎年年有大饥荒,还居然叫什么盛世?我转进?你看得懂吗?




现在我让你回答我以前的问题,你能回答就说,不能就认输,怎么不改面对?还是没有勇气献丑?光天圣人你说是无辜,我让你了,现在我让你找其他的例子反驳。你拿出来呀,在这里啰嗦什么?
----------------------------------------------
呸,你胡说八道,居然还是让着我了?光天圣人,你除了转进,王顾左右而言它,你还做什么了?脸皮铁打的?




你懂顺序吗?骚年,你是不是瞎?我是第一个问你朱元璋的问题的,每次打完嘴炮不给依据的也是你,你到有自知之明。还是你天生小儿麻痹?回去看看你的帖子,都是放个p走人然后啥也不说。看来你刚才撒尿的时候照了下自己什么德行,才会给自己这么准确的评价。
------------------------------------------------
你懂顺序吗?老子是回杀猪的回话,与你毛关系?脑子注水了?注水猪头肉拿来卖是不是?

2014-2-24 23:20 叫我东郭先生吧
1,我转移话题?我说的很清楚,大略的说一下,贴子还在前面呢,下面就是“朱元璋一个人做了从野猪皮到康麻子所有清朝皇帝的活”,你来问我,抱歉,一来我回的是杀猪的贴,与你无关,二是你的水平太差,就比如说,小屁孩你连长毛之乱与洋务运动,谁前谁后都不清楚,连仁宣之治多少年,就不了解,这种水平,我不想扫盲。
---------------------------------------------
怎么?我的提问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回答不出来?我的错误我承认了怎么?小学生?抓小辫子?还是实在没其他武器攻击我了?可是我有!我现在让你“例证”,你说的。研究历史要有根据。现在依然有效,我那个问题请你回答!



2你瞎啊,还是被傻了,他说的清清楚楚,仁宣盛世。

另外,明朝一百年历史,与康乾盛世几乎年年有大饥荒有毛关系?为
--------------------
你不但瞎,还脑残。人家后面说了是对应100年,你还揪着人家文字疏忽不放?对他对我都是如此,你除了这些下作的点子,就没有其他手段反击?至于你的理论更逗?天灾和盛世又有什么关系?你给我解释呀!


3我什么说过,那十一年没有灾啊?人家“岁不能灾”,才称治世,康乾盛世几乎年年有大饥荒,还居然叫什么盛世?我转进?你看得懂吗?
----------------------------------
我以为你多大文化,弄了半天又是玩文字游戏。你到给我解释天灾和盛世的关系呀!现在我给你解释机会你又扯这些乱七八糟的。或者你让老天爷跟你签个契约,明文规定盛世不能有灾。那样李隆基都得感谢你,起码他不用吃蝗虫了。


4呸,你胡说八道,居然还是让着我了?光天圣人,你除了转进,王顾左右而言它,你还做什么了?脸皮铁打的?
---------------------------
怎么?又开始秀你的玻璃心了?心虚还是肾虚?我多次让你回答我的问题,正面回答,你连个p都出不来,憋了半天还是一些废话,说你无能我冤枉你了?




5你懂顺序吗?老子是回杀猪的回话,与你毛关系?脑子注水了?注水猪头肉拿来卖是不是?
-----------------------------------
我管你回谁的,我没回你贴的时候你不也出来得瑟献丑了?现在我管你要依据,因为正如你上面所说,放个屁就走毫无依据的帖子大多是你发的,我让你找依据也是为了你的名声好,你还不领情?实在不行就眯着吧,好像我欺负小孩似的、

2014-2-24 23:39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36 发表

咱不问你大明朝时期那里是谁,我就问你沙俄侵犯时,是否有部落受到了侵略,而清朝没有出头。
其次,明朝对于台湾被荷兰等外来殖民者占据是否也算是屈辱史?



  避讳是文字狱的最初形式,从对统治者不敬 ... [/quote]
17世纪上半叶,沙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这个是很多部落的,所以没有具体点出哪个部落。清政府是打到雅克萨才出头的。都快靠近满族的龙兴之地了,不出头是不行的。明朝台湾被荷兰侵占是天启年间,当时已经是明末了,忙于应付满族的进攻。清末那个屈辱就海多了去了。
问你是不是中国人确实没问错。文字狱和改孟子这个天差地别的吧。孟子就一个学说而已,历朝历代没改过解释吗?那汉朝改儒家经典那算什么呢?这都能差不多,那看来你中文是白学了。
徐一夔(1319—1398),字惟精,又字大章,号始丰,天台县屯桥乡东徐村人。博学善属文,擅名于时。元至正八年(1348),为避兵乱,隐居嘉兴,与宋濂、王祎、刘基等结交,相与切磋诗文。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江、浙,广征宿学耆儒,询安邦治国之计,四方名士云集南京。朝廷设置律、礼、诰3局,一夔入诰局,与著名文士杨维桢、朱右、林弼等撰写诰文。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光天圣人出处,徐一夔和朱元璋同一年死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4 23:52 编辑 [/i]][/color]

2014-2-24 23:47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4 23:39 发表

17世纪上半叶,沙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
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 ... [/quote]
答非所问,我只想知道沙俄侵占的土地是否是无人区,或者这么说,是否是臣服于清朝旗下的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如果有的话,那么清朝不出兵的确窝囊,如果没有就是一片无人区,那么如何肯定这事清朝的疆域呢?


[color=Sienna]问你是不是中国人确实没问错。文字狱和改孟子这个天差地别的吧。孟子就一个学说而已,历朝历代没改过解释吗?那汉朝改儒家经典那算什么呢?这都能差不多,那看来你中文是白学了。 [/color]
我没说完全没差别,是你理解成他们一样,其实无论是哪个都对中国文化有损害。孟子是一个学说,但是它是古人的智慧,不是该改就改的,汉代是注解为主,没看哪个改了。和朱元璋的改法是两个概念。

按照你的说法,统治者不该左右文化发展,那么就算是改也该文学大家自己根据见解改,而不是统治者为了某种目的改。


[color=Lime] 徐一夔(1319—1398),字惟精,又字大章,号始丰,天台县屯桥乡东徐村人。博学善属文,擅名于时。元至正八年(1348),为避兵乱,隐居嘉兴,与宋濂、王祎、刘基等结交,相与切磋诗文。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江、浙,广征宿学耆儒,询安邦治国之计,四方名士云集南京。朝廷设置律、礼、诰3局,一夔入诰局,与著名文士杨维桢、朱右、林弼等撰写诰文。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光天圣人出处,徐一夔和朱元璋同一年死[/color]
能不能一次编辑完?不然我回复了看你又增加了一些,我还要继续编辑回复你其他未回复的部分。

这点我认了,我上面列举的其他的文字狱例子,是否都是虚构的?一两个虚构的我不在乎,毕竟哪个帝王没有点野史。雍正也被埋汰的不少,只要你能证明明代朱元璋没有文字狱,那么我就算输了。至于其中一两处被冤枉,不能改变整体性质。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4 23:55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0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1:52 发表

哦,敢问他活到建文时期的史料出自何处?还有高启是不是也是建文年间死的?你妈妈没教过你话是说的不是“扯”的吗?骚年。 [/quote]
高启在《青丘子歌》有“不闻龙虎苦战斗”的诗句,又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厌恶。因为高启写这首诗之时,正是朱元璋率军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强敌在“苦战、苦斗”之际,在朱元璋看来,你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喊助威倒也罢了,竟然表示不闻不问,你的政治、思想、行动与明政府是怎么保持高度一致的?另外,高启在诗中还有“不肯折腰为五斗米”的句子,表示对做官毫无兴趣,这也正是朱元璋所忌恨的。
朱元璋大概是要亲眼看着这位不合作、不给面子,多次用诗文来讽刺自己的文人是怎样一点一点死去的。高启事件是明初文人不依附朝廷必须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朱元璋杀鸡儆猴的牺牲品。
准确讲高启的死不是因为文字狱,而是因为不合作,出言不逊。当然朱元璋确实度量太小了。
文字狱和改孟子是你并列着对比的,是你认为一样而不是我。你自己看下原文,如果不是差不多,那你怎么拿来并列呢?还有修改孟子对文化的损坏,估计只有外国人才可能这么无知吧。汉朝的孟子和战国出土的孟子内容是不完全一样的。你说汉朝的人是不是改过孟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16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0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4 23:47 发表

答非所问,我只想知道沙俄侵占的土地是否是无人区,或者这么说,是否是臣服于清朝旗下的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如果有的话,那么清朝不出兵的确窝囊,如果没有就是一片无人区,那么如何肯定这事清朝的疆域呢?
... [/quote]
拜托,砍头和改个观点会一样,不要怪我怀疑你是不是中国人,这个,你的中文这方面确实有问题
必须是某个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才算中国国土?那么匈奴,突厥帝国的国土就很小了,那些普通牧民的放羊领地就可以不算领土?和你说中文确实很累啊。那么好的一片牧场会是无人区?请你多了解下北方的游牧民族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11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10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04 发表

高启在《青丘子歌》有“不闻龙虎苦战斗”的诗句,又遭到了朱元璋的强烈厌恶。因为高启写这首诗之时,正是朱元璋率军与元军、陈友谅、张士诚三方强敌在“苦战、苦斗”之际,在朱元璋看来,你高启作为诗人不来呐 ... [/quote]
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高启是“因言获罪”是不假。这一条你可以给朱元璋辩解,那么继续吧。

2014-2-25 00:13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10 发表

你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但是高启是“因言获罪”是不假。这一条你可以给朱元璋辩解,那么继续吧。 [/quote]
清文字狱是无心的言语也会被砍头,高启是有意的言语,这个不一样吧。维止录是故意讽刺雍正的吗?

2014-2-25 00:1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06 发表

拜托,砍头和改个观点会一样,不要怪我怀疑你是不是中国人,这个,你的中文这方面确实有问题
必须是某个蒙古贵族的放羊领地才算中国国土?那么匈奴,突厥帝国的国土就很小了,那些普通牧民的放羊领地就可以不 ... [/quote]
说实话,我对你的出言不逊也认很久了,弄了半天领土概念,转文一大堆,却证明不了你“清朝被沙俄打怕了”和“清朝丧权辱国”的观点,然后左右言他顺便人身攻击下我。我回复的帖子还在前面,该证实的你不证实、我点名让你证实的你又弄不出详细依据。

我问你古代中国国土怎么分?明朝时期的国土和清朝时期的国土都是依据什么来的?

第二,不要转移视线,清朝的疆域如何划分?清朝对“割让”的那片土地又有什么拥有的“合法权益”和实际控制能力。你给我回答出这个问题就行

2014-2-25 00:1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13 发表

清文字狱是无心的言语也会被砍头,高启是有意的言语,这个不一样吧。维止录是故意讽刺雍正的吗? [/quote]
你怎么知道清代文字狱都是无意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这句诗我早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就感觉到讥讽之意十足。这么明显的诗文无意中做得心多大??

2014-2-25 00:24 cmy77
谈判过程
会议一开始,俄方代表就提出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属俄国,右岸属中国,企图在谈判桌上取得它用武力未能得到的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这一领土要求,当即被中方代表拒绝。索额图明确阐述了中国领有黑龙江的情况,提出两国应以鄂嫩河、贝加尔湖划界。双方辩论一天,没有任何结果。
1689年8月23日,中俄双方使臣举行第二次会议。俄方开始仍坚持原方案,中方坚决拒绝。双方坚持不让,谈判呈破裂危机。戈洛文见第一方案不能实现,便稍微降低要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索额图抱着早日缔约划界的愿望,一方面明确表示不同意俄方的第二方案,另一方面作了重大让步,提出以尼布楚为界,尼布楚归属俄国,但仍遭俄方代表戈洛文拒绝。
1689年8月24日至27日,中俄双方使者会外频繁接触,继续进行谈判,中国方面考虑俄方意愿,同意暂时搁置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划界,但俄方态度强横,谈判一度陷于僵局。
1689年8月28日(七月十四)中国为了争取和俄国达成协议,作了重大让步,中国方面已同意割让广大而肥沃的土地,因此,俄接受中国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同意放弃对雅克萨的占领。
1689年9月1日(七月十八)俄国代表横生枝节,就外兴安岭东端(诺斯山)的分界线提出无理要求,再三纠缠。中国方面又做出让步,同意乌第河以南一片地区留待以后议定。
1689年9月3日至6日(七月二十日至廿三日)中俄双方就贸易问题、沙皇称号问题、逃人问题进行讨论,中国方面又再三让步,完成了条约的草稿,并就条约文本的交换,签字盖章、宣誓方式达成协议。

你能说下为什么需要做那么多的让步?

2014-2-25 00:2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18 发表

你怎么知道清代文字狱都是无意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这句诗我早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就感觉到讥讽之意十足。这么明显的诗文无意中做得心多大?? [/quote]
请你回答维止录这个是故意讽刺的吗?

2014-2-25 00:27 cmy77
《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我国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遂成为黑龙江中上游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雅克萨之战以后,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使团在尼布楚城举行谈判。谈判前期,清政府一直坚持收回被侵占的领土,要求沙俄撤出尼布楚、雅克萨两个据点。
臣服于清朝的蒙古部落必须向清朝称臣纳贡和出兵助战,当然清政府有保护的义务。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37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28 叫我东郭先生吧
回复 #158 cmy77 的帖子

好了 ,先回复你这句,请问你如何看出是“屈辱”?

双方划分讲疆界,属于谈判范畴,清军一没被打得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二没像石敬瑭那样主动做儿子。
就是谈判方面产生的“失利”。

请问这顶多是清朝意识上的不重视那片“荒芜之地”。不然不会那么轻易给于。

ps:清末西藏新疆都分别被列强所企图瓜分,结果实实在在的威胁到清廷利益,哪怕懦弱如晚晴尚且力战死守保全了领土。当时大清在你眼中在不济也不至于连晚期都不如吧?

2014-2-25 00:30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24 发表

请你回答维止录这个是故意讽刺的吗? [/quote]
貌似你忘了咱们本题是什么了?清朝文字狱多激烈我从来没有辩解过。我承认。而我说朱元璋的文字狱目前是有人不承认,所以要例证的是不承认的一方。而不是我。

2014-2-25 00:35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27 发表
《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我国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遂成为黑龙江中上游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雅克萨之战以后,1689年(清康 ... [/quote]
就如同日本书中对钓鱼岛的评价,韩国棒子对东北的垂涎一个语调。

书中以本国为立场。自然是说“我国”为主,那时候准格尔叛乱还没彻底清除,大清在大口气也无法把蒙古族并为自己的吧?蒙古诸王由始至终都只是“臣服”“通婚”式的联盟,清朝巩固的好才一直没出乱子。更别说当年康熙时期了。



[color=Lime]臣服于清朝的蒙古部落必须向清朝称臣纳贡和出兵助战,当然清政府有保护的义务。  [/color]
你又编辑.....无语。

你确定蒙古像清朝提出了保全利益的要求了?清朝有也好没也好,我要睡了,我现在只能说,如果你认为清朝那时候是屈辱的话,那么我只能回敬一句。明朝对琉球的放任也是一样。  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叫我东郭先生吧 于 2014-2-25 00:42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41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35 发表

就如同日本书中对钓鱼岛的评价,韩国棒子对东北的垂涎一个语调。

书中以本国为立场。自然是说“我国”为主,那时候准格尔叛乱还没彻底清除,大清在大口气也无法把蒙古族并为自己的吧?蒙古诸王由始至终都只 ... [/quote]
以你的观点,那么真正属于清朝的领土只有农耕民族和满族的区域,其他民族的区域就不算啦?那蒙古地区和西域清末之前都是一直以来这样来算领土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3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

蒙古部落如果不是清的属下,那么为什么要向清廷寻求保护?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51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43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35 发表

就如同日本书中对钓鱼岛的评价,韩国棒子对东北的垂涎一个语调。

书中以本国为立场。自然是说“我国”为主,那时候准格尔叛乱还没彻底清除,大清在大口气也无法把蒙古族并为自己的吧?蒙古诸王由始至终都只 ... [/quote]
说到琉球,那个放任是清朝比较彻底吧,琉球是清朝的时候被日本吞并的。

2014-2-25 00:44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41 发表

以你的观点,那么真正属于清朝的领土只有农耕民族和满族的区域,其他民族的区域就不算啦?那蒙古地区和西域清末之前都是一直以来这样来算领土的。 [/quote]
我只是根据你提示的证据做出评价而已,古代没有现代明确的疆域划分,一句“这儿是我的”就把它划分过来本来就是一家之言。棒子近年来语调都是要回复高句丽版图。他的言论好歹你细品一下和你举出的差不多。

2014-2-25 00:46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43 发表

说到琉球,那个放任是清朝比较彻底吧,琉球是清朝的时候被日本吞并的。 [/quote]
我不跟你说末期,明末连江山还都被满人夺了呢?放弃的更彻底。而且现在是你说康乾时期的清朝,转眼间又跑到清末了。有点转移太大了。

2014-2-25 00:54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44 发表

我只是根据你提示的证据做出评价而已,古代没有现代明确的疆域划分,一句“这儿是我的”就把它划分过来本来就是一家之言。棒子近年来语调都是要回复高句丽版图。他的言论好歹你细品一下和你举出的差不多。 [/quote]
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需要进贡和服兵役。雅克萨之战有很多游牧民族的弓箭手来助战。这些人可不是国际友好人士哦。以你的标准,游牧民族的领土只能为零。你能让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证明某个地区是他的领土吗?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1:05 编辑 [/i]][/color]

2014-2-25 00:56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46 发表

我不跟你说末期,明末连江山还都被满人夺了呢?放弃的更彻底。而且现在是你说康乾时期的清朝,转眼间又跑到清末了。有点转移太大了。 [/quote]
明朝对琉球的放任是你说的,刚好琉球在清朝的时候被日本灭了,还跑来清朝那痛苦求救,而清朝却没有理睬,所以回了这句。琉球被灭是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海战之前。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00:58 编辑 [/i]][/color]

2014-2-25 01:43 cmy77
僧人来复死因是因为牵连到胡惟庸案,详情请看元末明初名僧来复事迹考。引用书:清教录
张信(1373~1397),字城甫。他博览群书,尤精《尚书》《毛诗》。在历代的舟山籍四十四名进士中,他是唯一的状元郎。他家居城关陶家弄会源桥旁,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登应天府解元。二十七年(1394)高中甲戌科状元。

    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编撰,3年后升侍讲,常直谏朝政得失。时太祖传旨诸王子各抄诗一首御览,张信授韩王书杜牧无题诗“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上呈,太祖览后不悦,由此记恨张信。三十年(1397)因会试“复阅考卷案”,被太祖处死。

    “复阅考卷案”始发于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皇榜上贡生有名者52人,从第一名的宋琮到最后一名刘子信,无一不是江南的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这更加深了北方举子的不满。他们认为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副主考官白信蹈因自己是南方人,就袒护南方人而压制北方才子。群情激奋的北方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锦衣卫赶来镇压。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一时间,南京城里糊满了大大小小的纸片揭帖。

    朱元璋接到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已是85岁高龄,才学名满江南,是位老翰林,且被朱元璋委以东宫太子老师这一重任。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元朝统治北方100多年,使其文化遭受极大摧残。近年来,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也会出现南优北劣的局面。”朱元璋听后却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将刘三吾赶出皇城,也将副主考官白信蹈停职罢官,并亲自找到翰林院侍讲张信,命他主持复查。

    张信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12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北方试卷仍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经过20多天的锁院查卷后,张信向朱元璋禀告复查结果:“臣已认真查核,发现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最末一名的刘子信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而且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是国家的一贯制度。现在北方人的试卷仅能列为第五十三名,不应有地域照顾。现在北方举子成绩仅能列后,因此不能重新更动。”

    朱元璋听后大怒,则认为是张信故意把成绩差的试卷拿给他看,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刘三吾等人的案情。这时,又有人秘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刑部先将刘三吾、张信、白信蹈等统统入狱,严刑逼供,但毫无结果,于是又抓了三方的家人几百,在严刑逼供下终于造出了一个600多人徇私舞弊的证词,上报朱元璋。

    朱元璋竟然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朱元璋朱笔一挥,批道:刘三吾、白信蹈是蓝党,张信是胡党。将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的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已高,流刑充军,所选52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其中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新科状元陈 安阝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 安阝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至于受牵连者不下千人。这年的四月底,将这二十多位考官绑赴刑场执法。

    于五月初,朱元璋又亲自阅卷评点出61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名是山东的任伯安,61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黄榜张出,北方举子欢呼雀跃,举国公案至此了结。

    张信惨遭弃市后,亲友把张信的遗体从南京运回来葬在城北三里淡水坎之源。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6:01 编辑 [/i]][/color]

2014-2-25 08:09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54 发表

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需要进贡和服兵役。雅克萨之战有很多游牧民族的弓箭手来助战。这些人可不是国际友好人士哦。以你的标准,游牧民族的领土只能为零。你能让匈奴帝国,突厥帝国证明某个 ... [/quote]
请问我那一句说“游牧民族领土只能为零”的理论了,你给我找到相应言论行吗?别张口就来。扭曲我的意思。

你一句“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算把边荒无人区划成自己的土地。那四大汗国曾经在中亚大部分领土牧过羊,清朝是不是对那些大部分领土的丢失附上责任?蒙古出兵相助不是领土被人侵占而是服从清朝调遣,照你所说古代春秋时候,诸侯王干嘛出兵帮周天子打架。难道都是友好的“国际”人士?

2014-2-25 08:18 叫我东郭先生吧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00:56 发表

明朝对琉球的放任是你说的,刚好琉球在清朝的时候被日本灭了,还跑来清朝那痛苦求救,而清朝却没有理睬,所以回了这句。琉球被灭是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海战之前。 [/quote]
是谁非咬着清朝康乾时期对北方无人区态度是丧权辱国的,我拿明代类似的台湾被荷兰人殖民比较,你就反过来偷换概念跑到清末的?

ps:可能我把流求打成琉球了,但是古代对台湾的称呼好不?你联系上下文也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个吧?

2014-2-25 10:14 梦幻军师
:hz1012:呀呸,你们几个是不是串通好了,以咱大清为主题,来这里灌水的吖……一个两个比水王还水,初中生都懂的道理,居然能扯六页出来:hz1054:

2014-2-25 11:42 cmy77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8:09 发表

请问我那一句说“游牧民族领土只能为零”的理论了,你给我找到相应言论行吗?别张口就来。扭曲我的意思。

你一句“古代游牧民族的领土”就算把边荒无人区划成自己的土地。那四大汗国曾经在中亚大部分领土牧 ... [/quote]
那个地方是无人区?只有没有绿洲的沙漠地区和南极才是无人区。这个我想没人会认同你的说法的。我觉得和你说中文确实很累。
我对比了尼布楚的地图和成吉思汗统一前地图,尼布楚属于蒙古诸部的范围,怎么能算无人区?你说西伯利亚那边人很少,还有点意思,尼布楚那边不是无人区。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5:45 编辑 [/i]][/color]

2014-2-25 11:47 cmy77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14-2-24 19:01 发表



明史案放现代开国也要给打成反革命,“虚构”了大量清朝的恶迹,为南明美化,换了你是清朝集团的,你能放过? [/quote]
请你举出明史案虚构大清恶迹的证据。明史案是对大清不敬,还有描述了大清恶迹,大清怕被后人知道大清恶迹所以才杀人的

我不是明粉,只是反感那些吹嘘的清粉,实在的清粉也不会反感。清朝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西藏的金瓶掣签就是清朝时期开始的。这些比较实在的赞美我是不会反感的。清朝的历史很多是被粉饰的。而对于很多对于明的无知的贬低我也很反感。明很多历史是被清修改虚构的。
明代的皇帝奇葩是有几个,靠谱的也有不少,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是哪个?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2:44 编辑 [/i]][/color]

2014-2-25 12:51 cmy77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30]
那一天,我跟几位史学家聊天,偶尔有人说起,据某些史料及考证,其实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权皇帝)跟崇祯比较类似,也是相当勤政,卖命干没结果。这位弘光同志,在史书上,从来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问:“若果真如此,为何这么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
答:“因为他是清朝灭掉的。”
都解开了。
崇祯很勤政,崇祯并非亡国之君,弘光很昏庸,弘光活该倒霉,几百年来,我们都这样认为。
但我们之所以一直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有人这样告诉我们。
之所以有人这样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们希望我们这样认为。
在那一刻,我脑海中的谜团终于解开,所有看似毫不相关的线索,全都连成了一线。崇祯不该死,因为他是被李自成灭掉的,所以李自成在清朝所修明史里面的分类,是流寇。而我依稀记得,清军入关时,他们的口号并非建立大清,而是为崇祯报仇,所以崇祯应该是正义的。
弘光之所以该死,因为他是被清军灭掉的,大清王朝所剿灭的对象,必须邪恶,所以,弘光应该是邪恶的。
在百花缭乱的历史评论背后,还是只有两字——利益。
但凡能争取大明百姓支持的,都要利用,但凡是大清除掉的,都是敌人。只为了同一个目的——维护大清利益,稳固大清统治。

2014-2-25 13:25 cmy77
在魏氏集团瓦解后,他继续大量任用宦官,诸如长期主管辽东军事的大太监高起潜,主管东厂事务的曹化淳,主管锦衣卫的骆养性等都深受他的宠信,这一点<<明史>>也说他“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哪里还有半点中兴明君的样子。
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而崇祯皇帝是以毁灭人才亡者。通览晚明史,我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崇祯皇帝仿佛与他手下那些人才都有深仇大恨似的,非要把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袁崇焕、郑崇俭、卢象升、孙传庭、傅宗龙。征战天下的战略就是重用人才的战略。明虽亡,仍人才遍地。今天中国虽饱经了磨难,仍人才济济。关键是怎么发现和使用他们。同样是一批人,在崇祯皇帝手里是亡国之臣;在李自成手里是阿谀奉承之臣;在多尔衮手里却成了开国之臣。这个事实,三百年以降,仍极具警醒力。
明季北略作者计六奇评论到:
祖宗设立驿站,所以笼络强有力之人,使之肩挑背负,耗其精力,销其岁月,糊其口腹,使不敢为非,原有妙用;只需汰其冒滥足矣。何至刻意裁削,驱贫民而为盗乎!这里作者还不敢直接说皇帝的不是,但已经指出皇帝没有调查就随便拍脑袋办事,为害长远,竟至于亡国。所以说崇祯“勤政”是确有其事的,但是“勤”的不是地方,出错以后而不能改,说崇祯刚愎自用真不是随随便便。但大明亡国,责任不全在崇祯,所以我个人以为他算是一个悲情人物。有心无力,有志无能。”

勤政,只有对于智力不太高的人才会认为是个好事情。因为智力不太高的人才只能强调勤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3:28 编辑 [/i]][/color]

2014-2-25 13:33 cmy77
雅克萨惨胜,谈判让步,只有弱者才会在谈判的时候让步那么多的。因为科技落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举例第一次鸦片战争十几年了,可是武器没有改进。科技观念落后。
甲午战争,有十年的时间,北洋海军没有武器的更新,而日本的武器更新了,所以甲午海战的原因之一还是科技观念落后。
清朝和明朝对于科技的观念来说是落后了很多,也许有统治需要吧。可是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大灾难。
来这里废话那么多,普及一些初中甚至小学的知识。楼主一直怪我对他的挖苦,可是楼主你犯得很多错误是大多数初中甚至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让我怀疑你是否有接受过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而你的智力似乎还算可以,所以怀疑你9年义务教育是在国外学的吧。很多错误是常识错误和简单中文能力的错误啊。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cmy77 于 2014-2-25 13:41 编辑 [/i]][/color]

2014-2-25 14:50 吴元叹
[quote]原帖由 [i]叫我东郭先生吧[/i] 于 2014-2-25 00:18 发表

你怎么知道清代文字狱都是无意的?“夺朱非正色 异种也称王”。这句诗我早在很小的时候看到就感觉到讥讽之意十足。这么明显的诗文无意中做得心多大?? [/quote]
善哉,那么请问: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讥讽在何处?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是在嘲讽么?
为我讨贼清乾坤,这又大逆在何处?
再问:维民所止,这诗经里的句子,又是招谁惹谁了?

恶紫之夺朱也,夺朱非正色 这是扣一个紫字
牡丹为花王,另一说,姚黄牡丹为花王。异种也称王 这是扣牡丹两字

就这诗钟,也能成为罪证
我觉着本论坛在对联区玩诗钟的,落在咱大清,一个个都得大辟。

2014-2-25 15:02 小陆伯言
[quote]原帖由 [i]cmy77[/i] 于 2014-2-25 13:25 发表
在魏氏集团瓦解后,他继续大量任用宦官,诸如长期主管辽东军事的大太监高起潜,主管东厂事务的曹化淳,主管锦衣卫的骆养性等都深受他的宠信,这一点<<明史>>也说他“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 ... [/quote]

不要瞎说,崇祯任用宦官,这正说明了他走向了成熟。

页: 1 2 [3] 4 5 6 7 8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