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咱大清和众列强签订的条约


2013-12-5 12:26 KYOKO
咱大清和众列强签订的条约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都说大清要赔偿多少多少。。可随着大清的垮台,这些条约是不是都不了了之了?众列强就没有急白眼——你们家主人换了,帐可不能赖!

三红说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条约,既然老毛子割让咱144w土地算数,那这赔多少多少钱咋不算数了[img]http://www.xycq.net/forum/images/smilies/1001.gif[/img]

2013-12-5 12:31 钱尘往事
回复 #1 KYOKO 的帖子

好像中华民国政府为了换取各国政府的承认,认可了以往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至于赖账……你要赖也得有实力

2013-12-5 13:16 文以载道
没记错的话,蒋介石政府在1939年还在支付对日赔款吧。

2013-12-5 13:27 KYOKO
回复 #3 文以载道 的帖子

可能吗???

2013-12-5 13:50 司马光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13-12-5 13:27 发表
可能吗??? [/quote]
在39年1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停止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是以关税为保证的。所以那时候关税收的钱首先要给付各种赔款还有外债。而当时沿海已经全部被日本占领海关又是西方人掌握。所以国民政府当时根本对这些钱没有任何支配的权力。

由于中国的极度落后,军需品不能自给绝大部分的需从外国进口,国民政府还不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否则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中国当时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定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话军售,这对中国的持久抗战是非常不利的。

这在当时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2013-12-5 13:50 江城子
民国初期一直在赔。后来随着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英美等主要国家都放弃赔偿款了。只有小日本一直在坚持。

2013-12-5 14:34 文以载道
回复 #4 KYOKO 的帖子

“应付日庚款及善后借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除面陈次座外,谨电请鉴核”——1937年8月26日梅乐和致孔祥熙电。
“宥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1937年8月27日孔祥熙致梅乐和电。
“至日本庚子赔款部分计英金三万二千八百二十四磅十五先令,系于八月三十一日到期,前以奉到钧署八月卅电饬暂缓拨付,未及照拨。嗣于八月三十一日奉准拨付,即于当日将款如数拨付,已由日方收讫。嗣后对于日本债、陪各款,在未奉另令以前,自应遵照此次电令,仍照向例按月于到期时照拨,以全债信。”——1937年9月7日梅乐和致关务署第11969号呈。
“自1937年9月份起,每月应付日本部分庚款不再拨付正金银行,改由总锐务司任上海汇丰银行开立海关总税务司日本庚子赔款专帐,于月终到期时循例如数由关税项下提存。这种办法实行了十六个月,到1938年底,专帐内存款共计525,196镑2便士。”——1943年10月5日总税务司李度(L.K.Little)致海关在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郝乐(B.E.F.Hall)第13号密令*。
“嗣后对于海关担保尚未偿清各项长期债务,应就战区外各关税收比例应摊之数,按期拨交中央银行专款存储。此项摊存办法,系应付目前非常情势之暂时措置,如战区内各关将已存欠缴之应摊债、赔款,及嗣后税收应摊之数额,如数照旧解交该总税务司时,政府自当仍即同时照旧拨付债、赔款基金,并供给全部债务所需外汇,以符政府始终维持债信之旨。”——1939年1月21日财政部致梅乐和渝公字第6890号训令。
================================================================
以上摘自《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可见,1937年8月31日以前的对日庚子赔款,国民党政府都照付了,并且日本人也收到了。1937年9月至1938年底的对日赔款都照期拨付在汇丰银行,这部分款项日本应该是没拿到手的。1939年以后,则直接将对日赔款摊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款项,日本也没拿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完全停付对日庚子赔款。
可见,我楼上的发言并不准确,但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爆发后坚持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是有其事的。
下面这篇文章也可参考下吧:
[url]http://jds.cass.cn/UploadFiles/zyqk/2010/12/201012091030189640.pdf[/url]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13-12-5 14:35 编辑 [/i]][/color]

2013-12-5 14:48 文以载道
回复 #5 司马光 的帖子

并不是停止支付,事实上,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都有对日赔款专用账户。
1939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对日赔款是存放在中央银行,没到日本人的手里倒是真的。
至于1937年9月至1938年底的对日赔款,存在汇丰银行的专用账户,英国人也一直没交给日本人。1944年将这笔款项还给了中国。

2013-12-5 18:07 阿巽
英国归还香港依据的是 1898年和清政府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期99年

当然,当年租借的只是新界,港岛和九龙是割让的,1997年一起收回来了

2013-12-5 23:07 KYOKO
回复 #9 阿巽 的帖子

兔子不厚道啊,这叫搂草打兔子。。

2013-12-6 18:50 lhl704625
43年的时候,为了统一战线,英美废约了。主要是废除租借,治外法权。(香港除外)
钱的问题,西方国家在民国时期就要的少了,还返还了部分。

东边和北边的邻居对天朝的伤害最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lhl704625 于 2013-12-6 18:55 编辑 [/i]][/color]

2013-12-6 20:38 马岱
除了庚子条约,其余赔款都已经支付完毕,庚子赔款之所以拖延那么久,因为清政府实在赔不起了。

2013-12-7 00:23 当阳侯杜元凯
那些赔款还清靠的是贷款,而贷款都有政治附加条件。比如在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的各种赔款贷款协定已经签了三十多,无法偿还,陷入借新债换旧债的死循环。在这种情况下甲午战败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加上后来“还辽费”以及“威海卫守备费”一共赔款两亿三千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同日后的《辛丑条约》分39年支付不同,日本要求立刻支付(目的在于获取外汇储备,建立现代化的货币制度),而当时清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才七千万左右,显然无力负担,为此不得不寻求外来援助。1906年俄法联合通过所谓《俄法洋款合同》向清政府贷款9051万两,作为对抗英德联合向清政府贷款9762万两(英国声称如果清政府不贷款,将诉诸武力),均以海关关税为担保。除去经济负担,两广云南的矿山为法国资本优先,税务司聘用俄国人,并在1896,1897年继续和沙俄签订了东北铁路专营,卢汉铁路(卢沟桥-汉口)铺设等协议,铁路沿线有驻军权利,沙俄势力自然渗透到东北华北。此后的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进一步攫取扬子江流域经济特权等等都与这些贷款协定有关。清政府早已丧失偿还能力,作为交涉对象的列强对此仍然“大方”,当然不会白给。作为这些贷款抵押物的各种税收均被列强事实管制,比如上海工部局组成,是几个人,英国五人,中国五人,其他各国分别一到两人,首脑是英国人,都是明文规定的。大部分海关关税作为抵押直接存入外国控制的银行,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北洋乃至国民党,都拿不到。这个比例在1929年达到了海关关税总额3.1亿元,2.5亿直接存入外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当年就是英国人办理这个的政策性银行之一。对比一下《辛丑条约》的赔款,规定39年付清,连本带利约9亿两,平均一年两千多万,根本是小钱一笔。列强确保在华政治地位比什么都厉害。

顺便说一句,甲午战争的赔款是按照英镑支付的,自然有一个白银和英镑的兑换比例关系。英国当时控制汇率,通过巧妙的金融手法,兑换差别,实际上从中国捞到了一笔不亚于对日本赔款的横财。这是后来日本和英美翻脸并一步步走向太平洋战争的根源之一 - 老子浴血奋战,你们通过物资输出的控制和金融炒作就能轻松攫取同样利益,NND,老子恶狠狠地羡慕嫉妒恨哪~

2013-12-7 00:38 司马光
镑亏一战之后基本就解决了。一战交战各国都拼命多印钞票,结束后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拿不到黄金来平账,结果就是西方货币大贬值,这样银价就上涨了。

2013-12-7 00:39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文以载道[/i] 于 2013-12-5 13:16 发表
没记错的话,蒋介石政府在1939年还在支付对日赔款吧。 [/quote]

段祺瑞时代和日本签了个《西原借款》,因为北洋政府派系混乱,段下台后其他派系都不认账而没有落实过。1930年被蒋介石承认了,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2013-12-8 20:02 文以载道
回复 #15 当阳侯杜元凯 的帖子

从我上面引用的电文看,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的对日还款,应包括庚子赔款,也包括当阳侯说的债款。
1937年9月至1938年底,国民政府的对日还款支付在汇丰银行的专用账户上,英国人的想法本来是让日本将中国关税中本来属于英国的部分交给英国,可是日本独吞了中国海关关税,于是,英国就把中国的这些对日还款也扣下了。直到1944年还给中国~~

2013-12-8 20:46 社尔
美国很“精”

2013-12-22 13:53 逍遥之花庆次
英政府勉强算是为自由贸易而战
毕竟中国人又不买你的刀叉餐具,你反而要大批进口茶叶瓷器
林则徐跟英军已经达成协议:只要自由通商,就停战
朝廷感觉颜面有失,坚持要打,结果打输了,割地赔款
明明是自己硬要跟人家打,明明是自己的原因打输了,还要扣上个“侵略中国”的帽子
利用民族情绪

2013-12-25 16:50 梦幻军师
:hz1022:嘿,大清是楼主的,不要说咱的~吾辈世代汉民,久居闽粤,虽是山野,但千百年来都跟满金之流没有神马交集

2014-2-25 18:40 叫我东郭先生吧
这是国际惯例吧?无论本国政府是否改变,借的款子还是要给的。貌似一战沙俄就很多外债,结果列宁上台直接赖账,导致苏联国际信用大跌。后来苏联解体,叶利钦又恢复所有外债。

2014-2-25 22:37 墨叶
[quote]原帖由 [i]逍遥之花庆次[/i] 于 2013-12-22 13:53 发表
英政府勉强算是为自由贸易而战
毕竟中国人又不买你的刀叉餐具,你反而要大批进口茶叶瓷器
林则徐跟英军已经达成协议:只要自由通商,就停战
朝廷感觉颜面有失,坚持要打,结果打输了,割地赔款
明明是自己硬 ... [/quote]

在中國本土作戰也可以算中國被侵略。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