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9-10 12:07 木下小二郎
日本古武劍道傳

    一、日本劍道

    源於中國的劍術,在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經日本人的研習修改,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古時用來保家衛國、防禦外敵和維護社會秩序,現今才漸漸成為一項武術运動,改用竹刀、穿著護具對打。

    在西元前四七三年,中國的吳被越所滅,吳的難民由山东半島及东夷諸島國渡海逃亡到日本,同時並攜帶了青銅製的「戈」與「劍」等。再經二百多年後,中國進入生產鐵器的秦漢時代,這些鐵器也隨同大陸與朝鮮渡海過來的移民們,一塊抵達日本。紀元後,二世紀後半,耶馬台國女王,遣使貢魏四次,獲魏明帝贈絹、銅鏡和大量的武器如「鐵矛」、「鐵劍」。

    最初創定劍法三個段位者「天地人」也就「上中下」段的人,據傳為第二世紀初,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此說乃是記載於距此六百年後(七一二年)完成的日本最初之書「古書記」和「日本書記」上的,但書上的內容大多屬於類似神話的傳說,內容就令人懷疑了。到第四紀中葉,在常陸國鹿島的國摩真人,創「出神妙劍」的劍法,此即為有名的「鹿島之太刀」,後世流派多源出於它。第八世紀末,桓武天皇的皇宮大夫和氣清磨,建立武德殿,武人於此練武,始自桓武天皇於至歷代「平安朝」的天皇,每年的五月五日,在此舉行天覽比賽。

    到了平安中葉的十一世紀初,由過去在戰場上實戰的經驗,發現在馬上作戰時,使用砍斬的機會比刺擊為多並較有利,也為了較利於拔刀,遂將原來單手使用,以刺擊為主,削僅為副的雙刃三尺直劍,改變形體為雙手使用,以砍斬為主,刺擊為副的單刃彎刀,也即成為今日「日本刀」的雛形。

    鎮西八郎源為朝,劍技凌駕號稱「西陲第一」之乃師,復創「陰陽」也即「左右」兩個段位,加上原有的「上中下」其五個段位的構型,成為後世的規範。

    源義經(幼名牛若丸),「平治之亂」其父源義朝被平清盛所殺,其母被擄並納為妾。故義經得免死,軟禁於山城國鞍馬寺,讀書習武。一日,於後山山谷中,遇上自稱為「天狗」的異人傳授劍技。義經將其融入日本刀獨特的使用法,成為源家一統的劍法。此劍法遂經由其門下,么一法眼的門下八達人,成為有名的「京八流」或稱「鞍馬八流」,其支流等概直流傳至今。

    鎌倉朝以後,攻防的劍技與武具,亦益形進步與發達,為了防禦戰場上強而有力的矢箭,遂必須穿著厚厚的甲冑。而一旦到了白刃戰時,為了對付此類甲冑,遂將三尺以上,甚至於達到四至五尺長的太刀,把劍尖垂斜於右或左後,揚劍從斜上方往斜下方砍下,或從斜下方往斜下方揮斬,所以纔產生了「構」的構型。

    室町幕府末期進入了戰國時代,於一五四四年火繩鎗輸入日本之後,厚重的甲冑已失去其防護的能力,遂改著用利於進退的輕巧護甲,刀劍的尺寸也改短。由常佩刀(刀刃向下,水平式掛吊於腰帶上)改成為刀刃向上,斜插於腰帶上,劍技也以攻擊頸、喉、腰、腋下、股間與手腳關節等等,護甲所保護不到的地方為主。此時代學習劍法,以真劍、刃引(鍛劍時沒有嵌入刃鋒的刀)、木刀等作「型」的練習。

    一代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發明以三尺餘長的竹子,從留下刀柄的部分,往刀尖方向逐段割成四片、八片、十六片或卅二片,再以厚木棉布作成袋子把它套起來,做成素面素小手,可直接互相擊打練習的「袋竹刀」,但一直到後世它除了其傳下的新陰流,新當流,和部分一刀流所接納沿用之外,它的流傳並不普遍。

    戰國過去,經桃山時代進入到江戶時代,天下劍豪輩出,武道之興盛達最高潮。一七六四年前後,中西忠藏仿擬頭盔,護胸,笼手而發明了面,胴,小手等護套,並將竹子割成四片,加上先革,中結,約絲,柄革,鍔而做成竹刀,然後限定打擊有護套保護下的任何地方。當時劍術的練習與比賽,這就是現在我們所學習的「劍道」最初之雛型。但各流各派,仍保有其各自獨創之「型」的劍法,故以真刀實戰,仍需輔以型的練習,到德川幕末為止,天下的劍法流派,達二百餘流之多。

    明治維新後,廢潘治縣,失去主家的武士們,紛紛淪為浪人。一八七六年發佈除軍人警官之外,一般人的帶刀禁止令,使原來的武士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轉事農工商之工作,但卻又因不擅其事,以致多陷入衣食無著,生活窮困的地步。

    明治十年西南戰爭爆發,警視局招募全國劍士,組織「拔刀隊」討伐西鄉隆盛,十二年警察正式興習劍術,同年五月,集各地劍士舉行擊劍會,首創制定「勝負三次」的辦法,並由直心影流,鞍馬流,寶山流,立身流,一刀流,傳流,自源流,無念流,柳生流,鏡新明智流等十流中,各採一式,制定成「警視廳流」之劍道型,此型後來也為全國的學校所採用。廿八年於京都平安神宮內,舉行武德祭,重建武德殿,成立「大日本武德會」,卅六年制定範士、教士之稱號,後再加鍊士。

    二次大戰,敗戰後的日本,被日本國土佔領軍總司令部,認定劍道為殘酷恐怖的武技,遂與射擊、统劍術等,全面的禁止練習,一般人所擁有的護套,全部沒收並予焚燬等。後來由森順造氏等出面陳情並反駁謂:「劍道並非如貴部所思,專為學習殺刃為本旨之技,其所含更高次元的精神意義為:承習古傳諸流攻防體技之間,不僅形而下之體格、體力、健康、長壽等之增進,更能具備形而上之觀察、理解、判定、斷行、思考、克己、撙節、禮讓、信義、仁愛等精神上的教育,故貴部如此禁絕,是否悖民主主義之自由精神,何況,際此原子武器的時代,而卻對此劍道有所畏懼而予禁絕,豈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怪事,與浅慮謬誤之指施?」,如上反駁提出後,劍道禁止的命令果獲停發。昭和廿四年舉辦戰後首次全國劍道競技選手權大會,向總部提出申請,卻未獲正式批准,但也並不加以禁止,故就在這樣形同「默許」的狀態下舉行。

    二、配備

    現今劍道运動,是使用竹刀、穿著護具進行的格鬥。竹刀是用四片竹板外加刀尖皮及握柄皮組合而成。護套有面具、護胸、腰垂、手套及穿著棉质衣褲。場地通常在木製彈性地板上,赤腳對打。

    三、有效打擊的部位與判決認定

    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為身體的要害部位。判決認定:所謂有效打擊的認定,要依打擊時的氣勢、間距、機會、打擊位置、打擊力量等條件的符合,來認定是否為有效打擊。

    四、訓練的方式

    訓練的方式,對初學者,應先以分解動作開始,再由單擊動作做到連擊動作,逐漸進入連鎖式的練習,再轉入密集型的衝擊訓練。如此演進到全盤性的練習,並且將反擊動作巧妙地合併應用在練習當中,再擴展成互相對峙到心對心的攻守對抗。

    日本古武術流派:

    流名------(流祖)

    特色

    兵法二天一流------(宮本武藏)

    統一左右兩手手上大小二刀的動作,由此達到戰勝對手這一目的。

    北辰一刀流(技)-----(千葉周作)

    合理的教導方式法、其門下弟子人才輩出。北辰夢想流與一刀流創始。

    鏡新明智流(名)-----(桃井八郎),(左衛門)

    江戶三大道場之中、其品格為三館之冠。一刀流和其他諸流教導之。

    一刀流-----(伊藤一刀齋)

    為一刀流之真髓所繼承、其劍技「切落」為一刀流之精髓。

    神道無念流(力)-----(齊藤彌九郎)(福井兵右衛門)

    主要為長州籓志士所學之實戰劍法、著重「自戒。自律」之精神、其道德色彩強烈。

    直心陰流-----(山田平左衛門)

    以防具試合稽古開始。門下弟子多為幕臣。

    大石神影流-----(大石進)

    左手突刺技之多樣式之突刺技為其特色。

    天然理心流------(近藤內藏助)

    武州多摩之農民劍法。木刀形似稽古、以「根與力」為其精神。

    示現流-----(东鄉藤兵衛)

    薩摩藩之流儀。

    心形刀流-----(伊庭是水軒)

    幕府之講武所所教授之劍技。一刀之技、二刀之技、小太刀之技、技法之多樣化為其特色。

    柳剛流-----(岡田物右衛門)

    幕末之關?#124;、北辰一刀流除外、門下弟子最多的一個流派。

    天真正伝香取神道流-----(飯篠家直)

    劍術(太刀、小太刀、二刀)/居合術/棒術/長刀薙刀)術/槍術/手裡劍術/柔術

    新陰流-----(伊藤一刀齋)

    劍術(太刀、小太刀、二刀)/無刀捕/居合術(柳生制剛流)

    藥丸派示現流-----(伴兼行)

    劍術(野太刀、小太刀)

    天神真楊流-----(磯又右衛門正足)

    柔術

    起倒流-----(次木專齋俊房)

    柔術(以前有捕繩、棒術等技術)

    竹內流-----(竹內久盛)

    柔術(小具足、組打、捕手)/棒術/劍術/薙刀術/槍術

    寶藏院流-----(寶藏院覺禪房胤榮)槍術(十字槍)

    張貫流-----(津田權之丞信之)

    槍術(包括新陰流槍術)/柳生新陰流及圓明流等劍術

2004-9-30 17:06 waniu20
谢谢,我比较喜欢剑道

2004-10-10 14:28 飞雨亦尘
比较详细的资料啊,谢谢楼主了

2004-10-10 22:02 木下小二郎
呵呵,不客气,有资源大家同享嘛^_^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剑道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